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藥名】: 鱉卵
【內容介紹】:
鱉卵 (《本草蒙筌》)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
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性味】《醫林纂要》:鹹,寒。
【功用主治】①《本草蒙筌》:????淹煮吞,補陰虛亦驗。
②《綱目》:????藏煨食,止小兒下痢。
③《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 |
|
鱉卵
(《本草蒙筌》)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性味】《醫林纂要》:"鹹,寒。"
【功用主治】①《本草蒙筌》:"????淹煮吞,補陰虛亦驗。"
②《綱目》:"????藏煨食,止小兒下痢。"
③《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 |
|
【草藥名】: 鱉卵
【內容介紹】:鱉卵 (《本草蒙筌》)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
【采收和儲藏】5-8月産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邊收集,鮮用或冷藏。
【資源分佈】1.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道外,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 2.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1.中華鱉,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於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表,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革質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的結締組織,𠔌稱裙邊。背面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化,肋骨與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於肋板外側。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側三指有外露的爪;外側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後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於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緑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後有黑紋,眼後頭頂部有10餘個黑點。體背橄欖緑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黃色,兩側裙邊處有緑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緑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緑色;下面淡黃色,後肢上面色較淺。尾部正中為橄欖緑色,餘皆為淡黃色。
2.山瑞鱉,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後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緑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緑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性味】《醫林纂要》:鹹,寒。
【功用主治】①《本草蒙筌》:????淹煮吞,補陰虛亦驗。
②《綱目》:????藏煨食,止小兒下痢。
③《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