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江蘇 >南京 >南京市區 > 雞鳴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雞鳴寺投訴電話 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 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雞鳴寺門票價格 5元,登藥師佛塔2元 雞鳴寺美食 雞鳴寺裏面的素面非常有名,素齋也相當好吃,尤其是梅花肉片。 雞鳴寺交通 乘遊1路、2、3、11、15、20、24、31、48、52、70、304路車可達。
  南京雞鳴寺——南朝首剎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緑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
  雞鳴寺寺址所在,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纔使這裏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同泰寺與臺城(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傢規製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由於皇帝的尊祟,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於此。 梁武帝經常到寺裏說法講經,聽衆逾萬,並曾先後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為僧,脫下皇帝竜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圖因雷擊起火,釀成寺內大火,這座龐大的寺院衹有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幸存,其餘皆化為灰燼。“侯景之亂”後,同泰寺荒蕪多年,直至922年楊吳時,纔又在同泰寺故址建臺城千佛院。南唐時稱淨居寺,建有涵虛閣,後又改稱圓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寶寺。至明初時,這裏衹有一座小小的普濟禪師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興建寺院,盡拆故宇舊屋,加以拓展擴建,題額為“雞鳴寺”。後經宣德、成化年間的擴建和弘治年間為時六年的大修,寺院規模擴大到占地一古餘畝,常住寺僧有百餘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別具風格,共建有殿堂樓閣、臺房宇達三十餘座,遠遠望去,儼然一華麗祗園。 清朝康熙年間曾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
  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早帝和太後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鹹豐年間,毀於兵火。同年間重修,僅有房屋十餘間,中間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供着普渡衆生、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有趣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衆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衆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今又稱為觀音閣、觀音樓。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又將殿後經堂改建為“豁蒙樓”,並手書匾額。1958年雞鳴寺改為尼衆道場。“文化大革命”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跡,落實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雞鳴寺1983年以來,在方丈宗誠法師領導卞。 寺廟修復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韋殿、彌勒殿、志公臺、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法堂、客堂、至今早等,1985年雞嗚寺即重新對外開放,隨後又逐步修了大山門、毗盧寶殿、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築。自開放以來,雞鳴寺溝通了與港臺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聯繫,常有佛教使吞訪問該寺,交流佛教文化,增進彼此瞭解。
  修復後的雞鳴寺幽淨古樸,煥然一新。由雞鳴寺路左側循石級緩步而上,一座黃墻洞門迎面而立,洞門正中“古雞鳴寺’,四個金字熠熠生輝,這就是雞鳴寺山門。步入山門,左為施食臺(志公臺)。由施食臺往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着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餾金銅坐像,並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於殿內。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一座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拔地而起。此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外觀為假九面,實為七級八面。鬥拱重檐,銅剎筒瓦,在陽光照耀之下,塔剎金光溢射四方。 塔身建有內梯外廊,宏麗壯觀,映帶霞輝。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的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遊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鎸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於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嚮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準送給南京靈𠔌寺,靈𠔌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寶塔建成後,又從文管會迎奉於塔內。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龕內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 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豁蒙樓東即為景陽樓,樓上有對聯一副雲:“雞籠山下,帝子臺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兩座名樓為供人憑欄遠眺之處,今已分別闢為茶座和素餐館,為遊客提供良好的服務,使遊客得以一面品茗就餐,一面臨窗賞景,情景至雅。 雞鳴寺集山、水、林、寺於一體,環境十分幽雅。寶剎莊嚴,銅佛閃耀,寺內樓閣參差,殿宇輝煌,浮圖聳空,香火繚繞,遊客不絶。佛殿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則山明水秀寺優美濃蔭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則群峰拱挹;煙嵐蓊鬱。東抗鐘阜,西接北極,下瞰臺城,俯臨玄武,山色湖光,湖中梟雁,歷歷可數。每當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遠眺,荷花萬頃,紅緑相間,如漢宮晚妝,美不勝收。每當農歷二月十九日、六月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觀音菩薩誕生、成道,出傢紀念日,五、六萬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敬香,人流如潮,幽淨的寺院熱鬧非凡。
