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黑竜江 >哈爾濱 >南崗區 > 黑竜江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黑竜江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歷史傳統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幾經迭變,先後易名為中央軍委俄文學校、延安外國語學校。1946年,學校遷至哈爾濱,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後易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1956年改為由高教部直屬的哈爾濱外國語學院。1958年,在哈爾濱外國語學院基礎上,擴建、更名為黑竜江大學,由外語類單科性學校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1972年,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院並入黑竜江大學。1999年,黑竜江省滿語研究所並入黑竜江大學。200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和黑竜江教育雜志社並入黑竜江大學。2004年,黑竜江水利專科學校並入黑竜江大學。優質教育資源的並入,有力地增強了學校的學科和科研實力,拓寬了學校事業的發展空間。目前,黑竜江大學已經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備、辦學形式多樣、教學質量優良的開放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經過65年的建設與發展,黑竜江大學已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備、辦學形式多樣、教學質量優良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由校本部、學府南校區呼蘭校區和北戴河校區四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9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616名,全日製本專科在校學生28000餘名。學校設有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西語學院、俄語學院、東語學院、藝術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水利電力學院、農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專科部、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北戴河學院等30餘個辦學實體和外語教研部、馬列教研部、體育教研部等教學單位以及劍橋學院一個本科層次的獨立二級學院。開設了涵蓋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管10個學科門類的共73個本科專業和法學、軟件工程、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學校目前設有全國俄語中心1個,這是俄羅斯聯邦政府在中國所設3個俄語中心之一;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俄語語言文學學科是國傢級重點學科,學校另有省級重點學科17個;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5個二級學科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12個二級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自主設置的碩士點1個),另有法律碩士、工程碩士2個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15個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設有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農作物改良中心之一的國傢糖料改良中心、我國唯一部級以上甜菜質檢機構——農業部甜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中國農科院黑竜江科技示範基地;學校還設有省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省高校“兩課”教師和政工幹部培養中心,水利部東北水利幹部教育中心。近年來,黑竜江大學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教學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教學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學校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教學基礎設施;擁有現代化的食堂、學生公寓、體育館、遊泳館、休閑運動廣場等生活基礎設施;學校近年加大了教學設備、實驗設備的投入力度,教學基本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學校建有信息與計算中心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有較強的cai課件設計開發能力和遠程教學能力;學校與聯通公司共建了寬帶數字化校園網絡,學校的校園網絡辦公自動化信息係統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居於黑竜江省前列,藏有中外文文獻及電子文獻300餘萬册,設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一級檢索站。黑竜江大學體育館是功能齊全、可以承接國際水平賽事的現代化的體育館,於2002年承辦了國際女子排球賽,於2003年承辦了亞洲男籃錦標賽等。黑竜江大學俊彥雲集,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73名,其中專任教師1884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07名,博士生導師54名,碩士生導師249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27名,在讀博士243名。近兩年,學校通過博士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傑出青年基金、特聘崗位津貼制度、青年教師培養與管理工程等措施,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學歷、結構日趨合理的教師隊伍。黑竜江大學在素質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努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院製、學分製的教育管理模式,從而為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在學分製的彈性學製、主輔修製、挂牌選課製、題型製等機製的框架內,輔之以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力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貫徹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復合性原則,貫徹以自主的讀書能力、動手能力、技術設計能力、創業能力為主要內涵的創新性原則,貫徹知識結構和培養規格的個性化原則等,由此,學校建立了以專業知識、外語能力和計算機水平為內涵的“一體兩翼”的課程體係,實施了讀書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工程、“兩課”教學的理論聯繫實踐模式、公共外語教學的分流教學模式等等,使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發掘自己的潛能,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實現自身的現代化,成為時代所要求的復合型、創新型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學校還以教學評估和質量監控為保證,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評教、評學、評管”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機製,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校現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各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省高校工程中心2個。