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鱗毛蕨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黑色鱗毛蕨的根莖。
【植物形態】黑色鱗毛蕨,又名:黑足鱗毛蕨、小葉山雞尾巴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00釐米。根莖傾斜。葉簇生,葉柄長30~40釐米,基部密被鱗片,鱗片綫狀披針形,黑褐色至紅褐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30~60釐米,寬18~25釐米,葉軸疏被泡狀鱗片(有時脫落),2回羽狀復葉;羽片10~13對,長矩圓形至綫狀披針形,呈鐮刀狀彎麯,長10~15釐米,寬3~4釐米;小羽片長矩圓形,長1~3釐米,寬5~10毫米,先端鈍,基部耳形,邊緣有鋸齒。孢子囊群近小羽軸兩側各一行着生;囊群蓋圓腎形,反捲。孢子期5~10月。
生於山坡、溪旁、林下及石壁的裂縫中。分佈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等地。
【功用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毒瘡潰爛,久不收口,根莖去鱗毛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