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饮食 : 中草药 > 麻叶
目录
No. 1
  麻叶是潮汕一种特有的红麻的叶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为潮汕人要等红麻长老了,拿红麻的皮来编绳子,现在已经没有人编绳子了,这种麻叶就上了人们的餐桌。麻叶是在红麻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顶尖上的叶子摘下来吃,所以这种红麻永远也长不大,也做不成绳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叶却是难得的美味,麻叶要过水一遍后去除涩味,再拿来清炒,有点咸,送粥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珊珊觉得它的纤维很多,吃起来有点象番薯叶,咀嚼后有点滑口,非常保健。
  【潮汕名小菜】麻叶.
  麻绳很少人用了,但麻叶做莱发扬光大了,一年四季最贵的青菜就是麻叶,潮汕餐厅都有这道菜,做法;麻叶在80度左右水中泡一下,撩起凉干,锅中放油煎蒜蓉微赤,加豆腐煎香,放麻叶炒入味即可.
  潮阳禾皋甜麻成席上佳肴
  本报讯潮阳市两英镇禾皋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村种植甜麻500亩,甜麻叶香飘大江南北,光此一项,年收入300多万元。
  禾皋村民世代务农,有种植黄麻的传统和经验。以前种植黄麻主要是收获麻皮作工业原料,嫩黄麻叶可供当蔬菜食用,是潮汕人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种植黄麻者人渐稀少。前几年,禾皋一台胞回乡,带来了良种的甜麻种籽。为了鼓励和帮助农民种植甜麻,增加收入,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农民种植甜麻每亩奖给钾肥100公斤。经试验种植,目前已形成规模。甜麻每亩产量高达1吨,每吨平均价值超过7000元,是高产高值蔬菜作物。
  甜麻叶不但味道香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丰富,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各大城市潮味饭店、宾馆纷纷前来大批采购,本地市场也很热销。麻叶,这一过去粗俗潮汕农家食品,如今已成了大城市的席上佳肴。(郭亨渠)
  甜麻叶——乡村散记之三
  居住乡下,家门前是一大片农田。伫立门口,或站在阳台上,青青绿绿的庄稼就扑入眼帘。因这田野,我能发现春天到来的第一抹绿色,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在向阳的田陌上泛起的淡淡的嫩绿;我也能听到春天走近的脚步声,那是来自小渠边刚刚从冬眠中苏醒的青蛙的初鸣;盛夏君临,则有如潮蛙鼓、如歌蝉鸣前来报信;至于南国姗姗来迟的冬天,就只有聆听北风掠过黄肥绿瘦的田园才能捕捉到些许信息。一年四季,田野上枯荣交替,生息嬗变,我都能在第一时间领略其变化和风采。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如古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那种欣欣然的心情一样的喜悦。
  对于住宅前的田野,我最为关注的还是甜麻园。麻园似茶园,卵形的麻叶绿油油的似茶叶;采麻像采茶,一手挎篮一手灵巧地采摘麻心,晨曦里偶或也把星星采进篮里。从早春播种到暮春开采,从仲夏的收获旺季到晚秋的采摘尾声,甜麻的每个生产流程都次第走进我的视野。有时我也走进麻园里,闻一闻略带青涩的麻叶的芳香,心里会感到无比的充实。
  乡人擅于种麻。从前种的是黄麻。麻皮剥下来晒干,可以卖钱,可以打麻绳、织麻布、做麻袋。过去乡下人的蚊帐,都是用麻布做的,结实耐用,一床麻布蚊帐,缝缝补补,两三代人都用不烂。桑麻自古就是农家不可或缺的宠物。可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老黄历不管用了。麻皮没人要,麻布受冷落,麻园逐渐从田野上消失。许多农民“下海”经商或打工去了,这时没有洗脚上田的人发现,以前作为猪饲料的苋菜、厚合菜及番薯叶都冠冕堂皇登上酒楼饭店的菜谱,于是便想起了麻叶。凭经验,麻叶可以吃,而且有消食开胃、清热祛暑的作用,只是味道有些苦涩,过去只有贫困农家才用麻叶做菜。现在,忍饥挨饿的日子已成过去,许多营养过剩的人们正在寻觅返朴归真的绿色食品,麻叶一定另有用处。勤劳聪敏的乡人经过几年摸索试验,终于培植出一种有别于传统麻的食用麻。这种食用麻的叶子做菜,煮、炒及做汤都可以,味道甘醇鲜美,清香爽口。要是酒肉吃腻了佐以甜麻叶下饭,那感觉,用一句老少皆知的广告词来形容最恰切:味道好极了!每年,头茬甜麻叶在暮春登场时,常常每斤卖到十多二十元,比猪肉贵一倍以上。
  家乡种植甜麻已近20年,生产规模逐年在扩大。年产值六七百万元的禾皋村甜麻叶生产基地,可以说是粤东地区甚至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2003年,经有关部门检测,两英镇禾皋村生产的甜麻叶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省农业厅特发给《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多年来,甜麻叶广受青睐,不仅畅销粤东各地,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酒楼饭店也不乏其身影。夏天,有些人嗜吃甜麻叶,简直到了“不可一餐无此君”的痴迷程度。此外,充满潮汕乡土风味的“番薯丝粥配甜麻叶”,更是吸引了许多返乡的海内外乡亲,吃过这款风味独特的饭菜的人都津津乐道。
