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黑熊
目录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身体肥大,尾巴短,脚掌大,爪有钩,胸部有新月形白斑,其余部分黑色,会游泳,能爬树。肉、胆和油均可入药。也叫狗熊,有的地区叫黑瞎子。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身体肥大,尾巴短,脚掌大,爪有钩,胸部有新月形白斑,其馀部分黑色。会游泳,能爬树。肉、胆和脂中医入药。熊掌是珍贵食品。也叫狗熊。《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长一丈,头髮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黑熊
  【拉丁学名】:ursus thibetanus
  【俗名】:狗熊,黑瞎子,亚洲黑熊,狗驼子,黑娃子
  【英文名】:asiatic black bear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南方的热带雨林和东部的柞树林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熊科 ursidae →黑熊 u.thibetanus
形态特征
  头-躯干: 120-180cm ,尾长: 6.5-10.6cm 。体重 ,雄: 110-150kg,雌: 65-90kg 。
  黑熊也被人称之为月熊、喜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国,它们也被称为狗熊、熊瞎子或狗驼子。黑熊的体型只能算中等,头至躯干约120-180cm高,母熊的体型比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体毛粗密,一般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块很明显的白色或黄白色的月牙形斑纹,因此也被人称为月熊(moon bear)。不过这块斑纹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能只是一条挺细的线,有的则是好大一块三角斑。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它们的眼睛比较小,但有彩色视觉,这样它们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坚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尾巴也很短。
亚种情况
  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黑熊有四个亚种,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湾)、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亚种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现今能确定的亚种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分布与生境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辽宁, 陕西, 甘肃, 青海, 西藏,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国外分布】:伊朗,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克什米尔地区,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朝鲜, 苏联远东, 日本南部
  黑熊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支居住大军的分布位置从阿富汗贫瘠的山区开始,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直到缅甸和我国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偏北的一支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俄罗斯东南以及日本的四国和本州。
  黑熊属林栖动物,特别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们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动,到了冬季则会迁居到海拔较低的密林中去。为了生存,它们偶尔也会游荡到平原地带。
生活习性
  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也爱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它们偶尔也会闯入农庄捕食家畜,不过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人类记恨,并使得它们因此惨遭屠戮。
