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盤縣位於貴州省西部,與雲南省接壤。總面積4056.7平方千米。2003年末總人口116.44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彝、苗等族。
縣人民政府駐紅果鎮,郵編:561611。代碼:520222。區號:0858。拼音:Pan Xian。 |
|
盤縣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是貴州的西大門,地處貴州通往雲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稱。
具體位置在北緯25°19'36"--26°17'36",東經104°17'46"--104°57'46"之間。東鄰普安,南接興義,西連雲南省富源、宣威,北鄰水城。全境南北長107公裏,東西寬66公裏,總面積4056平公裏。縣人民政府駐地紅果。 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人口118萬。少數民族 人口占12.7%。非農業人口占10.9%。 |
|
盤縣歷史悠久,盤縣新城有距今約3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盤縣大洞(原名十裏大洞)。古為夜郎地,漢屬宛溫。晉隸寧州,劉宋時置西安縣,南齊稱西寧縣。唐初為訓州地,貞觀八年(634年)置盤州,天寶後至宋代為於矢部(齊彌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後升招討司,繼改宣撫司,復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衛府並設,改普安路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與衛同地分治。後普山府廢,普安衛升軍民指揮使司(後變廢,復稱衛)。永樂元年(1043年)設普安安撫司,十三年(1415年)安撫司廢,改置普安州。
萬歷十四年(1586年),遷普安州與普安衛同城而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屬三營三裏地置普安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衛並入普安州。嘉慶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為直隸州,十六年改普安州為普安直隸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盤州廳。民國2 年(1913年)改盤縣。解放後仍為盤縣。
20世紀60年代,國傢開展“三綫建設”,為開發盤縣煤田,於1965年由盤縣劃出9個公社,雲南宣威劃出3個公社設盤縣礦區(後改稱盤縣特區)。1970年,盤縣特區與盤縣合併,仍名為盤縣特區。1985年末,特區轄17個區(鎮),93個鄉(鎮);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1993年“建、並、撤”後,全縣轄37個鄉鎮、747個行政村,後經合併為450個村。1999年更名盤縣,縣政府駐地搬遷紅果,到2003年底全縣有人口1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95萬人。 |
|
全境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中南部降起。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東北部的格所河𠔌海拔735米。相對高差2130米。由於地勢的間隙擡升和南北盤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內層巒疊嶂,山高𠔌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2.4%,丘陵地占9.2%,壩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373.5萬畝(量算畝,下同),占土地總面積的61.3%,宜耕地面積145.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9%。其中較好的耕地僅4.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0%,多分佈在海拔1000—1900米之間。
區境屬亞熱帶氣候,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5.2℃,年均無霜期271天,日照時數1593小時;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熱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適宜於動植物的繁衍生長。亦時常出現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澇、秋綿雨等災害性天氣。 |
|
