縣級市 : 中國 >福建 >南平 > 
目錄
·建甌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地理位置 Location·概況 Jian'ou City
·行政區劃,人口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population·歷史沿革 History·環境資源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經濟概況 Economic Overview·農業經濟 Agricultural Economics·工業經濟 Industrial economy
·商貿流通 The flow of commerce·項目開發 Project Development·財政金融 Finance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社會事業 Social undertakings·人民生活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建甌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
  建甌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北緯26°38’─27°21’,東經117°58’─118°57’。面積4214.0平萬千米,為福建省面積最大的縣(市)。轄4街道辦事處、10鎮、4鄉。人口51.45萬。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建甌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重點茶區、柑橘生産區、杉木中心産區,省重點林區、淡水魚基地縣之一。農副産品有稻米,花生、芝麻、甘蔗,油茶籽、油桐籽、山蒼子、白木耳、黑木耳、蓮子、榧子、板慄、榛子。獼猴桃、香菇、筍幹、鬆脂、釐竹、苎麻、薏米、生漆、茶葉,柑橘、西瓜、楊梅、淡水魚,特産藥材建瀉(建臣為中國“澤瀉之鄉”)、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是建甌傳統特色産品。由於其形、色、香、味俱全,製工精細、風味獨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消費者的親睞,八十年代即被中國食品總公司收入《傢禽與傳統禽製品》壹書,列入全國傳統腌臘禽製品四大名品板鴨:南京板鴨、白市驛板鴨、建昌板鴨和建甌板鴨。目前建甌板鴨年銷售量達150萬衹以上,並實現了機械化真空包裝生産、産品已進入港澳和臺灣市場。
  工業有煤炭、機械、林化、建材、造紙、針織、藥品、食品加工等門類。詹金圃茶莊精製烏竜茶、福茅酒、建甌紙傘享有盛譽,“閩北水仙茶”、漆木碗馳名中外。橫南鐵路貫穿境內,長59.6千米,設6站。公路以國道205、316綫,省道101、303綫為主幹,通車1650千米。內河航綫270千米,建溪航運通福州。
  主要城鎮——芝城:市人民政府駐地,福建歷史名城,歷為郡、州、軍、府、路駐地,三國吳孫策在此設都尉府,五代閩王延政踞此稱帝(殷)建宮。東遊:東北部大鎮,東峰:鳳凰山(鳳山)為宋代北苑禦茶産地。吉陽:特産白蓮、澤瀉。南雅:南部大鎮。房道:著名的林區集鎮。小鬆:“小鬆米”著名。
  建甌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雄峙城區中心的鼓樓(五民樓、鎮安樓)為五代閩王延政稱帝建州時始建,歷經興廢。城西北隅有烈士陵園。南郊鐵獅峰麓光孝寺為閩北一大禪林。徐墩中村歸宗岩素稱“小武夷”,有千年古剎崇仁寺。房道萬木林自然景觀獨特。名勝古跡還有芝城建寧府孔廟、通濟門、東嶽行宮,漁村宋窯址,天湖庵,小鬆中村南宋趙氏壽安公主墓,大廟聚奎書院舊址。
  一、地貌
  建甌市屬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南低。四周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環繞,中西部是以建溪、鬆溪為主軸的河𠔌平原、丘陵與串珠狀的山間盆𠔌,形成以水侵蝕為主的地貌。全市平均海拔453.55米,以東部辰山最高(海拔1822.2米),以南部南雅鎮房村為最低(海拔68米)。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積的57.34%,丘陵占29.86%,河𠔌平原與盆𠔌占12.8%。
  市內有千米以上山峰91座,其中東南、北部有86座。
  辰山(又名仁山)位於縣城東部的水源鄉,與東遊鎮相鄰,形如“金”字,為市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1822.2米。山中多為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崗岩,有黃鐵礦多處。
  石塔山位於縣城東南的玉山鎮,與古田縣交界,主峰海拔1611米,頂部較平,已修通公路。東部為花崗岩,西為青崗岩。
  擎天岩位於縣城北部的竜村鄉,與建陽市接壤,主峰海拔1222.8米。山中多花崗岩,中部有變質岩和石英礦岩。
  郭岩山即郭雲山,位於縣城西部的吉陽鎮,與順昌縣連接,主峰海拔1383.7米,右臨建溪,左依富屯溪。山中多火山岩、花崗岩,山勢雄偉,重巒疊嶂,為建甌西部第一山。
  百丈岩位於縣城南部的小橋鎮,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鎮一帶,係鷲峰山脈分支,為東西走嚮,東部山勢雄偉,西面山峰連綿,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為市南部製高點,係小橋溪與迪口溪分水嶺,可阻擋夏季臺風北進和鼕季西北風南下。
  二、氣候
  建甌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春夏多雨,秋鼕乾燥,有“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之說。
  春季2月中旬至5月上旬,氣溫10一22℃,氣候多變,時寒時暖,乍晴乍雨,多低溫陰雨,少日照,清明前後,常出現倒春寒、冰雹天氣。
