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疾病概述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為慢性高原病的一種臨床類型,是指人體長期在高原低氧環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紅細胞增生過度。臨床表現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增高,病理改變為各髒器及組織充血、血流淤滯及缺氧性損害。絶大多數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區發病,多見於移居男性居民。紅細胞增生過度、血粘度增高及缺氧性損害,加重了全身的缺氧,形成因果交替的循環,可發展成出血、血栓形成或局部組織壞死等各種並發癥。
癥狀體徵
(1)移居高原後發病,多在海拔3000m以上地區。
(2)有頭痛、頭暈、乏力、多血面容、發紺等癥狀及體徵。
(3)紅細胞數男性≥6.5×1012l,女性≥6.0×1012/l;血紅蛋白量男性≥200g/l,女性≥180g/l;紅細胞比容男性≥65%,女性≥60%。
(4)除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及其它心肺疾患、胸廓畸形所致的紅細胞增多。
(5)轉至平原後癥狀自然緩解。
應註意檢查全身多係統受損情況,如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等係統和繼發性痛風等。註意有無出血傾嚮、血栓性栓塞及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表現。警惕可能引起的嚴重並發癥,如暫時性腦缺血、腦卒中、肺動脈栓塞等。
診斷依據
(1)接觸高原的狀況:是初次進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時間後重返高原,或從高原至另一更高處;
(2)發病地區的海拔高度;
(3)從進入高原到發病經歷的時間;
(4)發病有無明顯的誘因,如登高速度過急、體力活動過大、寒冷或氣候改變、饑餓、疲勞、失眠、暈車、情緒緊張、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後有無經吸氧或轉往低處(3004m以下)病情自然好轉史;
(6)進入高原前或發病前有無類似癥狀發作。
診斷檢查
1、頭痛劇烈、伴有嘔吐和視覺功能障礙者應作眼底和腦脊液檢查。
2、檢驗應每周復查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一次。入院及出院時作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及血液流變學檢查(有條件的單位)各一次,有出血傾嚮者應定期多次復查。必要時檢驗血細胞形態、網織紅細胞計數、紅細胞脆性試驗、骨髓像及肝功能。
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
(1)呼吸功能鍛煉和減少勞動強度。重癥患者應予休息,但不宜絶對臥床。
(2)頭痛等癥狀給予對癥治療,但避免過多使用鎮靜劑。
2、間歇吸氧
流量l~2l/min,每次1~2h,2~3/d。有條件可對重癥患者行高壓氧艙治療。
3、重癥患者可行血液稀釋療法
一次靜脈放血約300ml,同時輸入等量或倍量稀釋液如復方氯化鈉溶液、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隔周一次,可行2~3次,亦可酌情應用光量子療法。
4、藥物治療
(1)己烯雌酚5mg/d;
(2)甲孕酮20mg,3/d。該二藥副反應的發生率均較高,應嚴密觀察。
5、中醫中藥
辨證施治,可用竜膽瀉肝湯、血府逐瘀湯、大黃赤芍桂枝湯、四物湯等,或用狹葉紅景天600mg,2/d,15d一療程。
6、合併顱內壓增高者
可用降低顱壓藥物。由於病程多呈亞急性經過,用較為緩和的利尿劑如醋唑磺胺更為可取。
7、抗凝療法
有血管內栓塞者,抗凝可用肝素或雙香豆素。
8、有出血者
應按出血的原因和部位酌情處理。
9、病程長、病情重者
待病情穩定後宜轉往低處治療。
心理護理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為紅細胞與總血容量的絶對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患者早期無明顯不適,而未引起註意,一旦發現則心理及精神負擔加重。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體貼、安慰患者,嚮其及傢屬說明此類疾病的特點、早期治療的好處及應註意的事項;護患密切交往,使護理人員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安心住院,積極配合診治,以求早日身心健康。
具體護理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是由於長期處於慢性缺氧狀態,紅細胞代償性增加,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動脈血氧分壓、血氧飽和度、血氧含量下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升高;早期出現的並發癥則以四肢末端小血栓形成為主。晚期由於大量促凝血因子被激活,繼發性纖溶亢進,並發癥則以血栓、dic為主。
對已發生血栓栓塞的病人應采取積極主動的預防措施:口服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25%硫酸鎂熱敷栓塞處等,以達到活血化瘀、控製病情的發展,促進病人康復的目的。對有心衰的患者,根據患者病情合理應用擴張血管、強心、利尿等藥物。對有腦血管栓塞的昏迷病人,應做好昏迷護理;在做吸痰處理時,動作要輕柔,防止損傷口腔粘膜和氣管粘膜,吸痰時間不易過長、壓力不能過高,以免出現肺不張、氣管痙攣損傷、顱內壓升高等。 | | 高原紅細胞增多癥
慢性高原病的一個類型。久居高原,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增多是一種代償機能。在正常代償情況下,海拔越高,居留時間越久,其紅細胞也越多。紅細胞增多,則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循環阻力增加,加重心髒負荷與組織缺氧,産生一係列癥狀。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診斷,根據不同高度而異。一般紅細胞超過700萬/mm3,血紅蛋白超過17g/dl紅細胞壓積高達80%,即應考慮。目前尚無滿意治療辦法,靜脈放血300~400ml,僅可使癥狀暫時緩解,故宜轉低地治療為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