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河南 >周口 > 鹿邑太清宮遺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鹿邑太清宮遺址投訴電話周口旅遊投訴電話:0394-82214118273901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5公裏,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傢、道傢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舊名厲鄉麯仁裏。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生於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太清,道傢渭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故裏的紀念性建築,初為老子廟,建於東漢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後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至今。太清宮前後兩宮相距一裏,中間有一條東西流嚮的清靜河,取老子“清靜無為”之意,河上有會仙橋,將前後兩宮聯為一體。兩宮占地872畝,各種建築600餘間,殿閣棋布,雄偉壯觀,極盛一時。“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1.5米,直徑約25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徵。
No. 2
  太清宮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十裏的太清宮集,為老子的誕生地。據史志記載,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前來創建,始名老子廟。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淵為了便於對天下的統治,擡高家庭地位,就聽從吉善行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派人在漢老子廟的基礎上予以擴建,規模如京城王宮,做為皇室傢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增建“紫極宮”、“太清樓”,改廟名為“玄元廟”。到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為“先天太後”,在漢李母廟的基礎上,擴建成洞霄宮,位置在太清宮北一裏。至玄宗李隆基時,太清宮又有增建,規模達到鼎盛,占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裏,宮內建築排列有序,瓊樓玉宇,金碧輝煌。太清宮稱前宮,洞霄宮稱後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
  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改廟名為太清宮,又親手為五千言《道德經》作註,刻石立於太清宮。該碑至今猶存,和太清宮及其所餘歷代碑刻一起,於八六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末黃巢起義,太清宮毀於兵事。宋真宗年間重建,又恢復了唐時規模。真宗所立“先天太後之贊”碑,通高八米,寬二米,二竜幡伏於碑首,神龜支撐碑下,為真宗御制御書並篆刻的“三禦碑”,至今仍屹立於太清農場東南角。以後屢修屢廢,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記。元代中統年間,皇帝又頒發了聖旨和執照,對太清宮予以保護,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時,規模尚十分可觀,然與唐宋盛時相比,僅存“十一於千百也”。而現在與清時相比,又是僅存“十一於千百也”。太清宮現存主體建築太極殿五間,鐵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宮僅存清代建築三聖母殿五間,娃娃殿三間,宋碑一通。
  鹿邑太清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鹿邑縣城東5公裏,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傢、道傢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舊名厲鄉麯仁裏。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生於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太清,道傢渭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故裏的紀念性建築,初為老子廟,建於東漢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後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至今。
  太清宮前後兩宮相距一裏,中間有一條東西流嚮的清靜河,取老子“清靜無為”之意,河上有會仙橋,將前後兩宮聯為一體。兩宮占地872畝,各種建築600餘間,殿閣棋布,雄偉壯觀,極盛一時。“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1.5米,直徑約25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 ”,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