  黑熊多数时候在夜间出行,白天则躲在树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们更少在白天外出。别看体形笨重,但它们都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它们也能长时间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击对手或者获得食物。
  并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来之时都会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亚种南部炎热地带的黑熊。有些地区的黑熊整个冬季都会躲在洞中睡觉,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气候最恶劣的那几天冬眠。需要冬眠的黑熊会在夏季季末开始四处狂吃,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冬眠期间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将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转化成蛋白质(要是人类也有这本事该多好)。它们的心跳也随之降低,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每分钟8-12次。另外,它们的体温也下降到3-7摄氏度。
  黑熊有各自的领地,它们的领地大小根据食物情况而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食物来源越丰富,领地范围就越小。因此,黑熊的领地从6.4-9.7平方公里至16.4-36.5平方公里不等。
  黑熊对人类的惧怕远远超过人类对它们的恐惧,因此黑熊一般都会远离人类。它们通常只有感到威胁或保护幼子的情况下才会袭击人类。当然,无缘无故(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是这么认为的)袭击人类的事件也发生过。据了解,这样的攻击事件大多发生在夏末,即交配季节前后,看来恋爱中的动物可能也和人类一样,十分的亢奋和狂热,看待周遭事务的眼光也会因此不同吧。
繁殖习性
  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们的爱情结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会考虑传宗接代,它们的宝宝则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可能有6-7个月,并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的现象,时间约有2个月。但对于延迟着床现象的发生机制人类还不十分了解。
  黑熊妈妈每次能生下2-3个孩子。和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相比,刚出生的黑熊宝宝显得小得可怜,体重大概只有200-300克。这是因为黑熊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再进食,而是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来为肚子里的宝宝提供养分。由于在母体内养分吸收不足,出生后的黑熊宝宝体型十分小。不过熊妈妈的母乳蕴含极为丰富的脂肪和养分,足以将它们先前缺失的部分补充回来,也正因为如此,熊妈妈不用象其他食肉动物那样需要给孩子频繁哺乳。熊宝宝出生一周后才能睁眼,断奶则最少需要3个月。孩子们通常会和妈妈一起生活2-3年才会独闯天下,性成熟则是3-4岁的年纪。由于熊妈妈一般每2-3年生一次宝宝,因此有的熊妈妈可能同时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野外的黑熊,如果没被人类以及其他天敌杀害,也没被逮去活熊取胆的话,最长寿命约有25年。圈养状况下最高记录则为33年。如果是在残忍无道的熊场,它们寿命则要短不少(具体情况请参照亚洲动物基金的介绍,这里不再阐述这种悲伤话题),而且生命里的每时每刻都在被痛苦折磨……
致危原因
  在朝鲜人“发明”活熊取胆术以前,获取熊胆只能依靠捕杀野生黑熊来获得。根据中科院动物所相关数据库中的资料显示,我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马逸清、胡锦矗等,1994)。而1979-1984年间出口日本的熊胆就需要猎杀4.7万只黑熊,这还不包括国内市场。20世纪80年代,朝鲜人的“活熊取胆”术发明后,这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狂热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国——我国。一时间大批野生黑熊,特别是幼仔被人类捕获(要获得幼仔恐怕还得杀死熊妈妈),这些不幸的动物又有许多死于引流手术感染或饲养不当,而侥幸幸存下来的则被迫在活着的时候受尽痛苦折磨(突然想起奥斯维辛),并在痛苦中逐渐耗尽生命,直到最终悲惨死去……
  由于黑熊并不难繁殖,因此那种同样的悲惨遭遇又在这些不幸动物的后代身上不断重演,也就是说,在熊场出生的熊宝宝,自出生一始就注定了要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渡完并不漫长的一生。‘’
