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山西 > 
目錄
·旅遊 Travel·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歷史沿革 History·風景名勝 Scenic·城市建設 Urban Construction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科教文衛 Science, education·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土特産品 Specialties·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金融行業 Financial sector·科教文衛 Science, education·近義詞
·相關詞·更多結果...
旅遊 Travel
  陽泉旅遊投訴電話:陽泉旅遊投訴電話:0353-2010110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陽泉最佳旅遊時間:年平均氣溫10.9攝氏度,降雨量570毫米,自然風景獨特,名勝古跡較多,每年4—10月是最好的旅遊季節。陽泉民俗節慶活動:陽泉也和山西的其它地方一樣有着豐富的節日,陽泉的元宵節最為熱鬧,節日活動從十四日開始,延續到十六日。此節特定的食品是元宵,有慶賀團圓之意。除祭祀神、祖外,傢傢室內擺燈、門口挂燈,街頭巷尾亦張燈結彩,晚上人皆出戶觀燈。傳統花燈有動物燈、植物燈、人物燈、戲麯故事燈及花炮製作的煙火燈,其中五穀、六畜、蔬菜、瓜果、花卉、鳥獸、魚蟲等造型最多,象徵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等。近年來,又出現各種電動的新型花燈,有僅千;姿百態、五彩繽紛,而且動態逼真、栩栩如生。許多燈上還有謎語,稱為燈謎。人們一邊賞燈一邊猜謎,情趣倍增。山西元宵節的特色活動是遊“九麯黃河陣”,以雁北為代表。一般竪365根桿子布成9個彎麯小陣,桿間用繩子串起,每桿張挂一燈,遊人須不走重路、一桿有剩地轉完全陣。此節活動還有放焰火、鬧社火。山西土焰火以晉中的架火最具代表性,燃放時飛炮轟鳴,花彈飛舞,整個架火燦爛輝煌,十分壯觀。鬧社火也叫鬧紅火等,包括各種民間嬉戲、雜耍、遊藝有表演,例如大頭娃娃、二鬼摔跤、張公背張婆、豬八戒背媳婦、跑驢、花鼓、旱船、擡閣、背棍、舞獅子、舞竜燈等,深受民衆喜愛,歷來盛行不衰。正月二十五為添(填)倉日(有的地方是二十或二十三),除祭倉神外,用面團或面食象徵性地添(填)糧倉,以祈豐收。陽泉城市地圖:陽泉美食:陽泉名吃中以陽泉飄抿麯最為著名,飄抿麯,亦稱小河撈,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緑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麯床壓製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挂面,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緻,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撈記》中贊美它的美味,至今抿麯仍香飄山城。此外還有其他美食等着您去品嚐。
  陽泉購物:陽泉特産以平定沙貨馳名,平定縣生産砂貨,世代流傳。産品具有無沙眼、不破裂、不變形、皮薄質細、厚度均勻、內外光潔、耐酸耐鹼特點,計有砂火鍋、砂壺、砂罐、砂籠屜、砂鍋、砂花盆等百餘個品種。用於熬稀飯、燉肉、燉雞、燉豆腐、熬中藥、煮豆菜,味道鮮美,無膻氣,別有風味,還有陽泉鐵鍋,以食不變味、銹不脫皮、色澤光潔、邊沿整齊、壁厚均勻、油炸不裂等優點而著稱於世。産品主要有砂模鍋和廣鍋兩大類,規格有數百種。
  此外還有盂縣花椒、平定豆葉菜等等。陽泉交通: 陽泉市位於太原與石傢莊的中點,相距均為110公裏,距首都北京390公裏,距天津港550公裏。鐵路縱橫交錯,石(傢莊)太(原)電氣化鐵路由東至西穿過市區,陽(泉)涉(縣)鐵路、陽(泉)盂(縣)鐵路呈南北走嚮經過市區,建設中的神(木)黃(驊港)鐵路也途經本市。陽泉市成為連接京、津、唐、豫、冀、晉的鐵路樞紐,鐵路通過能力為年貨運量2500萬噸,客運量195萬人次。還有專用綫24條,配綫77條。公路四通八達,307國道、207國道及橫穿陽泉的太(原)舊(關)高速公路在市區交叉,西到太原衹用1小時,東去北京約4小時,並以此為骨架,以市區為中心,輻射所轄縣區、鄉鎮及鄰近省、市的公路網,並以此形成了陽泉市“大十字形”經濟佈局。公路貨運量4984萬噸。空中交通也十分便利,距太原和石傢莊機場均為100公裏。市內設有若幹民航售票處,購票、發貨都很方便。
  陽泉住宿:陽泉有很多星級酒店,條件優雅,價格適當是旅遊居住的級好選擇,還有小型旅館便處都有,條件也不錯陽泉娛樂:陽泉地方文化極為豐富,娛樂項目皇綱馬尾猴故事火牛鬥虎背閣擡閣麯黃河陣迓鼓陽泉評說陽泉工人畫
  區號:0353
  郵政編碼:045000
  地理位置:陽泉市地處山西省東部,太行山中段西側;位於東經112°54′~114°04′,北緯37°40′~38°31′。南與昔陽縣相鄰,西與壽陽縣、陽麯縣相連,北與定襄縣、五臺縣相接,東與河北省平山縣、井徑縣交界。
  人口:人口120多萬。
  面積:總面積為4452平方公裏
  行政區劃:下轄兩縣(平定、盂縣)三區(城、礦、郊)
  
  古稱“漾泉”,因泉水噴涌而得名。它位於太行山中部西側,北接定襄、五臺兩縣,東臨河北平山、井陘,南連昔陽,西俟壽陽、陽麯縣,人稱“三晉妥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古稱“晉東雄繞”。總面積4452平方公裏,總人口117.4萬,是山西東部的中心城市。陽泉現轄城區,礦區、郊區、盂縣、平定縣,是省轄市。建國後,陽泉經過四十多年的經濟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為主,冶金、化工、機械、輕紡、電子、食品等部門配套發展,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係,現已成為全省重要的工業城市。
  陽泉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日照充分,熱量適中,季節更替明顯,晝夜溫差較大,氣候乾燥、涼爽。適宜旅遊觀光。
