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蕺菜”(373頁)。 |
|
魚腥草 (herba houttuyniae)屬三白草科植物。名見《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𠔌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 。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拉丁名稱] 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英文名】 herba houttuyniae
【別名】岑草,紫背魚腥草,紫蕺,臭豬巢,折耳根,豬鼻拱,九節蓮,重藥,狗貼耳,肺形草,魚鱗真珠草,豬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麥,臭菜,熱草,臭質草,臭腥草,臭牡丹,臭靈丹,辣子草,奶頭草,草攝,紅桔朝,臭蕺
【來源】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乾燥地上部分。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幹。
[性味功用] 辛,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於肺膿腫,痰熱咳嗽,腎炎水腫,白帶,尿路感染,癰癤。常用量15~25,不宜久煎,外用適量,搗攔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製法】除去雜質,迅速洗淨,切段,曬幹。
【性狀】本品莖呈扁圓柱形,扭麯,長20~35cm,直徑0。2~0。3cm; 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捲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緑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緑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
[特性] 蕺菜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釐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釐米,寬2.5~6釐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釐米,無毛;托葉膜質長1~2.5釐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釐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於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釐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
成分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氣。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鹼。葉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異槲 皮甙。
【貯藏】置乾燥處。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3.增強免疫係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製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發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功用內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膿、祛痰作用。據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劑,粉劑,註射劑,對肝髒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又據中醫臨床經驗證明,對肺膿瘍,癰節等化膿性炎癥有效。生嚼根莖,能緩解冠心病的心絞痛。
[柿癰吐膿痰]
鮮草洗淨,炒作菜吃。或用魚腥草36 (鮮草),桔梗12剋,甘草6剋,水煎服。
[肺熱咳嗽,咯痰帶血 (包括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魚腥草18 (鮮草36),甘草6剋,車前草30剋,水煎服。
[小兒高熱驚風,大人肺炎,熱咳氣急]
魚腥草、黃荊條各30剋,鈎藤9剋,水煎服,小兒酌減。
[遍身生瘡 (包括多發性癰療等)]
魚腥草嫩葉和米粉做成餅,油煎食之。
[癰癤發背,疔瘡腫毒]
不拘已潰未潰,可用濕紙包裹鮮魚腥草,置於灰火中煤熟,取出搗爛,塗敷患處。
[黃疸發熱 (包括膽囊炎等)]
魚腥草150~180剋,水煎溫服,據稱療效頗佳。
[心髒病,心絞痛,心痛撤背]
鮮魚腥草的莖每次用1~2寸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緩解疼痛,持續久服亦有治愈的病例。
[婦女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赤白帶下腥臭,下腹痛等]
魚腥草30~60 (鮮草加倍),蒲公英、忍鼕藤各30剋,水煎服。
[痧癥腹脹,小兒疳積,食傷不化,腹痛瀉痢]
鮮葉或全草洗淨搗汁,每次用半調匙。溫開水衝服。
[癰疽不破頭、膿排不出]
將此草搗爛、塗貼於患部能出膿,故此草又名"代刀草"。(槍珠、彈片、竹簽、木刺進入肌肉,即以濕紙包裹本品,於火中煤熟,搗爛敷貼之,有吸出彈片、簽、刺之功)。
[項疽搭背,膿栓不出]
濕紙包裹鮮草,於灰火中娘熟,搗爛敷於患部,可吸出膿液,並有止血止痛、消炎防腐之功。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酸3 滴,置水浴中加熱,顯紅色。
(3) 取本品25g,切碎,置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回流4 小時,停止加熱,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備註】
(1)魚腥草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常與桔梗、鮮蘆根、瓜蔞皮、鼕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貝等用同用,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癥;與百部、鵝兒不食草、麥鼕、蜂蜜等藥配伍,可用於百日咳。用於熱毒癰腫,可單味煎湯內服,也可用鮮草搗爛外敷。
(2)魚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鮮淨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不耐久聞,故以氣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時候,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此藥氣腥味劣,難以下咽。這是未經實踐的原故。其實,此藥陰幹後,不但沒有腥氣,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時,則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紅茶汁,仔細口嘗,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澀味,毫無苦味,且無腥臭,對胃也無刺激性。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癰(肺膿瘍)的要藥。近年來在臨床應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用於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等疾患,頗有療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於尿路感染、尿頻澀痛。
【摘錄】《中國藥典》
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 ,的嫩莖葉,又名蕺兒
菜、折耳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魚腥氣,可炒食、涼拌或作湯。
魚腥草每百剋嫩莖葉含碳水化合物6 剋,蛋白質2.2 剋,脂肪0.4 剋,
鈣74 毫剋,磷53 毫剋,揮發油(甲基正壬酮、丹桂油稀、羊脂酸、月桂醛)
0.49 毫剋,還含有魚腥草素、蕺菜鹼和多種維生素。
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扁桃體炎、肺膿瘍、尿路
感染等。虛寒癥及陰性外瘍者少食。
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蕺菜、蕺兒根、摘兒根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佈,常生長在背陰山坡、村邊田埂、河畔溪邊及濕地草叢中。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於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緑色,偶有紫色;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於潮濕泥地,即可成活,並生根發芽,廣為繁衍。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生蔬菜,當地居民大多喜食之,常見的吃法有幾種:一是將魚腥草地下莖除去節上的毛根,洗淨後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將嫩葉加入其中),放入醋、醬油、辣椒粉、味精等佐料涼拌生吃,清脆爽口,但腥味較重;二是將地下莖連同嫩莖葉一同煮湯、煎、炒或燉,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三是腌漬加工成鹹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開胃。
