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畢節旅遊投訴電話: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畢節最佳旅遊時間:畢節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海拔落差較大,立體氣候明顯,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神奇景觀。其年平均氣溫在13.3℃,尤以夏季最為涼爽宜人,7月最高氣溫平均為26℃,一般不超過30℃,與北方酷暑形成鮮明的反差,與省會貴陽相比也要低3℃-5℃。
畢節是避暑旅遊的好地方,如果特意為看杜鵑而來,那麽每年的三四月份為盛花期,是觀花山、遊花海的好時機。而觀鳥時間則為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初,由於觀鳥時湖面較冷,建議帶好防寒的衣服、帽子和手套。
畢節民俗節慶活動:畢節是個多民族聚居地,這裏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民俗禮儀古老獨特,如:別具情趣的彝族迎親,苗傢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苗喪葬習俗,布衣婚俗等,都獨具一格。
打“篾雞蛋”(春節)
每年春節期間,仡佬族兄弟用斑竹細篾條編成大如拳頭的空球,形如雞蛋,故稱“篾雞蛋”。編時要在裏面放幾塊小石頭、碗礫或銅錢,以便比賽時能發出響聲,外面塗上紅顔色。比賽時,在寬敞空地或院壩,劃地為界,兩隊各站一邊,雙方將篾球嚮對方拋擲,用手掌對拍對打,頗為有趣。
跳花節(正月或五月初五)
苗族最隆重的節日。花場地點通常是固定的,其中以亮岩鄉核桃樹花場最為熱鬧。苗族女子穿上節日盛裝,圍坐在花場上比賽挑花刺綉,小夥們口銜蘆笙在地上翻滾騰躍。整個花場既是激情奔放的歌舞盛會,也是獨具民族特色的服裝展示盛會。
逛花坡(正月初三至十五)
年輕的苗族姑娘們圍聚在附近的山坡上,各自展示自己的手工藝品,將山坡妝扮成色彩斑瀾的“花坡”,互相欣賞觀摩,唱歌喧鬧。男青年則三五成群地趕到“花坡”,用歌聲與姑娘們打俏,繼而攜手翩翩起舞,盡情歡跳,以此選擇自己的意中人。
賽馬節(農歷五月初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威寧彝族傳統的賽馬節。屆時,英俊剽悍的彝傢小夥們各騎駿馬,從各地雲集在????倉區方圓十多裏的百草坪上參賽。
白族山歌節(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是畢節白族傳統的山歌節。屆時白族同胞歡聚小河村恐竜河風景區,對山歌,牽手跳圈圈舞,成雙結對吹木葉,用葫蘆勺敬水花酒等。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彝族同胞在田野中舉行象徵性的驅蟲活動。青年男女用咂酒、水花酒招待客人,在嗩吶、月琴等樂器伴奏下,人們圍着篝火邊唱邊跳,歡度節日。節日期間還舉行鬥牛、摔跤、賽馬、對歌、蕩鞦韆等活動。
杜鵑花節(公歷4月8日)
每年4月8日,貴州省一年一度的杜鵑花節開幕式在黔西縣金坡鄉景區舉行,屆時遊覽觀賞百裏杜鵑花海,還有苗、彝少數民族風情和歌舞表演。
畢節城市地圖:畢節特別提醒:旅遊四寶---扇子、雨傘、眼鏡、太陽帽畢節美食:貴州畢節由於地處高寒山區,當地人習慣吃熱食,其中以湯圓類的小吃最為暢銷。畢節人經過長期的實踐,從選料、配製、捏成,掌握了自己獨特的經驗和方法。使畢節湯圓在省城站住腳,成為同業中的佼佼者。
特別是三十餘年前,畢節的熊嚴容等人來貴陽開設畢節湯圓店,他們吸收了其它湯圓品種的長處,在湯圓心餡的製作上大膽進行改進,逐步增強了産品的競爭力。
與其他品種相比,畢節湯圓與衆不同之處在於,一碗湯圓中竟包有十種不同的餡!每種味道各不相同。畢節湯圓餡的多樣性確算一種獨創。這也是它成為黔省著名的風味小吃,深受大衆喜愛的主要原因。
畢節購物:畢節市最熱鬧的地方是威寧路,一眼望去,商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這裏的威寧火腿、大方漆器、大理石工藝品、黃花菜等,都是比較有特色的東西,遊客來這裏旅遊可選購一、二帶回。畢節交通:公路現已建成貴畢高速公路(貴州至畢節)。此外,從畢節沿321國道可至四川瀘州,沿326國道可至雲南麯靖。畢節住宿: 畢節市內有幾傢賓館,住宿條件還算可以。如桂花路的畢節賓館、煙草公司招待所,威寧路的南橋賓館等。
另外在大方和威寧等地,也有一些招待所和酒店,價格在30-80元左右,基本上都可以接受。畢節娛樂:貴州畢節是個多民族聚居地,使得畢節地區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民俗禮儀古老獨特,如:別具情趣的彝族迎親;苗傢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苗喪葬習俗;布衣婚俗等都獨具一格。 | | 轄1個縣級市、6個縣、1個自治縣。
畢節市 面積341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1700。市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大方縣 面積350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1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方鎮。
黔西縣 面積2554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1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金沙縣 面積2528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1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織金縣 面積2867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2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納雍縣 面積2448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3300。縣人民政府駐雍熙鎮。
赫章縣 面積3246平方千米,郵政編碼553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面積6296平方千米 人口111萬 郵政編碼553100。縣人民政府駐草海鎮。 | | 著名景點:翠屏旭日、東壁朝霞、響水轟雷、豐落秋成、雙峰脫穎、南山雨霽、竜潭夜月、靈峰仙境、南橋虹霓、那魯洞天、天河樂園、五竜翡翠、陵園勝地、百花紅跡、陽山鬆濤、北鎮雄關。
畢節市位於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是黔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川、滇、黔接壤地區商品集散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樞紐城市。
