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拼音: qí yān jiǔ diǎn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看中国
解释: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资料来源: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齐,齐州,指中国 Qi, Qi states that China |
齐,齐州,指中国。言俯视九州,小如烟点。语出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 王士禛 《同施愚山陈蔼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诗:“君归 西岳 望东海,齐烟九点非迢遥。” 张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齐烟九点苍。” 杨朔 《泰山极顶》:“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扬起一带烟尘。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 |
|
齐: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
|
齐烟九点联系方式地址:济南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
邮编:250000齐烟九点投诉电话济南市旅游投诉电话:0531-87937762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齐烟九点门票价格15元;10月1日至10月7日之间门票20元齐烟九点节庆活动济南国际武术节8、9月份
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云集济南,切磋武艺,习武会友。齐烟九点开放时间夏秋6:00——18:30冬春6:30——18:00齐烟九点最佳旅游时间秋天齐烟九点特别提醒春天的趵突泉和冬天值得一游。齐烟九点美食济南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用高汤调制是济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鲤鱼、宫爆鸡丁、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奶汤蒲菜、南肠、玉记扒鸡、济南烤鸭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济南名菜。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有:锅贴、灌汤包、盘丝饼、糖稣煎饼、罗汗饼、金钱酥、清蒸蜜三刀、水饺等。齐烟九点住宿在济南旅游,您总可轻而易举找到满意的住宿。济南有各类宾馆、饭店、旅馆不计其数,仅星级宾馆就有近五十家,另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需求。
位于济南市商业中心北园路的龙都国际大酒店(五星级标准,豪华涉外),升平街的山东贵都大酒店(三星级),均享有盛名,可优先考虑餐宿。
济南星级宾馆标准间的房价,经打折后实际成交的,四星级一般不低于320元,三星级一般不低于220元,二星级一般不低于160元,相当于一星级饭店的标准间价格在百元左右。齐烟九点购物济南著名的工艺品有:磁锈、黑陶、木鱼石、面塑、羽毛画、绢花等;土特产有:明湖莲藕、平阴阿胶、北园蒲菜、大货山查、核桃、泰山小白梨等。其中,平阴阿胶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以质量的好坏而论。齐烟九点交通公交线路(2、45路)可以直达。齐烟九点玩法观光、摄影、旅游、
济南传统景色之一,即指站在千佛山北望可见到济南附近九座孤山:卧朱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
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知县叶圭书建。原为木质,1985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为叶圭书所题,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看齐州九点烟"的佳句。济南古为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由东向西,依次为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九山山势异,云雾润蒸,岚烟缭绕,形成烟景,故称"齐烟九点"。坊后匾额书"仰观俯察",集自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此处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仰可视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在济南市郊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华山,平地突起,景色壮美。山上古迹甚多。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小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飞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天到来,天高云淡,群山环峙,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
鹊山,在黄河北岸,与泺口码头斜相对。相传昔日每年七八月间,乌鸦飞翔,布满山巅,又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后葬此,故名鹊山。此山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鹊山古迹很多,山西旧有“鹊山寺”为宋时所建,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院,内有佛爷、菩萨、罗汉等神像。另外还有“扁鹊祠”。历经苍桑,现在寺院已毁,仅传说的扁鹊坟还尚存于山的西侧,坟为一土丘,前立康熙三年(1664年)石碑,上面刻着“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丘上植有芙蓉树,枝叶茂盛,繁华胭红,将坟遮盖,颇有气势。据当地人讲,丘下有穴,掘土听之,嗡嗡作响。
匡山,在济南城区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山上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据,沿盘山小径可入寺内。山门楼上,刻“匡山碑林”颜额。其山势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登山而眺,景色也佳。东南为千佛山诸峰,层峦叠嶂,缥缈在云霄间;东、北方向,“齐烟九点”明灭可见;山下四周,杨柳青翠,田圃似绣;稍远,幢幢高楼,片片绿茵。远近伸展,气势恢宏。