  陽泉是一座美麗的山城,猶如鑲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顆璀燦明珠。悠久的歷史遺珍,旖旎的山光水色,迸發出誘人的風彩和魅力。白晝登臨山顛俯瞰全城,樓房鱗次櫛比,路橋經緯交織,廠礦星羅棋布;入夜瀏覽市區,江天燈火輝煌,山河彩虹映照,景色妙不勝收,令人慨為觀之。著名詩人郭沫若曾欣然命筆詠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陽泉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同陽泉人民一道,為陽泉的解放事業譜寫了壯烈的史詩,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5月4日建市。陽泉從此步入歷史發展的嶄新時代,開始的偉大的振光歷程。
  河山環繞,山嶺縱橫,文物薈萃,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和絢麗名姿的自然風光,渾然一體,構成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以秀峰幽𠔌,飛瀑流泉為主要特色。著名的有風景奇麗、氣候宜人的藏山,山深茂密、盛産藥材的壁署勝地,藥林寺山,景物誘人,雲煙索繞的平定冠山,太行重要關隘娘子關,北方罕見的大榕洞─萬花洞、玉花洞,山西第一泉──娘子關泉群,水簾洞懸空飛瀑布,滹沱河畔醫療,健力價值獨特的果傢寨溫泉,山水相揉,素涓垂繞的竜潭瀑布等。人文旅遊資源以文化古老、名勝衆多為基本特徵。
  
  僅古人遺址就有多處,如:春秋末期趙尚子修築的“古代遺址”;漢淮陰候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雲率軍駐守娘子關遺址;氣勢磅礴。綿延20多公裏的古長城;平定武裝起義遺址;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眩山戰役遺址。此外,還保存着諸如藏山祠、藏山大王廟、冠山資福寺等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南北朝時期的石窟,國內罕見、具有唐代遺風的標裏關帝廟正殿等,以及清代著名學者張穆故居和近代著名女作傢石許梅故居。
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
  陽泉市地處山西省中部東側,太行山中段西側;位於東經112°54′~114°04′,北緯37°40′~38°31′。,東與河北省平山縣、井陘縣交界,西與太原市、壽陽縣相聯,南與昔陽縣相鄰,北與五臺縣、定襄縣接壤。轄區東西最狹處僅32公裏,東西最寬82千米,南北最長106千米,總面積4451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3%。
  陽泉市屬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由於受大陸性季風及復雜地形影響,市內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氣候特點:鼕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較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春季少雨多風,幹旱時有發生;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秋天雲高氣爽,降溫快;鼕季幹冷,時有風沙天氣。本境光能資源比較豐富。太陽輻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33.9千卡/平方釐米;全年實際日照時數為2696.3~2886.3小時。熱量資源可滿足一年一熟,不少地方可達兩年三熟。年均氣溫不同地點相差很大,最曖處(娘子時河𠔌)高達13.2℃,最冷處(坪塔梁)僅為2.0℃,一般 8~12℃。大於或等於10℃積溫為2400~3000℃,無霜期平均為130~180天。年降水量北部多於南部,平定為537毫米,市區560毫米,盂縣590毫米。旱災、洪澇、雹災、風災、霜凍等氣象災害頻繁。全市可分為溫寒農業氣候區,溫和農業氣候區(包括溫和濕潤農業氣候亞區及溫和半濕潤農業氣候亞區),溫暖農業氣候區(包括溫暖濕潤農業氣候區及溫暖半潤農業氣候亞區),暖溫農業氣候區。
  陽泉市地處黃土高原東緣,屬山西東部山地。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其面積為3362.1平方公裏;其餘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積為627.9平方公裏,平原面積為462平方公裏。從整體看,西高東低,最高點海拔為1803.6米,最低點海拔僅為350米。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陽泉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截止2006年底,全市總人口130.9萬,其中城鎮人口73.9萬,鄉村人口60萬。市人民政府駐城區南大街23號。郵編:045000。行政區劃代碼:140300。區號:0353。拼音:Yangquan Shi ,英文名:Yangquan City。
  陽泉市 面積4451平方千米,人口130.9萬(2006年)。
  城 區 面積 19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5000。區人民政府駐南大街300號。
  礦 區 面積 10平方千米,人口22萬。郵政編碼045000。
  郊 區 面積 633平方千米,人口22萬。郵政編碼045011。
  平定縣 面積1350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045200。縣人民政府駐冠山鎮。
  盂 縣 面積2439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045100。縣人民政府駐秀水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歷史沿革 History
阳泉 历史沿革
  昔日陽泉市區有泉五處,終年涌漾,澤潤一方,故稱漾泉,後演繹為陽泉陽泉市歷史悠久,地處“三晉要衝”,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趙簡子為適應軍事爭雄的需要,在今市區修築“平坦城”,屯集糧草,駐兵把守,為重要的軍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州,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是古陽泉歷史上第一次升為州級建製。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發兵太原。1905年,正太鐵路在陽泉設站。隨着交通運輸的發展,一批采掘、冶煉企業相繼成立,使陽泉站為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隨後,以陽泉站為中心,聚集行商坐賈,逐步成為山西東部地區和連結晉冀兩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建製為陽泉市。