  夏季5月中旬至10月初,氣溫22℃以上,初夏潮濕,多梅雨、暴雨,中、後期酷熱,多臺風、雷陣雨,易旱。
  秋季10月初至11月底,氣溫10一22℃,天氣涼爽少雨,常有秋寒天氣。
  鼕季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氣溫7—9℃,天氣寒冷乾燥,多霧,多西北風,常出現霜凍、冰、雪天氣。
  三、水文
  建甌市河流主要屬閩江建溪流域,呈格子狀水係,發育全面,流嚮多為東北~西南,多年平均水位90.9l米,大河利用落差3.5~18米,小溪102~420米。境內有5公裏以上河流131條,總長1569.2公裏;10公裏以上51條,總長1079公裏。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26條;100平方公裏以上的15條;100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建溪、崇陽溪、南浦溪、鬆溪。境內河流長161.6公裏。全市水能理論藴藏量為57萬千瓦。
  建溪
  為建甌市最大河流,是閩江主要支流,源於浦城和崇安北端,分南浦溪和崇陽溪,兩河相匯於徐墩鎮山邊長源村邊,始稱建溪。自北嚮南流經徐墩鎮葉坊、徐墩、北津至芝城鎮匯入鬆溪,再經芝城鎮七裏街、三門和南雅鎮白水源、魯口、太平、白沙、新建、南雅、新村、小雅、房村進入南平市大橫,至南平匯入閩江。徑流量占閩江水量的1/3。其中境內有5公裏以上支流111條;流域面積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崇陽溪、南浦溪、鬆溪、東邊溪、小鬆溪、小橋溪、玉山溪、高陽溪;5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萬石溪、秦溪、延安溪、梅村溪、集瑞溪。
  四、動植物
  建甌市屬中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地帶性植被。全市植被有6個型組,即闊葉林、針葉林、常緑闊葉林、竹林、灌叢和灌草叢;9個型,即暖性針葉林、暖性針闊葉混交林、溫性針葉林、常緑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緑闊葉林、竹林、落葉闊葉灌叢、灌草叢,常緑闊葉灌;16個群係組,73個群係和205個群叢。
  建甌市維管束植物有177科442屬1416種,其中蕨類植物32科37屬121種;裸子植物8科15屬22種;被子植物137科390屬1292種。常見的有杉科、鬆科、殼鬥科、禾本科、豆科等2l科。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鬆、甜櫧、毛竹、五節芒等70多種。古珍稀樹種有銀杏、鵝掌楸、水鬆、香榧、三尖杉、沉水樟、刨花楠、花櫚木、紅豆杉、櫸樹、楠木、紅花油茶、觀光木、莫氏玉蘭等14種。大宗經濟樹有油茶、油桐、漆樹、棕櫚、錐慄等14種。
  全市野生動物有28目87科330種,屬國傢保護的有17種,其中屬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黑鹿、金貓、黃腹角雉;屬二級保護的有毛冠鹿、髭羚、大靈貓、麝、小靈貓、穿山甲、水獺、獼猴、白鷳、鴛鴦、褐林鶚、蟒蛇、黑熊。動物的分佈隨種類、地點不同而異,繁殖力強的動物主要分佈於原始森林少、人們活動頻繁的地帶;繁殖力差的珍稀動物多分佈於人煙稀少的深山原始闊葉混交林中。因原始森林減少和對動物的保護管理不嚴,野生動物已大為減少。
地理位置 Location
  地處東經117°58'-118°57'、北緯26°38'-27°20'之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時,無霜期286天。疆域總面積 4233 平方公裏 ( 635 萬畝 ) ,其中山地 519 萬畝,耕地 49.2 萬畝;建甌市地處南平旅遊生態經濟區的"一綫",距南平60公裏,距武夷山機場110公裏。橫南(江西橫峰至福建南平)鐵路貫穿境內100公裏,設五個車站,已開通貨、客運輸。205國道、兩條省道貫通全境,是江浙入閩的咽喉要地和閩北主要交通樞紐。隨着交通格局的改變,建甌南與福州市的經濟互補的空間距離縮短,成為福州城市經濟三小時經濟圈的輻射城鎮;北與上海、浙江等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經濟交流空間也大大拓展,成為福建沿海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陸地交通的連結點。
概況 Jian'ou City
  郵編:353100 代碼:350783 區號:0599
  拼音:Jiàn ōu Shì 英譯:Jian'ou City
  
    建甌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遊,北緯26°38′-27°21′,東經117°58′-118°57′。總面積4214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2006年)。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全市轄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建安街道、通濟街道、甌寧街道、芝山街道、徐墩鎮、吉陽鎮、房道鎮、南雅鎮、迪口鎮、小橋鎮、玉山鎮、東遊鎮、東峰鎮、小鬆鎮、順陽鄉、水源鄉、川石鄉、竜村鄉。
  
    市境大部分處閩西北中低山丘陵,屬武夷山東延餘脈,東部處閩東山地。為鷲峰山西坡。鬆溪、南浦溪匯入建溪流貫中部。年降水量1664毫米,年均氣溫 18.7℃。1995年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竹子之鄉”。有元代人工營造的“萬木林自然保護區”及鳳凰山、歸宗岩、黃華山等名勝。古跡有光孝寺、孔廟。
行政區劃,人口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population
