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竜興古剎投訴電話滁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50-3021964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竜興古剎,又稱大竜興寺,俗稱竜興寺,位於鳳陽縣城北面“第一山”下。它的前身是於皇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出傢禮佛於此,為朱元璋的發祥地。竜興古剎建於明興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朱元璋親自寫了《竜興寺碑》碑文,御書“第一山”碑,製定了一部《大竜興寺律僧法》。明初的竜興古剎,規模宏壯,擁有佛殿、法堂、僧捨共三百八十一間,為我國名剎之一。明清二代,古剎多次遭兵、火之災,規模逐漸縮小。到清末,古剎面積僅有明初時的二十分之一。文革初期,又遭人為破壞。一九九二年,縣委、縣政府决定修復竜興古剎,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一九九三年,縣政府聘請大九華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主持修復古剎。幾年來,先後新建了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藏經樓、念佛堂,改建了大悲亭、太祖殿,共有佛殿、僧捨二百餘間,占地六十作畝,規模僅次於明初時期,成為皖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重要的旅遊景點。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自為竜興古剎、大雄寶殿題字。 |
|
竜興寺,在安徽省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傢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傢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着淵源關係,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初建之時,規模宏大,占地1282.5畝,嚮有“僧童騎馬關山門”之說。《太祖洪武實錄》載:(竜興寺)佛殿、法堂、僧侶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加之朱元璋御制竜興寺碑文,御書“第一山”碑,更加增加了竜興寺威嚴。當時有人描寫這裏是“梵剎西連萬歲山”,“梵王宮殿屹浮寰”。
竜興寺經過600餘年的風雨滄桑,大部分建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察其遺址、佈局仍森然壯觀,尚存的部分文物和建築構件足可以證實其當年的氣勢、規格和規模。殿外四口碩大的銅鍋,傳為寺僧做飯所用,不難想象當年寺僧之衆;殿前東西兩側各有古槐,枝丫縱橫,為古寺增輝;殿內陳列有明代銅鼓和銅鑄幽鳴鐘,為皇傢寺院的見證。
自92年以來,在九華山佛教界的支持下,鳳陽縣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了彌勒殿、大雄寶殿、朱元璋殿、地藏殿、藏經樓和兩側禪房、法堂等各種建築200餘間,已初步形成規模,恢復了往日香火。竜興寺已成為江淮一帶重要的佛教寺廟。
竜興古剎又名竜興寺,一所有一定歷史的寺廟,經常會有附近的市區遊人過來燒香求佛。所以每逢假期,過年,過節都是一個很熱鬧的地方。所以這時是最好的旅遊佳時。 竜興古剎附近多為小吃,可坐小公交車去城內賓館,或酒店吃飯,如果你要返回蚌埠坐車,建議你坐車去往蚌埠方向,離鳳陽5公裏一傢名為徽菜館的酒店就餐,那裏口味不錯,住宿也可以,服務更好
竜興古剎所在的銀屏山在巢湖城南,距市區15千米,旅遊旺季時有專車前往,票價2元。𠔌雨前後在市內新華書店路口等車。淡季時可在南門乘往無為方向的汽車,或乘4路公交車,到屏峰路口轉到景區的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