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cript是一種編程語言,最適用於列印圖像和文字(無論是在紙,膠片或非物質的crt都可)。用現今的行話講,它是頁面描述語言。它與1985年由adobe推出,最早在applelaserwriter上出現(據作者所知)。
postscript的主要用意是是為以相對設備獨立的方式描述影像提供一種方便的語言。該相對設備獨立是指不以某種特定設備特性作參照,來描述影像(比如印表機的解析度),這樣同一種描述不需修改就可適用於任何一種postscript印表機(比如,laserwriter 或linotron)。實際情況下,有些postscript文件對於目標設備做假設定(比如它的解析度或紙匣的數量),但這並不實用,而且局限了可轉移性。
對於語言本身,通常是解譯的,如rpn計算器一樣的存儲方式。程序把運算的參數存儲在一起,然後調用該操作。通常情況下,運算後將結果留在存儲顯示上。例如,我們將12乘以134。我們會使用以下postscript程式碼:12 134 mul前面的兩個字「12」和「134」將12和134存儲顯示。「mul」激活相乘運算,將兩個數值相乘,並將結果推倒存儲顯示上。結果數值將保留在那裏供以後程序中其它運算時使用。
根據手册中adobe使用的規定,作者用以下兩個主題概括運算:參數-1 參數-2。此概念是指使用運算時要推出參數-1參數-2等後方可激活運算。運算後將顯示結果。許多運算返回後無結果(因副作用);返回後顯示「-」。
postscript的發展歷程
postscript至今以有大約15年歷史了。它對於印製工業産生很深淵的影響,甚至到今天仍保留着當laserwriter印表機問世時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postscript的發展歷程的一個概況。其中有些資料源於「accidental empires」,由robert cringely編寫的關於個人計算機革新的書。
為了更好理會postscript,我們必須先瞭解在它出現以前市場是怎樣運做的。在那時候,需要排版設備的話要找acme typesetters,他們會提供一套acme係統及acme輸出設備。該acme係統和其他生産商的設備不兼容。在多數情況下,與其他係統調換數據相當睏難,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擁有一臺個人計算機,連接在一臺衹能打出低品質位圖字符的點陣印表機上。對於圖像的打印效果也衹能被在那個時代購買印表機的傻瓜們接受。
postscript的歷史由parc開始,它是施樂的研究院,許多我們現在不以為然的計算機技術都是從那裏開發的:幾個首要的例子,如雷射印表機,圖像使用者界面和以太網。
john warnock是工作於施樂的出色的工程師之一。他開發了名為「interpress」的語言,用於操作施樂雷射印表機。他和他的上司,chuck geschke,用了兩年時間力圖讓施樂把interpress商業化。當建議被拒絶後,他們决定離開施樂,自立門戶。
adobe的誕生
john warnock和chuck geschke把他們的公司取名為adobe,位於加州的los altos,warnock的傢。房子後面有一條小溪,有時你能在關於napa valley的酒類嚮導圖上看到,napa valley是出産最純的加州酒的地方。
最初,warnock和geschke曾設想自行組建一臺真正強大的印表機,但很快他們意識到為其他生産商提供可控製他們生産的印表機的工具更現實。
postscript level 1
初始時衹稱作postscript。「level 1」是為了與新近升級的level 2區別而後加的。
postscript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語言,類似與forth,另一種計算機語言。開始時需要一套相當強大的係統運做postscript。事實上,在它推出的頭幾年中,postscript印表機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可以和macintosh機連接使用。
postscript 是相對設備獨立的。也就是說postscript文件可以在任何postscript設備中運做。你可在雷射印表機上得到300dpi的打印效果,但同樣影像在imagesetter中就可得到漂亮且清晰的2400dpi效果。對於用戶來講,他們不需要受限與一個生産商,可自由選擇最適合要求的設備。
postscript的騰飛
對adobe來說,postscript是一個相當大的賭註,如果沒有apple計算機的steve jobs,他們可能會無法嚮市場證實postscript的價值和意義。
1985年,macintosh計算機的銷售量開始下降,而apple的新機型迫切需要一個有威力的應用程式。steve
jobs對adobe的技術很感興趣,投資了adobe 2.5百萬讓warnock為apple laserwriter編寫postscript控製器。該印表機和hp laserjet相似,但postscript控製器可以使它輸出「typesetter」品質。