野生魚腥草腥味較重,初食者大多不適應,地下莖纖維多,適口性不理想,因此作為商品性蔬菜發展較晚。起初以魚腥草作為蔬菜食用的,多為知其功效的醫生。近年來由於受“回歸大自然”、“藥食同源”之風的影響,民間采挖魚腥草出售和作為特色山野菜食用之風漸盛,尤其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開發利用魚腥草的規模不斷擴大,野生資源供不應求,市場價格較高。目前為了緩解供需矛盾,開始出現人工大量種植,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産規模。魚腥草由野草變為栽培作物後,由於生境改善,生長周期短,植株生長快,地下莖粗狀,澱粉含量增多,纖維含量減少,食用時鮮嫩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特異的魚腥味變淡,適口性增強,更受食者歡迎。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又是一種傳統藥用植物,民間醫師大多認為,它性味辛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尿涌淋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膿潰瘍、肺熱咳喘、熱痢熱淋、水腫、腳氣、尿路感染、白帶過多、癰腫瘡毒等癥。所以,魚腥草在中醫處方中往往成為有關肺病、泌尿係統疾病的主藥。
現代醫學則對魚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認識:其特異氣味主要來源於魚腥草揮發油中的一種有效成分——魚腥草素(癸酰乙醛)。魚膽草素是魚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對卡他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製作用。此外,魚腥草還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魚腥草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氣管炎、慢性宮頸炎、百日咳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對急性結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療效。另外,魚腥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具有鎮痛、止咳、止血,促進組織再生,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魚腥草既可作為野生蔬菜進行産業化生産,深入開發利用,也可作為醫藥原材料,加工成西藥針劑或中成藥,因此目前具有較為理想的市場前景。
歷代本草著作對魚腥草的論述
《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
《本經逢原》:魚腥草方藥罕用,近世僅以煎湯熏滌痔瘡,及敷惡瘡白禿。又治咽喉乳蛾,搗取自然汁,灌吐頑痰殊效。《別錄》主蠼螋尿瘡,又云多食氣喘,患腳氣人勿食。《千金》言:素有腳氣人食之,一生不愈。時珍雲:散熱毒癰腫,痔瘡脫肛,斷痾疾,解硇毒。合上諸治,總不出闢諸蟲毒瘡毒,即治痔瘡,亦是濕熱生蟲之患,專取穢惡之氣,以治穢惡之疾,同氣相感之力也。
《本草分經》:辛,微寒。瀉熱解毒,治瘡,斷痾疾。 |
|
魚腥草
(《履巉岩本草》)
【異名】岑草(《吳越春秋》),蕺(《別錄》),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詵),紫背魚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綱目,),臭豬巢(《醫林纂要》),側耳根(《遵義府志》),豬鼻孔(《天寶本草》),九節蓮(《嶺南採藥錄》),重藥(《現代實用中藥》),狗貼耳(《廣州植物志》),肺形草(《貴州民間方藥集》),魚鱗真珠草、豬姆耳(《福建民間草藥》),秋打尾(《浙江中藥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麥(《江西民間草藥》),臭菜(《中藥志》),熱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質草(《浙江民間草藥》),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靈丹、辣子草、奶頭草(《湖南藥物志》),草攝、紅桔朝、臭蕺(《閩東本草》)。
【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蕺菜
多年生草本,高15~50釐米。莖下部伏地,節上生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心形或寬卵形,長3~8釐米,寬4~6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有細腺點,下面常紫色,兩面脈上被柔毛;葉柄長1~4釐米,被疏毛;托葉膜質,條形,長約2.5釐米,基部抱莖,下部與葉柄合生,邊緣被細毛。穗狀花序生於莖的上端,與葉對生,長約2釐米;總苞片4枚,長方倒卵形,大小不一,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具1小的披針形苞片;雄蕊3,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1,由3個下部合生的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離。蒴果卵圓形,頂端開裂。種子多數,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長於陰濕地或水邊。分佈西北、華北、華中及長江以南各地。
【採集】夏、秋采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洗淨曬幹。
【藥材】乾燥的全草極皺縮。莖扁圓柱形或類圓柱形,扭麯而細長,長約10~30釐米,粗約2~4毫米。表面淡紅褐色至黃棕色,具縱皺紋或細溝紋,節明顯可見,近下部的節上有須根痕跡殘存。葉片極皺縮而捲折,上表面暗黃緑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黃色。花穗少見。質稍脆,易碎,莖折斷面不平坦而顯粗纖維狀。微具魚腥氣,新鮮者更為強烈;味微澀。以淡紅褐色、莖葉完整、無泥土等雜質者為佳。
主産浙江、江蘇、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陝西等地亦産。
【化學成分】全草含揮發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魚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鉀、硫酸鉀、蕺菜鹼。
花穗、果穗含異槲皮甙,葉含槲皮甙。也有報道花、葉、果中的黃酮類相同,皆含槲皮素、槲皮甙、異槲皮甙、瑞諾甙、金絲桃甙。
根莖揮發油亦含魚腥草素。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有效成分魚腥草素在體外試驗對卡他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則較差。亦有報告,魚腥草與桔梗的合劑,對肺炎球菌無抗菌作用(試管法,平板法)。魚腥草能延緩小鼠實驗性結核病變的發展,延長小鼠壽命。從魚腥草中提出-種油狀物,對許多微生物生長都有抑製作用,特別對酵母和黴菌。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觀察到魚腥草(1:1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製作用,也能延緩孤兒病毒的生長。
③利尿作用
用魚腥草灌流蟾蜍腎或蛙蹼,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從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機物所致,鉀僅起增強利尿的附加作用;也還可能由於槲皮甙的血管擴張作用。
④其它作用
魚腥草還有鎮痛、止血、抑製漿液分泌、促進組織再生等作用。煎劑對小鼠腹腔註射有止咳作用(氨水法),但無祛痰、平喘作用。
【炮製】去淨雜質,除去殘根,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辛,寒。
①《別錄》:"味辛,微溫。"
②《履巉岩本草》:"性涼,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綱目》:"辛,微溫,有小毒。"
⑤《醫林纂要》:"甘辛鹹。"
【歸經】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
①《別錄》:"主蠼螋溺瘡。"
②《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⑤《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痁疾,解硇毒。"
⑥《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⑦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⑧《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⑨《嶺南採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⑩《現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作。"
⑾《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⑿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⒀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宜忌】虛寒癥及陰性外瘍忌服。
①《別錄》:"多食令人氣喘。"
②孟詵:"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選方】①治肺癰吐膿吐血:魚腥草、天花粉、側柏葉等分。煎湯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癰:蕺,搗汁,入年久芥菜鹵飲之。(《本草經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氣管炎,感冒:魚腥草、厚樸、連翹各三錢。研末,桑枝一兩,煎水衝服藥末。(《江西草藥》)
④治肺病咳嗽盜汗:側耳根葉二兩,豬肚子一個。將側耳根葉置肚子內燉湯服。每日一劑,連用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
