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繁异体: 䴉 (䴋 )拼音: huán, bǔ, xuán 部首: 鸟 总笔画: 18 部外笔画: 13 UTF-8: E9B9AE UTF-16: 9E6E UTF-32: 00009E6E 一字全码: huan2qiongniao 一字双码: huqini 一字单码: hqn 汉字结构: 左(中)右 汉字层次: 6 笔画: 丨????丨丨一一丨????一丿????丿㇏丿????丶????一 笔顺编号: 252211251353435451 笔顺读写: 竖折竖竖横横竖折横撇折撇捺撇折捺折横 他人笔顺: 252211251353435451 部件组构: 睘(罒(????(冂(丨????)丨丨)一)????(一口(冂(丨????)一))????(丿????(丿㇏)))鸟((勺(勹(丿????)丶)????)一)
鹮
(??)
huán
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笔画数:18;
部首:鸟;
笔顺编号:252211251353435451
Ibis (??) Huán birds, a subject, the body large, slender, curved beak, legs, living in the water. Stroke: 18; radicals: birds; stroke order number: 252211251353435451 鹮
huán
【名】
构成鹮 科的几种与鹭有亲缘关系的涉禽的通称〖ibis〗,产于东西两半球的温暖地带,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特征是有一个细长而向下弯的喙。中国常见的有白鹮 ,少见的有朱鹮
Ibis
huán
【Name】
Constitute the ibis and heron families have several wading birds of known genetic relationship〗 〖ibis, produced in the east and west hemispheres of the warm zone to feed on aquatic animals and amphibian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lender down curved bill. White Ibis are common in China, there are rare crested ibis 鹮 bǔ
⒈一种水鸟,背上绿色,腹背紫白色,似雁而较大。
Ibis bǔ ⒈ a waterfowl, green back, front and purple white, like geese and more. 鹮
拼音:xuán huán
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18 ; 繁体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24
五笔86&98:lgkg仓颉:wvpym
笔顺编号:252211251353435451四角号码:677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e6e
基本字义
● 鹮
(䴉)
huánㄏㄨㄢˊ
◎ 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详细字义
◎ 鹮 huán
〈名〉
构成鹮 科的几种与鹭有亲缘关系的涉禽的通称 [ibis],产于东西两半球的温暖地带,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特征是有一个细长而向下弯的喙。中国常见的有白鹮 ,少见的有朱鹮 鹮
拼音:xuán huán
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18 ; 繁体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24
五笔86&98:LGKG 仓颉:WVPYM
笔顺编号:252211251353435451 四角号码:677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E6E
基本字义
● 鹮
(䴉)
huánㄏㄨㄢˊ
◎ 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详细字义
◎ 鹮 huán
〈名〉
构成鹮 科的几种与鹭有亲缘关系的涉禽的通称 [ibis],产于东西两半球的温暖地带,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特征是有一个细长而向下弯的喙。中国常见的有白鹮 ,少见的有朱鹮 。
圣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a)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 科(Threskiornithidae)鹮 亚科(Threskiornithinae)约20种中等体型的涉禽(鹮 亚科亦包括琵鹭)。除了南太平洋岛屿之外,分布于所有温暖地区。涉行于浅潟湖、湖泊、海湾和沼泽,用细长、下弯的嘴寻找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体长55∼75公分(22∼30吋)。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在灌丛和树林下层以树枝建造结实的巢。每窝产卵3∼5枚,卵暗白色或具褐斑。
彩鹮 (Plegadis falcinellus)和亲缘关系很近的白面鹮 (P. chihi)体小,具淡红褐色和有光泽的浅紫色羽毛。两个种可见于全球所有比较温暖的地方。非洲的泽鹮 (Hagedashia hagedash)体色淡绿,鸣声响亮。蓑颈白鹮 (Threskiornis spinicollis)仅见于澳大利亚,与其他鹳相比生活环境离水较远,主要以蚱蜢类为食。
隐士鹮 (Geronticus eremita)是濒危种,栖息于北非和中东;嘴和头部裸露的皮肤发红;曾繁殖于欧洲南部和中部、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但现在仅见于土耳其和摩洛哥。朱鹮 (Nipponia nippon)体白色,脸红色,也是濒危种,20世纪晚期趋于灭绝。产阿拉伯南部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圣鹮 (埃塞俄比亚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a〕)体长约75公分(30吋),体白色,翅黑色,后背羽毛色深,有黑色裸露的头和颈;从前亦见于埃及,埃及人视之为圣鸟。红鹮 (Eudocimus ruber)栖息于南美洲北部,白鹮 (E. albus)分布于中美和北美。林鹳(林鹳属〔Mysteria〕)有时称为林鹮 。 鹮科 大鹮 隐鹮 秃鹮 朱鹮 彩鹮 黑鹮 白鹮 鹮总科 彩鹮鸟 鹮嘴鹬 黑鹮属 鹮鹳属 彩鹮属 白鹮属 朱鹮食 埃及圣鹮 白头鹮鹳 日本冠鹮 黑头白鹮 黄嘴鹮鹳 美洲红鹮 澳洲白鹮 鹮嘴鹬属 白头鹮鹤 中国朱鹮 朱鹮食府 朱鹮介绍 朱鹮现况 猪鹮五彩稻米 朱鹮自然保护区 汉中朱鹮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朱鹮 保护观察站饲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