畢節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良好,被譽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館”。這裏是鼕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清涼世界;這裏有神奇秀麗的奇山、秀水、飛瀑、溶洞;這裏是紅軍長徵譜寫壯麗史詩的革命老區;這裏有淳樸濃郁的彝族、苗族風情。旅遊、避暑、休閑、度假,這裏是最佳勝地。
畢節市區古存“老八景”:翠屏旭日、東壁朝霞、響水轟雷、豐落秋成、雙峰脫穎、南山雨霽、竜潭夜月、靈峰仙境;今建“新八景”:南橋虹霓、那魯洞天、天河樂園、五竜翡翠、陵園勝地、百花紅跡、陽山鬆濤、北鎮雄關。
市區天工大酒店、銀鶴大酒店、騰竜凱越大酒店、洪山賓館、洪南大酒店等,均為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停車為一體的四星級旅遊涉外接待飯店、賓館;杜鵑、華禹旅行社,貴州海外旅遊總公司的畢節營業部和畢節市七星經營部,承接組織、招徠、接待海外及國內各種旅遊性質的旅遊團體、散客服務、票務服務及代訂房、餐、車等業務。
境內旅遊資源和周邊風景名勝相融已形成下列旅遊綫路:
紅色旅遊綫:畢節——川滇黔幹革命委員會舊址——貴州坑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陵園勝地——沔魚河——“雞鳴三省”會議舊址
彝族風情旅遊綫:畢節——小河景區——溜耳河峽𠔌風光——大屯土司莊園——“大躍進”煉鋼爐群——三官寨——大河口果園——百裏杜鵑——奢香墓——貴陽
苗族風情旅遊綫:1、畢節——朱昌花廠苗寨——燕子口大南山苗寨——畢節;2、畢節——阿市安然苗寨——大方八堡苗寨——貴陽
生態旅遊綫:畢節——靈湖——拱攏坪森林公園——烏江上源溶洞漂流——七星關——韭菜坪石林——草海 | | 畢節地區是典型的岩溶山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05°36′——106°43′,北緯26°21′——27°46′之間,東部和南部與本省遵義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與雲南省、四川省毗鄰。
正處在滇東高原嚮黔中山原丘陵過渡的傾斜地帶,境內多山,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點赫章韭菜坪2900.6米,為全省最高點,最低海拔457米,境內山高坡陡,峰巒重疊,溝壑縱橫,河𠔌深切,土地破碎。全區總面積26844.5平方公裏,高原山地占93.3%,分屬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兩大水係,長江流域面積占95.38%,珠江流域面積占4.62%,是烏江、赤水河、北盤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畢節地區大部份地方屬北亞熱帶溫涼濕潤季風氣候,水熱資源適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101.8—1780.2小時,年平均氣溫10 5—15.0℃ ,一月平均氣溫17——4.3℃,七月平均氣溫17.6——24.9℃,穩定通過10℃的有效積溫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變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無霜期 205—297天。
境內山清水秀,平疇𠔌幽,風光秀美,夏無酷暑,鼕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適宜 | | 畢節地區是個多民族雜居地區,使畢節地區風土人情多彩多樣,民俗民風絢麗多姿。
古老獨特的民族禮俗,構成畢節人熱情,禮貌,尊老愛幼,團结友愛的傳統風尚,別具情趣的彝族迎親,苗傢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苗喪葬習俗,布衣婚俗等獨具一格。
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彝族火把節”“彝族年”“苗族跳花節”“布衣族的六月六節”等, 今年十月,西南五省區彝學研究年會即將在金沙縣舉行。
五彩繽紛的民族歌舞,以漢,彝,苗,,布依,白,仡佬等7個民族歌舞為一體的 <<烏蒙歡歌>>享譽國內外,先後出訪北歐,加拿大等國,並多次榮獲全國全省民族歌舞大賽一等奬,成為北京中華民族園,雲南民族文化村等旅遊景區的主要歌舞之一。苗族"滾山珠"先後出訪北歐等國並在國際,全國,省大奬賽上一舉奪魁。
豔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在雲南省楚雄州中國國際彝族服飾展覽中名列前茅,在貴州省首屆少數民族大賽上獲得一等奬,並應邀出席1998年省委召開的"元旦"迎新座談會助興演出。
古老淳樸的民族傳統體育獨具特色,彝族鈴鐺舞<<烏蒙鈴>>苗族射弩等項目先後囊括了全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競技金奬。
別具風格的民族建築以大屯彝族土司莊園,奢香博物館等兩處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代表積澱了很深的民族建築文化底藴。
古老獨特的民族戲麯樂器,以彝族的“攝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蘆笙,三眼簫,四眼簫,布依族的牛角二鬍為代表,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産生活中的智慧和結晶。
民族古籍文化是畢節享譽全國的一個亮點。<<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錄>>, <<遷徙歌>>等70多部3000多萬字出版發行,引起了中外專傢學者的關註,使畢節成為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院學生實習基地之一。
古樸典雅的民族工藝以彝族剪紙,苗族蠟染,製綉為代表,別巨匠心。風味獨特的民族食品以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雞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幹巴”為代表,工藝獨特,回味無窮。
四:歷史文化
畢節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全區共有古文化遺址5處,古墓33處,古建築,歷史紀念建築66處,彝漢文石刻181處,革命遺址,遺跡34處,文物葬品98件。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窩區的“觀音洞舊石器時代遺址”、畢節青場鎮“新石器時代遺址”、竜場鎮的“大屯土司莊園遺址”、威寧中水鎮的漢墓群。這些無不體現畢節地區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 | 畢節屬岩溶地貌,開發歷史悠久,具有衆多的名勝古跡,岩溶景觀和其他自然風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高原明珠"之稱的威寧草海,被譽為"地下天宮"的織金洞,有"天然公園"之稱的百裏杜鵑(包括奢香博物館),"古,野,奇,麯"的納雍總溪河風光(烏江第一漂),嘆為觀止的大方九洞天及十裏溶洞探險漂、大屯土司莊園風景區和衆多的史前文物,古建築群,古石刻,這些風景名勝與安順竜宮,黃果樹瀑布一道,構成了貴州西綫旅遊區.
