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又称非洲鸵鸟 ”。鸟纲,鸵鸟 科。现存最大的鸟。雄鸟身高2~3米,体重平均50千克。头小,颈部长。足强壮,具两趾和肉垫,善奔跑。翼退化,不能飞。经驯化和训练,可供人骑坐及表演。 现代生存的最大的鸟,高可达三米,颈长,头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善走。雌鸟灰褐色,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生长于 非洲 草原和沙漠地带。可取用羽毛及肉。 学名:struthio camelus
英文名:ostrich[5 cstritf]
中文名:鸵鸟
tuóniǎo
日文:だちょう。
繁体:驼鸟
鸵鸟 :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迅捷的鸟(鸵鸟 )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两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
a rhea.(美洲鸵)
语源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
from old french ostrusce, ostrice
源自 古法语 ostrusce, ostrice
medieval latin ostrica
中世纪拉丁语 ostrica
both from vulgar latin *avis str¿½}
都源自 俗拉丁语 *avis str¿½}
latin avis [bird] * seeawi-
拉丁语 avis [鸟] *参见 awi-
late latin str¿½} [ostrich] * seestruthious
后期拉丁语 str¿½} [鸵鸟 ] *参见 struthious
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产于非洲,又叫“非洲鸵鸟 ”。
鸵鸟 ostrich(struthio camelus)
鸵鸟 (又名非洲鸵鸟 )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属鸵鸟 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 科struthionidae。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 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 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 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
鸵鸟 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 羽毛装饰头盔。鸵鸟 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鸵鸟 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 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 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 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 的亚种。
鸵鸟 化石发现于俄罗斯南部、印度和中国中北部的上新世地层。
繁殖期旱季,有求偶争斗,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鸵形目鸵鸟 科
本目鸵形目仅1科──鸵鸟 科,1种──鸵鸟 。体重可达135千克,体高近3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后肢粗壮有力,足仅2趾(第3、4趾),适于奔走。胸骨不具龙骨突,无尾综骨和尾脂腺。雄鸟具交配器。
孵化
有时几只雌性鸵鸟 的卵产在一起,孵化时雄性夜间,雌性白天轮流值班。卵很大,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鸵鸟 汇聚成一群活动。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在孵化末期,亲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亲鸟四处游荡。
鸵鸟 的历史记载
「安息国贡大雀。雁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郭义恭 广志─
「吐火罗,永徵元年献大鸟,高七尺,黑色,足类骆驼,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唐书 吐火罗传─
一、身体与构造
鸵鸟 是现今所存最大的鸟类,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公斤。
头(head)小,宽而扁平,颈(neck)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thighs)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黱艳丽。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 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
鸵鸟 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 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
鸵鸟 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瘉合。值得注意的是,鸵鸟 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
卵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公分,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