  轄玉山,小橋,南雅,東峰,東遊,小鬆,吉陽,房道,徐墩,迪口10 個鎮、川石,竜村,水源,順陽 4 個鄉、 芝山,建安,通濟,甌寧4 個街道, 217 個村、 1121 個自然村、 2054 個村民小組、 27 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2.19萬,其中農業人口 41.8萬;民族以漢族為主,還有畲、苗等 11個少數民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21人,全市漢族約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11個少數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2008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76.89億元。
歷史沿革 History
  建甌歷史悠久,八閩首府,閩國古都,人傑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周時期為“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東漢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設建安縣,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設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設建州,“福建”之名即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來。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 1913 年撤府,並建安、甌寧兩縣為建甌縣。 1992 年 10 月撤縣設市。歷代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過 1154 名進士、 3 名狀元、 10 名宰輔大臣,是福建歷史上出進士最多的縣。宋代理學家朱熹成長於建甌,史稱“三楊輔政”之一的政治傢楊榮和歷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外交傢徐競、文學家吳激、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誕生於此。李剛、陸遊、辛棄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傢馬可·波羅等曾駐足建甌並留下贊譽。
  漢建安元年(196)析侯官縣北鄉置建安縣,歷屬會稽郡南部、建安郡、建州、永安軍、建州。宋治平三年(1066)析建安、浦城、建陽縣地置甌寧縣。 1913年二縣並為建甌縣,屬北路道(建安道)。1949年5月13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1992年,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
    1992年10月20日,民政部批復同意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1992年12月26日正式撤縣建市。
  
    1996年,建甌市面積4233平方千米,人口50萬,轄11鎮3鄉:芝城鎮、南雅鎮、東峰鎮、東遊鎮、吉陽鎮、徐墩鎮、房道鎮、迪口鎮、玉山鎮、小橋鎮、小鬆鎮、水源鄉、川石鄉、竜村鄉,市政府駐芝城鎮。
    1996年5月,撤銷芝城鎮,設立建安街道、通濟街道、甌寧街道、芝山街道。?年,從東峰鎮析置順陽鄉。區劃調整後,建甌市轄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芝山街道辦事處、通濟街道辦事處、建安街道辦事處、甌寧街道辦事處、吉陽鎮、南雅鎮、東峰鎮、東遊鎮、徐墩鎮、房道鎮、迪口鎮、小橋鎮、玉山鎮、小鬆鎮、水源鄉、川石鄉、竜村鄉、順陽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478651人,其中:建安街道20848人,通濟街道 14824人,甌寧街道16586人,芝山街道41549人,徐墩鎮32647人,吉陽鎮27352人,房道鎮31788人,南雅鎮39849人,迪口鎮 29736人,小橋鎮36395人,玉山鎮21892人,東遊鎮34306人,東峰鎮37189人,小鬆鎮26761人,順陽鄉10693人,水源鄉 20807人,川石鄉21060人,竜村鄉14369人。
    2003年,建甌市轄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芝山街道、通濟街道、建安街道、甌寧街道、吉陽鎮、南雅鎮、東峰鎮、東遊鎮、徐墩鎮、房道鎮、迪口鎮、小橋鎮、玉山鎮、小鬆鎮、水源鄉、川石鄉、竜村鄉、順陽鄉。年末全市戶籍人口 51.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24萬人。
環境資源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建甌生態優越,資源豐富。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 81.5% ,是閩江上遊的緑色屏障。水資源總量 44.6 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 57.9 萬千瓦,實際可開發裝機容量 30 萬千瓦。地下已探明或開採的礦産有金、煤、磷、鐵、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等 22 種。建甌山川秀美,古跡繁多,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大小特異獨秀的山峰衆多 , 有聚武夷風光於一爐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歸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稱的閩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譽為中亞熱帶“森林博物館”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萬木林,有堪稱“中華一絶”的媽祖木雕神像。