區境礦藏資源豐富。金、銀、銅、鐵、鉛、鋅、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層氣等均有分佈。煤的儲量為105億噸,種類齊全,煤質優良,為江南諸省之冠。明初煤炭即已作燃料使用。“三綫建設”中,國傢决定開發盤縣煤田。建設中,1966年來自全國20個省(市)、14個礦務局100多個單位1.5萬餘人的建井隊伍投入建礦會戰,70年代先後投産,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全國少有。至1985年,盤江礦務局共有5 個礦、6對井、2個選煤廠、1個水泥廠和其他附屬單位。地方煤礦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盤縣成了國傢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1985年,全區原煤産量423萬噸,選精煤142萬噸,土焦64萬噸,煤炭工業産值達12879萬元,占工業産值的66.5%。 |
|
盤縣文物名勝多。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盤縣大洞。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縣城南郊的碧雲洞,自明代以來為文人青睞,留下許多詩文摩刻,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遊記中詳加描述。老廠有萬畝竹海,山川秀麗。竹海中的泉水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進行化學調查和水質評價研究,並通過國傢級鑒定,為特殊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各件下形成的極低礦化度、極度低硬度、超低鈉、國際首次發現的一種天然優質飲料水。妥樂村的千株銀杏形成獨有景區。盤縣銀杏産量為全省之最。 |
|
蔣宗魯
字道父,明朝普安衛(今貴州盤縣)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舉人,次年進士。歷官瀎縣知縣、刑部主事、雲南臨沅兵備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巡撫雲南。在任雲南巡撫時,明世宗寵用害政誤國的姦臣嚴嵩,修建大殿,極盡奢侈鋪張,下令叫雲南采大理石,要見方七尺的五塊,見方六尺的五塊,見方五尺的十塊,見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塊,並限期運至北京。蔣宗魯深知采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艱難,能體恤民間疾苦,冒死上疏朝廷,請求減免此項徵收。在封建專製時代,蔣敢於犯顔直諫,其精神可獲可欽。蔣因直言敢諫得罪姦臣嚴嵩而告老還鄉。一生寫了不少諫疏指陳時弊,但多被置之高閣,還著有《詩文集》、《治瀎款議疏草》等,均已失傳。
邵元善
字臺山,明朝普安州(今貴州盤縣)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舉人。授峨縣知縣,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謫通州判,改涿州知州。後被下獄,獲釋後再謫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外,皆有佳績。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擢升為四川按察僉事。元善與其兄元吉皆文譽一時。元善尤擅長詞賦,工吟詠,著有《賢奕稿》,陳宗虞為之作序。曾寫有歌詠"紅岩"碑文的七言古詩一首,把中華民族的這一偉大古跡首次公諸於世。其詩為:"紅崖削立一千丈,刻劃盤回非一狀。參差時作鼎鐘形,騰擲或成飛走象。諸葛曾聞此駐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紛奇詭,圖譜渾疑尚詛盟。"
邵元哲
明朝貴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舉人,次年進士。明神宗萬歷年間任淮安府知府。時府城東漳河通射陽湖入海。為灌輸咽喉,久淤,他疏請疏通之。他又組織群衆增築城西長堤,以陰攔黃河之决水,還建閘壩以使運河正常通航。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淮人肖像祀之。後官至雲南右參政。
邵元吉
字黃裳,明朝貴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人,為重慶府同知邵華譜之子,淮安知府邵元哲之兄。性孝友,博通經史。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參加省鄉試,首場剛出,忽聞人語:"重慶邵郡承病矣"元吉棄孝,急赴重慶,時父已逝。扶柩歸,以教諸弟學,諸弟皆有文名,弟元善中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舉人,元高中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舉人,元哲中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進士。《黔詩紀略》錄有元吉的詩二首。
蔣傑