二、鸵鸟 的演化关系
鸟类自从侏罗纪开始出现以来,到白垩纪已经作了广大的辐射适应,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水鸟及陆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陆上的恐龙绝灭,哺乳类尚未发展成大型动物以前,其生态地位多由鸟类所取代,例如北美洲始新世的营穴鸟(diatryma),为巨大而不能飞的食肉性鸟类,填补了食肉兽的真空状态;恐鸟(phororhacos)是南美洲中新世的大型食肉鸟,不会飞行,也填补了当时南美洲缺乏食肉兽的空缺。
此外,还有几种不会飞的鸟类常被归为「走禽类(ratites)」,在各岛屿或特殊地区,填补了缺乏哺乳类的空位,有名的例子包括在新西兰的恐鸟(dinornis)、澳洲的奔鸟(dromornis)和马达加斯加岛的象鸟(aepyornis),它们不幸都在人类出现后绝灭。不过还有一些较幸运的走禽,如非洲的鸵鸟 、澳洲的鸸鹋 (emu)和食火鸡(cassowary)、新西兰的几维鸟(kiwis),以及南美洲的鶆 (rheas),迄今仍幸存。
这些走禽的最大共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起;然而,在此飞行能力逐渐消失的演化过程中,飞行用的强健胸肌以及其附著的部位变得不再需要。不过,这些走禽是否都有相近的血缘关系,仍有待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探求。
附带一提的是,渡渡鸟也是不会飞的陆鸟,但它不是走禽的近亲,而是鸠鸽类的一员,因此它没有像走禽类那种善跑的特性。
三、地理分布
鸟类学家发现,根据各地鸟类的特色,可将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区,每一区有独特的鸟类,且同一区内的鸟类有普遍的相似性,这是演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鸵鸟 分布于伊索匹亚区或非洲区(ethiopian or afrofropical realm)。
鸵鸟 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 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著名的北京人产地──周口店不仅发现过鸵鸟 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上的鸵鸟 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萨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澳洲则于西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四、分类
鸵鸟 (ostrich)为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总称,属于今鸟亚纲(neornithes)中的平胸总目(ratitae,又称为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平胸总目除了鸵形目之外,还有美洲鸵鸟 目(或鶆 目(rheiformes))、澳洲鸵鸟 目(或食火鸡目(casuariiformes))以及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均属于无飞行能力的鸟类。
鸵鸟 因受地理隔绝而形成六种可加以区别的品系:
s. c. camelus,北非鸵鸟 (north africa ostrich),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早被发现于北非 撒哈拉沙漠南部,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雄体头冠具有一裸露的头盖,为北非鸵鸟 与马赛种(s. c. massaicus)最大的区分。
s. c. spatzi,stresemann,在西元1926年在rio de oro这本书中被描述,它的分类依据在于其蛋特小与蛋壳结构的不同,目前可能已灭绝。
s. c. syriacus,阿拉伯鸵鸟 (arabian ostrich),rothschild,分布于叙利亚与阿拉伯的沙漠中,是分布最北的驼鸟。此品种曾是为数最多的种类,但已经于西元1941年绝种。
s. c. molybdophanes,蓝颈鸵鸟 、索马利鸵鸟 (somali ostrich),reichenow,分布在位于坦纳河(the tana river)的somaliland及gallaland。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泛蓝的灰色,颈部有银灰色的毛覆盖,在颈背基部的羽毛呈白色,背部则为黑色,具有微红色的光辉;喙暗红色,顶端为黄色;头顶为暗黄色坚硬的平板结构;小腿前侧为暗红色或橙红色,在接近脚趾处则为黄色。
s. c. massaicus,马赛鸵鸟 (masai ostrich),neumann,分布于肯尼亚(kenya)与坦干伊喀(tanganyika)东部。雄成体与非洲鸵鸟 (s. c. camelus)相似,但雄体不具裸露的头盖;此种与索马利种异于其他品种的特征在于蛋呈深紫色,具有微小的孔。
s. c. australia,南非鸵鸟 (south africa ostrich),gurney,分布于南非的cunene river和zambesi river以南。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铅灰色,有细毛覆盖,雄体亦不具裸露的头盖;喙灰黑色,上颚基部及边缘呈暗红色,繁殖季节则颜色变明亮;小腿为暗灰色,繁殖季节转为暗红色。据说在安哥拉(angola)及西南非的北部仍可发现。
五、生活习性
鸵鸟 是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善奔跑,奔跑速度约每小时60公里,可维持约30分钟而不感到累;一步可达7米,且可瞬间改变方向,在迅速奔跑时两翼张开,用以平衡。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 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 的营养来源很广,食植物之叶、花、果实及种子等,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鸵鸟 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 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鸵鸟 平时三、五成群,多达二十余只栖息在一起。经常与羚羊(antelope)、斑马(zebra)在同一地区出没,这些动物利用鸵鸟 所具的敏锐眼力以供警告作用。