⑤治痢疾:魚腥草六錢,山查炭二錢。水煎加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⑥治熱淋、白濁、白帶:魚腥草八錢至一兩。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⑦治痔瘡:魚腥草,煎湯點水酒服,連進三服。其渣熏洗,有膿者潰,無膿者自消。(《滇南本草》)
⑧治慢性鼻竇炎:鮮蕺菜搗爛,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數次。另用蕺菜七錢,水煎服。(《陝西草藥》)
⑨治癰疽種毒:魚腥草曬幹,研成細末,蜂蜜調敷。未成膿者能內消,已成膿者能排膿(陰疽忌用)。(《江西民間草藥》)
⑩治疔瘡作痛:魚腥草搗爛敷之,痛一、二時,不可去草,痛後一、二日愈。(《積德堂經驗方》)
⑾治婦女外陰瘙癢,肛癰:魚腥草適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⑿治惡蛇蟲傷:魚腥草、皺面草、槐樹葉、草决明。一處杵爛敷之。(《救急易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肺炎
取魚腥草30剋,桔梗15剋,煎至200毫升。每次30毫升,日服3~4次,痰粘稠量多時,並用5%魚腥草煎劑噴霧吸入。治療28例肺炎(大葉性肺炎11例,節段性肺炎8例,片狀陰影8例,輕型支氣管肺炎1例),細菌學檢查均證實為細菌性感染,並除外過敏、病毒及結核因素。所治病例均於發病後24小時至3日內開始服藥,直至X綫照片上陰影完全吸收為止,不加用其他藥物。結果26例痊愈。陰影在服藥後5~22天內吸收(平均9.4天),白細胞恢復正常平均3.9天。另有應用1:1魚腥草註射液,肌肉註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肺炎12例,痊愈9例。用魚腥草乾燥葉粉製成100%煎劑進行細菌敏感試驗,發現對金黃色葡萄狀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魚腥草合劑在肺炎球菌的培養基上或試管內均無直接殺死或抑製肺炎球菌生長的作用,認為它對肺炎球菌的作用,似應以神經學說來解釋。抗菌素在體內的作用原理與它們在試管內對細菌的作用不是等同的,除抗菌作用外尚有生理的防禦性作用。
②治療肺膿瘍
用魚腥草()每天1~2兩,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療5例小兒肺膿瘍,最短者用藥1周,膿瘍即吸收,僅留輕度胸膜增厚,一般均於2周完全吸收。發熱於用藥後2~8天下降至正常。在療程第2~3天起大部患兒均出現較劇烈之嗆咳,咳出大量膿痰,5天後咳即減輕,不再有膿痰,1周後僅偶有咳嗽。采用本品治療能使痰臭味減輕,血象可在10天內恢復正常。如用魚腥草30剋,桔梗16剋,加水300毫升,煮沸10分鐘過濾,分3次服,療效亦佳。或用魚腥草註射液,每次肌註5毫升,每日2~3次;同時口服魚腥草、鴨蹠草、肺形草各1兩的煎劑,成人每日1劑,小兒酌減;倘有咯血、咳嗽等癥,可對癥治療。16例肺膿瘍,治愈9例,好轉7例,療程2~6個月;化膿性肺炎3例,全部治愈,療程10~30天。文獻曾報道用鮮魚腥草2兩搗汁內服,每日2次,治療1例肺膿腫合併膿氣胸患者(不兼用任何抗菌素,不抽液),治療第2日痰量顯著減少,咳嗽、氣急明顯緩解,並能起坐,治療第3天即能下地散步;共服藥10天,攝片復查,兩側膿氣胸均基本痊愈。
③治療慢性氣管炎
先取桔梗15剋,加水約200毫升,文火煮沸10~20分鐘,而後加入魚腥草20剋,再煮沸5分鐘,過濾取汁150毫升(如不足150毫升,可以蒸餾水或沸水衝洗殘渣補足)。每次20~30毫升,日服3~4次。服藥後咳嗽、咯痰均減輕或消失。或用魚腥草註射液行穴位註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分註2~3個穴位(主穴:定喘、麯池);同時配合拔罐或針刺(主穴:身柱、膏盲)。2周為一療程。通過116例的觀察,對咳嗽、咯痰、氣喘等癥狀均有效者占97.4,其中單獨使用魚腥草穴位註射的效果,不如穴位註射再配合拔火罐或針刺治療者佳。魚腥草的提取物-魚腥草素,已能人工合成,可以製成片劑及註射液。片劑含10~30毫剋,日服3次,每次2~3片;註射液每次肌註4毫升(含量8毫剋),每日2次,均以10天為一療程,可用兩個療程。魚腥草製劑也可與三脈葉馬蘭或鵝柴浸膏片(鵝不食草及柴鬍)合併應用。經數百例臨床觀察,均以單純型的療效較好,喘息型較次。使用中未發現明顯副作用,少數病人服藥後偶可出現頭暈、胃部不適、心窩部燒灼感等,不久能自行消失。
④治療百日咳
用1:1的魚腥草蒸餾註射液行穴位註射,每穴0.5毫升,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兩療程間休息1天。取穴:雙肺俞、麯池;氣喘加定喘,痰多加膻中、豐隆,出血加脾俞。治療52例,治愈32例,好轉18例,無效2例。一般1~2療程治愈(陣發性痙咳完全消失)。
⑤預防鈎端蠃旋體病
魚腥草片,每次5片,日服3次(共含生藥5錢)。於"雙夏"農忙接觸疫水頻繁期間連服2~3天。停藥3天再服。
⑥治療化膿性關節炎
用魚腥草註射液(揮發油飽和水溶液,每毫升含生藥1),每次5~15毫升,註入關節腔內(先抽盡關節腔膿液並用無菌生理????水衝洗),每隔2~3天1次;同時肌肉註射5毫升,每日2次。患膝應加固定以限製活動。上法共治療急性化膿性膝關節炎3例,分別於7、10、12天癥狀消失,痊愈出院。關節腔註入魚腥草註射液,一般1~2次後即能控製癥狀。
⑦治療皮膚科疾患
取魚腥草1斤,加水3斤,得蒸餾液1.5斤,局部外敷。共治療單純皰疹、膿皮病、癤癰及創口感染50例,有效48例,無效2例。其中以對單純皰疹效果最好。部分病例於外敷同時,再用上述溶液內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⑧治療慢性宮頸炎
采用人工合成的魚腥草素行局部治療。㈠0.4%魚腥草素水溶液:用時先以0.1%新潔爾滅液棉球拭淨宮頸分泌物,揩幹,陰道後壁放凡士林紗布1塊保護,再取棉球1個浸水溶液置宮頸糜爛處,每天上藥1次,5次為一療程。1周後再進行第二個療程,月經期暫停。治療73例,痊愈22例,顯效12例,有效22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76.7%。㈡魚腥草素片:每片含魚腥草素10毫剋,每天放1片於子宮頸糜爛處,5次為一療程。教給病人自用。治療11例,痊愈3例,顯效3例,有效4例,無效1例。魚腥草蒸餾液也可用作局部治療。
此外,根據報道109例24種急慢性炎癥的臨床治療觀察,魚腥草除對呼吸道炎癥有效外,對其他急性炎癥如急性結膜炎、瞼緣炎、丹毒、尿路感染等疾患,也有一定療效;對慢性炎癥則療效較差。 |
|
魚腥草
【來源】食療方
【原料】魚腥草30剋,白糖適量。
【製法】水濃煎2次,混合後,加白糖,煮沸,分2次服,每日1劑。
【用法】
【功效】 |
|
魚腥草(herba houttuyniae)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乾燥水上部分。産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收,洗淨,陰幹用或鮮用。名見《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𠔌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 。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拉丁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英文名】 chameleon
【別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魚腥草、紫蕺、菹子、臭豬巢、側耳根、豬鼻拱(豬鼻孔)、九節蓮、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洗淨曬幹。
【原形態】蕺菜 多年生腥臭草本,高60cm。莖下部伏地,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無毛或節上被毛。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葉柄長1-4cm;托葉膜質,條形,長約2.5cm,下部與葉柄合生為葉鞘,基部擴大,略抱莖;葉片卵形或闊卵形,長4-10cm,寬3-6cm,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緑色,下面常呈紫紅色,兩面脈上被柔毛。穗狀花序生於莖頂,長約2cm,寬約5mm,與葉對生;總苞片4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約0.6cm,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雄蕊3,花絲長為花藥的3倍,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離。蒴果卵圓形,長2-3cm,先端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長於溝邊、溪邊及潮濕的疏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野生於陰濕或水邊低地,喜溫暖潮濕環境,忌幹旱。耐寒,怕強光,在-15℃可越鼕。土壤以肥沃的砂質壤土及腐殖質壤土生長最好,不宜於粘土和鹼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術 種子發芽率不高,發芽適宜17-25℃變溫,發芽率為20%左右。根莖繁殖:春季將老苗上的根莖挖出,選白色而粗壯的根莖剪成10-12cm小段,每段帶2個芽,按行株距20cm×20cm開穴栽植,繁殖,覆土3-4cm,稍稍鎮壓後澆水,1星期後可生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幾小株,按上法栽種。
田間管理 栽種後註意澆水,需保持土壤潮濕,出苗後,要勤除雜草,地上部封壟以後,可以不進行鋤草,以免鋤傷根苗。
【性狀】
性狀鑒別莖扁圓形,皺縮而彎麯,長20-30cm;表面黃棕色,具縱棱,節明顯,下部節處有須根殘存;質脆,易折斷。葉互生。多皺縮。展平後心形,長3-5,寬3-4.5cm;上面暗緑或黃緑色,下面緑褐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成鞘狀。穗狀花序項生。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以葉多、色緑、有花穗、魚腥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多角形,有較密的波狀紋理,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5個;油細胞散在,類圓形,周圍7-8個表皮細胞呈放射狀排列。腺毛無柄,頭部3-4個細胞內含淡棕色物,頂部細胞常已無分泌物、或皺縮。非腺毛(葉脈處)2-4(-10)個細胞,長180-蛐200μm,基部直徑約40μm表面有條狀紋理。下表皮氣孔、非腺毛較多。葉肉組織中有小簇晶微在.直徑6-10μm。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揮發油、內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兩者並有特異臭氣。還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乙酸竜腦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說的魚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亞硫酸氫銷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絲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緑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𠔌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葉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藥理作用】
