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哺乳綱的一目。水棲。體形似魚,前肢和尾都變成鰭狀,後肢退化。皮膚無毛,無耳殼。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一般以魚類和浮遊生物為食。可分齒鯨亞目和須鯨亞目。 |
|
鯨目(cetacea)
【分類地位】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動物界 fauna
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哺乳綱 mammalia;mammals
真獸亞綱 tberia
【起源】
從解剖學的觀點看來,鯨類的許多特質都顯現了對於海中生活的高度適應,然而,解剖學上的證據,並不足以解答許多有關鯨類起源的問題。但是從生化與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鯨類與有蹄類關係較近,且化石記錄(約5000萬年前)也支持鯨類是由有蹄類演化而來。
鯨類的祖先,極可能是産於北美、歐洲與亞洲的陸棲有蹄類動物 --- 中爪獸科(中獸科,mesonychidae) 。中爪獸的成員有的嬌小如傢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許多動物的演化過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鯨類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獸演化而來。
根據推測,這些齒數不多,在淺水區捕魚的中爪獸,經由逐漸轉變為水陸兩棲的生活形式後,再於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變成今天的各種鯨與豚。
目前已知,最早出現的鯨類為古鯨亞目(archaeocetes)原鯨科 (protocetidae) 。
原鯨科動物均出現在5000萬年前,化石分佈在亞洲、非洲及北美。科學家對於在現今巴基斯坦被發現的pakicetus的瞭解較多,這個生活在5300-5000萬年前的生物化石,是個噴氣孔(鼻孔)已移嚮後方,具有狹長腦室,且仍具有後肢的動物。在同時期的印度岩層中發現的化石證據也顯示,在早期的鯨類間,已經有着難以想象的高度生態歧異性。
較先進的古鯨亞目動物,是曾經被認定為爬行動物的械齒鯨科(basilosauridae)。這個科的動物大約存活在4500-3800萬年前,雖然最早在louisiana被美國地質學家發現,但類似的化石也廣泛的在新西蘭甚至南極被發現。這發現顯示古鯨亞目在4000萬年前便已擴散到南方水域。
較先進的古鯨亞目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6種動物的dorudontinae,他們有較窄小的上顎,可能為濾食性;或是像現生大多齒鯨般,能藉此構造迅速夾住魚、烏賊及鳥。
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後,古鯨亞目終於在漸新世(oligocene)走入滅絶一途。但鯨類傢族中的另外兩個分支,即須鯨亞目(mysticeti)與齒鯨亞目(odontoceti),卻走出了過去的歷史,衍生出13科近80種的各類迷人生物,充實了我們的海洋生命力。
【形態特徵】
完全水棲的哺乳動物。體長1~30餘米,體形似魚,皮膚裸露,僅吻部具有少數毛,無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體內僅存1對小骨片。尾末皮膚左右擴展而成水平尾鰭。無耳廓,由於皮膚下有1層厚的脂肪,藉此保溫和減少身體比重,有利於遊泳。有的種類具有背鰭。眼小,無瞬膜,也無淚腺,視力較差,有的主要靠回聲定位尋食避敵。外鼻孔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雖無耳廓,但聽覺靈敏。肺左右各1葉。水中哺乳。胃分4室。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遊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分佈於全世界各海洋。
【生物學描述】
如同所有哺乳動物,鯨用肺呼吸,是溫血動物,其幼崽由哺乳喂養,還有少許毛發。肺容積大,每次呼吸換氣徹底,潛水後對氧的使用經濟,從而鯨能潛水30~7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纔浮出水面換氣一次。大多數小型鯨是淺層潛遊者,而一些大型鯨類則能深潛,如抹香鯨能深潛900~1134米。鯨前肢形成鰭,後肢完全退化,尾巴變成尾鰭,鼻孔在頭的上部。特別值得矚目的是藍鯨。它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動物,體長可達30米,重達180噸。
