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虫。成虫淡黄色,翅膀窄而尖,后缘有一排长毛;幼虫乳白色,生活在谷粒内,危害稻谷、麦、玉米等。 宋 道潜 《东园》诗:“斜照明明射竹篱,桑阴翳翳麦蛾飞。” |
|
gelechiidae; gelechiid moths
【害虫名称】麦蛾
【目 名】鳞翅目
【科 名】麦蛾科glechiidae
【寄主植物】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禾本科杂草种子。
【为害症状】幼虫多在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内食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力,是一种严重的初期性贮粮害虫。
【防治方法】压盖粮面;移顶或揭面,暴晒或熏蒸;仓库应安上纱门纱窗,防止感染;当日照平均温度在44℃时,将粮食表层带虫粮暴晒6h,杀死麦蛾的卵、幼虫及蛹;用干燥清洁无虫的稻草扎成直径为7cm的草束,两端张开,平铺在粮堆表面,纵横间隔50cm,进行诱杀。
鳞翅目麦蛾科的通称。小型蛾类。是小蛾类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约 4000种。色泽鲜明或不鲜明,有的白昼活动、有的夜晚活动。幼虫圆筒形,淡白或带红色,无毛,腹足有时消失。幼虫钻蛀茎、果实和根以及卷叶、缀叶、形成虫瘿等,也有极少数潜叶或带鞘为害。其中麦蛾是世界性的仓库害虫;红铃虫是有名的棉铃和棉籽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的幼虫潜入烟叶和马铃薯块茎,也为害番茄等茄科植物。后二者都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花生麦蛾的幼虫为害花生、黄豆、绿豆等,分布在华北、华南地区;黑星麦蛾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 ,桃条麦蛾分布在华北和西北 ,都是桃、杏、李、苹果等果树的重要害虫。小杨麦蛾 ( 见上图)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为害杨树、柳树、槭树等,是林业的大害。其他麦蛾种类中国已知的尚有20余种。 |
|
麦蛾
Gelechiidae; gelechiid moths
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昆虫,已记载3,700多种,包括几种重要害虫。世界性分布。成虫褐色,有灰色或银色斑纹。翅展一般19公釐(3/4吋)。前翅狭;後翅的外缘凹入,翅顶尖突。幼虫色浅,无毛。生活方式不一,或蛀入植株中,或织网,或形成虫瘿,或将叶卷曲。在丝茧内化蛹。
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幼虫蛀食生长中的谷粒及贮粮,成虫灰色,有浅黑斑,翅展12公釐(1/2吋)。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可能原产于印度,今已分布世界,幼虫钻入棉桃,以花或种子为食;在棉桃或种子内、在落叶中、在地下化蛹;成虫褐色,翅有缘毛;在温暖地区每年发生数代。马铃薯块茎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为害马铃薯,也为害番茄、烟草等作物,蛀入茎、块茎或叶内;吐丝作茧化蛹,茧上覆以脏物,常见于废物堆中;成虫浅灰色,有黑斑;一年5∼6代。桃枝麦蛾(Anarsia lineatella)为害果树。为害较轻的有番茄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蛀食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的果和叶)及草莓冠麦蛾(Aristotelia fragariae)。Gnorimoschema属一些种在一枝黄花的茎上形成虫瘿。Recurvaria属的一些种蛀食植物叶及松针。
【害虫名称】麦蛾
【目 名】鳞翅目
【科 名】麦蛾科Glechiidae
【寄主植物】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禾本科杂草种子。
【为害症状】幼虫多在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内食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力,是一种严重的初期性贮粮害虫。
【防治方法】压盖粮面;移顶或揭面,暴晒或熏蒸;仓库应安上纱门纱窗,防止感染;当日照平均温度在44℃时,将粮食表层带虫粮暴晒6h,杀死麦蛾的卵、幼虫及蛹;用干燥清洁无虫的稻草扎成直径为7cm的草束,两端张开,平铺在粮堆表面,纵横间隔50cm,进行诱杀。
鳞翅目麦蛾科的通称。小型蛾类。是小蛾类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约 4000种。色泽鲜明或不鲜明,有的白昼活动、有的夜晚活动。幼虫圆筒形,淡白或带红色,无毛,腹足有时消失。幼虫钻蛀茎、果实和根以及卷叶、缀叶、形成虫瘿等,也有极少数潜叶或带鞘为害。其中麦蛾是世界性的仓库害虫;红铃虫是有名的棉铃和棉籽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的幼虫潜入烟叶和马铃薯块茎,也为害番茄等茄科植物。后二者都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花生麦蛾的幼虫为害花生、黄豆、绿豆等,分布在华北、华南地区;黑星麦蛾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 ,桃条麦蛾分布在华北和西北 ,都是桃、杏、李、苹果等果树的重要害虫。小杨麦蛾 ( 见上图)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为害杨树、柳树、槭树等,是林业的大害。其他麦蛾种类中国已知的尚有20余种。 |
|
麦蛾
Angoumois grain moth
叉。后翅脉序Rs与Sc+R,始终分离,Rs终于顶角。M,
与Rs共柄。雄虫外生殖器的抱器呈桃形。顶端有
一向外侧延伸较长而尖的弯钩突,爪形突呈二裂状,
阳茎棒状,基部收缩而细。雌虫产卵器的后棒较前棒
长一倍,交配囊呈细长颈瓶形,骨化的交配孔呈椭圆
的菱形,囊内底部有两个分离的长椭圆形交配刺。幼
虫长5一8毫米,头淡黄色,余乳白色,前胸气门毛群3
根,胸部较大,胸足发达,腹足退化呈肉突状,尚有
退化的趾钩2一3个。
年生4一6代,幼虫在粮粒内或麦桔垛、稻草垛中
遗留的稼粒中越冬,次年4一5月羽化为成虫,在仓内
产卵于粮堆表面,孵化的幼虫即钻入粮堆深度33厘米
以内的粮粒为害,在表面19.8厘米以内占产卵总数
88%。表面6.6厘米以内的更多。还可飞往田间产卵
于玉米、小麦和稻稼上繁殖为害。每雌虫平均产卵133
粒。最适发育温度为27~28oC,温度21一30℃,相对
湿度80一93%,完成一代需时25一35天。在温度44℃
时,经6小时各虫期均死亡。春暖前可在仓内将贮粮
表面压盖物料,密封麦桔垛、稻草垛,以控制越冬代
的成虫飞出交配产卵。有虫粮可用曝晒、烘干或磷化
铝熏蒸处理。(陈启宗)
麦蛾(angoumois grain moth)重要
钻蛀性贮粮害虫,亦可在田间为害。学名sitotr(毯卿ce-
reale撒(ollvier)。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全世界。中
国除西藏、新疆外,各省区均有发生,幼虫蛀食稻谷、
小麦、玉米、大米、高粱。
成虫体长4.5~6毫米,翅展8一16毫米,体灰黄,
头顶无丛毛,下唇须3节,向上弯曲超过头顶。前翅
竹叶形,淡黄,后翅菜刀形,外缘凹入,翅尖明显突
出,银灰色,后翅缘毛甚长,长度至少等于翅面宽度。
前翅脉序R脉5根,R‘、RS与Ml共柄,A脉基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