建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豐富的歷史遺存。有福建歷史上年代最久、規模最大被譽為“南有開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禪寺,有閩國帝都標志性建築“五鳳樓”,有宋敕茶神張三公廟及北苑貢茶製造遺址,有全省現存規模最大、具有濃郁宋代建築風格的建寧府孔廟。還有東嶽廟、艮泉井、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等名勝古跡。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藝文化繁榮活躍,其中挑幡2007年入選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民間雜技項目名錄。
經濟概況 Economic Overview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63.19億元,增長15.1%;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33.8∶27.2∶39.0調整為31.1∶30.7∶38.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4.46億元,增長35.5%;外貿出口5000萬美元,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6億元,增長15.2%;財政總收入4.11億元,增長39%,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66億元,增長43.0%,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目標。農林牧漁業完成産值33.6億元,增長6.5%;規模農産品加工企業123傢,增加12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56個,增加13個。規模工業完成産值41.4億元,增長46.0%,其中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機械加工三大産業分別實現産值17.6億元、9.7億元和10.96億元,增長50.4%、32.2%和70.3%;工業入庫稅收1.23億元,增長27.7%,其中規模工業入庫稅收9581萬元,增長37.3%;全市産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20傢,增加8傢,其中産值上億元企業5傢,增加2傢。新創無公害産品認證2個,省名牌産品和省著名商標各3個,閩北知名商標10件。萬木林和歸宗岩—北津湖旅遊項目開工建設。
農業經濟 Agricultural Economics
  建甌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素有“金甌寶地”、“緑色金庫”、“竹海糧倉”、“酒城筍都”之稱。木竹、茶果、畜禽三大農業主導産業和糧食、蔬菜、食用菌、錐慄等十三個重點農産品優勢明顯。2007年,全市農業總産值33.66億元。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和糧食生産交售先進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9.45萬畝,糧食總産量21.99萬噸;為“全國重點林業縣(市)”、“全國緑色小康縣”、“全國經濟林産業示範縣”,現有林地面積529.06萬畝,林分總蓄積量2208.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7%,其中用材林面積185萬畝,商品材采伐量49.32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23.5 萬畝,名列“中國竹子之鄉”榜首,毛竹采伐量1678萬根,鮮筍産量23.3萬噸;為全國重點茶區之一和閩北烏竜茶發源地,茶葉面積9.2萬畝,産量7685噸;為全省柑桔生産基地市,水果面積22.8萬畝,産量24.38萬噸,其中柑桔面積17萬畝,産量20.36萬噸;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錐慄之鄉”,錐慄面積41萬畝,産量2.09萬噸,居全國首位,建甌錐慄被國傢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傢地理標志産品。此外,還盛産食用菌、蓮子、澤瀉、仙草、鬆脂等多種土特産品。筍製品、茶葉、蓮子、蘆柑、葡萄、大米等13個農産品獲緑色或無公害有機食品認證。全年肉類總産量2.33萬噸。奶牛存欄4003頭,生豬存欄17.16 萬頭,肉羊存欄2.44萬頭,肉兔存欄6.11萬衹,各類傢禽存欄166.73萬羽。為全國淡水養殖重點縣(市),淡水養殖面積2.88萬畝,水産品總産量1.58萬噸。全市共有農産品加工規模企業122傢,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國傢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大型農産品加工流通企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穎食物産有限公司、柏物産食品有限公司、成茂農産品有限公司等4傢企業被確認為省級重點農業竜頭企業,茗苑茶葉有限公司等16傢企業被確認為南平市農業竜頭企業。水資源總量44.6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57.9萬千瓦,實際可開發裝機容量30萬千瓦。地下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或開採的礦産有金、煤、磷、鐵、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等22種。
工業經濟 Industrial economy