药山,在城区北部,东南距动物园约2公里。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此山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俗称“小九峰”。峰下有洞,上有蜘蛛石,下有蛤蟆石。现在,庙堂已毁,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胜当年。盛夏时节,湖水清清,芦苇丛丛,荷花吐艳,稻荷浪涌,如锦似绣。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气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千佛山之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艳艳,麦田如茵。卧牛山曾是古战场。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美,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道教先后在山上建玉皇庙、文昌阁、娘娘庙。唐代,佛教于山南麓建永平寺,并有明成化、嘉靖和道光重修碑数幢。现卧牛山村东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为寺中遗物。树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撑,其形奇古,老态龙钟,却仍冠盖茂盛。
标山,在济南城区北部。山上之石,层层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前“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凤凰山,与标山相邻,东为“凤凰”,西为“标”。凤凰山上昔日植被稀疏,山石裸露,山势虽陡,但易登攀。山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张养浩即偕同宾客,于洞中咏古人闲适之诗。如今山上已经绿化,周围景色也佳。
马鞍山,位于城区北部,在药山之南,形似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马鞍山,故又名北马鞍山。因为山巅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轮”山。这里亦曾为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粟山,在城郊西北,较小,比喻为“粟”。粟山土层甚厚,花木丰茂,青青葱葱。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朴,并有偏殿相配。外围院墙,山门向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曲径登至山顶,远眺四周景色。 |
|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
|
位于济南城东约15公里处,王舍人庄东南。相传,昔日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得名。鲍叔牙坟即在山的东北隅,距山约500米,为一土丘,丘上杂草丛生,1995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管仲与鲍叔牙分金处即在鲍城附近。
昔日,这里山清水秀,万木参天,浮岚滴翠,山花烂漫,果树满坡。山之南,为莲花峪,石岩苔碧,涧幽水清,日夜潺流。鲍山秀美,引得历代文人赞咏。清人李齑《鲍家山》诗云:“村舍落霞处,遥遥似倒悬。深林藏白日,群嶂缩青天。夺路泉争捷,行空鸟让先。忽惊彩岫里,出入尽云烟。”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辞官归里,在山前村中建“白雪楼”,取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以寓自身清高,不同俗流。这楼隐于万木之中,其景幽深佳丽,时称“鲍山白雪”,为历下十六景之一。如今,楼宇早已荡然无存,但山景依然秀丽。 |
|
位于济南城区北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曰:“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历代多有名人于此建别墅。张养浩的“云庄”,即在标山附近,内有遂闲堂、处士庵、绰然亭(翠阴亭)等建筑。山上之石,层叠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下“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
|
与标山相临,东为“凤凰”,西为“标”。昔日,两山同称标山。张养浩在《标山记》中即有记载:“绰然亭西三里有双山,曰‘标’。”清乾隆年间,举人钟廷瑛咏标山诗中也称两山为标山。该山,昔日树少,山石叠矗,势虽陂陀,但易登攀。山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张养浩即偕同宾客,于洞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今山上已经绿化,周围景色也佳。 |
|
位于城区北部,在药山之南,形似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马鞍山,故又名北马鞍山。因山巅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轮”山。这里亦曾为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左传·成公二年》载:“六月……师陈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清人任宏远《鞍山》诗曰:“齐晋相将战鼓惊,只疑一笑一倾城。不堪极望华不注,唯有回车涧草生。”如今,山上土层很厚,树木茂密,浓荫蔽日。 |
|
在济南城区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昔日,满山皆松柏,于山下望去,蔚然深秀,苍翠可爱。山上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居,沿盘山小径可入寺内。山门楼上,刻“匡山禅林”颜额。进门为前殿,名曰“三元阁”,祀道教三官之神。前殿后为正殿,内供“碧霞元君”。殿东闲堂三间。殿西院内有佛堂,祀释迦牟尼。再西又一院,院内有大石如蹲如伏,似扭颈回首,名为“白虎石”。寺院后面为“李白读书堂”,相传李白曾于此读书,内供李白牌位。山之东麓立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石碑,上有“唐谪仙青莲先生越千里到兹肄业”之句。
如今,寺院已毁,仅存近人朱庆澜1924年题写的“李白读书处”大字石刻矗立于山之西麓。其山势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登山而眺,景色也佳。东南为千佛山诸峰,层峦叠嶂,缥缈如在云霄间;东、北方向,“齐烟九点”明灭可见;山下四周,杨柳青翠,田圃似绣;稍远,幢幢高楼,片片绿荫,远近伸展,气势恢宏。 |
|
在城郊西北,较小,喻为“粟”。土层甚厚,花木丰茂,青青葱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朴,并有偏殿相配。外围院墙,山门面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曲径登至山顶,远眺四周景色。 |
|
