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竜形源於清朝乾隆時代,相傳於少林五梅所傳,竜形拳是19世紀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創、影響曾經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的一種武術拳法。惠州惠城區和博羅、竜門縣的多個林姓村落是竜形拳傳承地,此次同門大會前,各國洋武師專程組團前來目前竜形拳傳承還比較有規模的竜門林村尋根。在新設立的林村武館,來客們對林耀桂畫像行三鞠躬禮。然後,賓主開始以武會友。村民們的表演不斷博得香港和海外同門的掌聲。而來自愛爾蘭、英國、美國等國傢的竜形拳師們隨後爭着登臺亮相“賣弄”看傢本領。在愛爾蘭開班教授竜形拳的尼剋說,自己第一次來到惠州,這次東方尋根之旅讓世界竜形拳傳人得以直接交流。
然而,竜形拳在它的發源地卻面臨失傳瀕危之虞。惠城區小金口鎮英頭村也是竜形拳的主要傳承地,村民林錦賓告訴記者,他們村裏300多人有50多人會打竜形拳,但都衹會打一些對打,會打全套竜形拳的人少之又少,可能僅剩77歲的林水旺了。林水旺老人對記者說到現狀時,最擔心的也是竜形拳在不久的將來會失傳。
令竜形拳傳人稍感欣慰的是,今年竜門林村决定開設武館,把竜形拳發揚光大,使停頓了20多年的習武之風再“颳”起來。現在全村約有70人習武,其中近40人是青少年。 |
|
人體竜形,竜形造拳,取其輕靈沉靜,升飛降伏,千姿百態,變化之靈,實屬輕重、剛柔虛實奇正之術,竜身就是形與性。
其動作輕靈奇巧,體態綿軟,內剛外柔,意動氣行,而後形動。
竜形練神,决不是傳眼神,或以目傳神,而是以智覺和理智為主與蛇形練氣相輔而成,以使神思敏,神氣足。 |
|
竜形拳是以古代養生吐納導引氣功,與十二生肖之竜形仿生學為基礎理論,以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為基本觀點,以生命科學為研究對象,由先古高人編練而成的獨特拳種。
竜形拳是稀世罕見的內傢拳,秘不外傳,因此沒有廣泛流傳,它的起源現已無從考證。據載,從清朝鹹豐年間至今僅傳五代。
清朝鹹豐年間,僧格林沁府侍衛劉老曉武藝高強,性格豪放,喜結武林中人,所遇高人無有敗績,在當時武林界論其武德武藝,有口皆碑。然而,其人隨主南下時,在貴州段將軍府卻被一練功女子打翻在地。劉老曉感知此女子功法獨特,功夫深厚,便辭去四品帶刀皇室護衛之職,甘拜女子為師,苦學十年,藝成後再遍訪武林高人,無有出其右者。有“鐵屁股劉”的美稱,劉老曉隨那奇女子所學所練便是竜形拳。
劉老曉晚年回到老傢河北唐縣,將竜形拳傳授給同鄉人趙珠。
趙珠,河北唐縣趙傢莊人氏。自幼習武,練習竜形拳後功夫深不可測,每遇強手輕取之。抗戰前,趙曾因主持正義,接連打殺三個日本浪人,為逃避追捕,躲到山西覺山寺落腳,收祥敬、祥明兩僧人為徒,後兩僧功夫都很純熟。
大同杏溝礦主劉桂枝,並有大同商人子弟徐殿林聯合孫俊、雷動共邀趙珠來大同傳授竜形拳。趙珠於1946年在老傢去世。
趙珠得意門徒徐殿林功夫高超,50年代多次在全國和省市武術觀摩比賽中獲得一等奬,受到武術界青睞。他傳藝於徐福、張富、趙禎、齊國祥、榮忠根、徐志遠(曾任市委書記)、劉記元等。
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潛心練習、體悟,時至今日,有關竜形拳的拳理、拳法、內涵、技法等拳學體係得以豐富,拳學體認升華到了更高的境界。 |
|