  应该说,活熊取胆的确从某一方面“保护”了野生种群。不过应当看到的是,首先,ifaw和亚洲动物基金等国际动物组织都在联合中草药研究机构共同探索熊胆替代品,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况且草药还比熊胆更为经济(请查询亚洲动物基金和ifaw相关页面);其次,有人称活熊取胆已使用所谓的“无痛引流”术,黑熊的痛苦大为减少云云。不知道这些人对黑熊的痛苦是如何界定的,难道还需要黑熊张口说起中文,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酷刑的痛苦么?!
  cites早已将黑熊列为附录i,以便限制黑熊活体及其产品和衍生物进行国际间贸易。这虽然已遏制了一部分针对黑熊的杀戮和掠夺行为(并对一小撮人的荷包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显然作用还相当有限,因为它无法限制熊胆和其他黑熊制品在国内的贸易。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黑熊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至于实际作用么,从活熊取胆的相关报道就已能充分体现,这里不再累述。另外,iucn的红皮书中,黑熊被列为“易危”。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 american black bear (ursus americanus )
  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熊科 ursidae →美洲黑熊 ursus americanus
  身体特征:
  头-躯干
  雄: 140-200cm
  雌: 120-160cm
  尾长: 8-14cm
  体重
  雄: 47-409kg
  雌: 39-236kg
  亚种信息:
  u. a. americanus:指名亚种。蒙大拿东部至大西洋;阿拉斯加南部和东部向东至大西洋
  u. a. altifrontalis: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中部沿太平洋沿岸向南穿越加州北部,并向内陆延伸至爱达荷北部。
  u. a. amblyceps: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西部、犹他东南、亚利桑那东半部延伸至墨西哥北部
  u. a. californiensis:加州中心河谷、俄勒冈北部至南部
  u. a. carlottae: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夏洛特皇后群岛、阿拉斯加
  u. a. cinnamomum:肉桂熊。爱达荷、蒙大拿西部、怀俄明、俄勒冈东部、犹他东北部和部分加拿大地区
  u. a. emmansii: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北部育空地区,阿拉斯加东南。也称蓝熊或冰河熊
  u. a. eremicus:墨西哥东北部
  u. a. floridanus:佛罗里达黑熊,佛罗里达、乔治亚南部、亚拉巴马南部
  u. a. hamiltoni:纽芬兰熊,纽芬兰岛
  u. a. kermodei:白灵熊/卡莫德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大公主岛和附近沿岸,10%的黑熊为白色
  u. a. luteolus:东德克萨斯黑熊或路易斯安那黑熊。德克萨斯东部、 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南部
  u. a. machetes:墨西哥中北部
  u. a. perniger:阿拉斯加基奈半岛
  u. a. pugnax:阿拉斯加亚历山大群岛
  u. a. vancouveri: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温哥华岛
  形态特征:
  美洲黑熊体型硕大,四肢粗短。它们的体长约120-200cm,公熊可能比母熊大很多。美洲黑熊的体色有很多种,东北部的美洲黑熊颜色偏深,以黑色为多;生活在西北部的颜色则偏浅,毛色有棕色、浅棕、金色;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岸的黑熊甚至有奶白色的个体,被称为“白灵熊”;阿拉斯加的美洲黑熊则有蓝灰色体毛的成员,因此也被人称为“冰河熊”。
  美洲黑熊有时前胸还会长有白色的胸斑。它们的口鼻长而宽,毛色稍浅。耳朵颇小,毛发浓密,圆圆的,长在头部比较低的位置,靠近两侧。美洲黑熊每只脚掌都长有5只不能收回的尖利爪钩,这些尖利的爪钩在撕碎食物、攀爬和挖掘方面大有帮助。当然,有谁要是被它们用前爪扫一下也是够受的。它们的前爪拍击的力量足以杀死一头成年鹿。美洲黑熊的嗅觉极其灵敏,相比之下,它们的视觉和听力就要逊色不少了。
  美洲黑熊由于毛色和体型多样,目前被分为16个亚种。这些亚种当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大熊雨林的白色黑熊——白灵熊。本站将另外单独介绍——白灵熊(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另外,亚种当中的东德克萨斯黑熊(u. a. luteolus)由于数量稀少,于1992年被正式列入联邦濒危物种保护名单,等级为“受威”;佛罗里达黑熊(u. a. floridanus)也因为数量堪忧(数量估计有1,500-2,500只)而受到佛罗里达州法律的保护。
