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骨質增生也叫骨刺,是目前無法醫治的疾病之一,雖然不至於要人命,但是患者必需長期忍受各種麻痛的感覺,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種疾病。同時該癥也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關節的軟骨逐漸退化,細胞的彈性減小,骨關節在不知不覺中被磨損,尤其是活動量較大的頸、腰、膝關節、足跟、損傷的關節軟骨在沒有血管供給營養時就很難修復,這時在關節軟骨的周圍血液循環比較旺盛,就會出現代償性軟骨增長,此即為骨質增生的前身。時間久了增生的軟骨又被鈣化,這就是骨質增生。骨刺一般如無癥狀,無需治療,可一旦出現癥狀,就轉化到了病理狀態,嚴重時可致畸或緻癱。
骨質增生是骨骼在生理活動中部分骨質失去正常形態而出現異常,比如長有刺狀,有嘴唇形,波浪形,圓形等等。看似多出了一部分,其實是人體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好發於頸椎、腰椎、髖、膝、踝、跟骨,以及上肢多見於肘關節,指間關節等處。膝關節最好發,因為擔負着身體的全部重量。當人在行走時,一隻足擡起,另一隻足落地,這時,身體的全部重量都壓在落地下肢的關節上(包括膝關節),此時膝關節上受到壓力遠遠大於其它各關節,這是導致骨質增生的主要原因。
骨質增生通常又形象地叫“骨刺”、“骨贅”等。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叫法,形狀象刺,在膝關節、足跟都可表現為刺狀增生。中醫稱骨質增生為“骨痹”。西醫稱骨質增生及其引發的疾病稱為退性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骨關節病、骨退行性改變等等。
如果由增生而引起疼痛、麻木、身體不適等狀況就應治療。治療不是消除骨質增生,因為增生是一種人體內的正常生理現象,衹要沒有引起病理改變,就可以與骨質增生和平共處。如果引起關節軟骨損傷,韌帶軟化、滑膜一些部位的不適及無菌性炎癥表現,應當就治。衹要及時治療,是可以康復的。正規治療原則是:“控製骨質增生發展,軟化正在形成鈣化組織,消除炎癥,促進損傷組織愈合,解除疼痛,達到臨床治愈。”然後堅持康復保健鍛煉控製病情復發。治療時,有些醫生說他的藥可以消除或溶解骨刺,永不復發,這是不科學的,如果藥能消除骨刺,不是會將正常的骨骼也一起消除了嗎!請患者勿聽庸醫謬談。
骨質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常由缺鈣引起,但患者血鈣往往反而會增高,這是什麽原因呢?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鈣。缺鈣,使甲狀腺功能刺激代償,動員骨鈣釋出以保證血鈣而維持生理需要。這樣使得骨鈣缺少,而血鈣、細胞內鈣和組織間鈣增加。由於血鈣增加,使降鈣素功能增加,促進成骨活動及新骨形成,在骨骼某些部位形成骨質增生。鑒於此,應當建議,對頸肩腰腿痛患者,重視隱匿的缺鈣現象,積極按常規補充鈣劑。
關於補鈣,外、骨科補鈣似有局限,跟婦科的專業看法又有差距:因為婦科認為女性到了更年期就可能由於雌激素減少而缺鈣,必須及時補充尼爾雌醇片。這是非常重要的,年長女性應當與補鈣片同步進行。醫生指導用藥。
骨質增生的預防措施要註意適當運動,以下兩方面可留意: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的運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需要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上佳方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關節液衹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必要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同時,骨質增生的康復方法還包括輔助療法,目前方法很多,如推拿、按摩、針灸、牽引、椎管註射、內服外用藥物等。但不少方法效果不佳,或衹能緩解癥狀起不到治本的效果,不能從根本上解决問題。所以主張取材於自然,取材於社會,求助於人體自身,有對人體無傷害、無痛苦、能治能養、簡便易行的優點的科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裏着重補充適合於骨質增生癥這種慢性病的治療、調養的上佳方法。在指導病人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以下幾個問題:
1. 引導病人正確認識骨質增生。使病人認識到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退行性改變,每位老年人都有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癥和其它情況一樣,都是變化的,它在人體上是一個病理過程,也可以是一個生理過程,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時常受各種因素所左右的。衹要消除了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病情就會好轉。病人應振奮精神,樹立信心康復。
2. 醫患協作。醫患雙方要同心協力,為早日康復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醫護方面樹立一切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手到病除。患者方面主動配合治療,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積極地進行“自我治療”,患者的積極性對療效起着重要作用。
3. 處理好局部與整體、動與靜、康復與醫藥的關係。要通過擺事實、舉例子、使病人心理上從傳統觀念中擺脫出來,明確三個方面的主次關係。 1 、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整體是病人,局部是指疾病。在病人的心理中,疾病占主要位置,往往忽視全身情況。實際上由於病痛折磨,日久天長,全身許多係統的功能都有了變化,所以在康復醫療的過程中,要局部與整體兼顧,使全身係統的功能都得到調動、恢復和增強。 2 、動與靜的關係。得了骨質增生癥,突出的癥狀是疼痛,影響了關節、肌肉的正常活動,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動期,適當臥床休息是必要的,但必須指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下床活動,堅持功能鍛煉。 3 、康復與醫藥的關係。骨質增生患者在疼痛嚴重時,要以醫藥救治為主,康復為輔。由於藥物有副作用,所以不宜長期服用。在慢性期和穩定期,應該以理療和適當活動為主。
4.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鍛煉方法多種多樣,建議患者常年堅持下去。如太極拳、慢跑、交誼舞和走動等,這些健身活動的目地在於增強體質,這是抗病的基礎。需要註意的是,健身活動要循序漸進,勞逸結合。不能勉強,更不能急於求成,貴在持之以恆。
5. 人與天地相適應。人生活在天地之間,經常會受到自然界中各種因素的影響。骨質增生與風濕寒邪有關,應預防風濕寒邪再次侵襲,註意自然季節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不斷總結經驗,學會掌握與天地相適應的本領。
前面說過,如果一定要問“骨刺”能否消除,嚴謹的醫學工作者的回答是:不能。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理解,所謂骨剌就是正常骨組織增生了部分,與組織密切相連;增生後的關節面負重面積增大,承受的壓力相對減少,關節的穩定性和負重能力增強,從這個角度講,骨質增生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代償性反應。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當增生的骨質對其它組織産生壓迫時,就會使人産生疼痛,麻木等不舒服的感覺。
