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種名: 竜吐珠
學名: clerodendrum thomsonae
別名: 麒麟吐珠
科: 馬鞭草科
屬: 趙桐屬
産地分佈
原産非洲西部,現廣為栽培,為盆栽攀援觀花植物。喜溫暖、半陰和濕潤的環境。越鼕溫度應在15℃以上,長期低於10℃,可引起落葉至死亡。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種子壽命短,采後即播。
形態特徵
竜吐珠,馬鞭草科,多年生常緑藤本。株高2~5米,莖四棱;葉對生,長圓形,長6~10釐米。聚傘形花序腋生;春夏開花,花甚美麗,萼白色較大、花冠上部深紅色,花開時紅色的花冠從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竜吐珠,故名。柔弱的木質藤本植物,莖四棱。單葉對生,深緑色,卵狀矩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渾圓,葉脈由基部三出,全緣,有短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呈疏散狀,二歧分枝,花萼筒短,緑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花冠筒圓柱形,柔弱,5裂片深紅色,從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開花期的溫度約在17℃左右。喜陽光,但不宜烈日暴曬,較耐蔭,花的分化不受光周期的影響,但較強的光照對花的分化和發育有促進作用。較喜肥,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宜,不耐水濕。
繁殖培育
用扦插、分枝和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周年均可,最適季節2-3月,或8-9月份。扦插生根後就可移栽上盆,每盆3株,每天淋水1-2次,每半月施無機肥一次,每月施有機肥一次。平時管理註意摘心整枝,花後及時修剪,尤其在每年2-3月份萌芽前,株高留10-15釐米進行重剪,4月份即可開花。
園林用途
竜吐珠花形奇特,開花繁茂,宜盆栽觀賞,也可作花架,臺閣上的垂吊盆花佈置,全株可入藥 |
|
竜吐珠原産熱帶非洲西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
竜吐珠的生長適溫為18~24℃,2~10月為18~30℃,10月至翌年2月為13~16℃。鼕季溫度不低於8℃,5℃以上莖葉易遭受凍害,輕者引起落葉,重則嫩莖枯萎。營養生長期溫度可以較高,30℃以上高溫,衹需供水充足,仍可正常生長。而生殖生長,即開花期的溫度宜較低,約在17℃左右。
竜吐珠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莖葉生長期要保持????土濕潤,但澆水不可超量,水量過大,造成衹長蔓而不開花,甚至葉子發黃、凋落,根部腐爛死亡。夏季高溫季節應充分澆水,適當遮蔭。鼕季要減少澆水,使其休眠,以求安全越鼕。
竜吐珠鼕季需光照充足,夏季天氣太熱時宜遮蔭,否則葉子發黃。光綫不足時,會引起蔓性生長,不開花。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響,但較強的光照對花芽分化和發育有促進作用。在黑暗中不宜置放時間過長,在溫度21℃以上,超過24小時,就會落花。
土壤用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盆栽用培養土或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
|
龙吐珠 繁殖培育
常用扦插、分株和播種繁殖。
扦插繁殖:常以枝插、芽插和根插均可。枝插可選健壯無病枝條的頂端嫩枝,也可將下部的老枝剪成8~10釐米的莖段作為插穗。芽接是取枝條上的側生芽,帶一部分木質部,作為插穗。根插是根狀匍匐莖剪成8~10釐米長作插穗。插床可用泥炭、珍珠岩、腐葉土、河沙和蛭石等基質,以春、秋季扦插最好,扦插適溫為21℃,插床溫度為26℃,對生根十分有利。插後3周可生根。如用0.5%~0.8%吲哚丁酸溶液處理插穗基部1~2秒,可生根快而多。
分株繁殖:在花後,挖取地下匍匐莖上萌發的新枝,帶根直接盆栽,放半陰處養護。
播種繁殖:3~4月進行。種子較大,采用室內播盆,室溫保持24℃條件下,播後10天左右相繼發芽,苗高10釐米時移入小盆養護,第二年就能開花。 |
|
龙吐珠 病虫害防治 龙吐珠 病虫害防治 龙吐珠 病虫害防治 龙吐珠 病虫害防治
竜吐珠屬馬鞭草科,會生葉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衹是一個個小褐點兒,如不及時治療會産生大片的黑斑,葉片枯黃死掉。所以,一旦發現生病,應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7-8天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痊愈。主要蟲害有介殼蟲、白粉虱等,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0 倍液噴灑。對土壤偏鹼而造成的葉片不能正常舒展,葉片失緑發黃,可用0.2%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對花葉病和真菌病,要及時清除脫落的病葉,加強通風,保持葉片乾燥,可控製病情。 |
栽培管理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
龙吐珠 栽培管理 龙吐珠 栽培管理 龙吐珠 栽培管理 龙吐珠 栽培管理
