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蟲名。成蟲橙黃色,有硬殼,幼蟲黃白色,身上有細毛。是瓜類的主要害蟲,也吃果樹和豆類植物的葉。也稱瓜螢。 |
|
黃守瓜
昆蟲名
黃守瓜屬鞘翅臣、葉甲科。我國為害瓜類的守瓜主要有3種,除黃守瓜外,另2種為黃足黑守瓜和黑足黑守瓜。黃守瓜分佈於河南、陝西、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為害最烈;黃足黑守瓜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黑足黑守瓜在西北陝西、甘肅及其餘各省(區)均有分佈。其中以黃守瓜最為常見。
黃守瓜食性廣泛,可為害19科69種植物。幾乎為害各種瓜類,受害最烈的是西瓜、南瓜、甜瓜、黃瓜等,也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嚮日葵、柑桔、桃、梨、蘋果、樸樹和桑樹等。
黃守瓜成蟲、幼蟲都能為害。成蟲喜食瓜葉和花瓣,還可為害南瓜幼苗皮層,咬斷嫩莖和食害幼果。葉片被食後形成圓形缺刻,影響光合作用,瓜苗被害後,常帶來毀滅性災害;
幼蟲在地下專食瓜類根部,重者使植株萎蔫而死,也蛀入瓜的貼地部分,引起腐爛,喪失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8毫米。全體橙黃或橙紅色,有時略帶棕色。上唇慄黑色。復眼、後胸和腹部腹面均呈黑色。觸角絲狀,約為體長之半,觸角間隆起似脊。前胸背板寬約為長的2倍,中央有1彎麯深橫溝。鞘翅中部之後略膨闊,刻點細密,雌蟲尾節臀板嚮後延伸,呈三角形突出,露在鞘翅外,尾節腹片末端呈角狀凹缺;雄蟲觸角基節膨大如錐形,腹端較鈍,尾節腹片中葉長方形,背面為1大深窪。
卵卵圓形。長約1毫米。淡黃色。卵殼背面有多角形網紋。
幼蟲長約12毫米。初孵時為白色,以後頭部變為棕色,胸、腹部為黃白色,前胸盾板黃色。各節生有不明顯的肉瘤。腹部末節臀板長橢圓形,嚮後方伸出,上有圓圈狀褐色斑紋,並有縱行凹紋4條。
蛹紡錘形。長約9毫米。黃白色,接近羽化時為淺黑色。各腹節背面有褐色剛毛,腹部末端有粗刺2個。
發生規律
黃守瓜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我國北方每年發生1代;南京、武漢l代為主,部分2代;廣東、廣西2—4代;臺灣3—4代。各地均以成蟲越鼕,常十幾頭或數十頭群居在避風嚮陽的田埂土縫、雜草落葉或樹皮縫隙內越鼕。翌年春季溫度達6℃時開始活動,10℃時全部出蟄,瓜苗出土前,先在其它寄主上取食,待瓜苗生出3~4片真葉後就轉移到瓜苗上為害。各地為害時間江西為4月中、下旬(幼蟲5月中、下旬為害瓜根);江蘇、湖北武漢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約為5月中旬。在湖南1年2代區,越鼕代成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轉移到瓜田為害,7月上旬第1代成蟲羽化,7月中、下旬産卵,第2代成蟲於10月份進入越鼕期。
成蟲喜在溫暖的晴天活動,一般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活動最烈,陰雨天很少活動或不活動,取食葉片時,常以身體為半徑旋轉咬食,使葉片留下半環形的食痕或圓洞,成蟲受驚後即飛離逃逸或假死,耐饑力很強,取食期可絶食10天而不死亡,有趨黃習性。雌蟲交尾後1~2天開始産卵,常堆産或散産在靠近寄主根部或瓜下的土壤縫隙中。産卵時對土壤有一定的選擇性,最喜産在濕潤的壤土中,粘土次之,乾燥沙土中不産卵。産卵多少與溫濕度有關,20℃以上開始産卵,24℃為産卵盛期,此時,濕度愈高,産卵愈多,因此,雨後常出現産卵量激增。幼蟲共3齡。初孵幼蟲先為害寄主的支根、主根及莖基,3齡以後可鑽入主根或根莖內蛀食,也能鑽入貼近地面的瓜果皮層和瓜肉內為害,引起腐爛。幼蟲一般在6~九釐米表土中活動,耐饑力較強。據記載,初齡幼蟲能耐4天,2齡耐8天,3齡耐11天。幼蟲老熟後,大多在根際附近作橢圓形土繭化蛹。