動物資源
畢節地區有牛、馬、豬、羊、狗、兔、雞、鴨、鵝、鴿、貓、蜂等畜禽動物。2005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産值113.78億元,年均增長5.06%;畜牧業生産穩步發展,豬、牛、羊存出欄同步增長,大牲畜年末存欄156.31萬頭,年均增長2.47%,肉類總産量35.08萬噸,年均增長6.29%,畜牧業總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比重從“九五”末的29.5%增加到39.3%。
豬,2004年底全區存欄377.29萬頭,增長3.49%;出欄肉豬274.4萬頭,增長6.21%。馬,2004年全區24.23萬匹,畢節地區“黔西馬”體質堅強、精悍靈活、能拉善走,素有“爬山虎”之稱。牛,2004年全區牛存欄達124.94萬頭,經過多年的品種改良。牛的品種普遍得到提高,本地最有名的品種“安化牛”,體形高大、體格健壯、耐粗飼、抗病力強、力大耐勞、適應性廣。羊,2004年存欄81.48萬衹,增長4.65%。出欄40.02萬衹,增長7.99%。
野生動物1000多種, 珍稀動物在10種以上,國傢一類保護珍禽黑頸鶴受到很好的保護,吸引着無數的中外專傢和遊客。 | 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2006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270.61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第一産業78.9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産業108.16億元,同比增長20.5%;第三産業83.53億元,同比增長15.6%;完成財政總收入44.76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44億元;全區三次産業占生産總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2.2:38.1:29.7轉變為29.1:40:31,三次産業結構初步實現由“二、一、三”排序嚮“二、三、一”排序的轉變。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50.24億元,同比增長19.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07.81億元;“兩煙”實現稅收13.25億元,占財政收入的27.3%;煤炭年産量達2871萬噸,水電和火電裝機容量達660萬千瓦,煤、電增加值分別達到24億元、34.16億元,分別占全區生産總值的8.9%、12.6%,實現稅收8億元和6億元,分別占全區財政收入的17.87%、1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6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2043元,比上年增長8.9%;貧睏人口從59.81萬減少到57.31萬人;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人口自然資源增長率為8.45%,比上年下降0.14個千分點。其它各項事業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畢節試驗區
畢節試驗區,1988年6月國務院批準建立,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地區,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衝。北接四川、西鄰雲南,東與本省的遵義市、貴陽市接壤,南與六盤水市、安順市相連。轄畢節、大方、黔西、金沙、織金、納雍、威寧、赫章一市七縣,涵蓋貴州省畢節地區全部市縣,面積26853平方公裏,人口720萬。全區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山川秀美,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民風純樸。
天地造化,大自然賜予這塊寶地豐富的礦産資源。現已探明的礦産有32種,其中,煤、硫、磷、鉛鋅、鋁礬土、大理石、重晶石最為豐富。煤的上表可開採儲量為247.3億噸,2000米以上儲量為700多億噸,且主要為優質無煙煤;鐵礦探明儲量為2.28億噸;鉛鋅礦儲量1100多萬噸;磷礦塊岩儲量14 .1億噸;硅石儲量1115.2萬噸。均居全省首位。
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量,使區內生長着2800多種動、植物。其中,尤以盛産優質煙草、幹果和多種中藥材而聞名。
秀美的山川,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再加上珍貴的歷史遺跡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藴藏了豐富的旅遊資源。聞名遐邇的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氣勢磅礴,流金溢彩,被稱為行星上的奇觀;素有“天然花園”之稱的國傢級森林公園——百裏杜鵑,面積達250平方公裏,燦若織錦,百裏飄香;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高原明珠”——威寧草海,面積達45平方公裏,碧波蕩漾,鶴鳴鷺飛。還有集奇山、秀水、異石為一體的大方“九洞天”,被稱為“烏江第一漂”的納雍“總溪河”等自然風光,加上赫章“可樂遺址”,畢節市“大屯土司莊園”等四處國傢級重點文物,美不勝收,使人流連忘返。
畢節是一個革命老區。貴州省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於1934年1月在畢節建立。1935年2月5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的中央紅軍在雲貴川交界的畢節市林口鎮“雞嗚三省”村召開了政治局常委分工會議。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長徵經過畢節時,創建了“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鬍錦濤同志提議在貴州省畢節地區建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獲得國務院批準,此後全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貴畢”、“大納”等級公路和國道“321綫”、“326綫”為骨架,多條“省道”和通鄉公路相互編織起來的龐大的密集型的公路交通網絡,加上“內昆”鐵路貫穿威寧縣全境,全區交通四通八達,商旅往來十分便捷。即將建設的“隆黃”鐵路、織金“旅遊機場”、畢節“雙山機場”以及全省規劃的公路建設“兩橫兩縱四聯綫”中穿越畢節試驗區的“一橫一縱一聯綫”,更使全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畢節還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長江、珠江兩大水係的大面積覆蓋,加上典型的、復雜的喀斯特地形,藴藏了221.9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61萬千瓦)的水能。國傢重點建設工程洪傢渡水電站(3×18萬千瓦)、索風營水電站(4×13.5萬千瓦)、黔北火電廠二期工程(120萬千瓦)、大方火電廠(120萬千瓦)、納雍火電一廠(120萬千瓦)、二廠(120萬千瓦)、黔西火電廠(120萬千瓦)、畢節頭步火電廠異地改建(120萬千瓦)、織金火電廠(240萬千瓦)等一批電站、電廠和輸變電工程,確保2010年發電量達1000萬千瓦,完成黔電送粵任務。充足的能源必將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貴州科學發展的試驗田”和“生態文明的示範區”,並為加快畢節試驗區的發展步伐作出了一係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有力推進了該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産業化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正呈現出可喜的態勢。
一、畢節試驗區的創建與發展
1985年,鬍錦濤同志出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在這個貧睏的內陸山區省份,他不辭辛勞,走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組織專傢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同樣的政策條件下,貧睏地區與發達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結果將是地區間差距的擴大,如果不相應采取有力措施,貧睏地區將會更加落後。如何加快貧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貧睏地區群衆脫貧致富的步伐,成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問題。針對貴州貧睏面較大、貧睏程度較深的特點,鬍錦濤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貴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畢節地區。
畢節地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徵,在建立試驗區之前是貴州省最貧睏落後的地區之一。直到1987年,全區人均工農業總産值僅為288.9元,農民人均收入衹184元,人均糧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溫飽人口達300餘萬,農村貧睏人口占其總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蓋率僅為8.53%。由於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畢節地區生態惡化、人口衆多,嚴重遏製畢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膨脹,糧食短缺,迫使陡坡開荒,林、灌、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致使生態環境惡化,數以百萬計的農民生活貧睏,常靠政府救濟為生。貧睏與生態惡化互為因果,伴隨人口的劇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將導致大片土地石漠化,從根本上將失去人類在此生存的基本條件。針對畢節地區嚴峻的現實,鬍錦濤同志提出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構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贊同,1988年6月,經貴州省委、省政府上報,國務院批準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在“畢節試驗區”創建過程中,為了爭取對試驗區的智力援助,1988年4月,鬍錦濤同志代表貴州省委在京邀請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領導同志召開會議,介紹了擬建立畢節試驗區的設想,期望得到中央統戰部、國傢民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智力支邊小組的支持。試驗區成立之後,智力支邊協調小組和各民主黨派中央17年來始終將畢節地區作為智力支邊的重點地區,並於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錢偉長任組長、常進時等任副組長的北京專傢顧問組。此後,各民主黨派、專傢顧問組與試驗區的廣大幹部群衆並肩戰鬥,親密合作,共同走過了不平凡的17年。
與當時全國啓動的改革試驗特區、開發區不同,畢節試驗區是全國唯一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為主題的試驗區。鬍錦濤同志非常重視以創新的思路開展試驗區工作,1988年6月8日,他強調指出:“牢牢把握扶貧開發、生態建設這個主題,就要針對全區有300萬農村人口溫飽問題沒有徹底解决這一現實,采取一切有利於擺脫貧睏、落後的政策措施,加快資源開發,加速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逐步實現絶大多數農民脫貧的目標。要針對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占總面積一半以上的現實,采取強有力措施,全面規劃,綜合治理,把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緊密結合起來。盡快停止人為的生態破壞,並逐步走嚮生態的良性循環。如果這兩大目標都能如期實現,那就表明試驗區的改革試驗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沒有實現,那就說明試驗區的任務沒有完成。”1 這一明確的發展思路及决策,包含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為畢節試驗區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
