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竜江滿洲竜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竜産地之一,中國的恐竜化石發現地遍及東西南北。雲南、四川、山東、內蒙、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竜化石而聞名於世。與這些恐竜大省相比,黑竜江簡直有點兒“默默無聞”了。可是你知道嗎?中國最早被科學地命名的恐竜化石卻正是發現在黑竜江省、黑竜江畔的一個小漁村附近,這個小漁村就是嘉蔭縣的漁亮子。
由於黑竜江水的長期侵蝕,沿江兩岸的地層不斷地被剝蝕,裏面埋藏的恐竜化石就不斷地被衝刷出來,暴露在江邊的河灘上。當地的漁民發現了這些化石後非常驚奇,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粗大的動物骨骼。消息不逕而走,被對岸的俄國軍官聽到了,就前來調查並採集化石。最初,俄國人把這些大化石骨頭誤認為是猛獁象,而且在俄國伯力地方報紙上作了報道。俄國地質學家被這一報道所吸引,從1915年至1917年連續到我國進行了三年的大規模考察和發掘,採集到一批恐竜化石。他們把采到的化石進行了修理,並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這些化石裝架起來,陳列到彼得堡地質博物館裏。研究認定,這是一種鴨嘴竜,高4.5米,長約8米,俄國地質學家把它命名為滿洲竜。
黑竜江滿洲竜(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是鳥腳亞目(ornithopoda)、鴨嘴竜科(hadrosauridae)、滿洲竜屬(mandschurosaurus)的一個種。植食性,體長約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發現於中國的黑竜江省,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竜化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