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黃腳銀鷗
  中文學名:黃腳銀鷗
  中文目名:鷗形目
  中文科名:鷗科
  中文屬名:鷗屬
  中文俗名:黃腿鷗
  拉丁文名:larus cachinnans
  英文名:yellow-legged gull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物種信息:銀鷗復合體中體大(60釐米)的鷗。上體淺灰至中灰,腿黃色。鼕鳥頭及頸背無褐色縱紋。三個亞種細部上有別。亞種cachinnans上體灰色最淺,鼕季腿鮮黃至肉色。mongolicus灰色比l.c. cachinnans深,但較l.vegae vegae淺。鼕鳥的灰色型與l. vegae birulae大致相同但為白色;三級飛羽及肩羽具白色的寬月牙形斑;翼合攏時通常可見三個大小相同的白色羽尖;飛行時初級飛羽外側具大翼鏡,較越鼕的l. vegae birulae或 l. heuglini taimyrensis的翼鏡大;腿淺粉紅色。越鼕的亞種barbensis 色深而體型略小,三級飛羽及肩羽的月牙形斑較窄,外側兩枚初級飛羽具翼鏡;腿從粉紅至黯淡黃色,但通常為亮麗橙黃色;眼深黃色;看似嘴小而頭圓,嘴上有時略具黑色帶。虹膜黃色;嘴黃色,上具紅點;腳粉紅至黃色。叫聲似銀鷗。繁殖從黑海至哈薩剋斯坦、俄羅斯南部、中國西北部及蒙古至中國東北。鼕季南移至以色列、波斯灣、印度洋及東亞國傢。指名亞種繁殖於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越鼕在印度洋。亞種mongolicus繁殖於內蒙古東部呼倫池,鼕季經中國至印度洋越鼕,極少數見於中國南方沿海。少量在香港越鼕的鳥為哈薩剋斯坦北部繁殖的亞種barb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