  陽泉市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從平定西北棗煙、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證,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唐虞夏商時,今陽泉市境相傳為古冀州之地。春秋時,今盂縣地有仇猶國。周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晉卿智伯滅仇猶;十六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傢分晉,市境屬趙。秦屬太原郡。西漢初,於市境置上艾縣,縣治在今平定縣新城村,屬並州太原郡。東漢,上艾縣屬冀州常山國。三國時,南北分屬魏並州樂平郡、新興郡。西晉沿用曹魏舊製。東晉十六國時,歷屬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燕、北魏等國。北魏時南北分屬並州樂平郡石艾縣和肆州新興郡定襄縣。後全境屬東魏和北齊。隋時於今娘子關置葦澤縣,屬井州,後廢;於今盂縣境置原仇縣(後改稱盂縣),與石艾縣同屬遼州。唐初,市境屬受州,後受州廢,石艾、盂縣先後屬並州、太原府;天寶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廣陽,徙縣治於廣陽村。五代歷屬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廣陽縣為平定縣,縣治遷回平定上城,隸平定軍;盂縣屬並州;之後,平定縣、盂縣同屬河東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屬河東路、河東北路。元屬冀寧路。明,盂州降為縣,與 平定州同屬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為直隸州,增領盂縣、壽陽縣,屬山西省。民國初為平定縣和盂縣,屬山西冀寧道,後直轄山西省。抗日戰爭時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縣、平(定)東縣和平(定)西縣,盂縣分置盂(縣)平(山)縣、盂(縣)陽(麯)縣、盂(縣)壽(陽)縣;正太鐵路以南的平(定)東、平(定)西二縣屬晉冀魯豫邊區,以北各縣屬晉察冀邊區。解放戰爭時期,平定、盂縣逐漸恢復原建置;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縣的一部分設陽泉市,以後一度改稱陽泉工礦區。陽泉市(工礦區)先後歸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華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轄。新中國建立後,陽泉市(初為工礦區,1952年恢復市建置)數度由晉中(榆次)地區(專署)代管,平定縣、盂縣則屬晉中(榆次)地區(專署)。先後置城區、郊區和礦區。1983年9月,實行市管縣體製,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陽泉市成為由山西省直轄的下轄兩縣(平定、盂縣)三區(城、礦、郊)的城市。
  清末,現今的市中心還是一片荒灘,自1903年石太鐵路通車後,煤、鐵、硫磺等工業隨之興起,至1936年纔形成一個有三萬餘人的小集鎮,屬平定管轄。一九五一年改建為市,由省直轄。
  1949年設陽泉工礦區,屬榆次專區。1951年陽泉工礦區改設陽泉市,由省直轄。1958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專署領導。 1961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1970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地區領導。1972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1969年1月,正式設立城區、郊區,1970年1月設立礦區。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製,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
  全市轄城、郊、礦三個區和盂縣、平定兩個縣,計13鎮44鄉和12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按當時行政區劃):陽泉市 1273126 城區 164288 礦區 217592 郊區 273437 平定縣 323633 盂縣 294176
風景名勝 Scenic
  陽泉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古跡名勝聞名遐邇。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竈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竈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竈記》的碑文。市北60公裏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裏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還有1931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傢寨溫泉、藥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鐘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陽泉還是晉冀兩省旅遊區的連接點,從陽泉到太原晉祠、佛教聖地五臺山、革命聖地西柏坡、左權八路軍總部舊址和黃崖洞、井陘蒼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觀園,均很便利。
  陽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晉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獻名邦”之美稱。陽泉歷代重教興學崇尚文化。據文獻記載,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捨,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明代的喬宇,清代的竇璸、張穆,近代史上的石評梅都是陽泉文化的傑出代表。
