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 > 黄道坐标系
目录
No. 1
  天文坐标之一。以黄经λ和黄纬β两个坐标值表示。天球上任一天体的球面位置。该坐标系,常用于太阳系天体位置与运动的研究。
No. 2
  (ecliptic system of coordinates) 天球坐标系之一。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面无限扩展同天球相交所成的天球大圆叫黄道,黄道也是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经过地心并与黄道面垂直的直线叫黄轴,黄轴与天球相交的两点叫黄极,分为北黄极〔e〕和南黄极〔e′〕,是黄道的两个极。经过南北黄极并且同黄道相垂直的天球大圆叫黄经圈,天球上与黄道平行的小圆叫黄纬圈。黄道和天赤道相交的两点叫二分点,其中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叫春分点〔γ〕,降交点叫秋分点。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90°的两点叫二至点,其中位于天赤道以北的叫夏至点,位于天赤道以南的叫冬至点。黄道坐标系是以黄道为基圈〔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以经过春分点的黄经圈(半圆)为始圈(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以春分点为原点组成的天球坐标系,它的经度叫黄经〔λ〕,是天体所在的黄经圈—终圈同始圈的角距离,即终圈与始圈所夹黄道的一段弧,以春分点为起点,在黄道上逆时针(左旋)度量,从0°到360°,它的纬度叫黄纬(β),是天体相对于黄道的方向和角距离。从黄道开始,沿终圈向北为0°到90°。向南为0°到-90°。黄道坐标系主要应用于太阳,月亮及行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和运动。
黄道坐标系与赤道坐标系的区别
  1、古代中国学者的研究
  早在晋·司马彪撰《后汉书·志·律历中·贾逵论历》中就分析了赤道和黄道在测定天体位置上的区别,“臣前上傅安等用黄道度日月弦望多近,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与日月同,如今历弦望至差一日以上,辄奏以为变,至以为日却,缩退行。于黄道,自得行度,不为变。……《五纪》论‘日月循黄道,南至牵牛,北至东井,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十九分度之七’也。今史官一以赤道为度,不与日月行同,其斗、牵牛、(东井)、舆鬼,赤道得十五,而黄道得十三度半;……夫日月之术,日循黄道,月从九道。以赤道仪,日冬至去极俱一百一十五度。其入宿也,赤道在斗二十一,而黄道在斗十九。两仪相参,日月之行,曲直有差,以生进退。故月行井、牛,十四度以上,其在角、娄,十二度以上。皆不应率不行。”也就是说,单就月亮这一天体而言,依据黄道和依据赤道所测 “弦望”日期及运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对其他天体的测定自然也是如此。
  2、西方学者论差异
  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并无直接的关系,“正如德·沙素(de Saussure,1740-1799)的名言所说:希腊天文学是‘黄道、角度、真实、周年’”;而中国天文学是赤道、时间、平均、周日’。按照某些拱极星的指引定出赤道上的标志点,系统观测这些拱极星的中天,中国人从未迷失逐时变化的星座方位,因此他们能确定太阳、月亮不可见时的位置。”拱极星是指恒显圈和恒隐圈内的星。恒显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上,故可观测到它们的上中天和下中天。恒隐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下,永不上升,故看不见。见《恒显圈图》: 也就是说,赤道坐标系是依据恒显圈内环绕北极星的北斗星等天体的观测来确定时间。这一系统有异于西方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天极、赤道的,而不是行星、黄道的。”黄道坐标系则是“观察恒星的偕日出和偕日没,也就是观测黄道附近的恒星在日出前或日没后瞬间的出没。我们都记得古埃及著名的对天狼星的偕日观测。进行这种观测并不需要天极、子午或赤道等的知识,也不需要任何测时系统,它自然地导致人们熟悉黄道各星座,以及距黄道远近不等的和黄道星座同时出没的恒星。……”
  赤道与黄道,就象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赤道的星宿与黄道的星座,如同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有所不同一样。我们不能去高速公路上寻找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也不能去普通公路上寻找高速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同理,不能去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中寻找十二宫的客观依据,也不能去黄道坐标系的十二宫中寻找十二辰的客观依据。
百科大全
  huangdao zuobiaoxi
  黄道坐标系
    见天球坐标系。
    
包含词
黄道坐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