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極光
黑極光是指正常亮極光之間的暗帶,極光的影像經常會記錄到這種暗帶,卻很少有人對它的成因提出疑問.最近科學家利用四個位於地球軌道上名為“星團”(cluster)的衛星提供的數據進行研究,解開了黑極光之謎.
正常的極光是電子或帶負電的粒子,沿著地球的磁場衝嚮地球大氣,撞擊地球大氣分子,使它們電離而發出的輝光.
黑色的反極光,則是地球電離層中帶負電的粒子,從地球磁場綫的間隙被吸出去所産生的現象.這種黝黑的反極光延伸的高度可達二萬公裏,持續時間有時長達數分鐘.
星係都是由恆星組成的,但是否所有的恆星都在星係中呢?並非如此。利用哈勃望遠鏡,研究室女星係團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有600個左右的紅巨星漂浮在星係際廣袤的空間裏。上圖是藝術傢描畫的從這樣一個孤獨的太陽周圍的行星上可能看到的天空,那裏的夜空景象與地球上完全不同,地球的夜空充滿了恆星-我們銀河係的成員,而在那裏,正在落下的紅色太陽留下的天空中幾乎沒有任何恆星,所有的衹是各式各樣黯淡模糊的星係-室女星係團的成員。這一孤獨的太陽很可能是在很久以前星係與星係的碰撞過程中被拋出來的。
寬邊帽星係m104真的很像一頂帽子,它正好側對着我們,除了中心衆多的亮星外,還有一條矚目的暗色帶子穿過星係盤的中心。數十億顆年老的恆星使得星係中心彌漫的核球顯得很大,仔細分析還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亮點實際是球狀星團。m104壯麗的塵埃環中包含了衆多年輕而明亮的恆星。近來的一些研究認為該星係的核心部可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寬邊帽星係距離我們5000萬年,位於室女座,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看見。
2001年9月28日和29日,太陽的表面發生了兩個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同時一波波的高能粒子衝嚮地球,引發了極光活動。此後一個星期,分隔太陽南、北半球磁場的振動層 (flapping sheet)剛好拂過地球,又造成另一波的極光活動。上面就是在這一段太陽活動期內於10月1日拍攝到特別精彩的極光照片。攝於加拿大育空地區,可以看到天空中糾結的緑色極光和烏雲,以及它們下方白馬鎮內的街燈。
在地平面附近的月亮,是否看起來大些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如上面這一照片所展示,不管月亮位在天空的那個位置,它的大小幾乎都相同。造成這種常見月亮幻覺的原因,到現在仍然常是爭論的焦點。兩種最常見的解釋都認為幻覺的起源,是因為前景物體使地平面附近的月亮看起來較遠。較古老也最廣為大傢所接受的說法是人類的腦子,會把較遠的物體解釋為較大,而較新的講法進一步詮釋說距離上幻覺,讓人類的眼晴産生聚焦上的差異。不論如何,月亮的直徑實際上都是0.5度左右。上面這張去年年底拍攝的時序影像,每隔2.5分進行一次月亮的短暫曝光,而最後一次的曝光時間較長,以帶出西雅圖市的美麗全景。
觀星者報告說在8月12日到13日的清晨,英仙座流星雨正如預測的那樣出現,每隔數分鐘一顆流星。8月11日的夜晚,隨着英仙座升到地平面之上後,天文攝影傢wade clark在美國華盛頓州北部貝剋山滑雪場正等着要拍攝流星掠過長空的景觀,卻同時幸運地看到了一場美麗的北極光秀。所以在拍照時,他把英仙座的群星放在上面這片星野的中心,因而源自英仙座的流星都會穿過美麗的極光。2000年時,當時正處於活躍期的太陽也曾配合英仙座流星雨上演了同樣一場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