九五”以來,學校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1000餘項,涌現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國內領先水平的優秀成果,其中有1000餘項成果獲國傢、部委、省級的奬勵。學校以服務社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導嚮,興辦多傢科技産業、商服企業。學校承辦國傢和黑竜江省計算機等級考試,國傢英語、俄語、日語等級考試,黑竜江省成人學位外語考試,對外漢語等級(hsk)考試等;國外考試中心承辦toefl、gre、wsk、bft、日本語(國際等級)等多種考試業務。學校編輯出版的《求是學刊》《外語學刊》《自然科學學報》《中國糖料》《滿語研究》《遠東經貿導報》《黑竜江教育》《初中生學習》《黑竜江水專學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黑竜江大學是一所開放型大學。學校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辦學,在校校聯合、校市聯合、校企聯合、軍地聯合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學校以外語學科和漢學學科的優勢為依托,大力發展國際化開放式辦學。目前,學校已與俄羅斯、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傢的90餘所大學及科研機構等簽署了交流協議,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同國外12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現有在校長期留學生600餘人,在東北地區居於前列。近年來,學校國際交流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在國內處於前列,已與英國利茲大學、布拉德福德大學,俄羅斯遠東大學,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日本新潟大學、韓國牧園大學等簽署了聯合培養學生協議,並先後派出聯合培養留學生1000餘名。積極開展中外聯合辦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部批準下,正式與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建立聯合研究生學院;與英國利茲大學簽訂協議共建色彩化學係。黑竜江大學具有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並確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經過60餘年的積澱,黑竜江大學熔鑄和成就了“博學慎思、參天盡物”的校訓,這表明學校以促進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註重發揮教育的啓蒙教化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個性特徵,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與和諧發展。近年來,黑竜江大學的領導班子和全校師生員工註重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確立了素質教育觀、社會軸心觀、多元質量觀等大衆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黑竜江大學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校不斷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校園緑化、淨化工作,加強校園文化景點建設和校園形象設計,確定了校訓、校旗、校歌、校徽、碑銘,設有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全方位打造藴涵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園。學校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校內外專傢、教授開設講座,聘請吳文俊、李學勤、文懷沙、厲以寧、梁曉聲、崔永元、敬一丹、白岩鬆等著名人士和專傢學者擔任我校兼職教授,開設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學校積極推進內部管理體製改革,在幹部人事制度上,實行了“民主推舉、公開選拔、競聘上崗”的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實行了特聘崗位制度,初步確立了按貢獻和政績進行分配的體製;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配合黑竜江省大學生公寓小區建設,成立了黑竜江省大學城後勤服務集團;推進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術治校,實行校務公開、院(係、部)務公開,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重大决策專傢論證制度、幹部輪崗、競爭上崗、任免公示制度、二級教代會制度等等。近年來黑竜江大學的跨越式發展得到了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普遍認可。2001年底,教育部對包括黑竜江大學在內的35所高等學校開展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我校同河北大學等8所院校獲得了優秀的結論,這是黑竜江省第一所獲得優秀的高校。2002年7月,教育部周濟部長在視察黑竜江大學時,對於黑竜江大學近年的跨越式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明確指出,“黑竜江大學抓住了機遇,保持了快速、跨越式發展,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2002年4月,學校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院校;2002年5月,學校又作為黑竜江省內唯一一所高校被黑竜江省政府授予模範單位的光榮稱號;2003年9月,衣俊卿校長獲“歸國人員成就奬”,鄧軍、劉敬圻教授獲“國傢教學名師”稱號;2004年,付宏剛教授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衣俊卿教授、付宏剛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李建中教授、李金寶教授等人主持的《計算機機群並行數據庫係統》獲得2004年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在新世紀裏,黑竜江大學將以積極進取和深化改革的姿態,積極應對入世後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搶抓入世後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機遇,進一步發揮“以俄語優勢學科為竜頭,建立開放互動的多層次辦學模式”及“建立‘教、管、學’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機製”的辦學特色,以優良的教學資源、先進的教學內容、科學的教學管理、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把黑竜江大學辦成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新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基地,使學校真正成為開放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http://www.hlju.edu.cn/
  