  2008年,建甌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海西建設大局,紮實開展創業競賽活動,取得良好成效。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6.57億元,增長15.4%;財政總收入4.74億元,增長15.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05億元,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增長18.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639元,增長13.6%。
  2007年,全市工業總産值50.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2傢,完成産值41.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産值的82.7%,其中非公有製工業企業177傢,完成産值39.31億元,個數和産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7.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機械化工三大産業集群,其中竹木加工産業産值17.6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産值的42.5%,主要産品有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細木工板等人造板係列和竹膠板、竹地板、竹涼席、竹筷等竹製産品;食品加工産業産值9.7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産值的23.4%,主要産品有白酒、精製茶、清水筍、錐慄等;機械化工産業産值10.96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産值的26.5%,主要産品有鋁活塞、碳化硅磨料、電木粉、酚醛塑料、甲醛、滿山白糖漿、軟脈靈等。全市産值上億元企業有5傢,上5000萬元企業有20傢。工業發展平臺不斷拓展,中國筍竹城建設強力推進,一期開發已完成,開發面積1045畝,入園企業30傢,二期開發纍计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870萬元,完成徵地3685畝,平整土地1000畝,批準入園企業12傢。蓮花坪和川石、東遊、東峰、南雅、徐墩、吉陽6個高速公路互通口工業平臺建設全面推進,國省道沿綫工業長廊已逐步形成。
商貿流通 The flow of commerce
  歷來為閩北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心,為國傢商務部首批“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試點縣(市)。2007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66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7.43億元,餐飲業2.28億元,其它業0.41億元。全市城鄉共有市場49個,經營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城區集貿市場5個,批發市場3個,鄉級農貿市場18個,村級23個,其它專業市場主要有閩北建材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摩托車批發市場等。在各類市場中,年貿易額上億元的市場有管葡農貿市場、閩北汽車城、閩北建材市場、閩北筍菇批發市場等4個。大型超市4傢,藥品超市3傢,傢具超市4傢。全市已成立水煮筍、蔬菜、錐慄、柑桔等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256個,擁有會員2.3萬人。建成了農副産品信息中心、農業技術中心、農業科技信息中心、農業農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為農副産品流通搭起了“金橋”。汽車、摩托車貿易和運輸服務業發展迅速,擁有興業汽車發展有限公司、閩芝汽車發展有限公司等8傢汽車銷售公司。
項目開發 Project Development
  2007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34.46億元,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40個,其中投資2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9個。22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1.62億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點建設項目8個,完成投資3.47億元
  對外經貿 200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6個,合同利用外資758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760萬美元。全市外貿出口企業38傢,外貿出口總額5255萬美元,擁有明良集團、柏物産食品、穎食物産、樟建木業、吉陽工藝品、弘光席業、緑劍食品等13傢出口規模超百萬美元的企業。主要出口産品有茶葉、竹木製品、筍製品、工藝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傢和地區。
財政金融 Finance