越鼕成蟲壽命長,在北方可達1年左右,活動期5~6個月,但越鼕前取食未滿1個月者,則在越鼕期就會死亡。卵的歷期因溫度而異,日平均氣溫15℃為28天,35'c衹有8.5天。幼蟲期19~38天。蛹期10天左右。
成蟲活動最適溫度為24℃左右,能耐熱,在41℃下處理1小時,死亡率不到18%,但不耐寒,在零下—8℃以下,12小時後即全部死亡。卵的抗逆性強,浸水144小時後還有75%孵化,在高溫45℃下受熱1小時,孵化率可達44%。幼蟲孵化需要高濕,在溫度25℃,相對濕度75%時不能孵化,90%時孵化率僅15%,100%時能全部孵化。幼蟲和蛹不耐水浸,若浸水24小時就會死亡。
凡早春氣溫上升早,成蟲産卵期雨水多,發生為害期提前,當年為害可能就重。粘土或壤土由於保水性能好,適於成蟲産卵和幼蟲生長發育,受害也較沙土為重。連片早播早出土的瓜苗較遲播晚出土的受害重。
防治方法
防治黃守瓜首先要抓住成蟲期,可利用趨黃習性,用黃盆誘集,以便掌握發生期,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幼蟲掌握在瓜苗初見萎蔫時及早施藥,以盡快殺死幼蟲。苗期受害影響較成株大,應列為重點防治時期。
1.農業防治
(1)春季將瓜類秧苗間種在鼕作物行間,能減輕為害。
(2)合理安排播種期,以避過越鼕成蟲為害高峰期。 ,
2.藥劑防治
(1)瓜苗生長到4~5片真葉時,視蟲情及時施藥。防治越鼕成蟲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50%敵敵畏乳油1000~1200倍;噴粉可用2~5%敵百蟲每畝1.5~2公斤。
(2)幼苗初見萎蔫時,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或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灌根,殺滅根部幼蟲。 |
|
黃守瓜
Aulacophora indica
昆蟲名
分類:
金花蟲科/鞘翅目
外觀特徵:
體長6.5~7mm。體色單純橙褐色,具亮麗的光澤。
生態習性:
成蟲除了鼕季外,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在郊外絲瓜、黃瓜、鬍瓜等農田中極為常見。成蟲會啃食瓜類作物的嫩葉與花朵,危害頗為嚴重。
黃守瓜屬鞘翅目、葉甲科。我國為害瓜類的守瓜主要有3種,除黃守瓜外,另2種為黃足黑守瓜和黑足黑守瓜。黃守瓜分佈於河南、陝西、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為害最烈;黃足黑守瓜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黑足黑守瓜在西北陝西、甘肅及其餘各省(區)均有分佈。其中以黃守瓜最為常見。
黃守瓜食性廣泛,可為害19科69種植物。幾乎為害各種瓜類,受害最烈的是西瓜、南瓜、甜瓜、黃瓜等,也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嚮日葵、柑桔、桃、梨、蘋果、樸樹和桑樹等。
黃守瓜成蟲、幼蟲都能為害。成蟲喜食瓜葉和花瓣,還可為害南瓜幼苗皮層,咬斷嫩莖和食害幼果。葉片被食後形成圓形缺刻,影響光合作用,瓜苗被害後,常帶來毀滅性災害;
幼蟲在地下專食瓜類根部,重者使植株萎蔫而死,也蛀入瓜的貼地部分,引起腐爛,喪失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7—8毫米。全體橙黃或橙紅色,有時略帶棕色。上唇慄黑色。復眼、後胸和腹部腹面均呈黑色。觸角絲狀,約為體長之半,觸角間隆起似脊。前胸背板寬約為長的2倍,中央有1彎麯深橫溝。鞘翅中部之後略膨闊,刻點細密,雌蟲尾節臀板嚮後延伸,呈三角形突出,露在鞘翅外,尾節腹片末端呈角狀凹缺;雄蟲觸角基節膨大如錐形,腹端較鈍,尾節腹片中葉長方形,背面為1大深窪。
卵 卵圓形。長約1毫米。淡黃色。卵殼背面有多角形網紋。