城市建設 Urban Construction
  “飆輪迎月入陽泉,燈電照明半壁天。爭贊渾如到香島,飛來仿佛遇桃源”。這是我國當代偉大詩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陽泉時,留下的光輝詩篇。如今30年已經過去了,陽泉變得更加風采多姿,氣象萬千。桃河從市中心穿過,寬闊的桃河大橋連接着市區南北,南山公園,依山而建;桃河公園,湖光瀲灧。經過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陽泉城市道路整潔、寬闊。“東水西調”使陽泉市日供水能力達23萬噸,昔日郭沫若遊覽娘子關時留下的“回顧陡驚溶碧玉,倒流將見吸長虹”的想象變成了現實。城市居民煤氣化普及率達60%以上,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居民住宅面積的46%。經過舊城改造,陽泉市興建了興隆、賽魚、四季春三大集貿市場,新建了陽泉百貨大樓,興隆百貨大樓以及陽泉賓館、物資大廈、工商大廈、展覽館、青少年宮、體育館、陽泉火車站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新建了彩色音樂噴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遊樂場所。今天的山城,高樓林立,緑樹成蔭,街道寬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夜幕降臨,路燈、彩燈、霓虹燈交相輝映,大街小巷燈火輝煌,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陽泉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晉東的交通樞紐。全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復綫——石太綫橫穿市區,東接京廣綫,西連同蒲綫,南連陽涉綫,境內設有10個車站,分射出32條支綫或專用綫。公路交通形成了橫貫東西,縱穿南北,幹支交錯,佈局合理,以城市為中心嚮兩縣三區輻射的公路網。東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長治,北上五臺,四通八達。山西省第一條高等級出省公路——太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與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貫通,大大改善了陽泉的投資環境,東出西進十分便利。目前的陽泉市,縣縣通柏油路,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輛。公路交通正嚮着寬路基、大噸位、高速度的方向發展。郵電通訊發展迅速,陽泉在山西省第一傢實現了程控聯網,到1994年程控電話裝機總量已達40000門,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磁卡電話、移動電話、傳真等通訊設施迅速普及,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訊條件。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陽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為基礎,冶金、化工、機械、建材為支柱,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陽泉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産基地,所産無煙煤質量優、規格全,其年産量的70%銷往全國各地及歐洲和日本、美國。年産原煤400萬噸,並與洗選、熱電聯供“三同步”的貴石溝礦井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礦井。建設中的陽泉礦務局三礦新井,設施能力為年産原煤900萬噸,建成後將名列亞洲礦井之首。隨着能源基地的建設,陽泉電力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已建和再建的電力裝機容量可達200多萬千瓦。冶金工業在鞏固傳統産品的同時,已形成鋼鐵、製管、電解鋁、耐火材料四大主導産品。陽泉鋼鐵公司是冶金部的重點鐵合金企業,陽泉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較大規模的電解鋁生産企業,耐火産品品種全、質量優、檔次高,是全國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産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化學工業從礦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鐵礦、煤化工、鈣化工、橡膠、火藥等多種化工産品鏈,陽泉硫酸是華北及中原地區的主要供應地。
  陽泉是晉東地區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國營商業為主體,集體和個體商業為補充的流通體製逐步形成,市場體係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場之一的陽泉百貨大樓及陽泉礦區百貨大樓、人民商場、興隆百貨大樓是陽泉市較大的購物中心。糧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發市場遍布全市,有力促進了陽泉商業的蓬勃發展和晉東各縣的經濟繁榮。陽泉有裝飾典雅的陽泉賓館、迎賓飯店、沙江酒傢、物資賓館、建設賓館、望月樓酒傢等較大飲食服務單位百余家,具有較高的接待服務能力。近年來,本地及全國各地傳統風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復、引進和發展。陽泉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已先後與英國的切斯菲爾德市,美國紐約州華倫市,以及國內的鎮江、淄博、濰坊、德陽等15個城市結成友好城市。省級技術開發區——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1984年以來,陽泉市已興辦三資企業53傢,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日趨活躍。對外貿易在擴大傳統産品出口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産品。目前,出口商品已達十大類50餘個品種。