許多專傢都指出“骨剌”這個名稱不妥當,不能反映疾病的真實特點,容易引起誤解。似乎骨端有剌類東西引起了疼痛,應當把這些刺頭剔除了。實際上不是這回事,骨質增生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就象老年人的頭髮變白和皺紋增多一樣,是正常的生理退行性變化。不必為此憂心忡忡,為求醫浪費精力和錢財。經化驗測定,增生的骨質和人體原有的骨骼結構相似,成分相同。如果真能將增生的骨質骨剌“消除”或“化掉”,那麽人體所有的骨骼豈不是同時被消化了嗎?這種所謂的消除治療簡直等於要把病人人間蒸發一樣可怕!有些人誤以為在治療前後 x 綫片上骨質增生稍有不同,認為骨剌被消除了。實際上,由於拍照角度、距離、曝光量等因素的影響,同一部位、不同時間拍攝的 x 綫片影像可有輕微差別。目前所有的治療措施,理療、推拿、針灸、按摩、封閉、牽引、霧化、中醫中藥、西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活血化瘀、行痹通絡、抗炎鎮痛等作用,緩解了疼痛的癥狀甚至使關節正常,但絶對沒有消除骨剌,除非外科手術剔除。所以說,衹要增生的骨質沒有影響生理活動,就不必理會,更無須剔除。當然,對於骨質增生的發展進程和潛在危害,是有必要積極認真對付的。(http://www.op90.com 正直骨質增生網)
【骨質增生病人應註意的事項】
骨質增生好發於35-70歲的年齡段,從事教師、會計、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發病率高,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運動和勞動多,關節磨損重,使關節産生退行性骨變。病變程度與年齡大小身體強弱關係密切。人是總要運動的,生命在於運動,沒有運動,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完結了。但是患病的骨關節,就不宜進行過渡運動和活動,以免誘發新的骨質增生。為了保護病重的負重關節,患者要適度運動,不要過度運動。也就是說當你患某一部位骨質增生時,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適或疼痛,在活動時不至引起患處疼痛的運動稱主動運動;骨質增生了,受傷的部位活動時疼痛,不顧疼痛,拼命地活動,這樣就加快了增生部位的損傷,醫學上稱機械性損傷。生長出的骨刺損傷,進入肌肉和組織內,在醫學上稱為遊離死骨,可長期刺激肌肉組織,使上述癥狀加重。不良的體位和不均衡磨損,誘發骨質增生,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註意。腰椎管狹窄造成行走睏難、臥床不起,由此導致喪失生活自理能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這些患者一方面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另一方面要以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對待,親屬也要通過無微不致的關心、體貼、照顧、使患者增強與疾病鬥的信心。 |
|
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骨質增生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
骨質增生癥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癥的命名,國內外嚮未統一。國外主要命名為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我國醫學主要的命名有骨關節病、椎間盤退變、增生性關節炎、骨關節退行性疾病等;祖國醫學則屬於痹癥的範圍。 |
|
一般在人群中四十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一般可去醫院拍一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斷。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癥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癥狀,而上肢癥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綫的痛、脹、麻感。
當右邊手臂有此癥狀時,如果頭部嚮右邊傾斜則此時癥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癥狀與天氣變化無關,衹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癥狀並不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癥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是骨質增生壓迫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癥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産生任何別的癥狀,衹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而且應排除椎盤突出的情況,如果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因為突出與增生的癥狀是相似的,以免治療不對癥。 |
|
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於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節。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癥狀的綜合徵。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因此,要重視早期鍛煉和頸椎病的預防保健,衹有早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
|
骨質增生癥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骨質增生病因等有關。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幹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嚮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着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竈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骨質增生癥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5.營養學: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
|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幹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嚮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着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竈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
|
一、頸椎骨質增生:
病因:年齡因素、慢性勞損、外傷、咽喉部炎癥、發育性椎管狹窄、頸椎的先天性畸形、代謝因素、精神因素等均能引起頸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嚮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纍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癥狀,晚期可導致癱瘓。 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睏難等。
二、 腰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