鯨被認作為掠食者。它們的食物品種分佈從微生物到大型魚類非常廣泛。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鯨都需要睡眠,但鯨為了呼吸而保持清醒衹能使它們一個腦半球處於睡眠狀態。所以鯨從不沉睡卻能夠得到所需的睡眠。鯨大約一天“睡”8小時。
雄鯨利用輸精管將精子排入雌性體內。完成受精過程後,精子和卵子在母鯨體內結合。 母鯨通常生一隻幼鯨。懷孕期基本上都在一年左右。有的幼鯨哺乳期也許要一年,養育期較長,有的幼鯨在出生以後,甚至會跟着母親好幾年纔斷奶。它們在生存環境裏,會遇到鯊魚的捕食,所以母子之間會建立非常強的關係。一些鯨的成熟期很晚,大約要七到十年。鯨的生殖器官在遊泳時避免阻力而縮回體內。母鯨有1對乳頭,靠乳房周圍肌肉的收縮將乳汁擠到仔鯨口中來喂養幼崽。鯨的壽命約60~70年。
【分科】
鯨目包含了大約八十種大型的生活在海洋中的有胎盤哺乳動物。鯨屬於鯨目,鯨目還包括有海豚和小鯨。“鯨”本身定義比較模糊,可以包含所有鯨類,一些大型的或屬於特定科的鯨類。但殺人鯨和巨頭鯨就屬於海豚(delphinidae)。鯨目可分為兩個子目:mysticeti - 須鯨 - 和 odontoceti - 齒鯨。
現存種可分為須鯨亞目和齒鯨亞目。
須鯨亞目 mysticeti
須鯨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現存動物種類。有3科10種,均為海棲。
露脊鯨科 balaenidae 如:黑露脊鯨(黑真鯨)eubalaena glacialis、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北極露脊鯨(弓背鯨)balaena mysticetus、小露脊鯨caperea marginata、露脊鯨(註:有的分為小露脊鯨科 neobalaenidae)
灰鯨科 eschrichtiidae 如: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
須鯨科 balaenopteridae 如:藍鯨(藍鰛鯨,剃刀鯨)balaenoptera musculus、小須鯨(小鰛鯨)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座頭鯨(駝背鯨,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長須鯨 fin whale、大須鯨(鰛鯨)、布氏鯨(鯷鯨) bryde's whale、小布氏鯨balaenoptera edeni、塞鯨 sei whale
體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內無齒。上頜兩側各具有150~400枚角質鯨須。鯨須的顔色、數目和形狀因種而異,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外鼻孔2個,位於頭頂。頭極大,有的種可達體長的1/3。僅有1~2對肋骨與小型胸骨相連接,無鎖骨,鰭肢一般4指。具有盲腸。它們使用鯨須從海水中過濾浮遊生物。以磷蝦和頭足類為食,有的也吃小魚和底棲貝類。
齒鯨亞目 odontoceti
齒鯨僅少數種類生於淡水,大多數均産於海洋中。共包括7科80餘種。(註:齒鯨亞目得分科有一定的不同意見,大體可以分成海豚、喙鯨和抹香鯨三個差異比較大的類群,每個類群下分一至多科。)
河豚科 platanistidae 又稱淡水豚科。如:白鰭豚(白鱠豚)lipotes vexillifer、印度河豚platanista indi、恆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亞馬孫河豚inia geoffrensis、馬德拉河豚inia boliviensis、拉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
海豚科 delphinidae 如: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長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gray、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亞馬孫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逆戟鯨(虎鯨、殺人鯨)orcinus orca、海豚、中華白海豚、巨頭鯨(領航鯨、黑圓頭鯨)globicephala melaena、大吻領航鯨、長肢領航鯨、短肢領航鯨、瓜頭鯨、北極虎鯨、偽虎鯨 pseudorca crassidens 、侏虎鯨。(註:有的分為領航鯨科 globiphlidae)
