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鮁魚屬鱸形目鮁科,學名為藍點馬鮫。藍點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鮁魚體長而側扁,體色銀亮,背具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口大,吻尖突,牙齒鋒利,遊泳迅速,性情兇猛,一般體長260—520毫米,大者可達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東黃渤海均産之。鮁魚屬暖性上層魚類,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嚮近海洄遊,一部分進入渤海産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海區經濟魚之一。
當今鮁魚的主要漁場在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4至6月為春汛,7至10月為秋汛,盛漁期在5至6月份。捕撈方法為流網、機輪中層拖網及鈎釣等。在資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灣是捕鮁魚的好季節,太陽摸山前下流網,網浮、標芒綿延十幾裏,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體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穫。鮁魚性兇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遊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其流綫的形體、極高的遊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驚恐的小魚四處逃竄,常有慌不擇路而衝上岸邊礁石“起排子”,驚現鮁魚飛身捕食的壯觀場景。當值此時,垂釣者樂此不疲,礁石、舷邊“甩鮁魚”,盼上鈎。鮁魚體型較大,吃鈎迅猛,釣感挺刺激,而成垂釣者的一大樂事。
鮁魚居上層,遊速快、喜活食,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剋魚肉含蛋白質19剋、脂肪2.5剋。除鮮食外,還可加工製做罐頭或鹹幹品。民間有“山有鷓鴣獐,海裏馬鮫鯧”的贊譽。大連人對鮁魚食用頗有創意,有久負盛名的係列知名小吃,如鮁魚水餃、鮁魚丸子、鮁魚燴餅子、熏鮁魚、紅燒鮁魚等,已成大連的名吃,外地遊客慕名來連,以爭相品嚐為快。尤其是鮁魚氽丸湯,那真是丸香、湯鮮、味美的海鮮一絶,更是四季皆宜、老少皆宜、中外皆宜、食客同贊的人間美食。
此外,鮁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産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癥會有一定輔助療效。
鮁魚花樣吃法:主料:鮁魚;
輔料:玉米粒、黃瓜、鬍蘿蔔、青豆、鬆子;
調料:????、味精、白糖、雞精、野山椒。
做法:1、鮁魚去內臟洗淨去皮,切成 0.5釐米的小丁,用????、雞蛋清、水澱粉腌漬。黃瓜、鬍蘿蔔切丁焯水備用,野山椒取汁備用。
2、炒鍋下油加熱,把鮁魚丁放入鍋內,劃散起鍋。
3、炒鍋下入少許色拉油,加入野山椒汁,再調入????、味精、白糖、雞精,加入鮁魚丁炒勻,勾芡起鍋,裝盤後撒上鬆子即可。
口味特點:色澤清爽,鮁魚丁嫩滑。
幹燒鮁魚
主料:鮁魚;
輔料:薑、蔥、蒜、午餐肉、泡椒;
調料:????、味精、雞精、白糖、花椒。
做法:1、鮁魚洗淨,在魚身兩邊各開幾個十字花刀,用料酒、薑、蔥、花椒腌漬。
2、蔥切成4釐米的長段,午餐肉、薑、蒜切成0.5釐米大小的丁。
3、鮁魚下熱鍋炸一下,鍋中留少許油,放入薑、蒜、午餐肉丁、泡椒炒香,加入少許鮮湯,再放入鮁魚,燒至鮁魚熟即成。
特點:鮁魚細嫩,幹香滋潤。
(註:鮁魚炸時,油溫不宜太高,炸的時間可長一點。)
菠蘿魚夾
主料:鮁魚;
輔料:菠蘿;
調料:番茄沙司、白糖、白醋。
做法:1、鮁魚洗淨,用刀片成魚夾片備用。
2、菠蘿切成薄片,放入魚片中間,拍上幹粉,挂漿入熱油鍋炸至成熟,放入盤中,勾入調好的糖醋汁即成。
特點:色澤紅亮,酸甜可口,菠蘿味濃。
熗鍋鮁魚
主料:鮁魚;
輔料:幹辣椒、花椒、青紅椒、香蔥;
調料:????、味精、雞精、白糖、鬍椒。
做法:1、鮁魚洗淨,片成魚片,拍幹粉,入油鍋炸至金黃。
2、鍋中放入少許色拉油,放入薑、蒜略炒幾下,再加入花椒、幹辣椒、青紅椒、香蔥炒香,加入炸好的鮁魚片,調入調料,起鍋即成。
特點:色香味形俱全。 |
|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弱咳喘、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産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癥人群。烹飪指導1. 鮁魚富含脂肪,鮮肥適口,多用於傢常食用,洗淨後即可烹製,最宜紅燒;
2. 鮁魚還適合烹製紅燜、清燉等菜餚;其肉還可製餡。食療作用中醫認為,鮁魚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
鮁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産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癥會有一定輔助療效。備註1. 吃魚前後忌喝茶;
2. 鮁魚含脂肪較多,易生油燒現象,陳變後還會産生魚油毒,如不經處理,食後易中毒,須加註意。 |
|
- n.: ray
|
|
- n. maquerea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