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嚮整個下肢放射。
▲病變發展及分類:
(一)從時間上分,腰骨質增生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隱蔽階段,實際已經出現了增生部位,增生的厚度或長度僅在1~2毫米左右。此時對人的活動尚不構成影響,且無自我感覺,或稍有感覺也不體現為明顯的癥狀。所以,在隱蔽期一般不能引起人們的註意。這一階段大約持續1~2年的時間。
第二階段為明顯階段,骨質增生的長度超過5毫米以上,對人體活動有明顯的影響。左邊椎間盤增生時,人體嚮左傾斜和彎麯,左邊的肢體即引發酸、痛、麻感。反之亦如此。有的人處於正常體位時也會産生一些癥狀,這說明某處神經長期受壓迫。此階段如果沒有得到根本的治療,則可能長期痛苦,以至影響正常的生活活動。這一階段可延續多年,以至一直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為癱瘓或運動障礙階段。一般骨質增生部位多、增生長度超過10毫米以上,多年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導致癱瘓或行走睏難。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二)從形態上分,腰椎骨質增生可分為四種。
1、 膨出狀:臨床上最普遍,即在骨質外層增厚,使表面層膨出。稱之為椎間盤膨出,也叫突出或肥大。
2、 角狀增生:在椎間盤的上角邊處形如牛角盤的突出,且嚮上挑,邊沿有尖狀突出,最易産生嚴重的癥狀。一般發生在頸、腰椎間盤上。
3、 柱狀增生:發生在活動角度較大的小關節部位,如指關節、膝關節等處。局部癥狀比較明顯但影響不大,痛苦也較少。但有個別人在腰椎處也長出長達20毫米的柱條骨體,影響十分嚴重。
4、 粒狀贅生體:發生在經常活動的大拇指與掌的活動關節處,在關節縫外贅生一粒球狀骨體,粒徑可達4~6毫米左右。影響其手指正常工作,甚至無力。在膝關節處也可以出現此現象。
三、膝關節骨質增生:
▲發病原因:
3.1 外傷因素 由於損傷、膝關節畸形或炎癥等因素造成膝關節負重力綫的改變,使膝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面受力不均勻,衝擊力集中部位易發生關節軟骨的損傷,並造成骨小梁微小骨折(亞骨折),出現骨質塌陷,隨後則出現軟骨下骨硬化現象。同時,由於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的關節軟骨基質和關節滑液成分發生改變,失去了軟骨的彈性和周圍滑液的潤滑作用,故使軟骨易受磨損。而膝關節周圍骨贅增生是關節損傷的一種修復現象,機體為增加關節負重面積,降低承受壓力而出現代償性骨贅增生。
3.2 自身免疫反應 膝關節軟骨受到機械性等因素破壞後,關節軟骨細胞、粘多糖及膠原蛋白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軟骨繼發性損傷。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常出現關節腫脹、反復關節滑膜炎,滑液中常見單核細胞、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增加,滑膜中充血明顯和單核細胞浸潤,這些均提示膝關節骨質增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病理變化:
膝關節骨質增生病變包括軟骨的退行性變,軟骨軟化、糜爛,骨端暴露,滑膜、關節囊和肌肉的變化。
1. 關節軟骨:正常的膝關節軟骨為光滑的藍白色,邊緣規則、整齊。膝關節骨質增生早期關節軟骨發生軟化、失去彈性和光澤,顔色淺黃,活動時發生磨損,軟骨發生碎裂、剝脫,致使軟骨下骨外露,磨損小的外周軟骨面出現增殖和肥厚,通過軟骨內化骨而形成骨贅。
2. 軟骨下骨:磨損較大的中央部分軟骨下骨發生象牙質變,骨質密度增加而硬化,外圍承受應力較小,軟骨下骨發生萎縮,出現囊腔樣病變。
3. 滑膜:滑膜表現為增殖、水腫,使膝關節內積液,含有較多的粘蛋白,比較粘稠。
4.關節囊和肌肉:關節囊發生纖維變性和增厚,關節周圍的肌肉産生保護性痙攣,使膝關節活動受限。
▲臨床表現:
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睏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併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4.指端退行性變:
多發生於端指間關節,關節背側出現結節,局部關節有輕度屈麯畸形,關節酸脹疼痛,活動受限,有摩擦音和關節腫脹,常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5.跟骨骨刺:
多見於老年人,走路時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
頸椎病的癥狀有哪些
1. 頸型:
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特徵是頸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動不靈活,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2.神經根型:
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減弱,有時連拿杯都覺得沒有力,病情嚴重時,整夜疼痛難於入睡。
3. 椎動脈型:
病人的徵狀是偏頭痛、頭暈,或者胸悶、
胸痛。每次眩暈發作都和頸項轉動有關。
4.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係列交感神經癥狀。 |
|
頸椎骨質增生癥,輕則可見頸項不適,酸楚疼痛;重則可合併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受纍而成為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出現相應的以下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癥狀:頸後與肩背部疼痛,有針刺樣或觸電樣的麻木感;頸部活動受限,握力減弱,手指活動不靈,精細動作睏難等。手握不住東西。
(2)脊髓型癥狀;此型最易導致癱瘓,多表現為步態不穩,行走笨重,感覺腳底好似踩在棉花上,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手無力,或持物易失落等。
(3)交感神經型癥狀:視力模糊,眼瞼無力,眼窩腫痛,流淚;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前區痛和血壓高,肢體發涼,體溫下降。遇冷肢體有針刺感,繼而出現紅腫或疼痛加重;頭、面、頸部也可發麻或疼,耳鳴、耳聾、舌麻木等。
(4)椎動脈型癥狀:頭痛、頭暈、腦缺血;頭轉嚮某一方位時,即感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突然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突然摔倒等。
對於那些因骨質增生引起椎管狹窄的頸椎病患者,由於椎管變窄,造成管內脊髓神經和腦動脈長期受壓,致使神經傳導和血流受阻,引起大腦長期供血不足、營養不良、逐漸萎縮、壞死、産生老年性癡呆,最終成為“植物人”。 |
|
(1)本病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癥狀,查體可見部分病人腰椎生理麯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
(2)腰椎X綫片的改變(正位、側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麯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
(3)腰椎骨質增生癥所産生的各種癥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鑒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體發肓畸形、椎體腫瘤、腰椎結核等病。 |