竜形拳又稱十二竜形拳。它以柔為主,外柔內剛,剛柔並濟步法靈活,手法多變,動作舒緩連貫,一氣呵成,並以纏裹為主。技法列陰陽之屬,旋轉之法,左旋相生,右旋相剋,左右轉旋是生與剋變化,而它的形體特徵則是“竜形蛇腰,貓行獅蹲,體態綿軟”形成麯蜷之勢,鹿伏之狀;狀;以丹田為根,意為用,前手為竜,後手為虎,功法隱有旋轉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
|
必須緊湊圓活,舒展大方,以神為主,以意導氣,以柔為主,外柔內剛,擰旋走轉,竜形蛇腰,虎座橫步,以纏勁、裹勁為主,動作協調連貫,一氣呵成。 |
|
“走竜形,蹬玉環”動作以意導氣,所謂擊打摔擰,抖踏功盡在跌打摔拿中;意緊氣隨,肌肉鬆,膝肘轉換上下中;進退逢低,跪步行,虛左埋右肘隨同;假前伏後連環功,擰裹爆發蠃絲勁。
1、竜形拳樁功
內養靜功,技擊樁功(內動外靜、以意導引)。
2、鶴首、竜頭
揉腰,揉項,揉肩,揉肘,揉腕,揉膝,揉踝,揉指。
3、腿功
踢正面腿、踢十字腿、踢裏外樁腿、踢後面腿(倒打紫金冠裹腿)。
4、爪功(背相轉、小五花)
5、肘功(肘五花)
6、臂功(臂五花)
7、腳功(勾踹掃)
8、腕功(腕、肘、背聯合功,擰翻棍法)
9、腰背胯功(前、後、左、右、擰、滾、轉、纏、襄、靠、坐、開步站轉腰180度)
10、膝腿功(踢、擦、扒、擰、挂)
11、指功
12、砂帶功
13、手功 |
|
1、推手:手、肘、臂推(聽領勁)
2、八翻手:活、定勢兩種
左右側推手,繞手進雙指,推手出捶。撩衣進招打,五竜絞柱手,側身三推手。大五花手,小五花手。 |
|
1、前六趟;2、後六趟;3、青竜歸洞;4、方城;5、撥天鑽;6、竜形十二掌;7、竜形劍;8、九盤槍。
前六趟(每趟六動)
起勢:
第一節竜騰虎坐,推日拉月。
第二節 玉竜折腰,飛竜在天,左右各三,馬步五花,竜盤虎踞,火竜托塔,火竜射雕。
第三節 竜行九淵,勾踝擰鑽。
第四節 巨竜翻身,鑽天臥地,獨竜鼎立,臥竜伸腰。
第五節 推海拔山,火竜翻轉。
第六節 胯竜抱月,揚帆走轉,竜口含月,竜身撐山收勢(收勢走五、七、九步均可)。
後六趟(每趟六動)
第一節前伸後坐,青竜探爪。
第二節 拔絲纏腰,青竜臥魚。
第三節五竜絞柱,飛竜在天,巨竜鬧海。
第四節 滲腰反砸,巨竜臥魚。
第五節 翻摟點眼,巨竜臥海。
第六節 左右翻轉,巨竜臥海。
收勢:青竜卸甲,抖。
青竜歸洞(共六節,每節六個動作)
第一節 前轉後坐,青竜甩尾。
第二節 後摟折腰,青竜臥海。
第三節 拔絲纏腰,青竜臥海。
第四節 玉環攪雲,飛竜在天。
第五節 推球翻滾,青竜探爪。
第六節 抱掌翻腰,青竜望月。
收勢 青竜抖甲
撥天鑽(共八功)
1、白蛇點眼,臥竜望月,雙鑽點睛。
2、白竜掃尾,飛竜在天,僕步點刺。
3、立劈華山,飛竜在天,雙鑽劈挂。
4、青竜翻騰,臥竜望月,雙鑽翻騰。
5、舞竜盤柱,飛竜在天,雙鑽絞撥。
6、雙鑽翻騰,臥竜刺睛,雙鑽分刺。
7、飛竜在天,臥竜出海,鐵竜吐刺。
8、反臂點刺,玉竜翻轉。
收勢青竜抖刺
九盤槍(共九功)
第一節 玉帶圍腰,玉皇攔槍,花槍翻身。
第二節 蓋步攔槍紮,力推華山。
第三節 擂步攔槍,下刺槍,反把上刺。
第四節 舉槍反砸。
第五節 前刺橫推,鐵牛耕地。
第六節 歇步拿槍,馬步反刺。
第七節 上步抱槍,攔槍,僕步刺槍。
第八節 反蓋步絞槍,轉身刺槍。
第九節 玉皇步舞花,反背花下砸。
收勢。 |
|
|
|
竜形拳淵源 | 竜形拳套路 | 竜形拳的形 | 竜形拳技法 | 南少林竜形拳 | 竜形拳技法手法 | 竜形拳的功法特點 | 竜形拳的基本功法 | 竜形拳的套路練法要求 | 竜形拳的形、神說概述 | 竜形拳的創立與發揚 | 竜形拳的形神說概述 | 竜形拳技法(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