幼蟲 長約12毫米。初孵時為白色,以後頭部變為棕色,胸、腹部為黃白色,前胸盾板黃色。各節生有不明顯的肉瘤。腹部末節臀板長橢圓形,嚮後方伸出,上有圓圈狀褐色斑紋,並有縱行凹紋4條。
蛹 紡錘形。長約9毫米。黃白色,接近羽化時為淺黑色。各腹節背面有褐色剛毛,腹部末端有粗刺2個。
發生規律
黃守瓜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我國北方每年發生1代;南京、武漢l代為主,部分2代;廣東、廣西2—4代;臺灣3—4代。各地均以成蟲越鼕,常十幾頭或數十頭群居在避風嚮陽的田埂土縫、雜草落葉或樹皮縫隙內越鼕。翌年春季溫度達6℃時開始活動,10℃時全部出蟄,瓜苗出土前,先在其它寄主上取食,待瓜苗生出3~4片真葉後就轉移到瓜苗上為害。各地為害時間江西為4月中、下旬(幼蟲5月中、下旬為害瓜根);江蘇、湖北武漢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約為5月中旬。在湖南1年2代區,越鼕代成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轉移到瓜田為害,7月上旬第1代成蟲羽化,7月中、下旬産卵,第2代成蟲於10月份進入越鼕期。
成蟲喜在溫暖的晴天活動,一般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活動最烈,陰雨天很少活動或不活動,取食葉片時,常以身體為半徑旋轉咬食,使葉片留下半環形的食痕或圓洞,成蟲受驚後即飛離逃逸或假死,耐饑力很強,取食期可絶食10天而不死亡,有趨黃習性。雌蟲交尾後1~2天開始産卵,常堆産或散産在靠近寄主根部或瓜下的土壤縫隙中。産卵時對土壤有一定的選擇性,最喜産在濕潤的壤土中,粘土次之,乾燥沙土中不産卵。産卵多少與溫濕度有關,20℃以上開始産卵,24℃為産卵盛期,此時,濕度愈高,産卵愈多,因此,雨後常出現産卵量激增。幼蟲共3齡。初孵幼蟲先為害寄主的支根、主根及莖基,3齡以後可鑽入主根或根莖內蛀食,也能鑽入貼近地面的瓜果皮層和瓜肉內為害,引起腐爛。幼蟲一般在6~九釐米表土中活動,耐饑力較強。據記載,初齡幼蟲能耐4天,2齡耐8天,3齡耐11天。幼蟲老熟後,大多在根際附近作橢圓形土繭化蛹。
越鼕成蟲壽命長,在北方可達1年左右,活動期5~6個月,但越鼕前取食未滿1個月者,則在越鼕期就會死亡。卵的歷期因溫度而異,日平均氣溫15℃為28天,35'C衹有8.5天。幼蟲期19~38天。蛹期10天左右。
成蟲活動最適溫度為24℃左右,能耐熱,在41℃下處理1小時,死亡率不到18%,但不耐寒,在零下—8℃以下,12小時後即全部死亡。卵的抗逆性強,浸水144小時後還有75%孵化,在高溫45℃下受熱1小時,孵化率可達44%。幼蟲孵化需要高濕,在溫度25℃,相對濕度75%時不能孵化,90%時孵化率僅15%,100%時能全部孵化。幼蟲和蛹不耐水浸,若浸水24小時就會死亡。
凡早春氣溫上升早,成蟲産卵期雨水多,發生為害期提前,當年為害可能就重。粘土或壤土由於保水性能好,適於成蟲産卵和幼蟲生長發育,受害也較沙土為重。連片早播早出土的瓜苗較遲播晚出土的受害重。
防治方法
防治黃守瓜首先要抓住成蟲期,可利用趨黃習性,用黃盆誘集,以便掌握發生期,及時進行防治;防治幼蟲掌握在瓜苗初見萎蔫時及早施藥,以盡快殺死幼蟲。苗期受害影響較成株大,應列為重點防治時期。
1.農業防治
(1)春季將瓜類秧苗間種在鼕作物行間,能減輕為害。
(2)合理安排播種期,以避過越鼕成蟲為害高峰期。 ,
2.藥劑防治
(1)瓜苗生長到4~5片真葉時,視蟲情及時施藥。防治越鼕成蟲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50%敵敵畏乳油1000~1200倍;噴粉可用2~5%敵百蟲每畝1.5~2公斤。
(2)幼苗初見萎蔫時,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或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灌根,殺滅根部幼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