  黑竜江大學投訴電話哈爾濱市旅遊投訴電話:0451-84664315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學校地址
  地址: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學府路74號
  郵編:150080
  主頁:http://www.hlju.edu.cn
  BBS:http://www.heida.cn
學校概況
  黑竜江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歷史傳統的高等學府,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幾經迭變,於1958年擴建、更名為黑竜江大學。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學校由外語類單科性學校發展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備、辦學形式多樣、教學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和黑竜江水利專科學校分別於2003年和2004年並入黑竜江大學。60多年來,共培養10餘萬優秀畢業生。
  學校由校本部、學府南校區、呼蘭校區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90餘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現有全日製在校學生35 000餘名,其中本部學生33 000餘名;設有30個辦學實體和教學單位以及一個本科層次的獨立二級學院。
  學校設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和17個二級學科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3個一級學科和112個二級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另有6個校門專業學位授予權;2個國傢重點學科(含培育),2個學科群、1個一級學科、21個二級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含建設)。開設了涵蓋10個學科門類的76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傢特色專業10個,省級重點專業21個。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 200餘名,其中專任教師2 000餘名。學校通過長期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形成了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教師中有“國傢級教學名師奬”獲得者5人,入選“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1人,“有突出貢獻的國傢級中青年專傢”7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等國傢級榮譽稱號獲得者10餘人,“留學回國人員成就奬”獲得者1人,“普希金奬章”獲得者4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傢”4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70人。
  2002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9所創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2004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國傢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2005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重點試點單位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項目學校。近年來,學校獲優秀教學成果奬國傢級奬3項,省級奬120餘項;國傢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36門;國傢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入選國傢“十一五”規劃教材32部。
  學校現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省高校工程中心2個,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全國俄語中心1個,這是俄羅斯聯邦政府在中國所設3個俄語中心之一。還有國傢糖料改良中心、農業部甜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中國農科院黑竜江科技示範基地等科研機構。學校編輯出版的《求是學刊》《外語學刊》《自然科學學報》《中國糖料》《滿語研究》《黑竜江水專學報》《黑竜江教育》《北方法學》《遠東經貿導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九五”以來,學校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近17 000項,涌現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國內領先水平的優秀成果,其中有1 000餘項成果獲國傢、部委、省級的奬勵,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2項、教育部提名國傢科學技術奬1項,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奬9項。此外,《俄漢詳解大詞典》榮獲國傢圖書奬,並作為國禮贈給俄羅斯總統。
  學校以服務社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導嚮,興辦多傢科技産業、商服企業,已形成了以計算機軟件和電子信息産業為竜頭的科技産業群體,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地”的發展目標。1999年至今,校辦企業20餘項成果獲産業化專項資金資助;闢建了黑竜江省第一個省級大學科技園。
  黑竜江大學具有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並確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建設全方位育人的和諧校園。經過60餘年的積澱,學校秉承“博學慎思、參天盡物”的治學理念,努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全方位打造藴涵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園。學校積極推進內部管理體製改革,推進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術治校,實行校務公開公開,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和二級教代會制度等。多次被評為黑竜江省高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和全國高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
  近年來黑竜江大學的跨越式發展得到了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普遍認可。在2001年教育部開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結論。2002年,教育部周濟部長在視察黑竜江大學時,對於黑竜江大學近年的跨越式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明確指出,“黑竜江大學抓住了機遇,保持了快速、跨越式發展,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同年,學校被黑竜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模範單位”稱號。2005年,學校成為黑竜江省唯一一所被教育部確定的依法治校示範校的高校。2007年,學校被評為黑竜江省“文明單位”,並於2008年晉升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還獲得了“全省十佳和諧校園”榮譽稱號。