科教文衛 Science, education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已連續四年高考達綫率居全省第一。擁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科技戰綫成績喜人。1986年以來全市共有85項科研及星火技術項目獲省級以上奬勵。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現有專業劇團6個,各種文化活動場所遍及城鄉。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均達到80%以上。醫療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陽泉現有醫療機構370多個,擁有床位5916張,已連續6年被山西省命名為愛國衛生紅旗城市。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陽泉體育場所達500多個,新建的多功能陽泉體育館還多次接待了國內外大型比賽。
  煤城面貌新,發展無止境。陽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將以奮發嚮上、爭創一流的精神,創造新的業績,把陽泉建設成更加繁榮、更加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赤章曼伯,又名赤章曼枝,春秋戰國時仇猶國(今盂縣)大夫。周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年),晉卿智伯欲伐仇猶,苦於進犯無路,於是鑄就一口大鐘,謊稱擬獻給仇猶國君,要仇猶國修築通往晉地的大道。仇猶國君不聽赤章曼伯“若路通大鐘至,卒必隨之,國將亡”的勸諫,道通不久,仇猶國即被智伯所滅。此史實在《呂氏春秋》、《戰國策》、《史記》中均有載。
  許世緒,隋末唐初盂縣人。隋末為鷹揚府司馬。當他看到隋王朝行將滅亡之時,勸唐公李淵說:“天輔德人與能,乘機不發,後必蹈悔。隋政不綱,天下搖亂。公姓名已著謠錄。今攬五郡之嶽,據四海之春,苟無奇計,禍不反踵。若收取英俊,為天下倡,帝王業也。”李淵聽後,感到其話很有道理,遂同左右親信密謀策反。其弟許洛仁亦從李淵起兵晉陽,兄弟共為大唐基業纍立戰功。初封世緒為右一府司馬,後遷蔡州(今河南汝南)剌史,真定郡公。《新唐書》88有傳。
  張士貴(?~656年) 唐代名將。本名忽 ,祖籍盂縣上文村。自幼學武,頗有臂力,箭無虛發,人皆稱奇。隋末聚衆揭竿起義,後歸順李淵。在完成唐朝統一大業和邊境擴張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先後任右光祿大夫、右屯衛大將軍、左領軍大將軍等職,並被封為虢國公、勳國公。但在平定遼東時,因其婿何宗憲冒領大將薛仁貴之功被纍,降職隨軍,平遼後始官復原職。唐顯慶初年(656年)病故,謚荊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舊唐書》、《新唐書》皆有傳記。
  呂思誠(1293~1357年)元代名臣。字仲實,平定人。泰定元年(1324年)中進士。性情剛直倔強,政績卓著。歷任遼州同知、景州、縣尹、待御史、集賢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湖廣參政、中書參知政事、左丞轉御史中丞、翰林國史院檢閱官及編修等職。在 縣任上,他將全縣農戶按貧富分等,以等分攤徭役,對勤於農桑的百姓奬以農具,鼓勵開荒復耕,倡導破除迷信,流離外鄉者聞風還鄉事農。他總裁宋、遼、金三史,有《介軒集》、《兩漢通紀》、《正典舉要》、《嶺南集》等著作傳世。逝後贈齊國公,謚忠肅,葬於平定城北三岔口。《元史》185有傳。
  耿九疇(?~1460年)明代賢臣,平定人。明永樂甲辰(1424年)進士。宣德六年(1431年)授禮科給事中,以議論朝政得失,能務大體,聲望大振。正統初年(1436年),出任兩淮????運司同知,正統十年改任都轉運使,其間,為革除舊弊,曾擬五條措施,獲準後以律令下達施行,境內局勢漸趨安定。景泰三年(1452年)鎮撫陝西時,發現邊民春夏在原籍耕作,一到秋鼕便舉傢遷至塞內,以避外族侵擾,於是他下令守軍加強防衛,保衛邊防,使邊民得以安居樂業。天順初年(1457年),因廉政被皇帝留為左都御史,一年後改為南京刑部尚書。天順四年病逝,謚清惠。《明史》158有傳。
  耿裕(1430~1496年)明代賢臣。字好問,平定人。景泰五年(1454年)中進士。歷任庶吉士、定州知州、國子司業、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參贊、禮部尚書等職。雖然兩世俱為顯宦,傢境並不富裕,與其父九疇並以德行名著於世。弘治九年(1496年)病故。後贈太保,謚文恪。著有《耿裕集》。有父子尚書墓,地處平定東關重興坡。《明史》183有傳。
  李愈,生卒年代不詳,明代平定州平潭(今陽泉市郊區)村人。明嘉靖乙未科(1535年)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博士、戶部員外郎中、鳳陽知府等職。所到之處,官聲甚好,他學識精湛,一生寫過很多好詩文,著有《金陵集》、《蒲石山房詩文集》等。其祭父文章《懷潭記》,情深意切,頗具文采,堪稱傳世佳作。
  張三謨,(1585~1649年) 明末名臣,平定大峪村人。明天啓二年(1622年)中進士。歷任御史、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順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職。常直言指點朝政,多次被貶官降級,但忠心不已。在御史任上彈劾魏忠賢餘黨,在離京赴福建巡視時上《按閩辭闕書》,縱論“治亂之關鍵,在善於選拔宰相和御史官”的道理,其立論精闢,頗中時弊。明王朝滅亡後,閑居故裏,終因憂慮國事,抑鬱成疾去世,終年64歲。傅山、苗蕃分別撰《祭日葵先生文》、《祭大廷尉日葵張公文》悼念。
  竇賓,(1715~1802年) 清代名將,平定東關人。乾隆六年(1741年)鄉試中武舉,次年會試聯捷武進士。歷任江西瑞州鉛山營都司、福建陸路提標後營遊擊、臺灣城守營參將、登州總兵及貴州、湖廣提督等職。他為官廉正,治軍有方,在建設和鞏固邊防、維護地方治安方面建樹頗多,因而倍受皇室恩寵,於乾隆五十年(1758年)和嘉慶元年(1796年),兩次赴皇宮參加“千叟宴”。告老還鄉後,為振興家乡教育,捐資重修冠山書院,新築仰止亭。故後葬於平定東關祖塋。平定州人任用儀為其撰墓志銘以記之。
