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庄乡 : 驻马店土话 : 上海 : 徐州市区 : 潍坊 : 伯乐集镇 [显示全部] > 黄楼
目录
《黄楼 Yellow Building》
诗人: 陈师道 Chen Shidao

  楼以风流胜,情缘贵贱移。
  屏亡老毕篆,市发大苏碑。
  更觉江山好,难忘父老思。
  只应千载後,览古胜当时。
《黄楼 Yellow Building》
诗人: 陈师道 Chen Shidao

  楼上当当彻夜声,与人何事有枯荣。
  已传纸贵咸阳市,更恐书留後世名。
楼名
黄楼 楼名
  楼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苏辙﹑秦观等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楼名
  楼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据 宋 苏辙 《黄楼赋》载: 熙宁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黄河 决口,水及 彭城 下。 苏轼 适为 彭城 守。水未至, 苏轼 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苏 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 徐 人相劝成之。后 苏辙 、 秦观 等都曾登 黄楼 ,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 黄楼 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宋 晁冲之 《再至徐州示诸弟》诗:“南寻 白门 傍山麓,西望 黄楼 行水滨。还家作诗示羣从,早晚一游携二 陈 。” 明 李东阳 《长至祀陵纪行》诗:“ 黄楼 作赋思携客, 紫塞 论兵念守夷。”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一:“何復诗成无一事,羽衣吹笛坐 黄楼 。”
No. 5
  黄楼联系方式地址:徐州市中山北路庆云桥
  邮编:221000黄楼投诉电话徐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16-3709993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在徐州市区古黄河畔,矗立着一座双层飞檐的仿古高楼。这就是1988年修复的黄楼。历史上的黄楼是900年前徐州知府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
  “黄楼之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主持的一次文人聚会。会上诗文唱和,佳作迭出,以文会友,情深意长,一座楼,铭记下千秋佳话。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的春天,苏轼由密州知州转任徐州知州。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决口。洪水于八月二十一日抵达徐州城下,大水围城,水深九米多,高出城内地面三米有余。在危机关头,苏轼穿着草鞋拿着木杖,亲自带士兵与百姓增筑城墙。洪水退去,徐州保住,百姓平安。苏轼因此获得朝廷的嘉奖。
  水退后,苏轼一方面请求朝廷免去徐州赋税,一方面增筑“外小城”,顺便在城东门城墙上建造两层高楼,起名“黄楼”。“黄楼”表层,用黄土涂色,取“土实胜水”之意。黄楼临黄河而立,表示了苏轼对黄河洪水的警觉。
  黄楼于元丰元年完成。在当年的重阳节,苏轼主持隆重庆典,庆贺黄楼落成。庆典会上,苏轼很兴奋,当场写下《九日黄楼作》一诗,追怀治水经过。
  苏辙与秦观,虽然没有赶上“黄楼会”,也都分别寄来了《黄楼赋》。苏轼对这两篇赋文大加赞赏。一是给秦观写诗,表示谢感;一是将苏辙《黄楼赋》亲笔书写,镌刻成碑,立在黄楼内。诗人陈道师也特写了《黄楼铭》,赞扬苏轼治水之功。
  黄楼高耸。黄楼上欢声笑语。在那个九九重阳,作为诗人的苏东坡,用诗的语言,表达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理感受:“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似乎也没有过多的自夸。
  苏轼离开徐州后,不久陷入“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他手书苏辙《黄楼赋》碑刻,面临被毁的危机。好在虚惊一场,苏轼平安了,《黄楼赋》碑也安全了。可是在以后的党派争斗中,苏轼被斥为“奸党”,《黄楼赋》碑便真的遭到投河、粉碎的厄运。如今,黄楼上的《黄楼赋》碑已非苏轼真迹,估计是明、清两代人重刻的碑。楼重修,碑重立,这毕竟表明了人们对苏轼的怀念。
  “黄楼赏月”,过去是徐州八景之一。如今,黄楼依然临河而立。
No. 6
  黄楼 楼阁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后苏辙﹑秦观等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现重修位于今徐州市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
近义词
黄楼村
黄楼镇
黄楼乡
相关词
青州山东人
包含词
黄楼乡黄楼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