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高血壓標準
目錄
No. 1
  ●中國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參考了《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將18歲以上
  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分類:
  理想血壓(<120/80mmhg),
  正常血壓(<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級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級高血壓(160—179/100—109mmhg),
  3級高血壓(≥180/11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140/舒張壓<90mmhg),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屬不同級別時,
  應按兩者中較高的級別分類。
  ●美國
  今年5月公佈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
  次報告》,其中將血壓水平分為四類:
  正常血壓(≤120/80mmhg),
  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mmhg),
  1期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期高血壓(≥160/100mmhg)。
  較以前的突出改變是將原來正常的血壓120/80mmhg定為“高血壓前期”,
  而將正常標準血壓降至115/75mmhg。降低正常血壓標準,一方面提醒人們早知
  曉、早治療、早控製,但另一方面,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都會有較大上升,
  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任務更加繁重。在高血壓前期需要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幹預,
  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年齡40—70歲的人,血壓水平自115/75mmhg起,
  每增加20/10mmhg,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相應增加1倍。對於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
  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因此,必須將收縮壓降至130—140mmhg以下。
  ●歐洲
  《2003年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出了不同血壓測量方式的高血壓診
  斷標準,即:
  診所血壓為140/90mmhg,
  24小時動態血壓為125/80mmhg,
  家庭自測血壓為135/85mmhg。
  降壓治療的目標是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降至130/80m
  mhg以下。
  ●日本
  日本高血壓學會建議的正常血壓是130/85mmhg,理想血壓是120/80mmhg。
  該學會還設定了高齡者的正常血壓:
  60—69歲<140/90mmhg,
  70—79歲<150—160/90mmhg,
  80—89歲<160—170/90mmhg。
No. 2
  ●中國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參考了《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將18歲以上
  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分類:
  理想血壓(<120/80mmHg),
  正常血壓(<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級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級高血壓(160—179/100—109mmHg),
  3級高血壓(≥180/11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140/舒張壓<90mmHg),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屬不同級別時,
  應按兩者中較高的級別分類。
  ●美國
  今年5月公佈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
  次報告》,其中將血壓水平分為四類:
  正常血壓(≤120/80mmHg),
  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mmHg),
  1期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期高血壓(≥160/100mmHg)。
  較以前的突出改變是將原來正常的血壓120/80mmHg定為“高血壓前期”,
  而將正常標準血壓降至115/75mmHg。降低正常血壓標準,一方面提醒人們早知
  曉、早治療、早控製,但另一方面,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都會有較大上升,
  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任務更加繁重。在高血壓前期需要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幹預,
  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年齡40—70歲的人,血壓水平自115/75mmHg起,
  每增加20/10mmHg,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相應增加1倍。對於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
  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因此,必須將收縮壓降至130—140mmHg以下。
  ●歐洲
  《2003年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出了不同血壓測量方式的高血壓診
  斷標準,即:
  診所血壓為140/90mmHg,
  24小時動態血壓為125/80mmHg,
  家庭自測血壓為135/85mmHg。
  降壓治療的目標是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降至130/80m
  mHg以下。
  ●日本
  日本高血壓學會建議的正常血壓是130/85mmHg,理想血壓是120/80mmHg。
  該學會還設定了高齡者的正常血壓:
  60—69歲<140/90mmHg,
  70—79歲<150—160/90mmHg,
  80—89歲<160—170/90mmHg。
  ●高血壓標準應隨身高而變
  人體正常血壓值<120/80mmHg,≥140/90mmHg為高血壓,其患病率與年齡成正比(見2005年修訂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在兒童高血壓的定義中,新生兒血壓<90/60mmHg,嬰幼兒血壓<100/60mmHg,學齡前兒童血壓<110/70mmHg。學齡兒童血壓<110/80mmHg的標準中也提示高血壓的標準隨年齡增高而增高。
  追溯血壓升高的原因,主要與人體發育的身高指標有直接關係。心髒每次射血必須能剋服身體高度所致的血液重力的影響,所以,應將血壓值以人體身高換算出的身高——血壓對應值作為個人正常血壓標準,即身材越高的人收縮壓越高。換算方法為身高的毫米數除以汞的比重(13.6)即為個人收縮壓的最高汞柱值。例如:1.5米身高收縮壓為110mmHg,1.8米身高收縮壓為132mmHg。
  鑒於睡醒時收縮壓可上升20mmHg左右的現象,比換算出的結果低20mmHg,即1.5~1.8米身高的最低收縮壓值90~112mmHg都可確認為是正常血壓。
  按照這一標準的收縮壓值,比目前提出的<120mmHg正常收縮壓標準更有實際意義。超過自己身高對應的收縮壓值均視為高血壓,應給予治療,這比統一執行≥140 mmHg,相當於≥1.9米身高的高血壓標準更加人性化;尤其是緩解了150mmHg(血液噴射高度約為2.04米) 老年收縮壓標準所致的心髒損害。
  舒張壓最高值的判定可以參照相當於2/3收縮壓的概念。按照3~18歲兒童身高百分位參考值(低位值)計算出的最高值為79mmHg,即≥80mmHg應按照高血壓治療,避免80~89mmHg的衆多高舒張壓人群長期處於失控而進入頑固的高血壓難治狀態,以致引發早些年降壓“顯著療效”僅限於舒張壓的現象。
  綜上所述,身高的毫米數除以汞的比重即為個人收縮壓的最高汞柱值,下浮20mmHg範圍視為正常。舒張壓為<80mmHg不設下限。取消目前血壓高值的概念,使人群高血壓的治療更加人性化。高血壓標準的修訂值可采用實際高度結合患者身高值進行表述,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我們現在各高血壓防治微機網點執行了這一標準後效果滿意,故推薦給大傢使用。
  ●簡明的高血壓標準
  簡明標準:
  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的高血壓大會在日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南,明確了診斷高血壓的新標準,全面提出了高血壓的防治方案。
  其定義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現血壓雖未達到上述水平,亦應診斷為高血壓。
  目前我國已將血壓升高的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製訂的標準統一。
  詳細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製訂 供參考)
  即3次檢查核實後,按血壓值的高低分為正常血壓、臨界高血壓和診斷高血壓。
  (1)正常血壓:收縮壓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張壓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壓者,應視為正常血壓。
  (2)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張壓在12.1~12.5kPa(91 ~95mmHg)之間者為是。
  (3)確診高血壓:收縮壓達到或超過21.3kPa(160mmHg)和舒張壓達到或超過12.7kPa(95mm Hg)者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