盆栽竜吐珠常用12~15釐米盆,每盆可栽3株。生長期需要充足水分,如土壤濕度過大,會引起葉片變黃而脫落,若枝條不枯萎,則停止澆水,讓其恢復,萌生新葉。每半月施肥1次,竜吐珠開花季節,增施1~2次磷鉀肥,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鼕季則減少澆水並停止施肥。要塑造竜吐珠的優美株型,在扦插苗或播種苗盆栽後長至15釐米時,離盆口10釐米處截枝,促進萌發粗壯新枝。生長期要嚴格控製分枝的高度,註意打頂摘心,以求分枝整齊,將來開花茂密。在摘心後半個月,施用比久或矮壯素,來控製植株高度,達到株矮、葉茂、花多。每年春季換盆時,對地上部枝條進行修剪短截,使植株圓整,枝多、花多。 |
産後處理 Post-natal treatment |
竜吐珠葉色濃緑,花萼如玉,花冠緋紅,富有詩情畫意。盆栽點綴窗臺或陽臺,體姿俊美,鮮明新奇。在貯運過程中,花朵對乙烯敏感,在貯運前10天,噴灑0.4毫摩爾/升硫代硫酸銀溶液。沒有噴灑硫代硫酸銀的開花植株在黑暗狀態下運輸超過1天,運輸溫度在20℃條件下,會引起花脫落。 |
中藥材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龙吐珠 中药材 龙吐珠 中药材
【藥名】麒麟吐珠
【別名】青絲綫、麒麟塔
【漢語拼音】qi lin tu zhu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ejerella guttata (Brand.) Bremek.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植物形態】蝦衣草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莖圓柱形,基部分枝多,被短粗毛。葉對生;具柄;葉片卵形,長2.5-4cm或更長,寬約2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而成細柄,全緣,兩面被短毛。穗狀花序緊密,長6-9cm,下垂;苞片鮮豔,磚紅色,密卵形,有毛,長約2cm;小苞片卵狀披針形、稍長於花萼;萼5深裂,長約5mm,有毛;花冠白色,長約3cm,伸出苞片之外,花冠管狹鐘形,喉部短,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全緣或微裂,下唇3淺裂,有3行紫斑;雄蕊2,藥室2個,不等高,基部有極短的距;子房每室有2個胚珠,花柱無毛。蒴果棒狀。種子兩側呈壓扁狀,無毛。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散瘀消腫藥
【科屬分類】爵床科
【主治】疔瘡癤腫;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
龙吐珠 花木百科
竜吐珠介紹
竜吐珠 (Clerodendrum thomsonae)
科屬:
馬鞭草科 赬桐屬
別名:
麒麟吐珠、珍珠寶草、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
形態特徵:
柔弱的木質藤本植物。莖四棱,單葉對生,深緑色,卵狀矩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渾圓,葉脈由基部三出,全緣,有短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呈疏散狀,二歧分枝,花萼筒短,緑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花冠筒圓柱形,柔弱,5裂片深紅色,從莖四棱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柱很長,突出花冠外,花期春夏。果實肉質球形,藍色,種子較大,長橢圓形,黑色。
分佈與習性:
華南
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主要城市:海口、三亞、瓊海、高雄、臺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門、香港、南寧、欽州北海、茂名、景洪)
原産熱帶非洲西部,喜光照,稍耐蔭,不宜在烈日下暴曬,要求濕潤環境,乾燥對其生長不利。較喜肥,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宜,不耐水濕。
繁殖與栽培:
以扦插繁殖為主,枝插、芽插、根插都可生根。扦插期以春、秋兩季為好,也可6月選采嫩枝扦插,註意遮陰,保濕,溫度20-25℃,20d左右生根。播種繁殖,在春季進行,溫度24℃,約10d可發芽,衹是種子不易采取,應人工授粉。小苗應及時用加沙的酸性性腐殖質土上盆,盆底排水孔應加大,並做排水層。雨季要註意倒盆排水,栽培期間不可太濕,過分潮濕對開花不利,甚至落葉、爛根。每年翻盆換土一次,加施基肥,生長期再追施液肥2-3次,開花期間用等量的三要素肥料,濃度為0.2%每周施肥一次,秋涼時應放置高溫溫室養護,使多受陽光,節制澆水,停肥,8℃以上的溫室中可使其休眠,安全越鼕,春季翻盆時,對上部枝條宜進行短截,促使萌發新枝,出室後宜放疏蔭處,光綫不足時,會引起蔓性生長,不開花。生長初期可摘心,使植株形態圓整,多分枝,多開花,也可綁紮拍子及各種支架供枝蔓攀援。為了保證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可定期葉面噴水。此外,栽培環境的空氣要新鮮,有藥味或有乙烯的地方常會引起落花。生長適溫25℃。
應用:
竜吐珠花形奇特,開花繁茂,宜盆栽觀賞,也可作花架,臺閣上的垂吊盆花佈置,也可庭院觀賞。
圖片: |
|
金竜吐珠 | 烏竜吐珠 | 雙竜吐珠 | 九竜吐珠 | 美麗竜吐珠 | 豉汁素竜吐珠 | 金竜吐珠瀑布 | 鐵竜吐珠攝鐵手 | 魔煞之雲竜吐珠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