1.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魚腥草可以增強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備解素,在治療慢性氣管炎時,合成魚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對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顯提高,血清備解素明顯升高。傢兔每日肌肉註射魚腥草素8mg。連續給藥3天後,血清中備解素也明顯升高,魚腥草提高機體兔疫力,對感染性病的治療有着重要的意義。
2.抗菌的作用:魚腥草中提得一種黃色油狀物,對各種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黴菌)均有抑製作用,對溶血性的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亞硫酸氫鈉加成物稱為合成的魚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亞硫酸氫鈉加成物稱為新色腥草素,體內外實驗對多種細菌均有較明顯的抑製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黴素MIC為62.5-80mcg/ml,對流感桿菌為1.25mg/ml。普拜氏液體培養基上對結核桿菌H37RY株為16mcg/ml。在改良的蘇通氏半固體培養基上則為25mcg/ml,其鉀????為12.5mcg/ml。合成的魚腥草素異煙腙對TB桿菌有較強的作用,其MIC為0.78-3.1mcg/ml,對感染TB的小鼠。能明顯的延長生存時間,每鼠1mg腹腔註射能使小鼠存活期延長62天,拌食喂飼療效更好。
3.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魚腥草煎劑(l:1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製作用,並能延緩孤兒病毒ECHO11的生長。朱宇同報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幾個非揮發油部份。其中魚腥草素Ⅲ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預防性保護作用,對EMC和HSVⅡ作用不明顯,合成魚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魚腥草提取物(4g生藥/ml)對復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顯預防保護作用。而對腦心肌炎病毒及皰疹病毒Ⅱ型感染無明顯保護作用。並證明魚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揮發油部分,而在非揮發物中。
4.利尿作用:用魚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腎或蛙蹼,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從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機物所致,鉀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時,能使鈎端蠃旋體活動減弱-死亡—裂解,亦能推遲人工感染鈎端蠃旋體的豚鼠的發病期。
5.和TMP配伍作用的研究:張永恆報道,0.75mg/ml魚腥草組和0.75mg/ml魚腥草-7.5mg/mlTMP配伍組對比(t=5.6)P<0.001,有非常顯着的差異性。0.75mg/ml魚腥草素-7.5mg/mlTMP配伍組與7.5mg/mlTMP組對比(t=2.78)P<0.01,差異顯着。說明二者合用的抑菌作用比單用為優,二者有協同作用。0.1ml/ml魚腥草揮發油無抑菌作用,0.1ml/ml魚腥草揮發油-7.5mg/mlTMP配伍組和7.5mg/mlTMP組對比(t=4.2)P<0.001,有極顯着拮抗作用,說明魚腥草揮發油能降低TMP的抑菌作用。但亦有例外,二者配伍能增強抗副傷寒及宋內氏痢疾桿菌的作用,故在肯定拮抗作用的同時,亦不應忽視對個別菌株有協同作用。
6.其它作用:魚腥草尚有鎮痛、鎮咳、止血、抑製漿液分泌,促進組織再生,傷愈合促進紅皮病、銀屑病的好轉等作用,蕺菜鹼有刺激皮膚發泡的作用。皮下註射魚腥草水溶物還具有輕度的鎮靜、抗驚作用,能抑製小鼠的自發活動,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對抗士的寧所致的驚厥,20-40mg/kg 脈註射於犬可使血壓下降40-50mmHg。
【毒性】魚腥草毒性很低。魚腥草素給小鼠口服之半數致死量為1.6±0.081g/kg;對犬靜脈滴註,38-47mg/kg不致引起死亡,如增至61-64mg/kg則可引起死亡,解剖可見肺髒有嚴重出血和血栓。給犬灌胃,每日80-160mg/kg,連續1個月,可見有大量流涎現象,早期常出現嘔吐,此外則未見異常。魚腥草毒性很低,小鼠皮下註射的LD50是1.6±0.081g/kg,給體重17-20g的小鼠靜脈註射1.5mg的魚腥草素(相當於人體註射劑量的200倍左右),觀察1周無死亡現象,且90%體重增加,經解剖亦未見病變發生。對犬靜脈滴註38-47mg/kg不致引起死亡,劑量增至61-64mg/kg則可引起死亡,解剖可見肺部有嚴重出血和血栓。給犬皮下註射每日80-160mg/kg,連續1mo,可見有大量的流涎,早期常出現嘔吐,對食欲、血象及肝腎功能等均無明顯的影響。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酸3滴,置水浴中加熱,顯紅色。
(3) 薄層色譜①取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lml,作洪試液。另取金絲桃甙少許,甲醇溶解後作對照液。分取供試品及對照品適量點於同一硅膠G板上,以乙醚-甲醇-水(4.5:1:1.5)展開,用1%的三氯化鋁乙醇溶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淡黃色斑點,紫外光燈下呈暗棕色斑點。②取本品粉末2g,加水10ml及8%氫氧化鈉8滴,冷浸2h,不斷攪拌,濾過。濾液置於分流漏鬥中,加醋酸乙酯10ml,7%????酸溶液6滴,振搖5min,靜置,分取醋酸乙酯提取液,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癸酸乙醛對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製成每1ml含2mg溶液,作對照液。吸取供試品和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板上,以苯-無水乙醇(7:2)展開,噴以5%三氯化鐵試液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斑點。
【炮製】去淨雜質,除去殘根,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辛;寒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肺癰吐膿;痰熱喘咳;喉哦;熱痢;癰腫瘡毒;熱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g,不宜久煎;或鮮品搗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註意】
1.虛寒癥及陰性外瘍忌服。
2.《名醫別錄》:多食令人氣喘。
3.孟詵: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各傢論述】
1.《名醫別錄》:主蠼螋溺瘡。
2.《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5.《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
6.《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7.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8.《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9.《嶺南採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10.《現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作。
11.《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1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1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摘錄】《中華本草》 |
|
唐本草說江左人好生食,我聞過揉碎的魚腥草葉子,有刺激的魚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會稽賦說兇年民斷其根食之,會稽志也說越王曾采蕺於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當蔬菜上桌的,但是什麽收成都沒有的時候,就衹好將就吃囉。越王不止臥薪嚐膽,還親自採集沒有人要吃的菜來吃,宣示作用吧。僅魚腥草處於泥土中的根部為食部,涼拌味道極佳,其餘部分不宜食用。
【別名】岑草,紫背魚腥草,紫蕺,臭豬巢,折耳根,豬鼻拱,九節蓮,重藥,狗貼耳,肺形草,魚鱗真珠草,豬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麥,臭菜,熱草,臭質草,臭腥草,臭牡丹,臭靈丹,辣子草,奶頭草,草攝,紅桔朝,臭蕺,節節根.