  在新的歷史時期裏,黑竜江大學將堅持“教學、科研、學科”三位一體的內涵發展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進一步凝練、突出“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個性化人才培養體係”、“以俄語優勢學科專業為引領的國際化開放辦學模式”及“‘3+X’教學質量評估與監控體係”的辦學特色,把黑竜江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現代綜合性大學,為國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際合作
  黑竜江大學是一所開放型大學。學校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辦學,在校際聯合、校市聯合、校企聯合、軍地聯合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目前,學校已與國外
  120餘所大學進行了實質性的合作與交流,20多年來,共培養留學生7500餘人。
  黑竜江大學是一所開放型大學。學校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辦學,在校校聯合、校市聯合、校企聯合、軍地聯合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學校以外語學科和漢學學科的優勢為依托,大力發展國際化開放式辦學。目前,學校已與俄羅斯、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傢的120餘所大學及科研機構等簽署了交流協議,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同國外80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現有在校長期留學生600餘人,在東北地區居於前列。近年來,學校國際交流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在國內處於前列,已與英國利茲大學、布拉德福德大學,俄羅斯遠東大學,法國巴黎第十大學,日本新潟大學、韓國牧園大學等簽署了聯合培養學生協議,並先後派出聯合培養留學生1 000餘名。積極開展中外聯合辦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經教育部立項批準,與俄羅斯遠東大學聯合成立了研究生院;與英國利茲大學簽訂協議共建色彩化學係。
學風學訓
  黑竜江大學具有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並確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經過60餘年的積澱,黑竜江大學熔鑄和成就了“博學慎思、參天盡物”的校訓,這表明校訓學校以促進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註重發揮教育的啓蒙教化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個性特徵,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與和諧發展。近年來,黑竜江大學的領導班子和全校師生員工註重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確立了素質教育觀、社會軸心觀、多元質量觀等大衆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發展建設
  黑竜江大學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校不斷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校園緑化、淨化工
  作,加強校園文化景點建設和校園形象設計,確定了校訓、校旗、校歌、校徽、碑銘,設有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全方位打造藴涵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園。學校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校內外專傢、教授開設講座,聘請吳文俊、李學勤、文懷沙、厲以寧、梁曉聲、崔永元、敬一丹、白岩鬆等著名人士和專傢學者擔任我校兼職教授,開設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校積極推進內部管理體製改革,在幹部人事制度上,實行了“民主推舉、公開選拔、競聘上崗”的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實行了特聘崗位制度,初步確立了黑竜江大學校歌按貢獻和政績進行分配的體製;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配合黑竜江省大學生公寓小區建設,成立了黑竜江省大學城後勤服務集團;推進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術治校,實行校務公開、院(係、部)務公開,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重大决策專傢論證制度、幹部輪崗、競爭上崗、任免公示制度、二級教代會制度等等。
  近年來黑竜江大學的跨越式發展得到了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普遍認可。2001年底,教育部對包括黑竜江大學在內的35所高等學校開展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我校同河北大學等8所院校獲得了優秀的結論,這是黑竜江省第一所獲得優秀的高校。2002年7月,教育部周濟部長在視察黑竜江大學時,對於黑竜江大學近年的跨越式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明確指出,“黑竜江大學抓住了機遇,保持了快速、跨越式發展,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2002年4月,學校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院校;2002年5月,學校又作為黑竜江省內唯一一所高校被黑竜江省政府授予模範單位的光榮稱號;2003年9月,衣俊卿校長獲“歸國人員成就奬”,鄧軍、劉敬圻教授獲“國傢教學名師”稱號;2004年,付宏剛教授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衣俊卿教授、付宏剛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李建中教授、李金寶教授等人主持的《計算機機群並行數據庫係統》獲得2004年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
大學校訓
  由已故著名學者張岱年題寫的黑竜江大學校訓“博學慎思 參天盡物”
  校訓說明:
  “博學慎思”出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0章)
  “參天盡物”出於《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行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22章)
  張之洞在著名的《勸學篇·循序第七》中概括儒傢學派的全部學問衹有三句話:“空門之學,博文而約禮,溫故而知新,參天而盡物。”校訓兩點已占2/3,至於“溫故知新”不過具體學習方法,同其他兩點相比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博學慎思”意味廣泛的學習、多方面的吸收知識,然後慎重細密地思考、理解、消化,這是一個學習的全過程。
  “參天盡物”,“參”是參與的意思,朱熹註:“與天地參,謂與天地並立為三也。”“盡”,全部發揮出。原意是說每個人能全部發揮出自己誠信的本性,人類就能顯現出人性的全部美好,萬物也能與人和諧相處。然後能贊助天地化育萬物。旨在說明人類發揮全部善良誠信的本性後便可達到天人合一,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
  “參天盡物”多離開本意,僅就字面涵義也可作這樣的理解:考察自然奧秘,窮究萬物本原,比“格物緻知”包容性更大,內涵更豐富,大體相當於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當然,作為研究探索具體知識,專門學問來理解也是完全可以的,作形而上、 形而下的理解都通,也有很強的人文精神力度。