雄鸵鸟 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繁殖期的时间随地区而有不同,在北非及东非则大多在旱季(七月至隔年一月)筑巢,雄鸟在其领土内磨擦出许多小浅坑,鸵鸟 在繁殖期内为一雄多雌,但雄鸵鸟 与其中一只(the "major" hen)维持不严谨的单一配对关系(pair bond),此雌鸟会找其中一穴产卵,通常每二日产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约有六或更多只雌鸟(the "minor" hens)会在同一穴产卵,但不负责孵卵,一窝蛋少则30枚,多则如马赛种(masai race)50~60枚。雄鸟夜间孵卵,白天则由雌鸟担任。孵化温则约为96.8~97.6。f。
像这样去照顾其他个体的卵,在演化上是较易受淘汰的,但在其他种类的鸟中,有部分确实如鸵鸟 般愿意去照顾。卵大而易招天敌的觊觎似乎是使此特征存留下来的主要原因。鸵鸟 蛋虽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但与其身体比例来说亦是所有鸟类中最小的,故一只鸵鸟 可以覆盖大量的蛋。孵出的鸵鸟 雌雄比例约为1只雄性对1.4只雌性,且鸵鸟 巢极易受天敌之破坏,此二者都意味着有许多雌鸟无巢可供产卵,显然如果有其他地方供它们产卵是有好处的。而对于major hen来说,有额外的蛋在它的巢里亦是好事,因它自己的蛋可以免于受到破坏;通常,若巢中的卵多于major hen所能覆盖的范围,它可以辨认出自己的卵,而将其他多馀的卵滚到巢四周任其毁坏。
沙漠上有许多的掠食者喜欢偷食鸵鸟 蛋,故无成鸟看守的巢很容易受到天敌的光顾,例如埃及秃鹰(egyptian vulture)会将石头丢向卵藉以打破厚达2mm之卵壳;即使是有成鸟看守的卵,亦有土狼(hyena)、胡狼(jackal)等天敌,故在为期三周的产卵期及约为六周的孵化期中只有不到10%的卵会孵化。
雏鸟为早成鸟(precocial bird),由雄雌成鸟共同抚育,数巢雏鸟常形成一大群,由一至两只成鸟护卫,但只有其中的约15%可长至一岁大,此时它们已经长到成鸟高度了。雌鸟二年达性成熟,雄鸟较晚,约三~四年,寿命约30~40年。
鸵鸟 蛋中的营养极高,每百克含22.54克蛋白质,80毫克的钙质,4.03毫克铁质。 鸵鸟
鸟纲 鸵鸟 目 鸵鸟 科
学名:Struthio camelus
英文名:Ostrich (非洲鸵鸟 )Emu(澳洲鸵鸟 )
中文名:鸵鸟 (tuó niǎo)
日文:だちょう。
繁体:驼鸟
鸵鸟 :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
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脖子长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
A rhea.(美洲鸵)
语源
Middle English
鸵鸟 中古英语
from Old French ostrusce, ostrice
源自 古法语 ostrusce, ostrice
Medieval Latin ostrica
中世纪拉丁语 ostrica
both from Vulgar Latin *avis str¿½}
都源自 俗拉丁语 *avis str¿½}
Latin avis [bird] * see awi-
拉丁语 avis [鸟] *参见 awi-
Late Latin str¿½} [ostrich] * see struthious
后期拉丁语 str¿½} [鸵鸟 ] *参见 struthious
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产于非洲和美洲.
鸵鸟 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属鸵鸟 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 科Struthionidae。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长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 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 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 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实来不及逃跑,会把头颈埋进沙里,伪装成岩石或灌木丛。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
鸵鸟 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 羽毛装饰头盔。鸵鸟 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 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这行业衰退。鸵鸟 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 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 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 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 的亚种。
鸵鸟 化石发现于俄罗斯南部、印度和中国中北部的上新世地层。
繁殖期旱季,有求偶争斗,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鸵形目鸵鸟 科
本目鸵形目仅1科──鸵鸟 科,1种──鸵鸟 。体重可达135千克,体高近3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后肢粗壮有力,足仅2趾(第3、4趾),适于奔走。胸骨不具龙骨突,无尾综骨和尾脂腺。雄鸟具交配器。
孵化