【性味歸經】
辛,微寒。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
|
1.用於肺癰咳吐膿血及肺熱咳嗽,痰黃而稠等。前者,常與桔梗、蘆根、鼕瓜仁等同用,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後者,常與黃芩、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藥同用。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藥。
2.用於熱毒瘡瘍,常與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內服外用均可。
3.用於熱林小便澀痛,常與木通、滑石、車前子等利尿通淋藥同用。
現代多用治肺膿瘍,肺炎,急、慢性氣管炎,尿路感染等。
魚腥草入藥,中醫認為其味辛、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排痛消腫療瘡、利尿除濕、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單用或配伍復方,內服外用或民間多種食療方法的使用均療效確切。藥理研究,魚腥草主含揮發油,癸酰乙醛魚腥草素等多種成份,對各種致病桿菌、球菌、流感病毒、鈎端蠃旋體等有抑製抗菌作用,並能提高人體免疫調節功能。
【用法用量】
15~30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記憶歌訣】
明代龔廷賢著《藥性歌括四百味》:蕺菜微寒,肺癰宜服,熏洗痔瘡,消腫解毒。
【性狀】
本品莖呈扁圓柱形,扭麯,長20~35cm,直徑0。2~0。3cm; 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捲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緑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緑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
【特性】
蕺菜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釐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釐米,寬2.5~6釐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釐米,無毛;托葉膜質長1~2.5釐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釐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於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釐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
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氣。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鹼。葉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異槲 皮甙。
【貯藏】置乾燥處。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3.增強免疫係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製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發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功用】 內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膿、祛痰作用。據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劑,粉劑,註射劑,對肝髒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又據中醫臨床經驗證明,對肺膿瘍,癰節等化膿性炎癥有效。生嚼根莖,能緩解冠心病的心絞痛。 |
|
1.柿癰吐膿痰
鮮草洗淨,炒作菜吃。或用魚腥草36 (鮮草),桔梗12剋,甘草6剋,水煎服。
2.肺熱咳嗽,咯痰帶血 (包括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魚腥草18 (鮮草36),甘草6剋,車前草30剋,水煎服。
3.小兒高熱驚風,大人肺炎,熱咳氣急
魚腥草、黃荊條各30剋,鈎藤9剋,水煎服,小兒酌減。
4.遍身生瘡 (包括多發性癰療等)
魚腥草嫩葉和米粉做成餅,油煎食之。
5.癰癤發背,疔瘡腫毒
不拘已潰未潰,可用濕紙包裹鮮魚腥草,置於灰火中煤熟,取出搗爛,塗敷患處。
6.黃疸發熱 (包括膽囊炎等)
魚腥草150~180剋,水煎溫服,據稱療效頗佳。
7.心髒病,心絞痛,心痛徹背
鮮魚腥草的莖每次用1~2寸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緩解疼痛,持續久服亦有治愈的病例。
8.婦女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赤白帶下腥臭,下腹痛等
魚腥草30~60 (鮮草加倍),蒲公英、忍鼕藤各30剋,水煎服。
9.痧癥腹脹,小兒疳積,食傷不化,腹痛瀉痢
鮮葉或全草洗淨搗汁,每次用半調匙。溫開水衝服。
10.癰疽不破頭、膿排不出
將此草搗爛、塗貼於患部能出膿,故此草又名"代刀草"。(槍珠、彈片、竹簽、木刺進入肌肉,即以濕紙包裹本品,於火中煤熟,搗爛敷貼之,有吸出彈片、簽、刺之功)。
11.項疽搭背,膿栓不出
濕紙包裹鮮草,於灰火中娘熟,搗爛敷於患部,可吸出膿液,並有止血止痛、消炎防腐之功。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酸3 滴,置水浴中加熱,顯紅色。
(3) 取本品25g,切碎,置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回流4 小時,停止加熱,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備註】
(1)魚腥草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常與桔梗、鮮蘆根、瓜蔞皮、鼕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貝等用同用,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癥;與百部、鵝兒不食草、麥鼕、蜂蜜等藥配伍,可用於百日咳。用於熱毒癰腫,可單味煎湯內服,也可用鮮草搗爛外敷。
(2)魚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鮮淨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不耐久聞,故以氣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時候,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此藥氣腥味劣,難以下咽。這是未經實踐的原故。其實,此藥陰幹後,不但沒有腥氣,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時,則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紅茶汁,仔細口嘗,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澀味,毫無苦味,且無腥臭,對胃也無刺激性。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癰(肺膿瘍)的要藥。近年來在臨床應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用於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等疾患,頗有療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於尿路感染、尿頻澀痛。 |
|
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 ,的嫩莖葉,又名蕺兒
菜、折耳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魚腥氣,可炒食、涼拌或作湯。
魚腥草每百剋嫩莖葉含碳水化合物6 剋,蛋白質2.2 剋,脂肪0.4 剋,
鈣74 毫剋,磷53 毫剋,揮發油(甲基正壬酮、丹桂油稀、羊脂酸、月桂醛)
0.49 毫剋,還含有魚腥草素、蕺菜鹼和多種維生素。
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扁桃體炎、肺膿瘍、尿路
感染等。虛寒癥及陰性外瘍者少食。
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蕺菜、蕺兒根、摘兒根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佈,常生長在背陰山坡、村邊田埂、河畔溪邊及濕地草叢中。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於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緑色,偶有紫色;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於潮濕泥地,即可成活,並生根發芽,廣為繁衍。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生蔬菜,當地居民大多喜食之,常見的吃法有幾種:一是將魚腥草地下莖除去節上的毛根,洗淨後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將嫩葉加入其中),放入醋、醬油、辣椒粉、味精等佐料涼拌生吃,清脆爽口,但腥味較重;二是將地下莖連同嫩莖葉一同煮湯、煎、炒或燉,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三是腌漬加工成鹹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開胃。