試驗區成立17年來,畢節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區近700萬各族人民在歷屆地委、行署的具體領導下,在八大民主黨派中央和中央統戰部的共同幫扶下,緊緊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的主題,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睏難和希望同在的實際,充分發揚“堅定信念、艱苦創業、求實進取、無私奉獻”的試驗區精神,抓住機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加快經濟發展,控製人口增長,堅持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寓生態建設於經濟開發中,以生態建設促進經濟開發,開始走出了經濟貧睏、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的惡性循環怪圈,逐步實現人口、生態、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在: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村貧睏狀況有較大改善;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人口的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製;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成就顯著;人民生活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從1988年的23.4億元上升到196.03億元,糧食産量從1988年的103.8萬噸上升到238.22萬噸,農民純收入從226元上升到1665元,貧睏人口減少到56萬人,5個國傢級貧睏縣已相繼越過溫飽綫;人口自增長率下降到9.8‰,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3.92%。根據畢節地區統計局公佈的統計數據,畢節地區已經成為貴州省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二、畢節試驗區的價值與意義
畢節試驗區發生的這些深刻變化,證明了鬍錦濤同志的構想是前瞻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改革動力與發展思路的統一、局部突破與整體推進的統一。從其後的發展實踐看,畢節地區為《中國21世紀議程》的實施進行了超前性試驗,是國傢實施貧睏地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場,其改革試驗,對什麽是發展、為什麽要發展、怎樣才能發展、如何評價發展等這些涉及發展觀的根本問題作出了科學的解答,是對科學發展理論的先行探索與實踐,具有跨區域、跨時代的巨大價值與意義。
第一,在什麽是發展、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上,畢節試驗區包含了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産生導致了發展觀的重大變化,這是20世紀發展觀演變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範圍內出現了關於發展觀的爭論,在伴隨着工業化、經濟增長所出現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下,把發展簡單等同於經濟增長的發展觀遭到了普遍批評。1992年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首腦大會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共同的心聲。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指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結合在一起,把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結合在一起,製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政策和行動措施。畢節試驗區與當時國際上方興未艾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目標。
與當時全國已經啓動的經濟特區、開發區不同,畢節試驗區從一開始就不以單純的經濟增長為目標,而是將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將物質生産力與自然生産力以及人口生産力統一協調起來,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目標展開的綜合性社會發展試驗。開發扶貧,就是啓動市場經濟機製、遵循商品經濟規律,變“救濟型”、“輸血式”的扶貧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貧;生態建設,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進行環境治理,實行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植物措施為主、並與“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以形成生態係統內各要素的優化組合;人口控製,就是把人口數量控製、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結構優化、人力資源開發進行通盤考慮,在一定時期內,着重以人口數量控製為核心,以人口素質提高為宗旨,以人口結構優化為關鍵,以人力資源開發為動力,使人類自身的生産和物質資料生産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適應的關係。
畢節試驗區的三大主題以及圍繞三大主題所采取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實質上是把發展看作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目標,通過開發扶貧探索經濟建設、生態資源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整合,通過生態建設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人口控製促進人自身的全面進步,根本目的是要在追求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全面、協調發展正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社會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衹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為消除貧睏、提高生活水平奠定物質基礎,對這一點,試驗區的幹部群衆具有廣泛的共識。但是,單純的經濟增長並不等同於發展,單純追求經濟的發展、單純追求GDP的增長,其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目的本身也不能真正實現,這是被畢節地區以往發展的經驗教訓所證明的。像畢節這樣人口過多、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經濟發展尤其要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人口增長、國民素質、文化教育等相協調,在人、社會與自然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這可以說是畢節試驗區17年改革試驗的一條根本經驗。
二是把生態建設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秩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針對惡化的生態環境已經直接遏製畢節經濟發展的嚴峻現實,試驗區在成立之初就把生態建設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能否盡快停止人為的生態破壞,並逐步走嚮生態的良性循環,作為評判試驗區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要求各級幹部對“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樹立從長計議的戰略觀點。”2 17年來保護生態、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紮根畢節,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種超前的、早熟的、具有後發優勢觀念的廣泛共識。生態建設這一現代名詞,已經被畢節廣大農民所接受,每年鼕季,聲勢浩大的水土保持工程農民都自覺自願參加。“3356工程”、“長防工程”、“長治工程”等生態建設的骨幹工程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各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等的綜合治理取得了紮紮實實的成效。畢節在生態方面所取得的業績,為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樹立了榜樣。在一個貧睏地區如此重視生態建設,並製定完整的方案大範圍實施,可以說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
三是全面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是解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片面的發展觀之所以在實踐中造成嚴重的危害,從根本上來看就是背離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客觀規律出發的原則。在改革試驗的過程中,畢節試驗區既註重按經濟規律辦事,也註重按自然規律辦事。例如,針對本地山地面積大、立體氣候明顯,土壤類型多樣的特點,因地製宜發展立體農業,逐步形成“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種地植樹拴帶子,坡地種植緑肥、覆蓋地膜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紙幣經營收𠔌子”的“五子登科”的農業開發路子;再如,坡改梯工程、退耕還林與進行基本農田建設相結合,以鞏固和保障生態建設的成果和經濟效益,等等,這些都是尊重客觀規律、辯證地解决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矛盾的範例。在實踐中,凡是按照經濟規律,充分運用市場經濟的運行機製,講究經濟效益,使之與生態效益結合起來,就能獲得較好的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在發展的動力上,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的積極因素,激發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活力,是畢節試驗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改革試驗既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事業,必須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精神。畢節試驗區從成立之初,就着力營造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積極因素的社會氛圍,努力建立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積極因素的體製和機製,以使最廣大人民群衆成為改革發展的主體。
一是充分發揮試驗區廣大幹部群衆的創造精神,註重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在指導和領導改革試驗過程中,鬍錦濤同志着重強調:深化改革,最根本靠誰?還是靠廣大群衆,他們是改革的主人。能否代表群衆利益,為群衆所接受?製定的方案,要徵求群衆意見,特別是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群衆,這樣,製訂的方案纔是可靠的、可行的;他同時強調,在試驗區工作逐步展開後,能否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將從根本上製約試驗區工作的進程,加強智力開發,註重培養、引進各類人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對於在改革開放中涌現出的商品生産經營者和企業傢,鬍錦濤同志明確指出,“他們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帶頭人,是新生産力的代表。一定要正確對待他們,充分肯定他們在改革和發展商品經濟中的開拓精神”,3 要發揮“能人效應”帶動周圍群衆,以形成有利於改革探索、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良好社會環境。這些重要思想,明確回答了改革試驗要相信誰、依靠誰的問題,是對馬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運用和發展,對畢節試驗區的工作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17年來,畢節試驗區堅持富民為本,緊緊依靠群衆,創造了許多適應試驗區區情、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和發展路子,有力地推動了試驗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例如,“五子登科”的農業開發模式,以集團承包的形式推進改革試驗工作,建立試驗小區與開發小區,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無不源於廣大群衆在實踐中的首創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成為試驗區改革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優勢推進試驗區建設。
