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 被子植物 > 黃山木蘭
  拉丁名 magnolia cylindrica wils.
  中文名 黃山木蘭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蘭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安徽、浙江、福建、江西
  現狀 漸危種。星散分佈於長江下遊亞熱帶山地天然林中。由於森林過度砍伐以及産地群衆每年早春采摘花蕾供藥用和踐踏幼苗,致使天然更新睏難,植株正日益減少。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1700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一10米,胸徑達30釐米;樹皮灰白色,光滑;小枝幼時被絹狀毛;芽卵圓形,先端尖,密被灰黃色綿毛。葉薄紙質,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6一14釐米,寬3一6釐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濃緑色,下面蒼白色,沿中脈及脈腋有平伏黃褐色毛。花單生枝頂,直立,先葉開放,直徑10一12釐米;花被片9,外輪3,膜質,萼片狀,長1.2一1.5釐米,內兩輪白色,基部稍帶紅,橢圓狀匙形,長6.5一10釐米,寬2.5一4釐米;雄蕊多數,長8一12毫米。聚合果圓柱形,長7.5一15釐米,直徑2.5一4釐米;蓇葖木質,排列緊密,表面具小瘤狀突起,內含種子2;種子三角狀倒卵圓形,外種皮鮮紅色,肉質,富含油分,內種皮黑色,堅硬。
  特性 (batal.) iljinskaja、交讓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與榧樹torreya grandis fort.exlindl.為優勢種的常緑、落葉針闊葉混交林內。性耐寒而不耐幹熱,生長中等,在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長勢較好,生於低濕積水地,常易爛根。3月上旬始花,下旬進入末期,有時可延至4月初;鼕芽於3月中下旬萌動,4月初展葉,到7月中旬開始形成越鼕花蕾;果實於9月下旬成熟,9月中下旬開始落葉,至11月上中旬全部脫落。
  保護價值 黃山木蘭枝葉扶疏,花白果紅,甚為美麗,是城鎮園林優良觀賞緑化樹種。花蕾入藥,花芳香馥鬱,可提取浸膏,用於調配香皂用的香精和化妝香精等。
  保護措施 已在黃山、清涼峰、天日山、武夷山、井岡山等地建立風景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議對星散分佈的古老植株加強保護管理,保存和發展天然生長的居群,對幼苗、幼樹加強撫育管理,促進天然更新。並做好採種繁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