  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4.11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66億元。年末金融係統各項存款餘額49.5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3.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5.21億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鎮4個、信用村82個、信用戶22955戶。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
  為江浙入閩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橫南鐵路、國道205與省道204、303貫穿而過,市區距武夷山機場100公裏;規劃中通過建甌的高速公路有4條,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經建成通車,鬆建高速公路部分控製性工程將開工建設,建古、寧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隨着這幾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建甌將成為閩北的交通樞紐,屆時建甌至福州衹需2個多小時,至上海衹需6個多小時。通訊發達,各種現代化先進通信設施齊全。電力充裕,擁有水電站142座,總裝機容量19.1萬千瓦,全年發電量6.1億千瓦時。“東擴西進、南拓北延”的城市發展略逐步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9.87平方公裏,規劃區面積30平方公裏,一批標志性建築相繼建成,城市框架不斷拉開,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社會事業 Social undertakings
  先後榮獲全國科技、文化、教育、體育先進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一級達標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科技事業不斷發展,為第一批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市),被評為“全省科普工作先進市”。教育兩基成果不斷鞏固提高,素質教育深入推進,高考各項指標及本專科上綫人數位於南平市前列。城鄉文化事業全面發展,被國傢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順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市”復查,為福建省民間根雕藝術之鄉,擁有文化中心、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21個,農民文化俱樂部100多個。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入,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擁有1座設施先進的室內體育館、2條400米標準塑膠跑道,體育人口比率達42%。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5%和99%,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先進單位。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20個,初級衛生保健全部達到基本普及標準,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機製初步建立。人口與計生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出生率為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連續16年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控製目標,繼續保持全省先進水平,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人民生活
  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82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37元。年末單位從業人員24236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674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4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8%。全市纍计轉移農村勞動力7.8萬人。年末全市企業養老保險人數23414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516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567人,列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綫人數285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綫人數14426人,扶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94人。
  鄉鎮介紹
  芝山街道--地處城區北面,轄西大、豪棟、馬汶3個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禦坪、梨山、青雲6個社區居委會,29個村民小組,135個居民小組,18583戶,44618人,其中,農業人口7175人,2161戶。土地總面積30.85平方公裏。
  建安街道--地處城區東南片區,轄鐘樓、東安、東門3個村委會和橫街、倉長、前街3個社區居委會,29個村民小組,74個居民小組,8235戶,22892人,其農業1749戶,5123人。土地總面積30.49平方公裏,城區面積約3平方公裏。