野生魚腥草腥味較重,初食者大多不適應,地下莖纖維多,適口性不理想,因此作為商品性蔬菜發展較晚。起初以魚腥草作為蔬菜食用的,多為知其功效的醫生。近年來由於受“回歸大自然”、“藥食同源”之風的影響,民間采挖魚腥草出售和作為特色山野菜食用之風漸盛,尤其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開發利用魚腥草的規模不斷擴大,野生資源供不應求,市場價格較高。目前為了緩解供需矛盾,開始出現人工大量種植,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産規模。魚腥草由野草變為栽培作物後,由於生境改善,生長周期短,植株生長快,地下莖粗狀,澱粉含量增多,纖維含量減少,食用時鮮嫩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特異的魚腥味變淡,適口性增強,更受食者歡迎。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又是一種傳統藥用植物,民間醫師大多認為,它性味辛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尿涌淋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膿潰瘍、肺熱咳喘、熱痢熱淋、水腫、腳氣、尿路感染、白帶過多、癰腫瘡毒等癥。所以,魚腥草在中醫處方中往往成為有關肺病、泌尿係統疾病的主藥。
現代醫學則對魚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認識:其特異氣味主要來源於魚腥草揮發油中的一種有效成分——魚腥草素(癸酰乙醛)。魚膽草素是魚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對卡他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製作用。此外,魚腥草還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魚腥草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氣管炎、慢性宮頸炎、百日咳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對急性結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療效。另外,魚腥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具有鎮痛、止咳、止血,促進組織再生,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魚腥草既可作為野生蔬菜進行産業化生産,深入開發利用,也可作為醫藥原材料,加工成西藥針劑或中成藥,因此目前具有較為理想的市場前景。 |
|
相傳當年越王勾踐做了吳王的俘虜,臥薪嚐膽,發誓一定要使越國強大起來。但回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見的荒年,百姓無糧可吃。勾踐親自上山尋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終於發現了一種。於是,越國上下竟然靠着這小小的野菜渡過了難關。因為這種野菜有魚腥味,便被勾踐命名為魚腥草。
魚腥草別名側耳根、豬鼻孔等,涼拌側耳根是民間的一道傳統佳餚。魚腥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臨床報道廣泛用於治療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感冒發燒、肺癌、宮頸糜爛、腎病綜合徵、鼻炎、化膿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以魚腥草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藥製劑有魚腥草註射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用於肺膿瘍、痰熱咳嗽、白帶、尿路感染、癰癤等。 |
|
1)《本草綱目》:辛,微溫,小毒。散熱毒癰腫。
2)《本草經疏》∶治痰熱壅肺發為肺癰吐膿血之要藥。
3)《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臌脹。
4)《本經逢原》:魚腥草方藥罕用,近世僅以煎湯熏滌痔瘡,及敷惡瘡白禿。又治咽喉乳蛾,搗取自然汁,灌吐頑痰殊效。《別錄》主蠼螋尿瘡,又云多食氣喘,患腳氣人勿食。《千金》言:素有腳氣人食之,一生不愈。時珍雲:散熱毒癰腫,痔瘡脫肛,斷痁疾,解硇毒。合上諸治,總不出闢諸蟲毒瘡毒,即治痔瘡,亦是濕熱生蟲之患,專取穢惡之氣,以治穢惡之疾,同氣相感之力也。
5)《本草分經》:辛,微寒。瀉熱解毒,治瘡,斷痁疾。 |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流行性感冒患者、經常便秘、脾胃濕熱、脘腹脹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者;
2. 但是虛寒性體質及疔瘡腫瘍屬陰寒,無紅腫熱痛者,不宜服食。 |
|
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
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水消腫、通淋的功效;
主治扁桃體炎、肺膿瘍、尿路感染、肺熱喘咳、瘧疾、水腫、癰腫瘡毒、熱淋、濕疹、脫肛等病癥。 |
|
碳水化合物0.3
膳食纖維0.3
維生素A575微剋
鬍蘿蔔素3450微剋
維生素C70毫剋
鈣123毫剋
磷38毫剋
鉀718毫剋
鈉2.6毫剋
鎂71毫剋
鐵9.8毫剋
鋅0.99毫剋
銅0.55毫剋
錳1.71毫剋 |
|
1.《名醫別錄》:主蠼螋溺瘡。
2.《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5.《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
6.《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7.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8.《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9.《嶺南採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10.《現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作。
11.《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1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1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
|
涼拌魚腥草
調料:????、醬油、醋、白糖、雞精、紅油、幹辣椒 、花椒面
做法:
1、將魚腥草的老根、須掐去,留下嫩白根及葉片,用清水多洗幾遍,洗淨去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鐘,撈出控幹水分待用;也可以用開水焯一下。
2、將幹辣椒切成段,放到溫油中炸至酥脆,發出香味,連同油一塊倒入碗中待用;
3、將魚腥草放到盆裏,放入????、醬油、白糖、醋、雞精、紅油、花椒面、炸好的辣椒油拌勻,即可食用,口昧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地域的不同着相應調整。
特點:麻辣酸甜,清淡爽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
提示:食用時魚腥草衹能吃白根和葉,食用時必須用冷水泡,消除異味。
涼拌魚腥草
一、原料:
1.主料:魚腥草250 剋。
2.調料:精????、味精、花椒粉、辣椒油、白糖。
二、製法:
將魚腥草去雜洗淨,切成段,再用????水泡幾分鐘,放味精、精????、花椒粉、辣椒油、白糖,拌勻即可上桌。
按: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做成涼拌菜對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乳腺炎、蜂窩組織炎、中耳炎、腸炎等有一定療效。
魚腥草性寒不宜多食。
魚腥草蒸雞
一、原料:
1.主料:嫩母雞1衹(重約1500剋),魚腥草200剋。
2.調料:精????、味精、鬍椒粉、蔥段、薑片。
二、製法:
1.將雞宰殺、去毛、內臟、腳爪洗淨,放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洗淨血污。將魚腥草去雜洗淨切段。
2.取湯盆1衹,放人全雞、精????、薑、蔥、鬍椒粉和適量清水,上籠蒸至雞熟透,再加入魚腥草、味精,略蒸即可出籠。
按:此菜由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魚腥草與溫中益氣、補髓添精的雞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消炎解毒、溫中益氣的功效。可作為肺膿瘍、虛勞瘦弱、水腫、脫肛等病癥患者的輔助食療菜看食用。
魚腥草炒雞蛋
一、原料:
1.主料:鮮魚腥草150剋,雞蛋4衹。