  1996年6月8日,雞鳴寺方丈宗誠老師太安詳圓寂。一年來,雞鳴寺30多位尼衆,在省、市佛協和當傢師的領導下,佛事活動如期進行,並修繕了鼓樓、韋馱殿、東西廂房。她們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老師太艱苦創業、以寺為傢精進修。如今的雞鳴寺終年遊人不絶,香火繚繞。每逢二月十九觀音誕辰,六月十九觀音成道,九月十九觀音涅磐之日,凌晨便有香客前往進香,人如潮涌。
南京雞鳴寺 Nanjing jimingsi
  南京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清朝康熙年間曾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南京雞鳴寺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遊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係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的手跡。
  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接皇帝和太後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為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鹹豐年間,毀於兵火。同年間重修,僅有房屋十餘間,中間是小院,前面是正殿。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供着普渡衆生、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有趣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衆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衆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今又稱為觀音閣、觀音樓。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又將殿後經堂改建為“豁蒙樓”,並手書匾額。1958年雞鳴寺改為尼衆道場。“文化大革命”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跡,落實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雞鳴寺1983年以來,在方丈宗誠法師領導下,寺廟修復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韋陀殿、彌勒殿、志公臺、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法堂、客堂等,1985年雞鳴寺即重新對外開放,隨後又逐步修了大山門、毗盧寶殿、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築。自開放以來,雞鳴寺溝通了與港臺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聯繫,常有佛教使團訪問該寺,交流佛教文化,增進彼此瞭解。
  1987年,陸豐定光寺釋達觀和尚幾經跋涉,尋到雞鳴寺舊址,决心師承印真復建雞鳴寺。翌年農歷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雞鳴寺籌建理事會,年底由潮州開元寺釋定持方丈主持,舉行奠基典禮。 1989年農歷三月十七日,由開元寺堂主釋弘歉法師和南岩寺住持釋弘如法師舉行重建動工儀式。1999年底,省佛協副會長、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釋宏滿被聘為該寺方丈。現雞鳴寺已初具規模,建成恢宏壯麗、氣象莊嚴的大雄寶殿,殿內奉祀三寶佛。並先後建成外山門、三大士閣、鐘鼓樓、禪房、素菜館等,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山門牌坊“雞鳴寺”由著名書法傢、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題,並有釋定持、朱帆、餘藻華等名傢題撰的楹聯墨寶。
  交通:乘遊1路、2、3、11、15、20、24、31、48、52、70、304路車可達。
  門票:5元,登藥師佛塔5元
海豐雞鳴寺 Haifeng jimingsi
  海豐雞鳴寺,俗稱“半嶺庵”。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北部蓮花山森林管理區,距海豐縣城14公裏,在蓮花與銀瓶兩山環抱的雞心山上。始建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高僧印真和尚嚮合邑縉紳商戶募款所創建,原址在寺對面5裏之蓮花山下,因破曉時慈任常聞雞心山有公雞啼鳴,認為靈瑞而遷於今址。寺後群峰疊起,翠秀異常。沿山門踏階而上,徑旁鬆杉交翠,郁郁葱葱,涼風習習。周圍有“如來盤石”、“獼猴奇石”、“犀牛望月”、“玉竜噴須”、“三井回音” 等自然景觀;並有開山祖師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彌勒佛像、東洋古銀幣等文物古跡;還有生長於山上500多年的長葉竹柏和6.5米仙茶古樹、土沉香、巴戟天等國傢保護的珍稀樹種。
  故雞鳴寺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遊覽的著名景區。雞鳴寺歷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緒年間,著名詩人、書法傢江逢辰與該寺方丈唯心法師相善,在寺中品嚐仙茶“竜頭鳳尾”之後,贊不絶口;題詩曰:“寄語山僧好持券,每年須寄數斤嘗。”蓮花山茶遂遐邇聞名。
  1987年,陸豐定光寺釋達觀和尚幾經跋涉,尋到雞鳴寺舊址,决心師承印真復建雞鳴寺。翌年農歷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雞鳴寺籌建理事會,年底由潮州開元寺釋定持方丈主持,舉行奠基典禮。 1989年農歷三月十七日,由開元寺堂主釋弘歉法師和南岩寺當傢釋弘如法師舉行重建動工儀式。1999年底,省佛協副會長、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釋宏滿被聘為該寺方丈。現雞鳴寺已初具規模,建成恢宏壯麗、氣象莊嚴的大雄寶殿,殿內奉祀三寶佛。並先後建成外山門、三大士閣、禪房、鐘鼓樓、素菜館等,占地面積約5 萬平方米。山門牌坊“雞鳴寺”為著名書法傢、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題,並有釋定持、朱帆、餘藻華等名傢題撰的楹聯墨寶。
遼陽縣雞鳴寺 Liaoyang County jimingsi
  雞鳴寺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遼陽東部山區河欄鎮雞鳴寺村,地處遼陽、鞍山、本溪等大中城市之間,距離古城遼陽 50公裏。
  雞鳴寺生態旅遊度假區得名於唐代古廟——雞鳴寺。關於雞鳴寺,民間有許多傳說,唐王李世民東徵高句麗時曾在此屯兵,因雄雞午夜啼叫救駕有功,遂命大將修建雞鳴寺,香火十分旺盛,但毀於文革期間。現有雞鳴寺遺址。
  雞鳴寺生態旅遊度假區緊依湯河水庫,三面環水呈半島狀。所轄大興屯位於湯河水庫西支,擁有水面近萬畝,大甸子位於湯河水庫東支,擁有水面近兩萬畝。沿庫區天然形成一條環湖小路,徜徉其間可遍覽湖光山色。若遇風浪起時,湖水翻涌,猶如身臨海濱一般,可以聆聽海浪聲聲,領略大海般的氣勢雄渾與壯觀。古樸的小山村掩映於緑樹山𠔌中,幽靜異常。真正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戲水垂釣、情趣無窮,是生態旅遊、休閑度假、放鬆身心的絶佳去處。
近義詞
雞鳴寺
包含詞
古雞鳴寺雞鳴寺村雞鳴寺西
南京雞鳴寺雞鳴寺市教育局雞鳴寺和平大廈
徐悲鴻雞鳴寺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