畢節試驗區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共同推進改革開放和貧睏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及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範例。畢節試驗區的發展凝聚了各民主黨派的智慧,顯示了統一戰綫的強大力量。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暨支援畢節試驗區顧問組17年如一日,深入畢節地區,指導製訂試驗方案,協調解决改革試驗中的重大問題。17年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共為畢節引進資金3.4億元,聯繫項目80多個,涉及資金300多億元,直接投入各種資金7000餘萬元,培訓幹部8600多人次,幫助輸出富餘勞動力1.1萬人,興辦各種社會事業(僅各類學校就達30多所),直接推動了畢節地區産業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試驗區的各項工作。
畢節試驗區的發展經驗表明,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治制度的優勢,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優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國傢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各民主黨派內匯集了大批專傢學者,人才濟濟,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的智力優勢,為他們幹事創業提供更大的舞臺。牢牢把握發展這個根本任務,不斷推進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在基層層面的開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體製機製,把各民主黨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就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增添新的動力。17年來,畢節試驗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開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多黨合作共同促進發展的體製、機製,為提高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程序積纍了經驗,推進了在基層層面開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實踐,對充分發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治制度的優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啓示意義。
第三,在發展目的上,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各族貧睏群衆。
發展問題雖然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始終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但每個時代發展成果的分配最終都要到涉及到復雜的利益關係。所以,不同階級、不同政黨在為什麽發展這個涉及發展觀的根本問題上,都會從各自的立場出發作出回答。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衆,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為民執政觀的本質要求。
早在試驗區建立之初,鬍錦濤同志就明確指出,畢節試驗區必須堅持以改變貧睏面貌,解决溫飽問題為目標,並把能否如期實現絶大多數農民脫貧的目標作為衡量試驗成敗的首要標準。畢節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貧睏地區,全區居住着漢、彝、苗等3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貧睏人口的比例高,少數民族鄉占全區重點貧睏鄉比重大,是畢節地區貧睏的主要特點。針對這一特點,17年來,畢節試驗區堅持以開發扶貧工作統攬全局,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在扶貧項目的安排上,優先解决群衆溫飽、優先投入見效快覆蓋面廣、優先投放貧睏少數民族村組戶、優先投入技術物資配套、優先投放能帶動種養業發展的項目;同時,把開發扶貧和生態建設、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培育發展支柱産業結合起來,促進農民增收,等等。通過這一係列措施,切實把扶貧工作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不斷增強貧睏地區群衆自我積纍、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區尚未解决溫飽的貧睏人口從1988年的312.2萬人減少到2004年的56萬人,試驗區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促進了畢節地區社會安定和諧與民族團结。
當前,加快貧睏地區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黨和國傢工作全局中占有越來越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扭轉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必須實實在在地解决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的貧窮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畢節試驗區扶貧工作的經驗啓示我們,發展首先要明確發展的目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自覺地把完成發展任務同實現發展目的統一起來。我們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不是為了GDP而發展,而是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發展。人民是否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是否高興和滿意,應當成為我們考慮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檢驗我們發展的最高標準。
17年來,畢節試驗區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留給我們多方面的經驗和啓示,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堅持什麽樣的發展觀,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會産生重大的影響,不同的發展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實現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畢節試驗區的發展經驗證明,即使在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貧睏地區,衹要勇於面對現實,創新發展思路,善於吸取人類對發展問題認識的科學成果,堅持對人口、資源、環境實行綜合治理,也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畢節試驗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以鬍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既是中國共産黨人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戰略思維觀察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産物,是馬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生動運用和體現,也是對我國2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類對發展問題的認識是在社會歷史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深化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長期探索實踐的産物,畢節試驗區是這種探索實踐的典型範例。17年來,畢節試驗區所走的是一條貧睏地區科學發展之路,這也是科學發展觀所指引的道路。在新的改革試驗中,要更加自覺地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讓這項“具有國際意義的小試驗、大方向”工作結出更加豐碩之果。
教育
高校:畢節學院(英文名稱:Bijie University)是2005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製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於黔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畢節地區行署所在地—畢節市。(網址:http://www.gzbjc.cn/)
高中:有畢節一中,畢節二中,畢節六中等20餘所高級中學。
初中: 有畢節八中,畢節七中等. | | 畢節市位於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是黔西北的大門。全市總面積3414.9平方公裏,轄27個鎮、8個鄉(其中民族鄉6個)、6個辦事處:市西街道、市東街道、三板橋街道、流倉橋街道、大新橋街道、觀音橋街道、鴨池鎮、梨樹鎮、岔河鎮、朱昌鎮、田壩鎮、長春堡鎮、撒拉溪鎮、楊傢灣鎮、放珠鎮、青場鎮、水箐鎮、何官屯鎮、對坡鎮、大銀鎮、林口鎮、生機鎮、清水鋪鎮、亮岩鎮、燕子口鎮、八寨鎮、田壩橋鎮、海子街鎮、小壩鎮、層臺鎮、小吉場鎮、普宜鎮、竜場營鎮、千溪彝族苗族白族鄉、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野角鄉、大河鄉、團结彝族苗族鄉、阿市苗族彝族鄉、大屯彝族鄉、田坎彝族鄉。聚居着漢、彝、苗、布依、白、滿等22個民族,總人口127.53萬人。
漢置平夷縣。唐置羈縻祿州 。宋為祿州羈縻 。元置畢節驛。明建畢節衛。清設畢節縣。1993年12月撤縣設市。
2000年,畢節市轄6個街道、27個鎮、2個鄉、6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12823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市西街道 86136 市東街道 49174 三板橋街道 12123 流滄橋街道 18489 大新橋街道 12617 觀音橋街道 7609 鴨池鎮 45187 梨樹鎮 22688 岔河鎮 35160 朱昌鎮 34845 田壩鎮 17425 長春堡鎮 38859 撒拉溪鎮 43884 楊傢灣鎮 34401 放珠鎮 22254 青場鎮 28112 水箐鎮 21462 何官屯鎮 32666 對坡鎮 24144 大銀鎮 20259 林口鎮 28876 生機鎮 29172 清水鋪鎮 28168 亮岩鎮 19473 燕子口鎮 36453 八寨鎮 24958 田壩橋鎮 15829 海子街鎮 56383 小壩鎮 32022 層臺鎮 22174 小吉場鎮 43099 普宜鎮 21878 竜場營鎮 19800 千溪鄉 14958 陰底鄉 28818 野角鄉 18519 大河鄉 15786 團结鄉 18755 阿市鄉 19510 大屯鄉 14680 田坎鄉 11425 www.xzqh.org