  分布情况:
  美洲黑熊在北美有大量分布。它们的居住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东横穿加拿大,直至东海岸的纽芬兰-拉布拉多省;向南则经美国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那亚里特和塔毛利帕斯州。美洲黑熊们主要在这些分布地的山区密林中活动,海拔约900-3,000米。
  生活习性:
  美洲黑熊也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一般来说,在它们的食物中,80%是各类的草类、果实、植物根茎、菌类、坚果等等。剩下的10%为昆虫,另10%则为人类垃圾。对那些居住在人类城市附近的黑熊来说,人类垃圾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靠近海岸或河边居住的黑熊们则会将鱼类、甲壳类生物作为它们的主要食物;在加拿大北部生活的黑熊会花不少时间捕捉旅鼠;而到了阿拉斯加,那里的黑熊会心满意足地享用丰富的鲑鱼和当地的鹿。
  美洲黑熊会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它们的食谱。春季黑熊们会选择腐肉和植物性食物,也会捕捉些小野味补充冬季消耗的脂肪。到了夏天,它们会吃大量的浆果,另外再捉些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猎物补充营养。进入秋季,各种熟透的美味浆果、水果和坚果随处可见,让它们尽情享用。到了晚秋早冬时分,它们更要加紧进食,因为食物匮乏的隆冬即将到来,而它们也要为未来的冬眠做准备了。
  繁殖习性:
  美洲黑熊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活动时间根据居住地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季,它们常在拂晓或薄暮时分外出寻找食物,到了夏季它们会花大量时间在白天活动。进入秋季,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会出来觅食游荡。
  美洲黑熊爬树本领十分高强(这就是说,如果你不幸遭遇一头美洲黑熊,爬树肯定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也不能装死,因为美洲黑熊吃腐肉……),在躲避敌人的时候颇为有效,例如棕熊、狼群,甚至危险的人类。美洲黑熊尽管比较好斗,但也会尽量避免无谓的争斗,省得白白伤到了自己。它们常会使用视觉恫吓法吓退对方,比如张牙舞爪地站立起来,朝着对方呲牙咧嘴,做出攻击状。多数的斗殴事件发生在婚配季节,为了争夺心上人,公熊们只得诉诸武力。另外,为了迫使那些养育孩子的单身母亲早日进入发情期,公熊们会杀掉意中人的孩子。为了保护孩子,母亲们总是非常小心,它们巡视的领地也不会象公熊的那么大。万一不幸遭遇危险的公熊,它们也会拼全力抵抗,毕竟靠自己拉扯大这些孩子十分不容易。尽管如此,在幼仔的死亡事件当中,仍有70%是公熊的作为。
  美洲黑熊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领地范围也很广。母熊的领地范围大概有3-40平方公里,而公熊则达到了20-100平方公里。公熊的领地范围由于远大于母熊,它的领地时常会和不同母熊的领地相交,但不会和同性产生交叠。刚独立的年轻母熊开头几年可能干脆在母亲的领地内建立自己的领地。但那些男孩子们则会被妈妈远远赶开。另外,食物的丰富程度和熊口的密度也会让它们的领地大小不时发生变化。
  美洲黑熊的婚恋季节一般在每年的6-8月。母熊们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当然也有更长,达到3-4年生育一次的。为了繁育后代,恋人们会在一起小聚几日,不过交配成功后,受精卵不会立刻进入子宫,这种延迟着床现象会持续将近5个月,使孕期长达220天,而胚胎的发育则在孕期的最后十周左右完成。成功交配的公熊每年不止会养育一次后代,它可能会在领地范围内尽量多找几个意中人。
  怀有身孕的母熊会在储存足够的脂肪后钻入洞中进入休眠。熊宝宝们通常在翌年的一月或二月降生在休眠的洞穴中,每胎通常有2-3个小家伙。小家伙们刚出生的时候只有225-330g重,全身无毛,既看不见也听不见。由于母乳营养丰富,小家伙们长的很快,到了春季出洞的时候,体重可能已经有2-5公斤了。这时候的小熊们还没有断奶,直到它们长到6-8个月大。小熊会和妈妈一起生活一年半左右,当妈妈再次进入发情期之时,通常会强行把孩子们赶出自己的领地,以便再次生育后代。
  离开妈妈的小熊通常体重只有7-49公斤,这要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母熊们性成熟是在2-9岁之间,公熊们性成熟约在3-4岁左右。在10-12岁之前公熊的体形会继续成长,10岁以上的公熊通常已经不需要通过打架斗殴来教训那些年轻人了,它们只要在旁边一站,就足以威慑对方。自然状态下的美洲黑熊是比较长寿的动物,它们最长能活到32岁。但随着人类干扰的加剧,多数黑熊只能活到10岁左右。甚至在那些不满18个月就宣告死亡的年轻黑熊里,有超过90%的黑熊死于人类的枪击、诱捕、车祸或其他和人类有关的事件。
  濒危情况:
  那些弱小的黑熊幼仔有可能沦为狼和美洲狮的猎物,但对美洲黑熊造成更大威胁的是人类的伤害。不论幼仔或成年黑熊都可能被人类猎手当作害兽射杀,或成为狩猎游戏的牺牲品。另外,疾病和寄生虫也对美洲黑熊造成一定威胁。由于数量较多(约有60万只),cites将美洲黑熊列入appendix ii,而iucn的红皮书则列为“略需关注”。