有时几只雌性鸵鸟 的卵产在一起,孵化时雄性夜间,雌性白天轮流值班。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强。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鸵鸟 汇聚成一群活动。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在孵化末期,亲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亲鸟四处游荡。 鸵鸟的历史记载 Ostrich historical records 「安息国贡大雀。雁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郭义恭 广志─
「吐火罗,永徵元年献大鸟,高七尺,黑色,足类骆驼,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唐书 吐火罗传─ 黑毛的是雄鸵鸟 鸵鸟 是现今所存最大的鸟类,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公斤。
头(Head)小,宽而扁平,颈(Neck)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Thighs)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麼艳丽。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 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
鸵鸟 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 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
鸵鸟 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瘉合。值得注意的是,鸵鸟 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
卵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公分,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 鸵鸟的演化关系 Ostrich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鸟类自从侏罗纪开始出现以来,到白垩纪已经作了广大的辐射适应,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水鸟及陆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陆上的恐龙绝灭,哺乳类尚未发展成大型动物以前,其生态地位多由鸟类所取代,例如北美洲始新世的营穴鸟(Diatryma),为巨大而不能飞的食肉性鸟类,填补了食肉兽的真空状态;恐鸟(Phororhacos)是南美洲中新世的大型食肉鸟,不会飞行,也填补了当时南美洲缺乏食肉兽的空缺。
其实鸵鸟 的祖先也是一种会飞的鸟类,那么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模样的呢?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鸵鸟 是一种原始的残存鸟类,它代表着在开阔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动物逐渐向高大和善跑方向发展的一种进化方向。与此同时,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非洲鸵鸟 的奔跑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它的足趾因适于奔跑而趋向减少,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两个脚趾的鸟类,而且外脚趾较小,内脚趾特别发达。它跳跃可腾空2.5米,一步可跨越8米,冲刺速度在每小时70公里以上。同时粗壮的双腿还是非洲鸵鸟 的主要防卫武器,甚至可以致狮,豹于死地。
此外,还有几种不会飞的鸟类常被归为「走禽类(Ratites)」,在各岛屿或特殊地区,填补了缺乏哺乳类的空位,有名的例子包括在新西兰的恐鸟(Dinornis)、澳洲的奔鸟(Dromornis)和马达加斯加岛的象鸟(Aepyornis),它们不幸都在人类出现后绝灭。不过还有一些较幸运的走禽,如非洲的鸵鸟 、澳洲的鸸鹋 (Emu)和食火鸡(Cassowary)、新西兰的几维鸟(Kiwis),以及南美洲的鶆 (Rheas),迄今仍幸存。
这些走禽的最大共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起;然而,在此飞行能力逐渐消失的演化过程中,飞行用的强健胸肌以及其附著的部位变得不再需要。不过,这些走禽是否都有相近的血缘关系,仍有待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探求。
附带一提的是,渡渡鸟也是不会飞的陆鸟,但它不是走禽的近亲,而是鸠鸽类的一员,因此它没有像走禽类那种善跑的特性。 地理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鸟类学家发现,根据各地鸟类的特色,可将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区,每一区有独特的鸟类,且同一区内的鸟类有普遍的相似性,这是演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鸵鸟 分布于伊索匹亚区和非洲区(Ethiopian or Afrofropical Realm)。
鸵鸟 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 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著名的北京人产地──周口店不仅发现过鸵鸟 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上的鸵鸟 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萨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澳洲则于西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鸵鸟 (Ostrich)为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总称,属于今鸟亚纲(Neornithes)中的平胸总目(Ratitae,又称为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平胸总目除了鸵形目之外,还有美洲鸵鸟 目(或鶆 目(Rheiformes))、澳洲鸵鸟 目(或食火鸡目(Casuariiformes))以及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均属于无飞行能力的鸟类。