與功能強大的雷射印表機連接的計算機並不會産生大的影響,但apple和adobe很幸運地在偶然機會遇到第三個合作夥伴aldus,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編寫了能夠充分發揮出mac 和laserwriter功能的應用程式,該軟件就是pagemaker。
在桌上型電腦的問世後的一年內,laserwriter,postscript和pagemaker的結合輓救了apple,aldus和adobe也由此變成了有錢的公司。linotype是首傢賞識postscript價值的圖像藝術供應商,它推出了自帶專用postscript rip的imagesetter。其他的生産商也緊跟其後,很快地postscript就成了印前業的國際性混合語。
1994:postscript level 2
大約在1994,adobe發行了postscript的下個修訂版本level 2。 level 2是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升級版,也是印前業者急切期盼的版本。
最重要的功能:
增進的速度和可靠性:在level 2出現之前,limitcheck和vmerror postscript錯誤非常麻煩,令人頭痛。adobe優化了postscript程式碼和增強程式碼的記憶管理功能。該功能提高了功效,尤其對於旋轉的掃描作業。
支持分立的內置rip:level 2 rips能夠接受合成的postscript文件,自行處理分色工作。它並不是一個必須遵循的功能,不同生産商的level 2 rips的功能也有不同。
rip中解壓縮影像:level 2 rips能夠解壓縮jpeg和ccitt
支持合成字體:該功能對於亞洲國傢來講相當重要,他們的字符比歐洲使用的大。apple通過quickdraw
gx來支持合成字體。現今你可能衹在apple的檔案儲藏櫃裏找到,還有其他的一些技術突破如opendoc 和the newton。
字體和字型的緩存:有了level 2,令人討厭的字體緩存刪除沒有了。
字型的緩存問題幾年後通過一些整版應用程式如presswise 和preps 解决了。
改進的驅動程式:macintosh的laserwriter 8和adobe的windows 3.1係統postscript driver 2.x為基礎,聯合恰當的ppd-drivers。
改進的網屏算法:對於許多的rip生産商,當level
2推出已是過時的新聞。比如agfa,已在這前一年就已銷售它的對稱網屏技術,為膠印業提供高品質的無網屏鏡像效果。adobe版本被稱為準確網屏。
level 2的市場應用較慢
先發表level 2規範,然後纔開始研究它的實際應用,這可以說是adobe的一大錯誤。更為難堪的是,競爭者們推出level 2的競爭産品的速度比adobe想像的更快。
雖然postscript level 2具有明顯的優點,但卻花費了很長時間纔真正開始應用新功能。例如在level 2推出的6年後,xpress4.11還不能很好地支持分立內置rip功能.
19xx:postscript 3
由於一些不明確的原因,adobe把最新升級版本取名為postscript 3,而不是postscript level 3。和level 2相比,3升級的意義並不大。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許多應用程式還正在如何正確支持好level 2的睏惑中。
postscript 3的主要優點:
每種顔色支持超過256個灰階。adobe在postscript程式碼中包含了12-bit的網屏。可支持每種顔色多達4096個。在過去,256灰階的極限有時可看到條紋狀,尤其是混合色。
支持pdf:postscript 3 rips可支持postscript level 2和pdf文件。
改進的分立內置rip支持功能:postscript level 2
rip本身已經能夠完成分色作業,但對於某些類型的影像如雙網屏和多彩印影像就不能處理。postscript 3含有名為device n的色域。如果非cmky色彩影像解譯成該色域內,postscript 3 rip能正確地對影像進行分色。
網絡打印:在如今網絡發燒的時代,adobe也不幹落後,在postscript增添了網絡功能。有趣的是沒有adobe的oem用戶想嘗試該功能。
postscript有哪些特點?
ps的最大特點是避免了版面製作對使用設備的依賴信,衹要符合ps這個標準的數據格式,不管是用mac微機編輯也好,還是用sun工作站進行編輯也好,都可以通過打印驅動程序獲得共同的ps編碼文件;
ps的另一特點是能夠綜合處理文字和圖像,在一頁印刷品中,ps將其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一種計算機數據來表現和描述,為圖文合一的版面處理提供了可能;
有了這種頁面數據格式,不同生産廠傢的通用計算機之間和各種專用計算機係統(設計用,文字處理用,圖像製版用等)之間,纔可能進行數字化數據的交換,它是印前處理係統開放化的基礎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