2003年,畢節市轄6個街道辦事處、29個鎮、6個民族鄉,595個村委會、16個社區居委會。年末總人口128.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3.97萬人。地處烏蒙山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 12.8℃,年降水量960毫米。礦産資源主要有煤、鐵、硫、鉛、硅、大理石等。産水稻、玉米、馬鈴薯、蕎子、小麥、油菜籽、大豆、生漆、天麻、煙草、大蒜 、茶葉 、魔芋、藥材等。工業以煙草、捲煙生産為支柱,以輕紡工業為重點。名勝有中華蘇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貴州抗日救國軍舊址,大屯土司莊園等。市境青場區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
畢節地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511米,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鼕無嚴寒、夏無酷署的特點。年均降雨量為954毫米,日照率約31%,無霜期250天左右。境內屬喀斯特地貌,峰巒疊嶂,溪流縱橫。市區群山環抱,一水中流,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山城顯得秀美多姿。
畢節市資源豐富。地下資源主要有硫、鐵、煤、鋅、銅、硅鐵、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等20餘種礦藏。地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除主産玉米、大豆、小麥、稻穀、馬鈴薯等食作物外,還盛産烤煙、油菜、柑桔、花生、茶葉、大蒜、魔芋和名揚中外的中藥材天麻、杜仲、半夏,農作物資源有73個種類455個品種。有獨具高寒山多特色的豬、牛、馬、羊等産品:沔魚河四腮魚屬全國珍稀魚種;有森林植物700餘種,林地面積99.7萬畝,草地面積73.8萬畝。河流總長695公裏,水能藴藏量20.83萬千瓦,可開發量11.56萬千瓦。後備資源(荒山、荒地、荒灘、荒水)面積為105.58萬畝,宜園土地面積16.46萬畝,宜林土地面積67.94萬畝,宜牧土地面積21.17萬畝,勞動力資源為60萬人,剩餘勞動力10-15萬人。風景名勝頗多,市境內列入國傢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共31處。有著名的倒天河風景旅遊區、小河風景旅遊區、沔魚河自然風景區、"靈峰仙境"、七星關古遺址、大屯土司莊園等著名景區。
畢節市交通方便,市場繁榮,郵電通訊發達,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發展很快,工業正在崛起,輕紡、製革、食品、捲煙、煤炭、冶煉、建材、化工、機械、電力、醫藥等事業興旺,一大批名優特産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嚮全國和世界。
畢節市是黔西北一塊美麗富饒的寶地,開發潛力較大。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畢節地區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試驗區,畢節市成了試驗中心。2002年,畢節市被國傢環保總局列為全國第七批國傢級生態示範縣市之一。市政府在製定一係列有利於發展生産的靈活政策的同時,抓住有利時機,開展的農業綜合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效果顯著,生態環境有了改善,人口得到有效控製,經濟有了較大發展。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2006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270.61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第一産業78.91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産業108.16億元,同比增長20.5%;第三産業83.53億元,同比增長15.6%;完成財政總收入44.76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44億元;全區三次産業占生産總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2.2:38.1:29.7轉變為29.1:40:31,三次産業結構初步實現由“二、一、三”排序嚮“二、三、一”排序的轉變。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50.24億元,同比增長19.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07.81億元;“兩煙”實現稅收13.25億元,占財政收入的27.3%;煤炭年産量達2871萬噸,水電和火電裝機容量達660萬千瓦,煤、電增加值分別達到24億元、34.16億元,分別占全區生産總值的8.9%、12.6%,實現稅收8億元和6億元,分別占全區財政收入的17.87%、1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6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2043元,比上年增長8.9%;貧睏人口從59.81萬減少到57.31萬人;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人口自然資源增長率為8.45%,比上年下降0.14個千分點。其它各項事業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 | 畢節試驗區,1988年6月國務院批準建立,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地區,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衝。北接四川、西鄰雲南,東與本省的遵義市、貴陽市接壤,南與六盤水市、安順市相連。轄畢節、大方、黔西、金沙、織金、納雍、威寧、赫章一市七縣,涵蓋貴州省畢節地區全部市縣,面積26853平方公裏,人口720萬。全區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山川秀美,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民風純樸。
天地造化,大自然賜予這塊寶地豐富的礦産資源。現已探明的礦産有32種,其中,煤、硫、磷、鉛鋅、鋁礬土、大理石、重晶石最為豐富。煤的上表可開採儲量為247.3億噸,2000米以上儲量為700多億噸,且主要為優質無煙煤;鐵礦探明儲量為2.28億噸;鉛鋅礦儲量1100多萬噸;磷礦塊岩儲量14 .1億噸;硅石儲量1115.2萬噸。均居全省首位。
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量,使區內生長着2800多種動、植物。其中,尤以盛産優質煙草、幹果和多種中藥材而聞名。
秀美的山川,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再加上珍貴的歷史遺跡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藴藏了豐富的旅遊資源。聞名遐邇的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氣勢磅礴,流金溢彩,被稱為行星上的奇觀;素有“天然花園”之稱的國傢級森林公園——百裏杜鵑,面積達250平方公裏,燦若織錦,百裏飄香;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高原明珠”——威寧草海,面積達45平方公裏,碧波蕩漾,鶴鳴鷺飛。還有集奇山、秀水、異石為一體的大方“九洞天”,被稱為“烏江第一漂”的納雍“總溪河”等自然風光,加上赫章“可樂遺址”,畢節市“大屯土司莊園”等四處國傢級重點文物,美不勝收,使人流連忘返。
畢節是一個革命老區。貴州省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於1934年1月在畢節建立。1935年2月5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的中央紅軍在雲貴川交界的畢節市林口鎮“雞嗚三省”村召開了政治局常委分工會議。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長徵經過畢節時,創建了“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8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鬍錦濤同志提議在貴州省畢節地區建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獲得國務院批準,此後全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貴畢”、“大納”等級公路和國道“321綫”、“326綫”為骨架,多條“省道”和通鄉公路相互編織起來的龐大的密集型的公路交通網絡,加上“內昆”鐵路貫穿威寧縣全境,全區交通四通八達,商旅往來十分便捷。即將建設的“隆黃”鐵路、織金“旅遊機場”、畢節“雙山機場”以及全省規劃的公路建設“兩橫兩縱四聯綫”中穿越畢節試驗區的“一橫一縱一聯綫”,更使全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畢節還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長江、珠江兩大水係的大面積覆蓋,加上典型的、復雜的喀斯特地形,藴藏了221.9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61萬千瓦)的水能。國傢重點建設工程洪傢渡水電站(3×18萬千瓦)、索風營水電站(4×13.5萬千瓦)、黔北火電廠二期工程(120萬千瓦)、大方火電廠(120萬千瓦)、納雍火電一廠(120萬千瓦)、二廠(120萬千瓦)、黔西火電廠(120萬千瓦)、畢節頭步火電廠異地改建(120萬千瓦)、織金火電廠(240萬千瓦)等一批電站、電廠和輸變電工程,確保2010年發電量達1000萬千瓦,完成黔電送粵任務。充足的能源必將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貴州科學發展的試驗田”和“生態文明的示範區”,並為加快畢節試驗區的發展步伐作出了一係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有力推進了該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産業化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正呈現出可喜的態勢。
一、畢節試驗區的創建與發展
1985年,鬍錦濤同志出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在這個貧睏的內陸山區省份,他不辭辛勞,走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組織專傢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同樣的政策條件下,貧睏地區與發達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結果將是地區間差距的擴大,如果不相應采取有力措施,貧睏地區將會更加落後。如何加快貧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貧睏地區群衆脫貧致富的步伐,成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問題。針對貴州貧睏面較大、貧睏程度較深的特點,鬍錦濤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貴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畢節地區。
畢節地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徵,在建立試驗區之前是貴州省最貧睏落後的地區之一。直到1987年,全區人均工農業總産值僅為288.9元,農民人均收入衹184元,人均糧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溫飽人口達300餘萬,農村貧睏人口占其總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蓋率僅為8.53%。由於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畢節地區生態惡化、人口衆多,嚴重遏製畢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膨脹,糧食短缺,迫使陡坡開荒,林、灌、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0%以上,致使生態環境惡化,數以百萬計的農民生活貧睏,常靠政府救濟為生。貧睏與生態惡化互為因果,伴隨人口的劇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將導致大片土地石漠化,從根本上將失去人類在此生存的基本條件。針對畢節地區嚴峻的現實,鬍錦濤同志提出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構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贊同,1988年6月,經貴州省委、省政府上報,國務院批準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在“畢節試驗區”創建過程中,為了爭取對試驗區的智力援助,1988年4月,鬍錦濤同志代表貴州省委在京邀請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領導同志召開會議,介紹了擬建立畢節試驗區的設想,期望得到中央統戰部、國傢民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智力支邊小組的支持。試驗區成立之後,智力支邊協調小組和各民主黨派中央17年來始終將畢節地區作為智力支邊的重點地區,並於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錢偉長任組長、常進時等任副組長的北京專傢顧問組。此後,各民主黨派、專傢顧問組與試驗區的廣大幹部群衆並肩戰鬥,親密合作,共同走過了不平凡的17年。