分类地位
  动物界 Animali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熊科 Ursidae → 黑熊 U.thibetanus
亚种
  亚洲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亚洲黑熊有四个亚种,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台湾)、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亚种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现今能确定的亚种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 American black bear (Ursus americanus )
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动物界 Animali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熊科 Ursidae → 美洲黑熊 Ursus americanus
身体特征
  头-躯干
  雄: 140-200cm
  雌: 120-160cm
  尾长: 8-14cm
  体重
  雄: 47-409kg
  雌: 39-236kg
亚种
  U. a. americanus:指名亚种。蒙大拿东部至大西洋;阿拉斯加南部和东部向东至大西洋
  U. a. altifrontalis: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中部沿太平洋沿岸向南穿越加州北部,并向内陆延伸至爱达荷北部。
  U. a. amblyceps: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西部、犹他东南、亚利桑那东半部延伸至墨西哥北部
  U. a. californiensis:加州中心河谷、俄勒冈北部至南部
  U. a. carlottae: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夏洛特皇后群岛、阿拉斯加
  U. a. cinnamomum:肉桂熊。爱达荷、蒙大拿西部、怀俄明、俄勒冈东部、犹他东北部和部分加拿大地区
  U. a. emmansii: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北部育空地区,阿拉斯加东南。也称蓝熊或冰河熊
  U. a. eremicus:墨西哥东北部
  U. a. floridanus:佛罗里达黑熊,佛罗里达、乔治亚南部、亚拉巴马南部
  U. a. hamiltoni:纽芬兰熊,纽芬兰岛
  U. a. kermodei:白灵熊/卡莫德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大公主岛和附近沿岸,10%的黑熊为白色
  U. a. luteolus:东德克萨斯黑熊或路易斯安那黑熊。德克萨斯东部、 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南部
  U. a. machetes:墨西哥中北部
  U. a. perniger:阿拉斯加基奈半岛
  U. a. pugnax:阿拉斯加亚历山大群岛
  U. a. vancouveri: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温哥华岛
形态特征
  美洲黑熊体型硕大,四肢粗短。它们的体长约120-200cm,公熊可能比母熊大很多。美洲黑熊的体色有很多种,东北部的美洲黑熊颜色偏深,以黑色为多;生活在西北部的颜色则偏浅,毛色有棕色、浅棕、金色;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岸的黑熊甚至有奶白色的个体,被称为“白灵熊”;阿拉斯加的美洲黑熊则有蓝灰色体毛的成员,因此也被人称为“冰河熊”。
  美洲黑熊有时前胸还会长有白色的胸斑。它们的口鼻长而宽,毛色稍浅。耳朵颇小,毛发浓密,圆圆的,长在头部比较低的位置,靠近两侧。美洲黑熊每只脚掌都长有5只不能收回的尖利爪钩,这些尖利的爪钩在撕碎食物、攀爬和挖掘方面大有帮助。当然,有谁要是被它们用前爪扫一下也是够受的。它们的前爪拍击的力量足以杀死一头成年鹿。美洲黑熊的嗅觉极其灵敏,相比之下,它们的视觉和听力就要逊色不少了。
  美洲黑熊由于毛色和体型多样,目前被分为16个亚种。这些亚种当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大熊雨林的白色黑熊——白灵熊。本站将另外单独介绍——白灵熊(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另外,亚种当中的东德克萨斯黑熊(U. a. luteolus)由于数量稀少,于1992年被正式列入联邦濒危物种保护名单,等级为“受危”;佛罗里达黑熊(U. a. floridanus)也因为数量堪忧(数量估计有1,500-2,500只)而受到佛罗里达州法律的保护。
分布情况