  甜麻叶,已成为故乡声誉远播的名牌。
  黄麻叶
  黄麻叶(corchorus capsularis linn) 潮汕地区别名称为苦麻叶、老麻叶麻叶、麻仔叶、嫩叶心名麻秧。外地别名称为麻骨头等。本品为椴树科黄麻属黄麻。为一年生草本。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黄麻叶味苦、性寒,无毒。种子有毒。内服凉肠止血、解暑、清热。外用拔毒消炎、退肿。入心脾经。主治中暑、伤暑发热、喉痛、热痢、大便下血、河豚中毒。外治皮肤疮疖红肿热毒等。
  麻叶
  潮汕菜的另一特色是喜欢吃粥,而且特别多送粥的小菜,咸菜、贡菜、橄榄菜等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这里介绍的麻叶则是一种用野菜做成的小菜。
  麻叶是潮汕一种特有的红麻的叶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为潮汕人要等红麻长老了,拿红麻的皮来编绳子,现在已经没有人编绳子了,这种麻叶就上了人们的餐桌。麻叶是在红麻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顶尖上的叶子摘下来吃,所以这种红麻永远也长不大,也做不成绳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叶却是难得的美味,麻叶要过水一遍后去除涩味,再拿来清炒,有点咸,送粥却是再合适不过的。
  二傻教你做麻叶
  超爱吃麻叶,没想到深圳有得吃。
  以前潮汕之家那边有人请教麻叶的做法,偶还专门跟妈妈咨询过。介绍一下,如果买得到未加工的麻叶,楼主可以照着做,准保比外面餐厅的好吃:)
  先在炒锅内加热豆油并爆香蒜头,然后将大部分热好的豆油蒜头盛出,留下一点油锅底,再将洗净的麻叶下锅加盐爆炒,会有少量水渗出。用锅铲将麻叶拨到锅边挤干,将水沥出,然后再将原先盛出的豆油蒜瓣倒入锅内,
  并加入普宁豆酱翻炒,苦涩但回味无穷越吃越爱吃的麻叶很快便可以出锅啦:)
  麻叶面的煮法
  这种做法是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这个地方特别的煮法,很好吃的哦~~
  据我外婆说,在解放前义州地区就有这种吃法了。
  材料:麻叶,切面(有带碱的那种),蚬子或花蛤,瘦肉和虾米
  佐料:盐,味精,蒜头
  作用:清热解毒,通便祛痘
  煮法:一、先把蚬子或花蛤煮汤,去壳,备用。
  二、把麻叶洗净,揉滑
  三、起油锅,把蒜头放入油锅内,把瘦肉和虾米放入油锅,然后把麻叶放入油锅翻炒,
  放入用蚬子或花蛤煮的清汤,煮开后,放入带碱的切面,煮熟后,放入盐和味精即可。
No. 2
  麻叶
  (《药性论》)
  【异名】火麻头(《疮科心要》)。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植物形态详"火麻仁"条。
  【化学成分】大麻叶含Δ2-四氢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大麻色酸等。另据报道,分析17个国家的检样,大麻二酚酸占叶的酸性部分的3.8~41.7%,是叶的主要成分;又热带国家在大麻成熟时或成熟后,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中欧国家在未成熟时最高,其它中间寒暖的国家,含率在二者之间。又,此等物质,在贮藏时以及经过加热、光照等物理作用,含率可起变化。例如Δ2-四氢大麻酚酸,经日光照射,可变为大麻酚酸,又在暗处长时间,也可变为大麻酚酸及大麻酚,因此久藏的叶中的大麻酚酸,并非其本来成分,而是因Δ2-四氢大麻酚酸经过光照而生成的。如同其它雌雄异株的植物一样,异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异之处。就含氮物质而言,大麻雄株叶中总氮及蛋白质氮常较雌者为少,但在老叶中则无甚差别。又雄大麻叶的水溶性蛋白质比雌株的叶含较多的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而雌株的叶的水溶性蛋白质,则含较多的组氨酸、脯氨酸和二羧基的氨基酸。
  大麻叶、茎、芽中都含极少的植酸钙镁,而在木髓和花中,此物质含率较高(相当于150~160毫克%)。
  大麻无论叶、花,都含抗菌物质,它(们)是带酸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油溶剂的树脂状物质
  【性味】《纲目》:"辛,有毒。"
  【功用主治】治疟疾,气喘,蛔虫。
  ①《唐本草》:"捣叶水绞取汁服五合,主蛔虫;捣敷蝎毒。"
  ②《东北药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③《中国药植图鉴》:"夹入烟草中吸之,治喘息。"
  【用法与用量】内服:捣汁,入丸、散。外用:捣敷。