與當時全國啓動的改革試驗特區、開發區不同,畢節試驗區是全國唯一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為主題的試驗區。鬍錦濤同志非常重視以創新的思路開展試驗區工作,1988年6月8日,他強調指出:“牢牢把握扶貧開發、生態建設這個主題,就要針對全區有300萬農村人口溫飽問題沒有徹底解决這一現實,采取一切有利於擺脫貧睏、落後的政策措施,加快資源開發,加速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逐步實現絶大多數農民脫貧的目標。要針對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占總面積一半以上的現實,采取強有力措施,全面規劃,綜合治理,把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緊密結合起來。盡快停止人為的生態破壞,並逐步走嚮生態的良性循環。如果這兩大目標都能如期實現,那就表明試驗區的改革試驗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沒有實現,那就說明試驗區的任務沒有完成。”1 這一明確的發展思路及决策,包含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為畢節試驗區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
試驗區成立17年來,畢節地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區近700萬各族人民在歷屆地委、行署的具體領導下,在八大民主黨派中央和中央統戰部的共同幫扶下,緊緊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的主題,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睏難和希望同在的實際,充分發揚“堅定信念、艱苦創業、求實進取、無私奉獻”的試驗區精神,抓住機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加快經濟發展,控製人口增長,堅持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寓生態建設於經濟開發中,以生態建設促進經濟開發,開始走出了經濟貧睏、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的惡性循環怪圈,逐步實現人口、生態、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在: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村貧睏狀況有較大改善;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人口的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製;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成就顯著;人民生活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從1988年的23.4億元上升到196.03億元,糧食産量從1988年的103.8萬噸上升到238.22萬噸,農民純收入從226元上升到1665元,貧睏人口減少到56萬人,5個國傢級貧睏縣已相繼越過溫飽綫;人口自增長率下降到9.8‰,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3.92%。根據畢節地區統計局公佈的統計數據,畢節地區已經成為貴州省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二、畢節試驗區的價值與意義
畢節試驗區發生的這些深刻變化,證明了鬍錦濤同志的構想是前瞻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改革動力與發展思路的統一、局部突破與整體推進的統一。從其後的發展實踐看,畢節地區為《中國21世紀議程》的實施進行了超前性試驗,是國傢實施貧睏地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場,其改革試驗,對什麽是發展、為什麽要發展、怎樣才能發展、如何評價發展等這些涉及發展觀的根本問題作出了科學的解答,是對科學發展理論的先行探索與實踐,具有跨區域、跨時代的巨大價值與意義。
第一,在什麽是發展、如何發展這個問題上,畢節試驗區包含了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産生導致了發展觀的重大變化,這是20世紀發展觀演變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範圍內出現了關於發展觀的爭論,在伴隨着工業化、經濟增長所出現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下,把發展簡單等同於經濟增長的發展觀遭到了普遍批評。1992年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首腦大會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共同的心聲。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指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結合在一起,把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結合在一起,製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政策和行動措施。畢節試驗區與當時國際上方興未艾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目標。
與當時全國已經啓動的經濟特區、開發區不同,畢節試驗區從一開始就不以單純的經濟增長為目標,而是將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將物質生産力與自然生産力以及人口生産力統一協調起來,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目標展開的綜合性社會發展試驗。開發扶貧,就是啓動市場經濟機製、遵循商品經濟規律,變“救濟型”、“輸血式”的扶貧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貧;生態建設,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進行環境治理,實行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植物措施為主、並與“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以形成生態係統內各要素的優化組合;人口控製,就是把人口數量控製、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結構優化、人力資源開發進行通盤考慮,在一定時期內,着重以人口數量控製為核心,以人口素質提高為宗旨,以人口結構優化為關鍵,以人力資源開發為動力,使人類自身的生産和物質資料生産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適應的關係。
畢節試驗區的三大主題以及圍繞三大主題所采取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實質上是把發展看作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目標,通過開發扶貧探索經濟建設、生態資源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整合,通過生態建設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人口控製促進人自身的全面進步,根本目的是要在追求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全面、協調發展正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社會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衹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為消除貧睏、提高生活水平奠定物質基礎,對這一點,試驗區的幹部群衆具有廣泛的共識。但是,單純的經濟增長並不等同於發展,單純追求經濟的發展、單純追求GDP的增長,其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目的本身也不能真正實現,這是被畢節地區以往發展的經驗教訓所證明的。像畢節這樣人口過多、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經濟發展尤其要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人口增長、國民素質、文化教育等相協調,在人、社會與自然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這可以說是畢節試驗區17年改革試驗的一條根本經驗。
二是把生態建設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秩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針對惡化的生態環境已經直接遏製畢節經濟發展的嚴峻現實,試驗區在成立之初就把生態建設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能否盡快停止人為的生態破壞,並逐步走嚮生態的良性循環,作為評判試驗區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要求各級幹部對“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要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樹立從長計議的戰略觀點。”2 17年來保護生態、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紮根畢節,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種超前的、早熟的、具有後發優勢觀念的廣泛共識。生態建設這一現代名詞,已經被畢節廣大農民所接受,每年鼕季,聲勢浩大的水土保持工程農民都自覺自願參加。“3356工程”、“長防工程”、“長治工程”等生態建設的骨幹工程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各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等的綜合治理取得了紮紮實實的成效。畢節在生態方面所取得的業績,為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樹立了榜樣。在一個貧睏地區如此重視生態建設,並製定完整的方案大範圍實施,可以說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
三是全面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是解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片面的發展觀之所以在實踐中造成嚴重的危害,從根本上來看就是背離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客觀規律出發的原則。在改革試驗的過程中,畢節試驗區既註重按經濟規律辦事,也註重按自然規律辦事。例如,針對本地山地面積大、立體氣候明顯,土壤類型多樣的特點,因地製宜發展立體農業,逐步形成“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種地植樹拴帶子,坡地種植緑肥、覆蓋地膜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紙幣經營收𠔌子”的“五子登科”的農業開發路子;再如,坡改梯工程、退耕還林與進行基本農田建設相結合,以鞏固和保障生態建設的成果和經濟效益,等等,這些都是尊重客觀規律、辯證地解决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矛盾的範例。在實踐中,凡是按照經濟規律,充分運用市場經濟的運行機製,講究經濟效益,使之與生態效益結合起來,就能獲得較好的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在發展的動力上,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的積極因素,激發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活力,是畢節試驗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改革試驗既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事業,必須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精神。畢節試驗區從成立之初,就着力營造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積極因素的社會氛圍,努力建立調動一切發展主體積極因素的體製和機製,以使最廣大人民群衆成為改革發展的主體。