|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渡劇烈的運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渡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需要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關節液衹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該改變。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衹能是多補充鈣質。
骨質增生的預防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衹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嚮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3)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係。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産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4)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薑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製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2)痰濕阻滯
中年以後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
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薑半夏9g,白芥子10g,地竜12g,膽南星10g。
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竜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术;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鬱金。
(3)氣滯血瘀
由於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
癥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藥: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製乳沒各9g,元鬍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薑黃12g,穿山甲10g,地竜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製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鬱金、瓜蔞、半夏。
(4)氣血虛弱
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濕寒邪乘虛侵襲,經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皆可致病。
癥見: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於後癥狀加重,或經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通絡行痹。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 5g,生薑6g,大棗4枚。
本方益氣溫經,和營通痹。若兼風濕者,酌加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竜、桃仁、紅花、當歸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以補腎陽、通督脈。
(5)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
癥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法:益精補腎,滋陰熄風。
方藥:左歸丸加味。熟地15g,山藥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
本方能滋補肝腎真陰而熄風。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薟草、鹿銜草祛風濕止痹痛。 |
|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以前人們一直把“骨刺”當作是風濕骨痛的癥狀,從而忽略了骨質增生,治療效果也不理想。而隨着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通過X綫攝片便能清晰地辨認骨質增生的部位和增生的程度。如今,通過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中醫對“骨刺”的認識也有了一個飛躍。
臨床證明,長期服用中藥治療骨質增生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患者可用威靈仙30剋、鹿銜草30剋、金毛狗脊45剋、去皮雞胸肉250剋煲湯飲用。先將上述藥品放入瓦罐內,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後喝湯。3碗藥汁要暖飲,分早中晚3次,10天為1療程。
不過,為了提高中藥的療效,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疾病的階段和患者的體質認真辨證纔行。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桃仁10剋、紅花5剋、當歸15剋、生地黃15剋、川芎5剋、赤芍10剋、三棱10剋、莪術10剋、威靈仙15剋、地竜10剋、土鱉蟲5剋、烏梢蛇10剋、生甘草5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蝎子、蜈蚣各5剋研末,每晚服2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剋,連服3個月。
如果病人已是骨質增生的後期,則多係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復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泄;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中藥:熟地15剋、山萸肉10剋、淮山藥10剋、丹參30剋、皂角刺10剋、穿山甲10剋、威靈仙15剋、生甘草5剋。陰虛者加知母10剋,龜板、鱉甲各12剋;陽虛者加幹薑10剋、附片15剋;瘀結者加桃仁10剋、紅花5剋;濕熱者加蒼術10剋、黃柏10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骨質增生時,有許多中醫師都喜歡使用馬錢子或馬錢子製劑。臨床證明,馬錢子及其製劑對骨質增生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馬錢子辛熱有毒,服後有頭暈和周身熱感,應嚴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使用。
80年代之後,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即大青鯊軟骨粉來再生人體關節軟骨,從內部恢復關節,徹底治療骨質增生,已成為各先進國傢的全新嘗試。在歐洲,鯊魚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骨質增生的藥品,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鯊魚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采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於骨質增生的臨床,並歸納出針對骨質增生的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取得顯著成效,為人類徹底解决骨質增生帶來了明亮的曙光。