  【选方】治疟疾:大麻叶,不问荣枯,入锅内,文武火慢慢炒香,连锅取下,以纸盖其上,令汗出尽,然后碾为细末,临发时以前两时辰,用茶汤或温酒浓调下;移患入原睡处,其状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为末,加入缩砂、丁香、木香、陈皮为末,比麻叶分两减半,酒糊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济方》)
  【名家论述】《纲目》:"按郭文《疮科心要》乌金散治痈疽疔肿、时毒恶疮,方中用火麻头同麻黄诸药发汗,则叶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济方》用之截疟尤可推焉。"
No. 3
  药名:麻叶
  别名:火麻叶、火麻头
  汉语拼音:ma y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bis sativa L.
  归经:肺;膀胱;大肠经
  中药化学成分:
  含大麻酚(cannabinol),大麻二酚(cannabidiol),△9-反四氢大麻酚(△9-trans-terahydrocannabi-nol),△8-反-四氢大麻酚(△8-trans-tetrahydrocannabinol),二羟基大麻酚(cannabitrol),大麻环醚萜酚(cannabiglendol),大麻联苯二酚(cannabiodiol),四氢次大麻酚酸(tetrahydro-cannabivarinic acid),次大麻二酚酸(cannabidivarinic acid),次大麻色酚酸( cannabichromevarinic acid),次大麻萜二酚酸(cannabidigerovarinic acid);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orientin),2″-O-葡萄牡荆素(2″-O-glucopyranosylvitexin),2″-O-葡萄糖荭草素(2″-O-glucopyra-nosylorientin);生物碱类成分,大麻碱(cannabisativine),脱水大麻碱(anhydrocannabisativine),大麦芽碱(hordenine),螺环化合物大麻螺酮(cannabispirone),大麻螺烯酮(cannabispire-none),β-大麻螺醇(β-cannabispirol),大麻螺醇乙酸酯(acetylcannabispirol);芪类成分,大麻异戊烯(cannabiprene),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4′-dihydroxy-5-methoxybi benayl);甾醇类化合物成分,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tiosterol),5α-豆甾-7,24(28)-二烯-3β-醇[5α-stigmasta-7,24()]
  功效:平喘截疟;解毒杀虫
  考证:出自《药性论》
  科属分类:桑科
  拉丁文名:Folium Cannabis
  主治:疟疾;气喘;蛔虫病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各家论述:
  1.《纲目》:按郭文《疮科心要》乌金散治痈疽疗肿、时毒恶疮,方中用火麻头同麻黄诸药发汗,则叶之有毒攻毒可知矣。《普济方》用之截疟尤可推焉。
  2.《唐本草》:捣叶水绞取汁服五合,主蛔虫;捣敷蝎母。
  3.《东北药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4.《中国药植图鉴》:夹入烟草中吸之,治喘息。
  选方:治疟疾:大麻叶,不问荣枯,入锅内,文武火慢慢炒香,连锅取下,以纸盖其上,令汗出尽,然后碾为细末,临发时以前两时辰,用茶汤或温酒浓调下;移患人原睡处,其状如醉,醒即愈矣。或依前法为末,加入缩砂、丁香、木香、陈皮为末,比麻叶分两减半,酒糊为丸,蜜丸亦可,梧子大。常以茶、酒送下五、七丸。(《普济方》)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功效分类:平喘药
  炮制方法: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有毒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入丸、散。外用: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麻叶是潮汕一种特有的红麻的叶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为潮汕人要等红麻长老了,拿红麻的皮来编绳子,现在已经没有人编绳子了,这种麻叶就上了人们的餐桌。麻叶是在红麻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顶尖上的叶子摘下来吃,所以这种红麻永远也长不大,也做不成绳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叶却是难得的美味,麻叶要过水一遍后去除涩味,再拿来清炒,有点咸,送粥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珊珊觉得它的纤维很多,吃起来有点象番薯叶,咀嚼后有点滑口,非常保健。
  【潮汕名小菜】麻叶.