一是充分發揮試驗區廣大幹部群衆的創造精神,註重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在指導和領導改革試驗過程中,鬍錦濤同志着重強調:深化改革,最根本靠誰?還是靠廣大群衆,他們是改革的主人。能否代表群衆利益,為群衆所接受?製定的方案,要徵求群衆意見,特別是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群衆,這樣,製訂的方案纔是可靠的、可行的;他同時強調,在試驗區工作逐步展開後,能否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將從根本上製約試驗區工作的進程,加強智力開發,註重培養、引進各類人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對於在改革開放中涌現出的商品生産經營者和企業傢,鬍錦濤同志明確指出,“他們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帶頭人,是新生産力的代表。一定要正確對待他們,充分肯定他們在改革和發展商品經濟中的開拓精神”,3 要發揮“能人效應”帶動周圍群衆,以形成有利於改革探索、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良好社會環境。這些重要思想,明確回答了改革試驗要相信誰、依靠誰的問題,是對馬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運用和發展,對畢節試驗區的工作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17年來,畢節試驗區堅持富民為本,緊緊依靠群衆,創造了許多適應試驗區區情、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和發展路子,有力地推動了試驗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例如,“五子登科”的農業開發模式,以集團承包的形式推進改革試驗工作,建立試驗小區與開發小區,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無不源於廣大群衆在實踐中的首創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成為試驗區改革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優勢推進試驗區建設。
畢節試驗區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共同推進改革開放和貧睏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及跨越式發展的成功範例。畢節試驗區的發展凝聚了各民主黨派的智慧,顯示了統一戰綫的強大力量。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中央智力支邊協調小組暨支援畢節試驗區顧問組17年如一日,深入畢節地區,指導製訂試驗方案,協調解决改革試驗中的重大問題。17年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共為畢節引進資金3.4億元,聯繫項目80多個,涉及資金300多億元,直接投入各種資金7000餘萬元,培訓幹部8600多人次,幫助輸出富餘勞動力1.1萬人,興辦各種社會事業(僅各類學校就達30多所),直接推動了畢節地區産業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試驗區的各項工作。
畢節試驗區的發展經驗表明,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治制度的優勢,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優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國傢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各民主黨派內匯集了大批專傢學者,人才濟濟,要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的智力優勢,為他們幹事創業提供更大的舞臺。牢牢把握發展這個根本任務,不斷推進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在基層層面的開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體製機製,把各民主黨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就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增添新的動力。17年來,畢節試驗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開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多黨合作共同促進發展的體製、機製,為提高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程序積纍了經驗,推進了在基層層面開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實踐,對充分發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治制度的優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啓示意義。
第三,在發展目的上,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各族貧睏群衆。
發展問題雖然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始終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但每個時代發展成果的分配最終都要到涉及到復雜的利益關係。所以,不同階級、不同政黨在為什麽發展這個涉及發展觀的根本問題上,都會從各自的立場出發作出回答。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衆,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為民執政觀的本質要求。
早在試驗區建立之初,鬍錦濤同志就明確指出,畢節試驗區必須堅持以改變貧睏面貌,解决溫飽問題為目標,並把能否如期實現絶大多數農民脫貧的目標作為衡量試驗成敗的首要標準。畢節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貧睏地區,全區居住着漢、彝、苗等3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貧睏人口的比例高,少數民族鄉占全區重點貧睏鄉比重大,是畢節地區貧睏的主要特點。針對這一特點,17年來,畢節試驗區堅持以開發扶貧工作統攬全局,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在扶貧項目的安排上,優先解决群衆溫飽、優先投入見效快覆蓋面廣、優先投放貧睏少數民族村組戶、優先投入技術物資配套、優先投放能帶動種養業發展的項目;同時,把開發扶貧和生態建設、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培育發展支柱産業結合起來,促進農民增收,等等。通過這一係列措施,切實把扶貧工作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不斷增強貧睏地區群衆自我積纍、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區尚未解决溫飽的貧睏人口從1988年的312.2萬人減少到2004年的56萬人,試驗區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促進了畢節地區社會安定和諧與民族團结。
當前,加快貧睏地區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黨和國傢工作全局中占有越來越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扭轉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必須實實在在地解决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的貧窮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畢節試驗區扶貧工作的經驗啓示我們,發展首先要明確發展的目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自覺地把完成發展任務同實現發展目的統一起來。我們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不是為了GDP而發展,而是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發展。人民是否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是否高興和滿意,應當成為我們考慮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檢驗我們發展的最高標準。
17年來,畢節試驗區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留給我們多方面的經驗和啓示,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堅持什麽樣的發展觀,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會産生重大的影響,不同的發展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實現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畢節試驗區的發展經驗證明,即使在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貧睏地區,衹要勇於面對現實,創新發展思路,善於吸取人類對發展問題認識的科學成果,堅持對人口、資源、環境實行綜合治理,也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畢節試驗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以鬍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既是中國共産黨人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戰略思維觀察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産物,是馬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生動運用和體現,也是對我國2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類對發展問題的認識是在社會歷史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深化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長期探索實踐的産物,畢節試驗區是這種探索實踐的典型範例。17年來,畢節試驗區所走的是一條貧睏地區科學發展之路,這也是科學發展觀所指引的道路。在新的改革試驗中,要更加自覺地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讓這項“具有國際意義的小試驗、大方向”工作結出更加豐碩之果。
教育
高校:畢節學院(英文名稱:Bijie University)是2005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製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於黔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畢節地區行署所在地—畢節市。(網址:http://www.gzbjc.cn/)
高中:有畢節一中,畢節二中,畢節六中等20餘所高級中學。
初中: 有畢節八中,畢節七中等. | | - n.: Bijie
| | 畢節地區, 畢節市 | | 貴州 | 大學 | 陽光招生 | 烏蒙教育 | 氣象 | 畢節地區 | 楊念華 | 旅遊 | 生活 | 景點 | 特産 | 土特産 | 神話 | 彝族 | 史詩 | 創世神話 | 畢節學院 | 領導 | 鄉鎮 | 行政 | 甘洛 | 河流 | 風景區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