鸵鸟 因受地理隔绝而形成六种可加以区别的品系:
草原上的雄鸵鸟 S. c. camelus,北非鸵鸟 (North Africa ostrich),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早被发现于北非 撒哈拉沙漠南部,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雄体头冠具有一裸露的头盖,为北非鸵鸟 与马赛种(S. c. massaicus)最大的区分。
S. c. spatzi,Stresemann,在西元1926年在Rio de Oro这本书中被描述,它的分类依据在于其蛋特小与蛋壳结构的不同,目前可能已灭绝。
S. c. syriacus,阿拉伯鸵鸟 (Arabian ostrich),Rothschild,分布于叙利亚与阿拉伯的沙漠中,是分布最北的驼鸟。此品种曾是为数最多的种类,但已经于西元1941年绝种。
S. c. molybdophanes,蓝颈鸵鸟 、索马利鸵鸟 (Somali ostrich),Reichenow,分布在位于坦纳河(the Tana River)的Somaliland及Gallaland。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泛蓝的灰色,颈部有银灰色的毛覆盖,在颈背基部的羽毛呈白色,背部则为黑色,具有微红色的光辉;喙暗红色,顶端为黄色;头顶为暗黄色坚硬的平板结构;小腿前侧为暗红色或橙红色,在接近脚趾处则为黄色。
S. c. massaicus,马赛鸵鸟 (Masai ostrich),Neumann,分布于肯尼亚(Kenya)与坦干伊喀(Tanganyika)东部。雄成体与非洲鸵鸟 (S. c. camelus)相似,但雄体不具裸露的头盖;此种与索马利种异于其他品种的特征在于蛋呈深紫色,具有微小的孔。
S. c. australia,南非鸵鸟 (South Africa ostrich),Gurney,分布于南非的Cunene River和Zambesi River以南。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铅灰色,有细毛覆盖,雄体亦不具裸露的头盖;喙灰黑色,上颚基部及边缘呈暗红色,繁殖季节则颜色变明亮;小腿为暗灰色,繁殖季节转为暗红色。据说在安哥拉(Angola)及西南非的北部仍可发现。 没有牙齿,却有着不寻常的胃,会大量吞食小石子,用来开弄碎食物帮助消化,
而石子会留在胃里不排泄。
鸵鸟 写真鸵鸟 是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善奔跑,奔跑速度约每小时60公里,可维持约30分钟而不感到累;一步可达7米,且可瞬间改变方向,在迅速奔跑时两翼张开,用以平衡。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 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 的营养来源很广,食植物之叶、花、果实及种子等,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鸵鸟 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 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鸵鸟 平时三、五成群,多达二十余只栖息在一起。经常与羚羊(Antelope)、斑马(Zebra)在同一地区出没,这些动物利用鸵鸟 所具的敏锐眼力以供警告作用。
雄鸵鸟 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繁殖期的时间随地区而有不同,在北非及东非则大多在旱季(七月至隔年一月)筑巢,雄鸟在其领土内摩擦出许多小浅坑,鸵鸟 在繁殖期内为一雄多雌,但雄鸵鸟 与其中一只(the "Major" hen)维持不严谨的单一配对关系(pair bond),此雌鸟会找其中一穴产卵,通常每二日产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约有六或更多只雌鸟(the "Minor" hens)会在同一穴产卵,但不负责孵卵,一窝蛋少则30枚,多则如马赛种(Masai race)50~60枚。雄鸟夜间孵卵,白天则由雌鸟担任。孵化温则约为96.8~97.6。F。
像这样去照顾其他个体的卵,在演化上是较易受淘汰的,但在其他种类的鸟中,有部分确实如鸵鸟 般愿意去照顾。卵大而易招天敌的觊觎似乎是使此特征存留下来的主要原因。鸵鸟 蛋虽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但与其身体比例来说亦是所有鸟类中最小的,故一只鸵鸟 可以覆盖大量的蛋。孵出的鸵鸟 雌雄比例约为1只雄性对1.4只雌性,且鸵鸟 巢极易受天敌之破坏,此二者都意味着有许多雌鸟无巢可供产卵,显然如果有其他地方供它们产卵是有好处的。而对于Major hen来说,有额外的蛋在它的巢里亦是好事,因它自己的蛋可以免于受到破坏;通常,若巢中的卵多于Major hen所能覆盖的范围,它可以辨认出自己的卵,而将其他多馀的卵滚到巢四周任其毁坏。
沙漠上有许多的掠食者喜欢偷食鸵鸟 蛋,故无成鸟看守的巢很容易受到天敌的光顾,例如埃及秃鹰(Egyptian vulture)会将石头丢向卵藉以打破厚达2mm之卵壳;即使是有成鸟看守的卵,亦有土狼(Hyena)、胡狼(Jackal)等天敌,故在为期三周的产卵期及约为六周的孵化期中只有不到10%的卵会孵化。
雏鸟为早成鸟(Precocial bird),由雄雌成鸟共同抚育,数巢雏鸟常形成一大群,由一至两只成鸟护卫,但只有其中的约15%可长至一岁大,此时它们已经长到成鸟高度了。雌鸟二年达性成熟,雄鸟较晚,约三~四年,寿命约30~40年。
鸵鸟 蛋中的营养极高,每百克含22.54克tnt,80毫克的金质,4.03毫克银质。
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因为看不到而不再害怕.