在城区北部,东南距动物园约2公里。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昔日,山下洞中产“阳起石”,可入药,故名“药山”。此石矿脉甚微,开采困难,宋朝时列为贡品,明朝时,贵族官僚生活靡乱,上级官府大量索取,成为当地人民的苦役。山上又有莶草,如小竹,也可入药。
此山,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俗称“小九峰”。峰下有洞,上有蜘蛛石,下有蛤蟆石。昔日,山上处处松柏,苍翠欲滴,景色奇秀。山顶原有庙,名曰“万寿堂”,其右为“娘娘庙”,庙宇宏伟壮观,古朴典雅。万寿堂内,祀雷公、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塑像精致,栩栩如生。附近村民,每遇病灾,都来焚香祀拜,以求康复。
现在,庙堂已毁,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胜于当年。盛夏时节,湖水清清,芦苇丛丛,荷花吐艳,稻禾浪涌,如锦似绣。 |
|
在黄河北岸,与泺口码头斜相对。相传昔日每年七八月间,乌鹊飞翔,布满山巅;又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后葬此,故名“鹊山”。
此山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山下原有“钟”、“鼓”二石,以石击之,如钟鼓之声远扬数里。过去,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山坡上,枣、杏、桃、李杂生,春日花开,漫山灿然。其中以桂树最佳,每至秋日,清香盈野。唐宋时,山下一片汪洋,称“鹊山湖”。山凹中,古有砖砌矮墙,墙上挂有蒿帘,内有炉灶,相传为卢医扁鹊炼丹药处,时有缕缕清烟,袅袅上升,隐现于绿荫之中,景色奇特,人称“翠屏丹灶”,被列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明朝人刘敕咏《鹊山》诗赞曰:“西北开青嶂,无峰山自奇。丹炉还历历,明月故迟迟。桃李春开日,楼船水涨时。许多寻胜者,到此好衔卮。”明朝人王象春也有诗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干。秋高乌鹊翔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
鹊山古迹很多。山西旧有“鹊山寺”,为宋时创建,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院,内有佛爷、菩萨、罗汉等神像。另外,还有“万善寺”、“扁鹊祠”、“鹊山亭”、“黄桑院”、“二郎炕”等。历经沧桑,现在寺院已毁,仅传说的扁鹊坟尚存于山的西侧。坟为一土丘,前立康熙三年(1664年)石碑,上刻“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丘上植有芙蓉树,枝叶茂盛,繁花胭红,将坟遮盖,颇有气势。据当地人讲,丘下有穴,掘土听之,嗡嗡作响。 |
|
又名九里山,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村民于卧牛山下发现一石,为唐代武后时期马举墓志,志文多为武后创造的文字,内有:“与其夫人合葬流山”之语。“牛”、“流”音近,据此,现之“牛”山可能是“流”山的讹传。其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千佛山之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艳艳,麦田如茵。
相传卧牛山为明王敕读书处。王敕,字嘉谕,号云芝,历城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探花,赐进士及第。他自幼聪颖过人,敏学好道,因此传出一些神异故事。
卧牛山曾是古战场。道光《济南府志》云:“韩信破历下,尝驻于此”。济南古称历下邑,秦统一中国后,将历下邑改为历下县。秦亡后,楚汉相争,刘邦得胜,进一步统一中国。此时齐王田广割据一方,派重兵守历下,以御汉兵。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一面派郦食其赴齐劝诱,表示修好,一面派大将韩信从平原渡黄河屯据九里山(即卧牛山)。齐王田广受骗,撤去了防御历下的兵备,韩信乘虚而入,齐王大败,历下遂归于汉。
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丽,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道教首先在山上建玉皇庙、文昌阁、娘娘庙。唐代,佛教于山南麓建永平寺,并有明成化、嘉靖和清道光重修碑数幢。昔日,山上有庙会,庙会期间,附近村民前来进行土特产交易,扎戏台唱戏,热闹非常。此庙会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文化大革命”中,庙宇遭劫。山下金代大定十三年(1173年)祖师墓塔也由文物部门移至柳埠神通寺遗址。现卧牛山村东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为寺中遗物。树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撑,其形奇古,老态龙钟,却仍冠盖茂盛。 |
|
在济南市郊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时称“华不(fū夫)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克率华山全景领的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
此山,平地突起,景色壮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唐代时四周水域亦称“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全为水域,称“鹊山湖”,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五十首》的第二十首中形容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芙蓉,即荷花。
山上古迹甚多。金兴定四年(1220年),道教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在山南建华阳宫,内祀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东巡抚袁宗儒改名为崇正祠,正殿祀逢丑父、闵子骞,两庑分别祀铁铉等二十二人和黄福等十九人。明万历时复称华阳宫,祀四季神。明清两代,还建有泰山行宫、三元宫,分别供奉碧霞元君和天、地、水三神。山半腰为吕公祠,祀道教纯阳帝君吕洞宾。祠旁旧有清泉,澄澈甘美。整座庙宇,有殿有庑,有亭有台,脊连檐牵。如今,华阳宫尚存,四周由墙垣相围,院内古柏参天,虬盘鳞结,郁郁森森,四季鸟鸣。宇侧、岩壁、林间,碑碣林立。
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鸟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远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日,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元代书画大家赵孟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后人又将此景命名为“鹊华烟雨”,列为旧时济南八景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