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牢記衡量一顆鑽石品質的標準—4c
“4c”是您判斷一顆鑽石價值與品質的衡量標準。所謂“4c”即是4個以c開頭的英文單詞的簡稱,指鑽石的剋拉重量(carat weight)、淨度(clarity)、色澤(colour)、切工(cut)。衹需綜合“4c”的四點來鑒賞,您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瞭解一顆鑽石的價值與品質。鑽飾價格=重量+色澤+淨度+切工。
鑽石價值的特例:
鑽石的價值常規情況下,可以有4c參數來鑒定,但是彩鑽除外。
剋拉重量(carat)
鑽石重量以剋拉(又稱卡)計算。1剋拉=200毫剋=0.2剋。一剋拉分為一百份,每一份稱為一分。0.75剋拉又稱為75分,0.02剋拉為2分。在其它條件近似的情況下,隨着鑽石重量的增大,其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重量相同的鑽石,會因色澤、淨度、切工的不同而價值相差甚遠。在每一種不同的大小和形狀中,都能找到品質優良的鑽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顆大小適合而式樣又讓你喜歡的鑽石。你不妨在珠寶店內試戴看看,當它看起來和感覺起來都對的時候,那棵就該是你的了。
淨度(clarity)
鑽石結晶於地球深處地幔岩漿之中,環境復雜,成分多樣,溫度壓力極高,歷經億萬年的地質變化,其內部難免含有各種雜物或存在瑕疵。這些內含物的顔色、多少、大小、位置分佈對鑽石淨度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對鑽石內部、表面瑕疵及其對光彩影響程度將未鑲嵌鑽石的淨度級別細分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0個級別。已鑲嵌鑽石劃分為極好、很好、好、較好,一般5個級別。
色澤(colour)
鑽石有多種天然色澤,由珍貴的無色(切磨後白色),罕見的淺藍、粉紅到常見的微黃不等。愈是透明無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經折射和色散後更是繽紛多彩。
鑽石色澤分級是在專業實驗室的分級環境中,由技術人員將待分級鑽石與標準色澤比色石反復對比而確定。
最白的鑽石定為d集(即從diamond的第一個字母開始)。鑽石色澤共分為11個級別,依次分別為:d、e、f、g、h、i、j、k、l、m、n。
切工(cut)
鑽石的摧殘光輝歸功於其獨特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性能。然而,未經切磨的金剛石也不知過相貌平平,衹有通過準確計算、精心設計和完美切割拋磨,使光綫充分析射出頂面才能使美鑽光芒盡顯。鑽石是最硬的物質,無堅可摧,永不磨損,一經切磨便光輝永恆。
辨別切工優劣的方法:拿起鑽石,凝視跳動在頂面的光芒,車工精美的鑽石輝煌炫目,不會因鑲嵌或款式不同而華采隱沒,很簡單,是不是?你也能做得到。車工的級別分為:很好、好、一般。
電子産品所講的4c融合是:
電腦-----------------------(computer)
電信-----------------------(communication)
消費電子-------------------(consumerelectrics)
再加上新加入的“內容”-----(content)
該概念最先是由多普達ceo楊興平提出的
市場營銷方面所講的4c是指:
4c理論是由美國營銷專傢勞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
它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嚮,重新設定了市場營銷組合的四個基本要素:
即消費者(consumer's needs&want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
它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努力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
然後要充分註意到顧客購買過程中的便利性,
而不是從企業的角度來决定銷售渠道策略,
最後還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
其缺點是過分強調消費者而忽視了企業。
如何運用4c
1、滿足消費者的需求(customer’s need),即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去設計産品,需要明確兩點,一是消費者的需求並不完全合理,二是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來自品質和功能,外在衹是附屬;
2、以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成本(cost)去定價,即從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去定價,先瞭解消費者滿足需要願意付出多少成本,而不是先忙於給産品定價, 但企業不能因此過於被動,如果消費者認為産品價格過高,而企業又沒有降低成本的途徑,企業總不能因此停止生産;
3、本着方便購買(convenience)的原則進行渠道規劃,即消費者的角度反嚮設計渠道,首先考慮顧客購物等交易過程如何給顧客方便,而不是先考慮銷售渠道的選擇和策略,目的是為了縮短銷售的過程;
4、變單嚮促銷為雙嚮溝通(communication),就是把單一的促銷行為變為整合傳播推廣,其本質在於尋找消費者更易接受的促銷方式,通過互動、溝通等方式,將企業內外營銷不斷進行整合,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結合在一起。 | | 1、滿足消費者的需求(customer’s need),即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去設計産品,需要明確兩點,一是消費者的需求並不完全合理,二是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來自品質和功能,外在衹是附屬;
2、以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成本(cost)去定價,即從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去定價,先瞭解消費者滿足需要願意付出多少成本,而不是先忙於給産品定價, 但企業不能因此過於被動,如果消費者認為産品價格過高,而企業又沒有降低成本的途徑,企業總不能因此停止生産;
3、本着方便購買(convenience)的原則進行渠道規劃,即消費者的角度反嚮設計渠道,首先考慮顧客購物等交易過程如何給顧客方便,而不是先考慮銷售渠道的選擇和策略,目的是為了縮短銷售的過程;
4、變單嚮促銷為雙嚮溝通(communication),就是把單一的促銷行為變為整合傳播推廣,其本質在於尋找消費者更易接受的促銷方式,通過互動、溝通等方式,將企業內外營銷不斷進行整合,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結合在一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