  通濟街道--地處城區中部,轄東溪、三門、南門3個村委會和南門、陶朱、橋南3個社區居委會,17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52個居民小組,4826戶,13666人,其農業1320戶,4636人。土地總面積41.39平方公裏,城區面積約0.84平方公裏。
  甌寧街道--地處城區西部,轄水西、七裏街2個村委會和福寧、西池、蓮花3個社區居委會,11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共5080戶,13877人,其農業1095戶,3773人。土地總面積27.15平方公裏。
  徐墩鎮--位於建甌市西北部,距市區16公裏,土地總面積351.87平方公裏。現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綜合林場,159個村民小組,100個自然村。共9945戶,總人口為35332人,其中農業人口33183人,非農業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稱:徐墩、葉坊、歸宗、東邊、北津、桂美、富頭、富壋、豐樂、下碓、山邊、湖塘、九匡、嶺頭、大潭,長汀。
  吉陽鎮--位於建甌市西部,地處建甌市、順昌縣、建陽市三縣市交界地。東連徐墩鎮;西和西南與順昌縣仁壽鄉、嵐下鄉相接;南與房道鎮毗鄰;北與建陽市徐市鄉相交界,距市區42公裏,土地總面積198.73平方公裏。現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4個村民小組,51個自然村。共8420戶,總人口為30657人,其中農業人口29040人,非農業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稱:吉陽、玉溪、宅墩、曹墩、新橋、勝利、張坑、巧溪、大夫、黃怖、圭歷、巨歷口。
  房道鎮--地處武夷山脈東南側,位於建甌市西南部。東部與甌寧、南雅相鄰,東北部與徐墩毗連,南部、西部與順昌縣交界,北部與吉陽接壤,土地總面積244.73平方公裏。全鎮現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93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20個村民委員會。共9864戶,總人口35690人,其中農業人口33961人,非農業人口1729人,少數民族畲族約340人。
  行政村名稱:房道、九堡、七道.漈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寧、吳漈、曹岩、書怖前、徐地、峽頭、連地、南科、西漈、靛墩、吳大元、埂尾。
  東遊鎮--地處建甌市東部,鷲峰山脈西側。東和東南分別與水源鄉、屏南縣交界;南和西南與東峰鎮毗鄰;北與川石鄉、竜村鄉相連,土地總面積420.53平方公裏,是建甌市面積最大的鄉鎮。現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鎮林場,1個良種場,73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共10288戶,總人口37653人,其中農業人口34302人,非農業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稱:東遊、壋上、東源、溪尾、鬍墩、張墩、雲頭、黨城、渡潭、黨口、張屯、上範、溪屯、蓋林、盛前、河嶺,盛地、東漈。
  川石鄉--地處建甌市東部,鷲峰山脈西面。土地總面積274.07平方公裏。現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2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共6570戶,總人口23835人,其中農業人口22427人,非農業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稱:川石、壋陽、慈口、溪口、營勺、後山、洋屯、後洋、邊溪、徐布、後坪、小嶺、伏演、外洋。
  順陽鄉--是1996年4月經福建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鄉,原隸屬東峰鎮管轄。順陽鄉位於建甌市東部,土地總面積205.83平方公裏。現轄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國營采育場,55個村民小組,35個自然村。共3318戶,總人口為11383人,其中農業人口10218人,非農業人口1165人,是建甌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小的鄉(鎮)。
  行政村名稱:溪東、吳林、石呈、江壋、漈下、後房。
  水源鄉--位於建甌市東部,距建甌市區57公裏。東與屏南,政和兩縣交界;北跟川石鄉接壤;西同東遊鎮相鄰邦;南連東遊鎮與屏南縣,是三縣市交界的邊遠山區鄉。全境面積299.2平方公裏。現轄12個行政村,1個良種場和水庫管理所,122個村民小組,65個自然村。總戶數5943戶,23020人,其中農業人口21959人,非農業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稱: 水源、橫路、桃源、吳墩、錢團、王厝、大源、忠溪、溫洋、南山、上坑、良賢
  小橋鎮--位於建甌市東南部,東與玉山鎮相連;南與迪口鎮交界;西與南雅鎮接壤;北與建甌市東峰鎮毗鄰。鎮域東西長約18.5公裏,南北寬約16.5公裏,土地總面積297.87平方公裏。全鎮現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3個村民小組,93個自然村。共10730戶,總數為39199人,其中農業人口為37392人,非農業人口為1807人。
  行政村名稱:小橋、大丘、西邊、富井、高門、百丈、竜峰、洽歷、上屯、漈上、霞抱、陽澤、後塘。