骨質增生的家庭治療法
骨質增生會摩擦相鄰的骨頭和神經、血管,導致發炎,並可能在神經末梢形成微小的腫瘤,使患者異常疼痛。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采取手術治療,因為骨質增生常會再生。
1、選擇軟底鞋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製的)。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可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2、墊上泡沫軟蟄
軟墊可減輕骨質增生對周圍的壓迫,可以在軟墊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
3、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4、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癥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5、有選擇的鍛煉
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遊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6、減肥
偏胖是引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7、應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類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這些物質將阻撓復原過程,並擾亂體內的礦物質平衡。
8、補充營養素
①????酸甜菜鹼
用量依照産品標示。幫助鈣質吸收。年長者較易缺乏????酸。假使你有潰瘍或嚴重胃灼熱的病歷,勿試此産品。
②鈣及鎂箝合劑
鈣每天1500毫剋,鎂每天750毫剋。保持鈣、鎂平衡將預防不正常的鈣質堆積。
③蛋白質分解酵素
用量依産品標示。幫助營養的吸收及控製發炎。
④維生素C甲生物類黃酮
維生素C每天2000~4000毫剋,黃酮每天100毫剋。一種抗發炎劑,對膠原蛋白及結締組織有益,幫助減輕疼痛。
⑤維生素B群添加維生素B6
每天50—100毫剋。同時服用各種維生素B最能發揮其功效,維生素B6是製造????酸所必需的。
9、天然藥草
可使用山金車及洋甘菊泡腳。也可將這些藥草包於布內,敷在腳上。 |
|
骨質增生是骨關節退行性改變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病人常感到關節發僵發纍感,伴有疼痛,當活動後發僵現象好轉,疼痛緩解,持續活動多後疼痛又重。休息、熱敷等治療後疼痛緩解,天氣濕冷癥狀加重。關節有時輕度腫大,關節邊緣壓痛,兩膝與手指關節最為明顯。
骨質增生癥是一種常見的頑癥,是醫學界尚未攻剋的堡壘。內癥外治,透皮治藥是國內外醫學界熱門話題。
“立正消痛貼”是一種西藏雪域高原生物藥,直接針對腎骨酶流失進行治療,突破了傳統治療方法的局限性,和治標難治本的傳統觀念。該藥選材獨特,成分緑色天然,沒有任何毒副作用,並能定嚮溶解突出物,激發骨細胞所需的營養成分腎骨酶的合成,達到無創傷治愈骨質增生的驚人療效。獨有的西藏雪域高原生物活性因子,能輕易滲透軟骨終板,直達病竈,使增生骨質脫水萎縮,體積變小,直至溶解突出的髓核,吸收死骨,促進新骨,同時激發骨細胞所需的營養成分腎骨酶的合成,消除增生,鬆解血管,韌帶的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癥,解除對神經的壓迫,恢復受壓的血管,讓椎管、關節和韌帶徹底恢復正常。
“骨痹痛外敷散”是王衛生老中醫結合中醫學經典,根據中醫“痹證”的病因病機創立“阻流學說”,從生態醫學角度研究骨質增生“阻”、“流”發病機理和治療原則,選用具有疏經通絡、活血化淤、散結消腫、消炎止痛等功能的數種純中草藥,經科學配製而成的內病外敷熱敷方劑。
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
王衛生“骨痹痛外敷散”均適用於頸、胸、腰、腿、跟骨刺各部位骨質增生和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炎等無菌性炎癥。該産品於1 9 9 7 年7 月在北京通過有關中醫學家專題論證,並經全國2 4 個省、市、區、縣3 萬多名病例驗證。具有標本兼治、一袋多敷、用法簡單、安全廉驗、多人共用藥和耗資少的特點。
1994年獲取國傢個人發明專利和中國發明專利技術新産品博覽會銀奬,中國專利十五年最佳成就項目奬。
效果更加不錯的熱敷藥還有:安陽路德藥業公司生産的 頸腰腿痛貼(又叫 韓大夫頸腰腿痛貼)。
若疼痛不重, 不必服藥,若疼痛較重可服非甾類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優布芬、芬必得等。老年人要註意藥物的副作用,防止胃腸刺激,可服腸溶阿司匹林或消炎痛栓(肛門放入)。局部用正骨水、紅花油等藥擦劑。中藥方面可用骨仙片、壯骨關節丸、骨刺丸等。
通過萬餘例骨質增生病患者臨床觀察,口服舒筋活絡散及外用追風透骨膏即可,且療效顯著。骨質增生如壓迫住神經患者,可以同時服用西藥維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綜合治療(腰椎骨質增生可以壓迫坐骨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炎,引起神經痛)。
純天然鋸峰齒鮫,即大青鯊軟骨粉,每天7.5g剋。
有哪些實驗塞及輔助檢查:
骨關節炎病人若做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化驗檢查,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少數炎癥嚴重者,血沉和C反應蛋白可輕度升高。
滑液檢查:受纍關節如伴發攢膜炎可出現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細胞數不高(<20X109/升),多為單核細胞。攢液中可見軟骨或骨碎片顆粒,軟骨碎片中可見軟骨細胞。
關節鏡檢查:能直接觀察關節內部情況,能清楚觀察關節軟骨及其周圍組織,但由於本檢查畢竟屬於創傷性檢查,可能伴發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應,且費用較高,不可能作為常規檢查。
X綫平片不僅仍為本病的常規檢查方法,有的學者還認為它是追蹤病情變化的金標準。拍膝關節片時,病人應取站立位拍前後位和側位片,髖關節和手關節可衹拍前後位片。在早期階段,X綫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見關節間隙不對稱性狹窄、關節面下骨硬化和變形、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面下囊腫和關節腔遊離液體等。骨性關節炎的x綫特點為:①關節間隙狹窄,如在膝關節,可小於3毫米;②關節面硬化變形;③關節邊緣骨贅;④關節鼠;⑤軟骨下囊性變,其邊緣分界清楚;⑥骨變形或關節半脫位。
X綫片可分為五級。0級:無改變;1級:輕微骨贅 2級:明顯骨贅,關節間隙正常;3級:骨贅外關節間隙中度狹窄;4級:骨贅外關節間隙嚴重狹窄,伴軟骨下骨硬化。
隨着影像學新技術如微焦攝影;CT、磁共振和三維重建等的應用,除對骨關節炎的診斷有幫助外,對詳細瞭解骨關節炎的病變進展及藥物療效都有參考價值。
骨質增生的預防措施要註意適當運動,以下兩方面可留意: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的運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需要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上佳方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關節液衹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必要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醫生指導病人進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以下幾個問題:
1. 引導病人正確認識骨質增生。使病人認識到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退行性改變,每位老年人都有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癥和其它情況一樣,都是變化的,它在人體上是一個病理過程,也可以是一個生理過程,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時常受各種因素所左右的。衹要消除了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病情就會好轉。病人應振奮精神,樹立信心康復。
2. 醫患協作。醫患雙方要同心協力,為早日康復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醫護方面樹立一切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手到病除。患者方面主動配合治療,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積極地進行“自我治療”,患者的積極性對療效起着重要作用。
3. 處理好局部與整體、動與靜、康復與醫藥的關係。要通過擺事實、舉例子、使病人心理上從傳統觀念中擺脫出來,明確三個方面的主次關係。 1 、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整體是病人,局部是指疾病。在病人的心理中,疾病占主要位置,往往忽視全身情況。實際上由於病痛折磨,日久天長,全身許多係統的功能都有了變化,所以在康復醫療的過程中,要局部與整體兼顧,使全身係統的功能都得到調動、恢復和增強。 2 、動與靜的關係。得了骨質增生癥,突出的癥狀是疼痛,影響了關節、肌肉的正常活動,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動期,適當臥床休息是必要的,但必須指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下床活動,堅持功能鍛煉。 3 、康復與醫藥的關係。骨質增生患者在疼痛嚴重時,要以醫藥救治為主,康復為輔。由於藥物有副作用,所以不宜長期服用。在慢性期和穩定期,應該以理療和適當活動為主。
4.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鍛煉方法多種多樣,建議患者常年堅持下去。如太極拳、慢跑、交誼舞和走動等,這些健身活動的目地在於增強體質,這是抗病的基礎。需要註意的是,健身活動要循序漸進,勞逸結合。不能勉強,更不能急於求成,貴在持之以恆。
5. 人與天地相適應。人生活在天地之間,經常會受到自然界中各種因素的影響。骨質增生與風濕寒邪有關,應預防風濕寒邪再次侵襲,註意自然季節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不斷總結經驗,學會掌握與天地相適應的本領。
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和類風濕在中醫屬痹癥,其主要由於勞累、外傷、感染等原因緻機體免疫力低下,髒腑功能虧虛,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機體凝滯關節、經絡而致。因為腎主骨生精、養髓。如腎氣不足,不能主骨,養髓便可出現骨質疾病;肝主經絡,支配全身韌帶及關節運動,如肝陽上亢,肝血不足便可出現筋痛、麻木、屈伸睏難等癥狀;脾主運化,主肌肉,若脾失運化,不能滋養肌膚則可出現肌肉酸痛萎縮。所以治療此類疾病首先要調節五臟六腑功能,標本兼治,才能達到治愈疾病目的。 |
|
骨質增生患者應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骨質增生患者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所以均衡飲食、 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 |
|
骨質增生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增生及跟骨骨刺等,俗稱“長骨刺”,是成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一。
美國疼痛學會推薦的骨性關節炎止痛藥首選對乙酰氨基(如撲熱息痛)。也有許多專傢推薦首選環氧化酶2(COx一2)抑製劑(如莫比可),它鎮痛作用強且很少有胃腸道不良反應。關節炎癥較重者還可在關節腔內少量註射皮質激素。延緩骨性關節炎病理進展的藥物,目前常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如維骨力),它有保護軟骨的作用。
經驗證明,中藥外治也有很好療效,茲簡要介紹以下幾種。
藥枕、頸托
(1)頸康藥枕:藥枕填充藥物為紅花、丁香、桂枝、甘鬆、茯苓、防風、川芎各30剋,薄荷、荊芥、艾葉、紫蘇、白芷各50剋,冰片、樟腦各20 剋。製備方法:將上述中藥(冰片、樟腦另包於10釐米×7釐米塑料袋中,以針刺孔)粉碎後裝入l釐米厚的紗布袋中。用木板或三合板製成拱形的木枕,木枕以1.5釐米厚的海綿包裹,海綿外罩布套,把裝有中藥粉的布袋放置在木枕拱形面上,合即成。
使用方法:讓患者取平臥位,將藥枕置於頸部,有小藥袋的一側置於頸背部,每天2次,每次1小時,30日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每次用藥枕前後,均用雙手搓、揉、抓、提後頸部3~5分鐘。
2)羌活、防風、葛根、細辛、威靈仙、千年健、白芷、川芎、艾葉、透骨草、樟腦等藥,研成細末,裝入40釐米×30釐米白布袋內當枕頭用,治療頸椎增生,取得滿意效果。也有人用羌活、當歸、藁本、製川烏、川芎、紅花、赤芍、地竜、血竭、桂枝、丹參、乳香、沒藥各等研末,以布做成頸托,每日佩戴6小時。
中藥熱熨用狗腿骨、烏梢蛇、附片、秦艽、木瓜、田三七適量配製成藥酒,用紗布4~8層浸濕,覆於治療部位,再用理發用的電吹風調至中擋,對準治療部位進行熱熨。亦可藉助於紅外綫燈或100~200W的白熾燈照射至藥酒紗布乾燥為止。或用當歸、川芎、威靈仙、透骨草、川芎、草烏、製乳沒等藥各適量研末,將100剋裝入20釐米×15釐米布袋內,滴上幾滴食醋,置於患處,用聲效應治療儀作熱熨,效果良好。
腰突癥骨質增生癥這個病是慢性病,不要相信速效!‘骨病不是一朝而就,治療也應該遵循基本邏輯,在此建議您采取中醫保守療法,外用熱敷藥 中成藥,見效快 無任何副作用,花費少。
熱敷療法:
現市售效果不錯的熱敷藥有:如安陽路德藥業公司生産的 頸腰腿痛貼(又叫 韓大夫頸腰腿痛貼,),河南著名民間老中醫王衛生研發的(骨痹痛外敷散) …等都是非常方便、簡單、廉效的外用熱敷藥,上藥用水或酒調敷藥粉壓成餅狀貼於患處自動發熱,患者衹需兩天敷一次,每次每部位敷20-40分鐘即可。一般說骨病患者與其自身腎氣虛虧有關,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治療,都一定要調補腎氣, 因為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勁強。所以平常一定要補腎強骨 。
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癥及瘀血的吸收,藥物熱敷還可使藥物通過局部吸收,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使治療更直接、更有效。
熏洗、浸泡、藥墊一用伸筋草、捲柏、透骨草、當歸、木瓜、生熟地、雞血藤、乳香、沒藥、草烏、黃柏、蒼術等各適量,水煎至2 000毫升,再加醋500毫升同煎,先熏後洗,治療跟骨骨刺。也用單味威靈仙100剋或夏枯草100剋浸入食醋¨000毫升中2~4小時,然後煮沸,待溫浸泡患足。
藥膏敷貼一般多采用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中藥,如川烏、草烏、秦艽、羌活、獨活、威靈仙、製乳沒、當歸、赤芍、川芎等藥各適量,研成細末,用醋或酒調拌,炒熱外敷,或將藥末裝入布袋內,置於患處,再加熱水袋熱熨。或製成黑膏藥貼敷患處。
此外,有報道用辣椒酊擦拭患處,至皮膚發紅而有熱感為止,治骨質增生性疼痛有效。有條件的患者可在醫院內采用中藥離子導入或超聲藥物透人進行治療。