  石評梅,(1902~1928年) 著名作傢、纔女,平定城裏人。1912年,隨父到省城,先後入太原師範附小、太原女師讀書。1920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體育係。1923年畢業後歷任北師大附中、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北師大等校教員或講師。她是“五四”運動影響下活躍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北京的文學多面手,在新文學的星空裏,她的文學才華閃放過令人矚目的光彩。她的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受到魯迅先生的好評與重視。《這是誰之罪》、《血屍》、《斷頭臺畔》、《紅鬃馬》等數百篇作品均收入由楊揚編輯整理、鄧穎超題簽的《石評梅選集》中。她還是領受“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精神影響的教育傢。她提倡女子 教育,主張情育教育,提倡教育應是全人格的陶冶,被學生譽為“母親式的教員”,“我們的星”。她在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徵途上,結識了中共早期政治活動傢高君宇,她倆在革命與進步的事業中相識相受,忠貞不渝,嚴肅、深沉地對待愛情與生活,被傳為佳話。1928年,患腦炎病故於北京協和醫院,時年26歲。1990年,依據描寫石評梅一生的小說《風流纔女》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評梅女士》,由中央電視臺攝製播出,在全國引起轟動效應。
  高長虹(1898年~?)盂縣西溝村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過較大影響的文學團社“狂飆社”的主將,山西一位較早結識魯迅,並在魯迅直接培養下成長起來的進步作傢。1924年至1929年間,他先後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發起並組織了“狂飆運動”,創辦了《狂飆》、《弦上》、《長虹周刊》等多種進步刊物,並做為魯迅倡導組織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員,鼎力協助魯迅編撰《莽原》。1930年至1937年間,為了探求救國救民的道理,遠涉重洋到日、德、法、意大利考察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返回祖國,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41年,徒步赴延安參加了革命工作。1946年到達東北解放區,後患精神病故世。在長達二十餘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發表作品上千篇,出版著作17本,約130餘萬字,他是雜文創作最多産最有成就的作傢之一。1989年,由盂縣政協收集編纂編輯、著名詩人艾青題寫書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長虹文集》,分上、中、下三捲面世,為研究高長虹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藉鑒。
  李彥宏(1968年~?)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搜索引擎發展初期,李彥宏作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具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1999年底,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經過多年努力,百度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
  劉慈欣(1963年~),—),男,山西陽泉人,山西陽泉市娘子關電廠工程師。中國大陸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傢之一,中國科普作傢協會會員。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奬。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註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張繼剛(1958年~),男,山西陽泉人,國傢一級導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少將軍銜。現任 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主要作品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千手觀音》《一把酸棗》、《復興之路》等。
土特産品 Specialties
  陽泉盛産玉米、𠔌子、小麥、高粱等農作物和200餘種中藥材。農副土特産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凍兔肉等,平定的黃瓜幹和砂貨、鐵貨飲譽中外,古有“黃瓜幹上貢品,竜字砂鍋悅帝心”的美稱。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部門的詳查和土地變質統計,陽泉市土地總面積為 4568.1平方公裏。其中城區、礦區、郊區的面積合計為651.3平方公裏,平定縣面積為1394.8平方公裏,盂縣面積為2522.0平方公裏,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14.3%、30.5%和55.2%。在全市總面積中,耕地面積為124.3萬畝,占18.14%;園地面積為7.7萬畝,占1.13%;林地面積為176.9萬畝,占25.82%;牧草地面積為43.3萬畝,占6.32%;居民占及工礦用地面積為34.2萬畝,占4.99%;交通用地面積為4.8萬畝,占0.70%;水域面積為7.9萬畝,占1.15%;未利用土地面積為286.0萬畝,占41.74%。