2.調料:精????、味精、蔥花、素油。
二、製法:
1.將魚腥草去雜洗淨切小段,雞蛋磕入碗內攪勻。
2.鍋內油燒熱,投入蔥花煸香,放人魚腥草煸炒幾下,倒入雞蛋一起煸炒至成塊,加入適量水和????,炒至雞蛋熟而入味,點入味精推勻即成。
按:此菜是由魚腥草與潤肺利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雞蛋相配而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作為肺炎、肺膿瘍、癰腫、虛勞出血、目赤、熱痢等病癥患者輔助營養食療菜餚使用。
魚腥草肉絲
一、原料:
1.主料:豬肉200剋,魚腥草100剋。
2.調料:精????、味精、薑絲、濕澱粉、豬油、鮮湯。
二、製法:
1.將豬肉洗淨切絲,放碗內加????、濕澱粉拌勻。魚腥草去雜洗淨切段。????、味精、濕澱粉、鮮湯兌成汁。
2.鍋放油燒至六成熱,下肉絲炒散,放魚腥草炒幾下,烹入兌好的汁,翻炒幾下起鍋裝盤即成。
按:此菜由魚腥草與滋陰潤燥、溫中益氣的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消炎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適用於肺炎、肺膿瘍、瘦弱幹咳、營養不良、脫肛等病癥。
魚腥草燒豬肺
一、原料:
1.主料:豬肺250剋,鮮魚腥草100剋。
2.調料:料酒、精????、味精、醬油、白糖、蔥段、薑片、豬油。
二、製法:
1.將豬肺切成塊,多次洗去血水。魚腥草去雜洗淨切段。
2.鍋加豬油燒熱,放人豬肺煸炒至於,烹入料酒、醬油煸炒幾下,加入蔥、薑、精????和適量水,燒至豬肺熟,加入白糖、料酒繼續燒至豬肺熟透,投入魚腥草燒至入味,點入味精即可出鍋。
按:魚腥草與補肺潤肺的豬肺組成此菜,具有消炎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作為肺炎、肺膿瘍、肺虛咳嗽、咳血及肺痿等病癥患者的輔助食療菜看食用。 |
|
三白草科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或嫩莖、芽。又稱蕺、菹菜、蕺菜、臭豬巢、側耳根、豬鼻孔、臭腥菜。我國西北、華北、化中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野生。春、夏季采收,除去須根,洗淨用,或曬幹備用。
[性能]味辛,性微寒。能清解熱毒,利尿通淋,開胃消食。
[參考]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癸酰乙醛、月桂醛、甲基正壬酮、香葉烯等;並含蕺菜鹼、鉀????、槲皮甙、異槲皮甙等成分。
對金黃色葡萄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結核桿菌及流感病毒、鈎端蠃旋體均有抑製作用(但加熱後作用降低)。能明顯促進白細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增進機體免疫功能。魚腥草煎液,能延緩實驗性結核病變的發展。所含鉀????、槲皮甙均有利尿作用。此外,還有止咳、止血,改善毛細血管脆性的作用。
[用途]用於肺癰,肺熱咳嗽,百日咳;痢疾,痔瘡及癰腫瘡瘍;熱淋,小便不利,小腫;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用法]本品以新鮮者為佳。作煎劑時不宜久煎。健胃消食,以生食為好。治療癰腫瘡瘍、痔瘡時,除內服外,可配合外敷或熏洗。
[附方]
1,蕺菜寧肺汁:鮮魚腥草250g,略搗,絞取汁液。一日分3次服。
《滇南本草》載本品“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本草經疏》治肺癰,則用“蕺搗汁,入年久之芥菜鹵飲之。”
蕺菜自古為清熱解毒、治療肺癰的要藥,故可單用奏效。芥菜鹵有祛痰開胃之功,有利於排除癰膿,增加食欲,在治療上亦有一定幫助,故可加用。
2,蕺菜燉豬肚:魚腥草120g,豬肚1具,將蕺菜放於豬肚中,紮定,以小火燉湯服食。
魚腥草能清肺熱、解毒,在實驗上對結核病變又有一定治療意義;豬肚能補脾以益肺。用於肺癆咳嗽盜汗。
3,蕺菜山楂湯:魚腥草60g,山楂6g。加水煎湯服。
源於《嶺南草藥志》。魚腥草能解大腸熱毒,並健胃消食;山楂能活血治痢疾,亦可消飲食。配伍應用,其效益佳。
4,蕺菜車前草湯:魚腥草60g,車前草30g。加水煎湯服。
方中兩者均有清熱利尿、通淋之功,魚腥草又能清熱解毒。用於熱淋、小便不利或濕熱水腫。
5,風味蕺菜:鮮魚腥草250g,用熟食油(或熟油辣椒),????、醋、白糖、味精拌食。
魚腥草之鮮嫩而氣味濃者,大能開胃進食,幫助消化。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胃熱者尤宜。
魚腥草 魚腥草是惟一在原子彈爆炸點能頏強再生的中藥材。魚腥草具有抗輻射作用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不僅適用於空勤人員,也適用於經常接近輻射源的人員,如X光機和電腦操作人員,以及常看電視的人群。電腦一族必吃的防輻射食物。 |
|
魚腥草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其根莖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魚腥草主産湖南,而又以懷化市各縣最多,其他下莖成為人們最愛吃的桌上佳餚。近幾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裏,還出現了真空包裝的袋裝魚腥草食品。公路邊,還有人用稻田大片進行人工栽培魚腥草,很多農民靠種植魚腥草走上了致富路。其實,吃魚腥草是有個由來的。那是從古沅洲(即今芷江)開始流傳着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相傳宋朝熙寧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漲,泥沙淤塞,衝毀房屋,淹沒農田,弄得沿河兩岸侗民們流離失所,無傢可歸。傳說雨停水退後,沿河兩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樣的一種病,整天拉稀。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很差,沒有人知道得的是什麽病,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就在這緊要關頭,在白馬灘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鎮白馬鋪村)裏,有一個張姓後生手持一把魚腥草,對寨子裏的人說:“這種草大概可以治這種病,大傢不妨試試看吧。”
侗民們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馬當作活馬醫吧,試一試也無妨。於是,侗民們就拖着病軀上山下地挖魚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見好。消息很快傳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魚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來,姓張的後生是因為他傢常用房前屋後的魚腥草喂豬,左鄰右捨的豬都病了,惟獨他傢的豬沒有發病,全家人都甚覺奇怪。由於他對草藥也略知一二,他想:難道是吃了魚腥草的緣故?難道魚腥草可以清熱解毒、通淋利尿?於是全家人試着挖魚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為好轉。
從此,沅洲侗民對魚腥草特別珍愛,覺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方法也越來越講究,把魚腥草在地下莖洗淨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薑、芫荽、蔥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這樣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種傳統美味,吃出了一道藥食同源的佳餚。 |
|
蕺菜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蕺菜全株有魚腥味,所以又稱魚腥草。魚腥草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分佈。魚腥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並且其植株生長健壯,抗病蟲能力極強,在生産栽培中不需進行病蟲防治,可免受藥物污染,是一種無污染的藥、菜兼用植物,作為緑色無公害保健型蔬菜開發和利用有廣阔的發展前景。
魚腥草主要以嫩莖葉和地下莖供作蔬菜食用,全株可鮮用或曬幹入藥。
魚腥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能在各種土壤中生長,以疏鬆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土(或沙質壤土)生長最為旺盛,怕霜凍,不耐幹旱和水澇,耐陰性強。由於過度採集,目前蕺菜野生資源破壞嚴重,為了保護野生資源,應積極開發利用和進行人工傢化引種栽培。
魚腥草常采用地下莖(長約6—10釐米)或帶根的壯苗繁殖栽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鼕季和早春應註意防凍保溫,夏季和初秋應註意遮陽保濕。
種植魚腥草應選擇有自然遮陰(半陰半陽)、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濕潤保水的田塊栽培。前茬作物收穫後,翻土深25—30釐米,每畝撒施腐熟肥5000—6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餅肥40—50公斤作基肥,耕細耙平土壤後,做成畦面寬約150釐米的高畦或平畦,在畦面按行株距30—40×8—10釐米埋栽種莖(地下莖)或定植壯苗。也可采用高壟栽培,壟面寬40釐米左右,每壟埋栽種莖(或栽植壯苗)2行,行株距25—30×5—8釐米。