鸵鸟 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错误的理解。鸵鸟 生活在饥寒的南极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弱烈,从地面上升的冷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 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啦。另外,鸵鸟 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减少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 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 憋死的。
题外话:《鸵鸟 》歌曲·
元卫觉醒
你说不爱了于是我就承担
不问我心里想的是相反
阳光很灿烂我却笑不出来
它让我看清楚你已离开
我忍着悲伤和无奈
就躲在房间不出来
无法阻挡时间在快转
只能把爱藏在回忆深海
不想面对的事学着习惯成自然
我会把爱隐藏到谁都看不出来
它还在继续却与你无关
你说不爱了于是我就承担
不问我心里想的是相反
阳光很灿烂我却笑不出来
它让我看清楚你已离开
那动人完美的独白
没说完你就先离开
就算遗憾我也不推翻
只能把爱藏在回忆深海
不想面对的事学着习惯成自然
我会把爱隐藏到谁都看不出来
它还在继续却与你无关
这不是鸵鸟 的心态
只是我还无法释怀
我还爱你再不会说出来
只能把爱藏在回忆深海
不想面对的事学着习惯成自然
我会把爱隐藏到谁都看不出来
它还在继续却与你无关
只能让爱离开回忆深海
不想面对的事只能学着习惯成自然
对你的爱沉默了我却还在依赖
你要的幸福却与我无关
你要的幸福却与我无关 比喻不肯正视困难和危险的人。就如同成语“掩耳盗铃”所形容的那种人。
鸵鸟 不会飞,但善跑,鸵鸟 的大眼睛可以看到5公里以内的物体,奔跑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飞毛腿,即便如此,它们也有被劲敌追赶无法脱身的时候,据说此时,它们就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什么都看不见,就会太平无事。
这就是所谓的“鸵鸟 心理”,但是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鸵鸟 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误解。鸵鸟 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 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另外,鸵鸟 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 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 闷死的。 鸵鸟 蛋也是一样美食。
三色鸵鸟 蛋饼
制作:
1. 分别在菠菜碎、土豆碎和金枪鱼中加入鸵鸟 蛋液和适量盐,调成汁。
2. 炒锅中放入适量色拉油,用洋葱丁炝锅后,三种蛋汁分别淋入锅中,摊成蛋饼,将三张蛋饼摞在一起。
3. 吃时切成三角状即可。
鸵鸟 蛋比人的拳头大两三倍,蛋壳厚约五毫米,适于腌制。洋葱、蘑菇、火腿肉等八种配料选择,客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好配料,用煎熟的鸵鸟 蛋皮卷起来吃。
鸵鸟 蛋一般长达15公分,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一粒鸵鸟 蛋,可供24人享用。每百克鸵鸟 蛋含蛋白质22.54钙质80毫克,铁质4.03毫克。鸵鸟 蛋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
吃鸵蛋也和吃鸡蛋一样,烹蛋法可以层出不穷。曾在非洲吃过鸵鸟 蛋的洋人尚且晓得又煎又炒,若是落在华人的手中,烹鸵鸟 蛋的花样肯定更多。
他说:鸵蛋可以放在水中煮熟了吃,或者涂上牛油、蕃茄酱,而他的一些中国朋友,则喜欢沾蚝油来吃。
游客很喜欢把鸵鸟 蛋带回家作纪念,而带回家的,只要鸵蛋的空壳就行,于是,便在鸵蛋壳上钻一个洞,让蛋白蛋黄流出,流出的蛋白蛋黄,竟可装满了4杯半。
鸵鸟 蛋也是鸵鸟 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蛋两吃是鸵鸟 蛋的独特吃法。由于鸵鸟 蛋每个通常都在3斤左右,体积较鸡蛋等大得多,所以鸵鸟 蛋的一个独特吃法,就是放在蛋壳里蒸,厨师会在蛋液中加入具有药用价值的蚂蚁,品味非常独特。另一种吃法则是仿照鸡蛋等,和别的蔬菜炒来吃。另外,用鸵鸟 蛋做成的蛋酥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一种墨水的名字叫“鸵鸟 ”,天津市鸵鸟 墨水有限公司出品。厂址:天津市南开区宜宾道5号。 tuoniao
鸵鸟
Struthio camelus; ostrich
舵形目鸵鸟 科鸵鸟 属仅有的1种(见彩图鸵鸟 (Stru-thides cinerea) )。产于非洲沙漠地带。是现存鸟类中最大的1种。雄鸟从头顶至足高约2.5米,从背至足高约1.4米,雌鸟稍小。两翅退化,胸骨的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尾羽蓬松而下垂。足具2趾和肉垫,强而善走。
栖息于荒漠有矮小的灌丛和多刺的树木地带。常和斑马、羚羊、长颈鹿等集群活动。以植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小型爬虫。繁殖期1只雄鸟要配3~5只雌鸟。在沙地上挖穴,相配的雌鸟均在此穴内产卵,每穴内卵数为15~60枚,因不同亚种而异;通常1只雌鸟能产6~8卵;卵乳白色,大小约150×125毫米,约35~42天孵出幼鸟。
鸵鸟 善于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羽毛为名贵饰物,肉可食用。
(钱燕文)
n.: ostrich, very large African bird with a long neck, unable to fly, but fast-running n. autruche 生物 动物 鸟类 珍稀濒危动物 饮食 世界之最 鸟蛋 分类 动物学 物种 休闲 垂钓 度假 肉类 鸵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