  陽泉市土壤總面積576.8萬畝,可分為4個土類,6個土亞類,23個土屬,91個土種。4個土類是:①褐土土類,是一種地帶性土壤,又分為淋溶褐土、褐土性土和石灰性褐土三個土壤亞類,面積共計501.8萬畝,約占全市不壤總面積的87.0%,是境內的主要土壤類型。②潮土土類,面積為9.1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1.6%。③粗骨土土類,面積為35.1萬畝,約占全市不壤總面積的6.1%。④石質土土類,面積為30.8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5.4%。根據土壤的性能和分佈情況,陽泉市 土壤劃分為5個主區,6個副區。第一主區為中低山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營林護林育草防侵林牧主區,面積為147.9萬畝,約占全市不壤總面積的25.6%。該主區又分為宜林副區和林牧副區,主要分佈於盂縣北部、郊區西部和平定縣東西兩翼的土石山地,海拔為700~1800米。土壤類型包括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中的砂頁岩質褐土性土。第二主區為中低山褐土性土營林育草輪 為防侵培肥主區,面積為254.9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44.2%。主要分佈於盂縣、郊區和平定縣的廣大中低日區,海拔為700~1400米。土壤類型包括山地黃土質褐土性土。第三主區為中低山丘陵粗骨土、石質土封山育草防侵保土主區,面積為66.0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11.4%。主要分佈於盂縣北部、郊區西部及平定縣中部的土石山區、石質山區或侵蝕較重 丘陵地區,海拔為750~1400米。第四主區為低山丘陵褐土性土防侵保土培肥糧果主區,面積為87.8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15.2%。主要分佈於盂縣東南部、郊區東部和平定縣中部的低山丘陵區,海拔為500~1200米。土壤類型包括黃土質褐土性土、紅黃土質褐土性土、堆墊性土、溝淤褐土性土。第五作區為溝𠔌盆地石灰性褐土、潮土建設高産穩産園田化糧菜主區,面積為20.2萬畝,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5%。主要分佈於西煙盆地、盂城盆地、平定縣城周圍地區及本分主要河流兩岸的二級階地和河𠔌地帶,海拔為350~1100米。土壤類型包括黃土質石灰性褐土、黃土性石灰性褐土、衝積潮土、堆墊潮土。
  水資源
  陽泉市水資源總量為15.84億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徑流量13.82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河川徑流量4.90億立方米/年和外區入境河川徑流量8.9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量5.43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地地下水資源量4.35億立方米/年及外區入境地下水資源量1.08億立方米/年),河川徑流與地下水重複量3.41億立方米/年。陽泉市人均本 地水資源占有量僅為562立方米/年,略高於山西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8。
  植物資源
  陽泉市生境復雜,植物種類繁多。按恩格勒—吉爾格分類係統,境內常見植物達93科、437種;其中菌類植物5科、5種,蕨類植物4科、6種;裸子植物4科、11種,被子植物80科、415種(包括雙子葉植物72科、360種和單子葉植物8科、55種)。各科植物中,種數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薔薇科及禾本科,這4個科共有154種;其次是百合科、傘本科、唇形科、藜科、毛莨科、茄科等。在植物品種資源中,有可供藥用的植物160種以上,更有多種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陽泉市境內有森林94.1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13.74%,另有四旁樹2205萬株;木材蓄積量共為55萬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經濟林為4.8萬畝。境內有牧坡草地182.1萬畝,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占90%以上,青草總産量在1億公斤以上。
  動物資源
  陽泉市的野生動物資源,由於森林少,環境污染嚴重,現有種類很少,而且越來越少。如《平定州志》記載清朝時有虎、獐、鹿,現在虎已絶跡,獐很少見到,鹿僅堞藥嶺寺林場等處有少量人工飼養。據調查,本分主要動物資源除昆蟲外有4綱17目28科49種。其中哺乳綱5目8科14種,鳥綱8目14科27種,爬行綱34科5種,兩棲綱1目2科3種。但全市昆蟲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蟲831種;也有一些益蟲,在控製害蟲和平衡生態方面起重要作用。除野生動物外,全市還飼養了大量豬、牛、羊、馬、驢、騾,還有雞、兔等。
  礦産資源
  物産資源豐富,黑(煤)、白(鋁礬土)、黃(硫鐵礦)被譽為陽泉“三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已查明的礦産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共52種,其中開採價值較大的有32種,尤其是陽泉的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其儲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而馳名國內外。陽泉煤田面積約1800平方公裏,儲量127億噸。煤炭質地優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發熱量達7000大卡左右。鋁礬土和耐火粘土儲量達數十億噸,礦石品位高,雜質少,結構嚴密,耐火度高達1750度,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硫鐵礦分佈面積49平方公裏,儲量25億噸,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質),易碎不粘爐等特點。建材資源更是遍及全市,業已同“黑、白、黃”一起,成為陽泉的四大優勢資源。
  煤炭資源
  陽泉市位於沁水煤田東北隅,境內石炭、二疊紀煤係分佈於清城—蔭營—平定城—張莊一綫以西地區,分佈面積935.44平方公裏,經勘探和評價的面積達70%。境內煤炭總儲量為100.77億噸,以高變質年輕無煙煤及貧煤為主。另外,本市尚有大量風化煤、瓦斯和煤成氣資源可供開採利用。沁水煤田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位於山西省中東部至東南部。北至盂縣縣城、太原市東山小返村,南至晉城市晉廟鋪、陽城縣臺頭、沁水縣古洞泉,西至浮山縣上東、洪洞縣董傢原、介休市樊王木壁及北坡,東至陽泉市、昔陽縣、長治市及陵川縣。地理坐標:東經111°57′~113°40′,北緯35°00′~38°06′。煤田總面積32490平方公裏,占全省煤田面積的1/2。纍计探明儲量7176591.3萬噸,以無煙煤為主。沁水煤田占據山西省內最大的嚮斜構造沁水拗陷的絶大部分,其北部、東部、南部與太行山斷拱相接。陽泉市沁水煤田的東北角。