在定植後,幹旱季節應適時澆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忌田間長時間積水。栽植半個月後,每隔2周左右澆施一次稀薄腐熟的人畜糞尿或沼氣發酵肥料和適量磷、鉀化肥。田間雜草應及時清除,適時進行淺中耕鬆土,結合鬆土在株行距間撒施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料。
魚腥草還可與辣椒、茄子、番茄、菜豆、玉米、甘蔗、煙草等作物套種,也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栽培,或選用花盆、面盆、桶、缸等容器栽培。
魚腥草定植後,苗高8—10釐米時就可以開始采摘嫩莖葉,以後每隔10—20天采收一次。采摘的嫩莖葉可以趁鮮上市,也可以曬幹後上市。地下莖在定植半年以後,即可根據市場需要適時采挖,洗淨後除去雜質,趁鮮上市或用於淹漬加工。留作種用的地下莖可隨用隨采。魚腥草全草可供藥用,隨時可采收,洗淨後曬幹貯藏或上市銷售。 |
|
名稱:
魚腥草
漢語拼音:
Yuxingcao
英文名:
HERBA HOUTTUYNIAE
基原:
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鮮全草或乾燥地上部分、鮮品全年均可采割;幹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幹。
性狀:
鮮魚腥草 莖呈圓柱形,長20-45cm,直徑0.25-0.45cm;上部緑色或紫紅色,下部白色,節明顯,下部節上生有須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葉片心形.長3-10cm,寬3-11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緑色,密生腺點.下表面常紫紅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項生。具魚腥氣,味澀。
幹魚腥草 莖呈扁圓柱形,扭麯,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質脆,易折斷。葉片捲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上表面暗黃緑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緑色或灰棕色。穗狀花序黃棕色。
鑒別:
(1)取幹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2)取幹品25g(鮮品125g)剪碎,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加乙酸乙酯1ml,緩緩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4小時.放置半小時,取乙酸乙酯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檢查:
水分(幹品)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5.0%。
酸不溶性灰分(幹品) 不得過2.5%(附錄Ⅸ K)。
浸出物:
幹品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Ⅹ A)測定,不得少於10.0%。
炮製方法:
鮮魚腥草 除去雜質。
幹魚腥草 除去雜質,迅速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
辛,微寒。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主治:
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貯藏:
幹魚腥草置乾燥處;鮮魚腥草置陰涼潮濕處。
製劑:
魚腥草註射液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HERBA HOUTTUYNIAE |
|
魚腥草
拼音名:Yuxingcao
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80
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夏季莖葉
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幹。
【性狀】本品莖呈扁圓柱形,扭麯,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
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捲折皺
縮,展平後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緑色至暗棕
色,下表面灰緑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
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
【鑒別】(1)取本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
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
與????酸3滴,置水浴中加熱,顯紅色。
(3)取本品25g,切碎,置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
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回流4小時,停止加
熱,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醋酸乙
酯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
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
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
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迅速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與歸經】辛,微寒。歸肺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
痢,熱淋,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15~25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
|
魚腥草介紹
魚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d)
科屬:
三白草科
別名:
蕺菜、蕺兒根、摘兒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50釐米,有腥臭氣,莖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葉互生,心形或闊卵形,脈上稍被柔毛,下面紫紅色,穗狀花序生於莖頂,與葉對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狀苞片4枚,花小,無花被。
分佈與習性:
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佈,喜濕潤,耐陰。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耐陰地被植物材料。 |
|
- : 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 herba houttuyniae,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cordate houttuynia
|
|
飲食 | 料理 | 美食 | 野菜食譜 | 健康 | 涼拌 | 雞蛋 | 炒 | 臭草 | 狗貼耳 | 蕺兒根 | 青春痘 | 中藥偏方 | 菜譜 | 紅棗 | |
|
|
炒魚腥草 | 魚腥草茶 | 魚腥草素 | 拌魚腥草 | 鮮魚腥草 | 魚腥草片 | 魚腥草油 | 漢中魚腥草 | 魚腥草合劑 | 魚腥草肉絲 | 魚腥草素鈉 | 花葉魚腥草 | 紫背魚腥草 | 涼拌魚腥草 | 魚腥草蒸雞 | 魚腥草肉片 | 芝麻魚腥草 | 魚腥草素片 | 漢葒魚腥草 | 魚腥草鈉片 | 魚腥草免煎 | 新魚腥草素 | 復方魚腥草 | 魚腥草紅棗茶 | 魚腥草滴眼液 | 魚腥草提取物 | 雞蛋炒魚腥草 | 豬肺鮮魚腥草 | 復方魚腥草片 | 魚腥草炒雞蛋 | 變色竜魚腥草 | 魚腥草拌萵筍 | 魚腥草煲豬肺 | 蒜泥拌魚腥草 | 魚腥草緑豆湯 | 雞蛋魚腥草方 | 魚腥草雙仁湯 | 魚腥草燒豬肺 | 魚腥草註射液 | 魚腥草素鈉片 | 合成魚腥草素 | 魚腥草山植茶 | 魚腥草豬肺湯 | 魚腥草滴眼劑 | 復方魚腥草素 | 魚腥草素鈉栓 | 新魚腥草素鈉 | 復方魚腥草合劑 | 鮮魚腥草豬肺湯 | 合成魚腥草素片 | 魚腥草裏脊絲湯 | 復方魚腥草顆粒 | 復方魚腥草膠囊 | 復方魚腥草軟膠囊 | 魚腥草海蜇拌萵苣 | 魚腥草蘇葉緑豆粥 | 復方魚腥草口服液 | 三愛魚腥草註射液 | 復方魚腥草片糖衣 | 魚腥草素鈉片糖衣 | 魚腥草註射液停售 | 魚腥草素鈉片吶英 | 復方魚腥草糖衣片 | 魚腥草高産栽培與利用 | 魚腥草枝子赤小豆湯 | 魚腥草車前草煲豬肺 | 復方魚腥草片薄膜衣 | 註射用新魚腥草素鈉 | 新魚腥草素鈉註射液 | 復方氯丙那林魚腥草素鈉片 | 魚腥草素鈉栓康明王 | 魚腥草素鈉片阿維斯 | 新魚腥草素鈉氯化鈉註射液 | 復方氯丙那林魚腥草素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