鼠海豚科 phocaenidae 如: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一角鯨科 monodontidae 如:一角鯨(獨角鯨、角鯨)monodon monoceros、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註:有時伊河豚(短吻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也歸入此科。)
喙鯨科 hyperoodontidae 如:布氏長喙鯨mesoplodon densirostris
抹香鯨科 physeteridae 如: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
小抹香鯨科 kogiidae 如:小抹香鯨kogia breviceps、倭抹香鯨kogiasimus
體型大小不一。口內有齒,外鼻孔僅有1個。鰭肢一般5指。除恆河豚外,均無盲腸。這種動物有獨特的通過回聲定位感知環境的能力。主要以烏賊、魷魚、甲殼類、魚類為食。
【經濟價值】
中國的鯨類資源豐富,捕鯨歷史悠久。經濟價值很大,肉可食,皮可製革,鯨腦油可提煉工業潤滑油,脂肪可製機械油、肥皂、蠟燭,骨可製成骨粉,內臟可作維生素製劑。
【保護】
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的大量捕殺,鯨目成員特別是一些大型成員由於經濟價值高而受到廣泛捕獵,許多鯨類已瀕臨滅絶。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是一個負責管理捕鯨和鯨類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在商業捕鯨導致鯨數量銳減後,iwc决定采取行動保護鯨類。其中包括從1986年開始暫時性禁止商業捕鯨,分別於1979年和1994年建立了印度洋鯨類保護區和南大洋鯨類保護區。然而,1986年至今,因為日本、挪威利用了iwc决議的漏洞,打着“科學捕鯨”的旗號已經捕殺了超過25,000頭鯨。目前捕鯨的國傢有挪威、冰島和日本,以及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 |
|
jing mu(huashi)
鯨目(化石)
鯨類(Cetacea)共分 3個亞目,其中古鯨亞目 (Ar-chaeoceti)全部是化石種類, 無現生種。古鯨亞目由始新世和漸新世的械齒鯨科(古蜥鯨科,Basilosauridae)、矛齒鯨科(Dorudontidea)和原鯨科 (Protocetidae)3科組成。大多數古脊椎動物學者認為,古鯨類與中獸科(Mesonychidae)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由於近年來把中獸科歸入了踝節目,所以,一般認為鯨類起源於踝節類。
古鯨類化石最早發現於北非和北美的中始新世地層中。近年來,一些古脊椎動物學家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始新世海相沉積中,也找到了古鯨類化石。
須鯨亞目(Mysticeti)是脊椎動物中體軀最大者。須鯨類是由一種原始的有牙齒的鯨類演化而來的。須鯨類最早出現於漸新世初期。在這個亞目中包括4個科:鯨獸科(Cetotheridae),漸新世開始出現,中新世時很繁盛,有些種類一直生活至上新世晚期; □鯨科(Baleanopte-ridae),最早出現於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相當繁盛,一直生活至現代;露脊鯨科 (Baleanidae),最早出現於中新世早期,上新世時相當繁盛,一直生活至現代;灰鯨科(Eschrichtidae或Rhachianectidae),全部為近代種。
齒鯨亞目(Odontoceti)是較原始的有牙齒的鯨類。這一亞目是鯨類中種類最繁多的一個亞目,包括多數現生的鯨類。齒鯨類最早出現於晚始新世,中新世時最為繁盛。
中國除西藏、臺灣外,缺乏新生代海相沉積地層。鯨類化石發現不多,在臺灣及沿海地區新生代晚期地層中有零星發現。在廣西早第三紀地層已發現白暨豚類化石。
(王景文) |
|
- lat.: cetacea
|
|
動物 | 海洋 | 領航鯨科 | 鯨 | 哺乳綱 | 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 江豚屬 | 鼠海豚科 | 生物 | 哺乳動物 | 須鯨亞目 | 古生物學 | 齒鯨亞目 | 生物學 | 海豚 | 喙鯨科 | 百科大全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