字美若,號象岩,明朝普安衛(今貴州盤縣)人。明朝宗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舉人,次年進士。曾任廣東副使,文採風流,雅有時譽,是當時有名的四大書法傢之一。他罷歸時,正值貴州有安邦彥叛亂,便流寓荊州,以琴書自誤。他縱情山水,足跡幾半天下,所到之處,多有題詠,詩文清麗,與姑蘇王遵考、天台蔡稚含、新安洪平叔、荊溪張以登結清言社,諸君子詩酒往還,即景賦詩,悠閑自得。其書法與黃道周、董其昌、米萬鐘當時有名的四大書法傢,筆力矯健,晚年更顯蒼勁。著名書法傢董其昌曾寫詩為他祝壽。著有《十七史摘要》、《普安續志》等。《黔詩紀略》錄其詩一首。
王祚遠
字無近,明朝貴州普安衛(今貴州盤縣)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舉人。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充經筵講官,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掌院事,轉吏部左侍郎,晉尚書。少負異書,下筆萬言立就,試牘不起草,既成而後補之。充經筵講官時,豐儀秀整,音吐洪亮,頗受明熹宗朱由校器重。明熹宗朱由校專門賜詔嘉奬,授他通議大夫。明崇禎初年(公元1628年)還鄉。後卒於傢,所著詩文甚富,所惜其集無存。書法尤工,喜作行草,兼帶章草味。《黔詩紀略》錄其詩一首。
孟本淳
(?-1663),明朝貴州普安州(今貴州盤縣)人。幼讀書尚氣節,有勇力,年二十時見天下大亂,棄儒從戎,積功至總兵管。明朝滅亡後,削發為僧,名本謙。初從武岡多福林寺太初和尚授《法華經》。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到新化高坪之靈真村,從村中秀纔王爾雅處乞得雪山修建白林寺,自號"葛天和尚",十五年(公元1658年),逃兵掠新化,至村界顔公廟,本淳出山慰撫之,其黨見所持鐵杖重達百斤,遂不敢犯,居白林九年,跌坐逝。酬倡甚多,惜詩不傳。《黔詩紀略》錄其詩五首。 |
|
盤縣轄20個鎮、6個鄉、11個民族鄉:紅果鎮、城關鎮、板橋鎮、水塘鎮、民主鎮、大山鎮、保田鎮、老廠鎮、瑪依鎮、石橋鎮、平關鎮、響水鎮、火鋪鎮、樂民鎮、西衝鎮、斷江鎮、盤江鎮、柏果鎮、灑基鎮、劉官、忠義鄉、新民鄉、普田回族鄉、珠東鄉、兩河鄉、滑石鄉、雞場坪彝族鄉、鬆河彝族鄉、坪地彝族鄉、四格彝族鄉、淤泥彝族鄉、普古彝族苗族鄉、舊營白族彝族苗族鄉、羊場布依族白族苗族鄉、保基苗族彝族鄉、英武鄉、馬場彝族苗族鄉。 |
|
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盤州廳。1914年改縣。據《興義府志》:“(古盤州)因(盤)江以命名也。”1966年置盤縣特區。
1999年2月28日,民政部(民發16號)批復同意撤銷盤縣特區,設立盤縣,以原盤縣特區的行政區域為盤縣的行政區域。將盤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盤縣特區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遷至紅果鎮。
2000年,盤縣轄20個鎮、6個鄉、11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07080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紅果鎮 72385 平關鎮 24672 火鋪鎮 25947 斷江鎮 36106 盤江鎮 29603 柏果鎮 71241 灑基鎮 23393 劉官鎮 30304 馬依鎮 16923 老廠鎮 24120 城關鎮 44017 響水鎮 24577 樂民鎮 47175 石橋鎮 19986 板橋鎮 43804 西衝鎮 21056 保田鎮 19729 大山鎮 34298 民主鎮 30675 水塘鎮 33334 兩河鄉 18600 坪地彝族鄉 33068 四格彝族鄉 21027 鬆河彝族鄉 24599 雞場坪彝族鄉 38047 滑石鄉 25428 羊場布依族白族苗族鄉 31545 舊營白族彝族苗族鄉 25014 保基苗族彝族鄉 13318 淤泥彝族鄉 26709 普古彝族苗族鄉 22000 英武鄉 17843 珠東鄉 22829 新民鄉 34153 普田回族鄉 12256 忠義鄉 17771 馬場彝族苗族鄉 13250
2001年,盤縣轄20個鎮、17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46個居委會、747個村委會。年末總人口114.3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2萬人,非農業人口17.54萬人。
2002年,盤縣轄20個鎮、17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46個居委會、747個村委會。年末總人口115.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2萬人。
2003年,盤縣轄20個鎮、17個鄉(其中11個民族鄉),747個村委會、52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116.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9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2萬人。 |
|
- n.: Pan County
|
|
旅遊 | 貴州 | 文化 | 休閑 | 六盤水 | 學校 | 高中 | 丹霞 | 省級示範高中 | 地理 | 寺廟 | 洞穴 | 風景名勝區 | 貴州省 | 行政村 | 村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