  麻绳很少人用了,但麻叶做莱发扬光大了,一年四季最贵的青菜就是麻叶,潮汕餐厅都有这道菜,做法;麻叶在80度左右水中泡一下,撩起凉干,锅中放油煎蒜蓉微赤,加豆腐煎香,放麻叶炒入味即可.
  潮阳禾皋甜麻成席上佳肴
  本报讯潮阳市两英镇禾皋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村种植甜麻500亩,甜麻叶香飘大江南北,光此一项,年收入300多万元。
  禾皋村民世代务农,有种植黄麻的传统和经验。以前种植黄麻主要是收获麻皮作工业原料,嫩黄麻叶可供当蔬菜食用,是潮汕人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种植黄麻者人渐稀少。前几年,禾皋一台胞回乡,带来了良种的甜麻种籽。为了鼓励和帮助农民种植甜麻,增加收入,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农民种植甜麻每亩奖给钾肥100公斤。经试验种植,目前已形成规模。甜麻每亩产量高达1吨,每吨平均价值超过7000元,是高产高值蔬菜作物。
  甜麻叶不但味道香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丰富,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各大城市潮味饭店、宾馆纷纷前来大批采购,本地市场也很热销。麻叶,这一过去粗俗潮汕农家食品,如今已成了大城市的席上佳肴。(郭亨渠)
  甜麻叶——乡村散记之三
  居住乡下,家门前是一大片农田。伫立门口,或站在阳台上,青青绿绿的庄稼就扑入眼帘。因这田野,我能发现春天到来的第一抹绿色,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在向阳的田陌上泛起的淡淡的嫩绿;我也能听到春天走近的脚步声,那是来自小渠边刚刚从冬眠中苏醒的青蛙的初鸣;盛夏君临,则有如潮蛙鼓、如歌蝉鸣前来报信;至于南国姗姗来迟的冬天,就只有聆听北风掠过黄肥绿瘦的田园才能捕捉到些许信息。一年四季,田野上枯荣交替,生息嬗变,我都能在第一时间领略其变化和风采。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如古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那种欣欣然的心情一样的喜悦。
  对于住宅前的田野,我最为关注的还是甜麻园。麻园似茶园,卵形的麻叶绿油油的似茶叶;采麻像采茶,一手挎篮一手灵巧地采摘麻心,晨曦里偶或也把星星采进篮里。从早春播种到暮春开采,从仲夏的收获旺季到晚秋的采摘尾声,甜麻的每个生产流程都次第走进我的视野。有时我也走进麻园里,闻一闻略带青涩的麻叶的芳香,心里会感到无比的充实。
  乡人擅于种麻。从前种的是黄麻。麻皮剥下来晒干,可以卖钱,可以打麻绳、织麻布、做麻袋。过去乡下人的蚊帐,都是用麻布做的,结实耐用,一床麻布蚊帐,缝缝补补,两三代人都用不烂。桑麻自古就是农家不可或缺的宠物。可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老黄历不管用了。麻皮没人要,麻布受冷落,麻园逐渐从田野上消失。许多农民“下海”经商或打工去了,这时没有洗脚上田的人发现,以前作为猪饲料的苋菜、厚合菜及番薯叶都冠冕堂皇登上酒楼饭店的菜谱,于是便想起了麻叶。凭经验,麻叶可以吃,而且有消食开胃、清热祛暑的作用,只是味道有些苦涩,过去只有贫困农家才用麻叶做菜。现在,忍饥挨饿的日子已成过去,许多营养过剩的人们正在寻觅返朴归真的绿色食品,麻叶一定另有用处。勤劳聪敏的乡人经过几年摸索试验,终于培植出一种有别于传统麻的食用麻。这种食用麻的叶子做菜,煮、炒及做汤都可以,味道甘醇鲜美,清香爽口。要是酒肉吃腻了佐以甜麻叶下饭,那感觉,用一句老少皆知的广告词来形容最恰切:味道好极了!每年,头茬甜麻叶在暮春登场时,常常每斤卖到十多二十元,比猪肉贵一倍以上。