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現象。脊柱或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在看病或體檢時被發現。有的人為此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會造成癱瘓,是不治之癥,因而到處求醫問藥,不但耗費大量的精力,也花費許多錢財。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現象呢?我們認為,應該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 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什麽? 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人體骨骼的一種“衰老”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着人的年齡增長,人的脊柱和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脊柱和關節的平衡遭到破壞,出現脊柱和關節的不穩定。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恢復新的平衡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可以說,骨質增生現象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是機體的一種本能。衹是有時骨質增生造成了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使人感到“不舒服”時,人們纔把骨質增生作為疾病來看待。
(2) 骨質增生與臨床癥狀有什麽聯繫? 絶大多數患者的骨質增生並無臨床表現,患者衹是在體檢或就診時偶然發現存在骨質增生。衹有當骨質增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質比較大,增生的骨質纍及了神經和血管以及骨質增生造成了局部組織無菌性炎癥時,腰椎康組合纔産生臨床癥狀。所以,我們說,骨質增生的存在與臨床癥狀的産生不是平行的關係。
(3) 骨質增生會無限製的發展嗎? 雖然骨質增生現象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骨質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會無限製的發展下去。我們知道,骨質增生是機體恢復新的平衡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當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關節重新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
(4) 如何對待骨質增生? 由於骨質增生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所以,如果無明顯的不適,不用刻意去治療骨質增生。對於骨質增生纍及了神經、血管,或引起了關節的損傷,造成了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的患者,我們可以針對病因,對癥治療。也就是說,我們衹是治療骨質增生引起的臨床癥狀,而不是骨質增生本身。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江湖醫生”,標榜自己有“祖傳秘方”,可以去除骨刺,這都是無稽之談,目的衹有一個,就是騙錢。現代醫學的研究證明,目前尚無有效地去除骨刺的方法,醫生和患者能夠作到的是緩解癥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頸椎骨質增生熱熨療法治療: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幹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藥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鐘,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愈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藥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藥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藥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
在未拍片之前骨質增生病人如何自我診斷?
骨質增生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一般在人群中四十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一般可去醫院拍一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定。
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癥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癥狀,而上肢癥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綫的痛、脹、麻感。
當右邊手臂有此癥狀時,假如頭部嚮右邊傾斜則此時癥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癥狀與天氣變化無關,衹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癥狀並不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癥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是骨質增生壓迫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假如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癥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産生任何別的癥狀,衹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而且應排除椎盤脫出的情況,假如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因為脫出與增生的癥狀是相似的,以免治療不對癥。
骨質增生食療保健方法
骨質增生患者應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於鈣的補充,,註意營養結構。
也可同時用食療法配合治療: 杜仲30剋,淫羊藿10剋,威靈仙25剋、牛膝20g。分別研粉,後混合拌勻,再取豬腰子(豬腎髒或羊腰子) 8--12個,破開,洗去血液,再放入藥粉;攤勻後合緊,共放人碗內,加水少許,用鍋裝置火上久蒸。吃其豬腰子,飲其湯,每二日吃1劑,每日二次,早晚空腹,可連用2-4周(孕婦忌用)。
由於骨質增生與肥胖、脫鈣、維生素A和D缺乏有關,因此在飲食起居上要註意以下幾點:
一、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
二、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剋,故宜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三、超體重者宜控製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
四、蛋白質的攝入要有限度,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使鈣從體內排出。
五、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B1、B6、B12、C和D等。 |
|