  鐵礦資源
  陽泉市境內的鐵礦有內生、外生、變質三種類型。內生礦床有邯邢式鐵礦,外生礦床有山西式鐵礦和宣竜式鐵礦,變質礦床包括鞍山式鐵礦、下口式鐵礦和混合岩型鐵礦。另外,錳鐵礦僅壽陽式一種礦床類型,屬外生礦床。其中山西式鐵礦分佈面積200平方公裏,纍计探明儲量2018萬噸,適宜於小規模開採,主要礦區有盂縣洪莊鐵礦區、郊區五架山鐵礦區等十餘處;鞍山式鐵礦及錳鐵礦可供鄉鎮企業開採利用;盂縣北部有大面積混合岩分佈,是混合岩型礦床的找礦遠景區。
  鋁土礦資源
  鋁土礦是陽泉市的主要礦産之一,主要沿陽石、平黎公路呈帶狀展布,分佈面積200平方公裏,保有儲量7.1億噸,有大型和中型礦床各9處。本市鋁土礦礦石質量優良,埋藏淺,易於露天開採,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非金屬礦産資源
  陽泉市學多種非金屬礦産資源。主要有以下幾類:1、化工原料礦:硫鐵礦、重晶石。 2、陶瓷礦物原料:陶瓷粘土、紫砂陶土、高嶺土、灰色粘土頁岩、耐酸粘土。 3、冶金輔助原料礦:耐火粘土(含高鋁粘土)、熔劑白雲岩、熔劑石灰岩。 4、建築材料礦産:石膏、大理石、石灰岩、浮石。 5、特種非金屬礦産:水晶、白雲母、剛玉。
  硫鐵礦資源
  硫鐵礦是陽泉市的主要礦種之一。主要分佈於清城、河底、蔭營、南莊、鎖簧等地,賦存面積270平方公裏,保有儲量2.6億噸。
  陶瓷原料礦産
  陽泉市有豐富的陶瓷原料礦産,主要有以下種類: 1、陶瓷粘土:分佈於郊區平潭堖、李傢莊、義井及平定縣維社、岔口、城關等鄉鎮。 2、紫砂陶土:主要分佈在平定縣冶西鎮及郊區辛興部分地區,估算儲量75萬噸以上。 3、高嶺土:主要分佈在郊區西南舁、蔭營、白泉、雞窪,平定縣鎖簧、古貝、柏井、槐樹鋪等處,礦體呈窩狀或透鏡狀産出。 4、灰色粘土頁岩:俗稱片矸,主要分佈在郊區平潭堖及太湖石村,厚1~2米。 5、耐酸粘土:主要分佈在平定岔口—西北口—黃沙浸一帶,分佈面積1平方公裏,估計儲量600萬噸。
  耐火粘土資源
  陽泉市的耐火粘土包括高鋁粘土、硬質粘土、半軟質粘土和軟質粘土,以高鋁粘土為主。主要分佈於陽石、平黎公路東側,賦存面積200平方公裏,探明儲量5.08億噸。
  石灰岩資源
  陽泉市石灰岩主要分佈於東部地區,賦存面積2400平方公裏,一般厚40米,品位較穩定,預測儲量為640億噸。
  石膏資源
  分佈於平定縣岔口、郊區三郊及河底等鄉鎮,品級多為Ⅰ、Ⅱ級,估算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
  大理石資源
  陽泉市大理石主要分佈於盂縣北部,分佈面積300平方公裏,總儲量為12.4億立方米,荒料儲量為6.01億立方米。礦石品種有緑花斑、冰花紅、奶油玉、孔雀、銀灰、七東白、紫錦翠、棕粉等14個品種。本市大理石儲量大,質量好,出荒率較高;礦體均位於侵蝕基準面以上,多數裸露於地表,適於露天開採。
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國內友好城市
  天津市塘沽區
  山東省濰坊市
  山東省淄博市
  山東省臨沂市
  江蘇省鎮江市
  江蘇省????城市
  江蘇省昆山市
  江蘇省徐州市
  河北省石傢莊市
  河北省滄州市
  河北省秦皇島市
  四川省德陽市
  四川省樂山市
  四川省廣安市
  浙江省湖州市
  遼寧省盤錦市
  湖南省嶽陽市
  海南省海口市
  黑竜江省七臺河市
  國外友好城市
  英國切斯特菲爾德市
  美國華倫市
金融行業 Financial sector
  現在陽泉境內的銀行主要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陽泉市商業銀行,光大銀行,盂縣匯民村鎮銀行,中國農村信用社等
  陽泉境內的保險業機構: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平安保險,大地保險,永安保險,陽光保險,泰康人壽,太平洋,新華人壽,安邦保險等
科教文衛 Science, education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已連續四年高考達綫率居全省第一。擁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特別是教育城域網的建設也進一步嚮公衆網擴展。其中,遠程教育、視頻點播等已成為極富發展潛力的城域網業務。作為我國教育城域網建設重點項目之一,由銳捷網絡(原實達網絡)和山西省陽泉市教育局攜手共建的教育城域網絡,其規劃、設計、建設,對於其他區域的教育城域網建設具有良好的示範意義和藉鑒作用。是全省第一個地市實現校校通,班班(室室)通,(教工宿舍)戶戶通。現在教育網的管理維護由市電教館(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負責!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本地和遠程網上教育資源,提高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科技戰綫成績喜人。1986年以來全市共有85項科研及星火技術項目獲省級以上奬勵。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現有專業劇團6個,各種文化活動場所遍及城鄉。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均達到80%以上。醫療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陽泉現有醫療機構370多個,擁有床位5916張,已連續6年被山西省命名為愛國衛生紅旗城市。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陽泉體育場所達500多個,新建的多功能陽泉體育館還多次接待了國內外大型比賽。
  煤城面貌新,發展無止境。陽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將以奮發嚮上、爭創一流的精神,創造新的業績,把陽泉建設成更加繁榮、更加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近義詞
陽泉, 陽泉
相關詞
山西經濟論壇平定會計百科學校中學歷史
名人盂縣人物革命幹部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