  美洲黑熊在北美有大量分布。它们的居住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东横穿加拿大,直至东海岸的纽芬兰-拉布拉多省;向南则经美国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那亚里特和塔毛利帕斯州。美洲黑熊们主要在这些分布地的山区密林中活动,海拔约900-3,000米。
生活习性
  美洲黑熊也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一般来说,在它们的食物中,80%是各类的草类、果实、植物根茎、菌类、坚果等等。剩下的10%为昆虫,另10%则为人类垃圾。对那些居住在人类城市附近的黑熊来说,人类垃圾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靠近海岸或河边居住的黑熊们则会将鱼类、甲壳类生物作为它们的主要食物;在加拿大北部生活的黑熊会花不少时间捕捉旅鼠;而到了阿拉斯加,那里的黑熊会心满意足地享用丰富的鲑鱼和当地的鹿。
  美洲黑熊会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它们的食谱。春季黑熊们会选择腐肉和植物性食物,也会捕捉些小野味补充冬季消耗的脂肪。到了夏天,它们会吃大量的浆果,另外再捉些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猎物补充营养。进入秋季,各种熟透的美味浆果、水果和坚果随处可见,让它们尽情享用。到了晚秋早冬时分,它们更要加紧进食,因为食物匮乏的隆冬即将到来,而它们也要为未来的冬眠做准备了。
繁殖习性
  美洲黑熊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活动时间根据居住地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季,它们常在拂晓或薄暮时分外出寻找食物,到了夏季它们会花大量时间在白天活动。进入秋季,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会出来觅食游荡。
  美洲黑熊爬树本领十分高强(这就是说,如果你不幸遭遇一头美洲黑熊,爬树肯定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也不能装死,因为美洲黑熊吃腐肉……),在躲避敌人的时候颇为有效,例如棕熊、狼群,甚至危险的人类。美洲黑熊尽管比较好斗,但也会尽量避免无谓的争斗,省得白白伤到了自己。它们常会使用视觉恫吓法吓退对方,比如张牙舞爪地站立起来,朝着对方呲牙咧嘴,做出攻击状。多数的斗殴事件发生在婚配季节,为了争夺心上人,公熊们只得诉诸武力。另外,为了迫使那些养育孩子的单身母亲早日进入发情期,公熊们会杀掉意中人的孩子。为了保护孩子,母亲们总是非常小心,它们巡视的领地也不会象公熊的那么大。万一不幸遭遇危险的公熊,它们也会拼全力抵抗,毕竟靠自己拉扯大这些孩子十分不容易。尽管如此,在幼仔的死亡事件当中,仍有70%是公熊的作为。
  美洲黑熊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领地范围也很广。母熊的领地范围大概有3-40平方公里,而公熊则达到了20-100平方公里。公熊的领地范围由于远大于母熊,它的领地时常会和不同母熊的领地相交,但不会和同性产生交叠。刚独立的年轻母熊开头几年可能干脆在母亲的领地内建立自己的领地。但那些男孩子们则会被妈妈远远赶开。另外,食物的丰富程度和熊口的密度也会让它们的领地大小不时发生变化。
  美洲黑熊的婚恋季节一般在每年的6-8月。母熊们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当然也有更长,达到3-4年生育一次的。为了繁育后代,恋人们会在一起小聚几日,不过交配成功后,受精卵不会立刻进入子宫,这种延迟着床现象会持续将近5个月,使孕期长达220天,而胚胎的发育则在孕期的最后十周左右完成。成功交配的公熊每年不止会养育一次后代,它可能会在领地范围内尽量多找几个意中人。
  怀有身孕的母熊会在储存足够的脂肪后钻入洞中进入休眠。熊宝宝们通常在翌年的一月或二月降生在休眠的洞穴中,每胎通常有2-3个小家伙。小家伙们刚出生的时候只有225-330g重,全身无毛,既看不见也听不见。由于母乳营养丰富,小家伙们长的很快,到了春季出洞的时候,体重可能已经有2-5公斤了。这时候的小熊们还没有断奶,直到它们长到6-8个月大。小熊会和妈妈一起生活一年半左右,当妈妈再次进入发情期之时,通常会强行把孩子们赶出自己的领地,以便再次生育后代。
  离开妈妈的小熊通常体重只有7-49公斤,这要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母熊们性成熟是在2-9岁之间,公熊们性成熟约在3-4岁左右。在10-12岁之前公熊的体形会继续成长,10岁以上的公熊通常已经不需要通过打架斗殴来教训那些年轻人了,它们只要在旁边一站,就足以威慑对方。自然状态下的美洲黑熊是比较长寿的动物,它们最长能活到32岁。但随着人类干扰的加剧,多数黑熊只能活到10岁左右。甚至在那些不满18个月就宣告死亡的年轻黑熊里,有超过90%的黑熊死于人类的枪击、诱捕、车祸或其他和人类有关的事件。
濒危情况
  那些弱小的黑熊幼仔有可能沦为狼和美洲狮的猎物,但对美洲黑熊造成更大威胁的是人类的伤害。不论幼仔或成年黑熊都可能被人类猎手当作害兽射杀,或成为狩猎游戏的牺牲品。另外,疾病和寄生虫也对美洲黑熊造成一定威胁。由于数量较多(约有60万只),CITES将美洲黑熊列入Appendix II,而IUCN的红皮书则列为“略需关注”。
相关词
动物野生动物国际组织动物保护哺乳动物美洲物种
亚洲白熊喜欢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