肝腎虧虛:中醫認為“腎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腎精充足則機體強健,骨骼外形及內部結構正常,且可耐勞累及一般傷損。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關節”,肝血充足則筋脈強勁,靜可保護諸骨,充養骨髓;動則約束諸骨,免緻過度活動,防止脫位。若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則骨髓發育異常,更兼筋肉不堅,榮養乏源,既無力保護骨髓、充養骨髓,又不能約束諸骨,防止脫位。久之關節在反復的活動過程中,可漸漸地受到損害而過早過快地出現退。
外傷與勞損:一時性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包括扭、挫、撞、跌等,或長時間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勞損,如特定狀態下采取不正確姿式持續緊張地勞作等,都可造成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以發生在頸、腰段、脊柱及髖、膝、踝等負重關節較多。當這些外方作用於上述部位時,可引起受力最集中的關節局部發生氣血逆亂,嚴重的導致筋損骨傷、血流不循常道而溢於脈外形成瘀血凝滯,導致關節骨骼結構受損,失去滋養,久之,退行性疾病便會出現。
外感風寒濕邪:感受風寒、着涼、久居潮濕之地、冒雨涉水等,外邪乘隙侵犯肌表經絡,客於關節、筋骨,導致機體全部或某一局部性生氣血運行阻滯,經脈痹阻,筋骨失養,漸成骨痹。
痰濕內阻:“肥人多痰濕”,故體胖之人易患本病。肥胖之體,多陽虛濕盛,濕聚成痰,隨經脈流註於關節部位,又體胖之人可加重關節之負重。二者均可造成關節局部血運不暢,筋骨失養,久則成痹。
那麽如何才能治好此病呢?中醫認為必須從根本上消除這些易患因素,方可達到臨床治愈。“康爾貼”和內服“骨痹”係列方藥正是針對這些因素而對癥對因選藥的。外貼“康爾貼”直接貼於局部可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抗炎,疏通經絡從而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修復局部組織損傷而達標本兼治。內服“骨痹”係列針對病因而對癥選藥,具有滋補肝腎、填精壯骨、補益氣血、搜風通絡、祛濕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外貼與內服結合起來,集局部與整體調節融為一體,從而徹底消除其易患因素,而達標本同治之功效,加之日常生活中多加防治,那麽治愈此病將不再是昨日的神活。
骨質增生屬於中醫痹癥範疇。屬於無菌性炎癥,所以一般的西醫消炎藥不起作用。手術創傷大,風險高,恢復期長,費用昂貴因而受到極大限製,骨質增生治療體現了中醫的優勢。中醫專傢鄧鐵濤說:“中醫的先進就是在不損傷任何機體的情況下,通過調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藥是通過動物試驗用上人體,而中醫的經方,驗方則是人們的祖先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在人體的反復驗證得出的經驗,治好後不復發的,手術一旦失敗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對於本病用中醫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會上有人說頸椎病治不好,是他們對中醫治療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療效不瞭解,通過一個時間,人們就會通過實踐有所瞭解的.中醫的真正偉大纔會被理解的,比如非典;禽流感,口足手病以開始就是以西醫為主進行治療和防治的,根本不讓中醫介入,認為中醫不科學,病人受了不少的苦,經濟也花費很低大就是收效不大,後經中醫辨用藥很快就得以控製,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樣的原理,中醫對慢性疾病特別是退變性疾病亦是十分有效的。本人通過近20年的探討和臨床觀察中醫對於頸腰椎病衹要沒有鈣化,椎管骨性狹窄,衹要辨癥得地,用藥正確,不僅可以治好,並且復發率極低。所以人們不能不對中醫進行和重新評價.衹有你給我提供最詳細的病史,我才能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專門給你一個人治定一個更好的治療方案的。
骨質增生(骨刺)經治療能消除嗎
骨質增生之所以會發生關節腫痛,是由於關節組織及骨質增生的周圍組織出現無菌性炎癥。因此衹要治療得當,無菌性炎癥是會完全控製住的,炎癥一旦消失,即使關節內仍有骨質增生存在,關節腫痛也會完全被控製。因此患有骨質增生的患者大可不必為設法讓骨刺消失而東奔西跑,更不必為骨刺無法消失而垂頭喪氣,應信心十足地接受治療,使關節內及關節周圍的無菌性炎癥盡快治愈。
醫生的任務也不是去消除骨質增生,而是治療骨質增生引起局部組織的充血、水腫、炎癥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係列癥狀和體徵。目前臨床上的內服、外敷、理療、膏藥等治療方法就是起到這個作用,即改善癥狀、消除疼痛、麻木和酸睏不適,骨刺是不可能消失的,骨刺消失與否不是判斷骨質增生是否痊愈的標準。 |
|
骨質增生
病理學術語。骨骼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因成骨增加和/或破骨減少,使單位體積內的骨量增多。與骨質疏鬆相反,是骨變緻密的現象。成骨細胞活動的增強,最常見於慢性炎癥、骨損傷修復期、慢性勞損、成骨性原發或繼發腫瘤、金屬中毒等。X綫平片上,骨質增生表現為骨端邊緣、骨嵴、骨突部位(即肌腱、韌帶、骨間膜附着處)密度增高,可有體積增大,依其形態常被稱為骨刺、骨橋、骨唇等。骨皮質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增生嚴重處,可呈看不清骨結構的片狀增白影。骨質增生大多為局限性,少數為全身性(如石骨癥)。 |
|
坐骨神經痛 | 腰椎間盤突出 | 頸椎病 | 椎管狹窄 | 椎體滑脫 | 疾病大全 | 風濕 | 類風濕 | 關節炎足跟病 | 痛痹外敷散 | 骨質增生外敷靈 | 關節勞損 | 乳癖康 | 頸腰腿痛保健貼 | 上海仁傑 | 美國 | 奧運會 | 建築業 | 中國北京 | 風濕關節炎 | 肌肉腫痛 | 急性痛風癥 | 痛風 | 風濕骨痛 | 更多結果... |
|
|
骨質增生癥 | 骨質增生酒 | 骨質增生丸 | 骨質增生痛 | 骨質增生藥 | 牙骨質增生 | 抗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貼 | 頸椎骨質增生 | 腰椎骨質增生 | 抗骨質增生丸 | 骨質增生壞死 | 骨質增生治療 | 各類骨質增生 | 跟骨骨質增生 | 抗骨質增生片 | 頜骨骨質增生 | 胸椎骨質增生 | 莖突骨質增生 | 停骨質增生貼 | 骨質增生藥灑 | 黔奇骨質增生貼 | 腰椎骨質增生癥 | 骨質增生外敷靈 | 骨質增生一貼靈 | 膝關節骨質增生 | 齒槽突骨質增生 | 抗骨質增生膠囊 | 骨質增生治療儀 | 骨質增生導入液 | 下頜骨骨質增生 | 抗骨質增生熱敷方 | 苗老爹骨質增生貼 | 停苗藥骨質增生貼 | 遠紅外骨痛貼骨質增生專用 | 王衛生骨質增生研究所 | 抗骨質增生丸小蜜丸 | 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關節炎 | 骨質增生一貼靈羚銳 | 抗骨質增生丸一純伸筋 | 通絡祛痛膏骨質增生一貼靈 | 骨質增生診斷與防治 | 抗骨質增生搽劑人民 | 骨質增生GC | 骨質增生TD | 新絳縣骨質增生醫院 | 棗莊市嶧城區骨質增生醫院 | 四平市骨質增生病醫院 | 鞏義市天祥骨質增生醫院 | 巴中市骨質增生醫院 | 臨汾市骨質增生專科醫院 | 華陰市骨質增生專科醫院 | 長沙市骨質增生病專科醫院 | 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癥的自我調護 | 治療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46法 | 運城市盛義堂骨質增生專科醫院 | 臨汾民抗於骨質增生風濕病專科醫院 | 臨汾市介鴻義骨質增生專科醫院 | 濮陽市市區王衛生骨質增生研究所 | 厚皮性骨膜病皮膚肥厚骨膜骨質增生癥 | 專傢門診叢書骨質增生診斷與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