校徽闡釋
  黑竜江大學校徽由學校標志和校名的中英文形式組成。
  黑竜江大學的標志為昂起的竜頭與草書竜字相融合,構成主要視覺形象。校徽主要有五層含義:首先,“竜”象徵着黑竜江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也象徵着學校猶如一條騰飛的巨竜;其次,標志左側竜頭標志着學校在黑竜江省屬高校中的竜頭地位;第三,校徽左半部分像一個“學”字,表明黑竜江大學是莘莘學子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的神聖殿堂;第四,竜身與竜尾交匯巧妙構成英文“UNIVERSITY”字頭“U”字母,暗示着中西文化的融合,象徵黑竜江大學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模式;最後,校徽整體看來又像一個連筆的“孔”字,體現了學校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校徽整個標志每一方寸都深深藴含着黑竜江大學如昂首騰飛的巨竜,是竜江莘莘學子展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起點,是黑土地上年輕一代的精神傢園這一理念。標志整體風格灑脫飄逸,極具現代氣息,同時又融入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藴,充分體現了高等學府人文精神與科學理性的融合,學術自由與民主精神的結合。
校碑銘文
  我國自一八九八年創辦京師大學堂起,始開建立現代綜合大學之先河,嗣後全國各省陸續興建。黑竜江省地處東北邊陲,開發為晚,更因日寇侵占十四載,嚮黑竜江大學碑銘無綜合大學。有鑒於此,中國共産黨黑竜江省委員會、黑竜江省人民委員會於一九五八年决定建立省屬綜合大學,是年九月黑竜江大學正式成立。
  黑竜江大學係在哈爾濱外國語學院基礎上擴建而成。該院前身為一九四一年創辦於延安之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後相繼易名為中央軍委軍事校旗學院俄文科、中央軍委俄文學校、延安外國語學校。抗日戰爭勝利,全校師生從寶塔上下、延河水畔,間關萬裏,奔赴東北,於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七日在哈爾濱建立東北民主聯軍附設外國語學校。後因戰爭形勢變化,十二月又遷校至佳木斯市。一九四七年七月重返哈爾濱,更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隸屬中共中央東北局及東北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改為哈爾濱外語專科學校,一九五六年又改為哈爾濱外國語學院,均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
  從一九四一年至一九五八年,該校以外語教育為主時期,培養出數以萬計的俄語人才。他們為戰爭的勝利,國民經濟的恢復與建設,在各個領域、條條戰綫,作出了重大貢獻,獲得極高聲譽。
  一九五八年以還學校發展成為文、理多學科,從專科到博士後以及外國留學生教育等不同層次之地方性綜合大學,四十餘年為國傢輸送數萬名合格畢業生。該校校友服務桑梓獻身祖國,已經並正為祖國建設奉獻聰明才智,建立功勳。我校已成為黑竜江省重要人才搖籃。
  回顧曩昔,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瞻望未來,機遇挑戰,任重道遠。《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黑竜江大學建設發展,我校師生員工必將世代相繼,永遠奮鬥進取。爰就韻語,係之以銘,銘曰:
  興安竜江,山高水長。巍巍上庠,氣象泱泱。作育英才,振翮遠翔。弦歌不輟,颳垢磨光。格緻窮理,唯實是尚。人文精神,以張以揚。
歷史沿革
  1941年延安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
  1942年2月中央軍委軍事學院俄文科
  1944年延安外國語學校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
  1948年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
  1953年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
  1956年6月哈爾濱外國語學院
  1958年7月黑竜江大學
  1972年哈爾濱市外國語專科學院於並入黑竜江大學
  200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於並入黑竜江大學
  2004年黑竜江水利專科學校於並入黑竜江大學
相關詞
綏化哈爾濱師範大學本科黑竜江化學材料化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國防生
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哈爾濱教育經濟學國貿教授華陰
暮夜拒金東漢太守科學家醫師金融專傢哲學校長專業
大學學院更多結果...
包含詞
黑竜江大學社區黑竜江大學圖書館黑竜江大學體育部
黑竜江大學國防生黑竜江大學法學院黑竜江大學農學院
黑竜江大學文學院黑竜江大學出版社黑竜江大學論壇基本法
黑竜江大學創業協會黑竜江大學國防教育學院黑竜江大學藝術學院
黑竜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黑竜江大學俄語學院黑竜江大學教育學院
黑竜江大學伊春分校黑竜江大學劍橋學院黑竜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黑竜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竜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黑竜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黑竜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黑竜江大學軟件學院黑竜江大學附屬中學
黑竜江大學馬列教研部黑竜江大學外語教研部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
黑竜江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黑竜江大學東語學院黑竜江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黑竜江大學文學院簡介黑竜江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黑竜江大學同慶學院
黑竜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黑竜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黑竜江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黑竜江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黑竜江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黑竜江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黑竜江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黑竜江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黑竜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黑竜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竜江大學歷史旅遊文化學院黑竜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
黑竜江大學東方語言文學學院黑竜江大學西方語言文學學院黑竜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學院
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應用英語專業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英語專業
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德語專業黑竜江大學西語學院法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