  家乡种植甜麻已近20年,生产规模逐年在扩大。年产值六七百万元的禾皋村甜麻叶生产基地,可以说是粤东地区甚至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2003年,经有关部门检测,两英镇禾皋村生产的甜麻叶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省农业厅特发给《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多年来,甜麻叶广受青睐,不仅畅销粤东各地,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酒楼饭店也不乏其身影。夏天,有些人嗜吃甜麻叶,简直到了“不可一餐无此君”的痴迷程度。此外,充满潮汕乡土风味的“番薯丝粥配甜麻叶”,更是吸引了许多返乡的海内外乡亲,吃过这款风味独特的饭菜的人都津津乐道。
  甜麻叶,已成为故乡声誉远播的名牌。
  黄麻叶
  黄麻叶(Corchorus capsularis Linn) 潮汕地区别名称为苦麻叶、老麻叶麻叶、麻仔叶、嫩叶心名麻秧。外地别名称为麻骨头等。本品为椴树科黄麻属黄麻。为一年生草本。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黄麻叶味苦、性寒,无毒。种子有毒。内服凉肠止血、解暑、清热。外用拔毒消炎、退肿。入心脾经。主治中暑、伤暑发热、喉痛、热痢、大便下血、河豚中毒。外治皮肤疮疖红肿热毒等。
  麻叶
  潮汕菜的另一特色是喜欢吃粥,而且特别多送粥的小菜,咸菜、贡菜、橄榄菜等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这里介绍的麻叶则是一种用野菜做成的小菜。
  麻叶是潮汕一种特有的红麻的叶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为潮汕人要等红麻长老了,拿红麻的皮来编绳子,现在已经没有人编绳子了,这种麻叶就上了人们的餐桌。麻叶是在红麻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顶尖上的叶子摘下来吃,所以这种红麻永远也长不大,也做不成绳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叶却是难得的美味,麻叶要过水一遍后去除涩味,再拿来清炒,有点咸,送粥却是再合适不过的。 
  二傻教你做麻叶
  超爱吃麻叶,没想到深圳有得吃。
  以前潮汕之家那边有人请教麻叶的做法,偶还专门跟妈妈咨询过。介绍一下,如果买得到未加工的麻叶,楼主可以照着做,准保比外面餐厅的好吃:)
  先在炒锅内加热豆油并爆香蒜头,然后将大部分热好的豆油蒜头盛出,留下一点油锅底,再将洗净的麻叶下锅加盐爆炒,会有少量水渗出。用锅铲将麻叶拨到锅边挤干,将水沥出,然后再将原先盛出的豆油蒜瓣倒入锅内,
  并加入普宁豆酱翻炒,苦涩但回味无穷越吃越爱吃的麻叶很快便可以出锅啦:)
  麻叶面的煮法
  这种做法是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这个地方特别的煮法,很好吃的哦~~
  据我外婆说,在解放前义州地区就有这种吃法了。
  材料:麻叶,切面(有带碱的那种),蚬子或花蛤,瘦肉和虾米
  佐料:盐,味精,蒜头
  作用:清热解毒,通便祛痘
  煮法:一、先把蚬子或花蛤煮汤,去壳,备用。
  二、把麻叶洗净,揉滑
  三、起油锅,把蒜头放入油锅内,把瘦肉和虾米放入油锅,然后把麻叶放入油锅翻炒,
  放入用蚬子或花蛤煮的清汤,煮开后,放入带碱的切面,煮熟后,放入盐和味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