  玉山鎮--位於建甌市東南部,東北、東南分別與屏南、古田縣交界;南鄰迪口鎮;西連小橋鎮;北與東峰鎮接壤,距建甌市54公裏。土地總面積324.13平方公裏。全鎮現轄12個行政村,一個伐木場,一個牛場,1個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68個自然村。共6029戶,總人口為22916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1412人,非農業人口為1504人。是建甌市耕地面積較少,人口較多的鄉鎮之一。
  行政村名稱:玉山、敷錫、東山、下洋、洋後、上房、榧村、籌嶺,汲溪、嶺口、長怖、嶺後。
  南雅鎮--位於建甌市南部,東與小橋、迪口兩鎮交界;西與房道鎮和順昌縣高陽鄉接壤;南與南平市大橫鎮毗鄰;北接建甌市甌寧、通濟辦事處。總面積398平方米公裏,下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場,117個自然村,共12000戶,總人口為43577人,其中農業人口40043人,非農業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稱: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葉康、皇康、大康、梅村、魯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黃園、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鎮--位於建甌市南部,距市區86公裏,東至古田縣風都鄉,南鄰南平市洋後鄉,西鄰南平市南山鎮北至小橋鎮百丈村,東北至玉山鎮西北至南雅鎮,東南與古田縣相鄰,西南與南平市交界,地處古田縣,南平市、建甌市結合部,鎮域面積372.13平方公裏。下轄1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共8439戶,總人口為32610人,其中農業人口31195人,非農業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稱: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竜北溪、鄭魏、大布林、下莊、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頭。
  小鬆鎮--地處建甌城北20公裏。東與東峰鎮和竜村鄉交界;西與徐墩鎮毗鄰;南與芝城鎮接壤;北和東北與竜村鄉和 建陽市小湖鄉相連。總面積239.33平方米公裏,所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1個鎮林場,共7977戶,總人口為28862人,其中農業人口27716人,非農業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稱: 小鬆、中村、李園、定高、湖頭、上元、穆墩、漁村、溪頭、雙坪、臺尾、大廟、高歷、龔墩
  竜村鄉--位於建甌市北部,距城關43公裏。東、東南分別於川石、東遊交界;南與東峰毗鄰;西與小鬆接壤;北與建陽市小湖鄉相連,是老區貧睏鄉。總面積207.93平方米公裏,現轄12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共4024戶,
  人口14976人,其中農業人口14541人,非農業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稱:竜村、汴地、下杉溪、吳地、梨坪、擎天岩、竜溪、黃凌、涼墘、大歷、仰坑、小東遊。
  東峰鎮--位於建甌市東部,鷲峰山脈西面,總面積268.9平方米公裏,現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良種場,1個鎮林場,19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共10947戶,總人口41103人,其中農業人口38098人,非農業人口3005人,是閩北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鎮之一。
  行政村名稱:東峰、南源、大漈,井岐、長溪、坤口、記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鎮、東山下、東溪口、銅場、楊梅、裴橋、長源、嵐下、湍下。
  【方言】
  建甌有建甌方言,人們稱建甌話,曾有專門的建甌方言書《建州八音》。
  【註意】
  “建甌”經常被誤寫成“建歐”,請大傢多加註意。
英文解釋
  1. n.:  Jian'ou City
近義詞
建甌
相關詞
建州建甌中國錐慄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福建地理地名行政村
????業公司????業????務局福建省更多結果...
包含詞
建甌市立醫院建甌市圖書館建甌市文化館
建甌市????務局建甌市博物館建甌市檔案局
建甌市中醫院建甌市第一小學建甌市實驗小學
建甌市房道中學建甌市林業賓館建甌市林業醫院
建甌市精神病院建甌市建州賓館建甌市實驗幼兒園
建甌市衛生防疫站建甌市皮膚病醫院建甌市婦幼保健院
建甌市房道工藝廠建甌市吉陽工藝廠建甌市萬林工藝廠
建甌市永鴻針織廠建甌市西門飯店旅社建甌市成人教育辦公室
福建省建甌市蚊香廠建甌市自學考試辦公室建甌市東遊木竹玩具廠
建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建甌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建甌市南雅鎮工藝廠
建甌市川石木竹工藝製品廠建甌市服裝工業公司建甌市竜達竹工藝廠
建甌市李園竹木工藝製品廠建甌市嶺口竹業工藝品廠建甌市富融工藝品廠
建甌市東遊木製工藝廠建甌市華星工藝品有限公司建甌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
福建省建甌市益康蚊業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甌市福鑫物資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甌市竜信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建甌市廣播電視大學建甌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