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甘肃 >金昌 > 骊靬遗址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骊靬遗址投诉电话金昌旅游投诉电话:0935-8214499
  甘肃省旅游投诉电话:0931—841120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骊靬遗址处在永昌县的者来寨村,距县城西南10公里。汉初,这里曾设骊靬县,属张掖郡,唐人颜师古所校注《汉书》载,“黎靬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大秦国即指古罗马国;《后汉书补注》载,骊靬县为“骊靬降人而置”;《晋书》载:“凉王张祚遣将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此外,《隋书》、《大清一统志》、《五凉志》等对骊靬的方位,骊靬戎(即罗马军后裔)活动情况都有记载,这是不争的事实。骊靬遗址现仅存28米长,3.8米宽,1.5米高的一段残垣,夯层在15--17厘米之间。南依祁连山(又称南山),西邻焉支山(又称大黄山),从祁连山中发源的者来河从中流过。者来河现水量甚小。如今,者来寨为一自然村。
No. 2
  骊靬遗址位于永昌县城西南10公里,原属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社,2000年改设为骊靬行政村。东与城关镇永昌羊场,东寨镇前夹山相连,南临祁连山支脉照面山和肃南县皇城城区接界,西靠折兰滩和夹道早卢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大部属荒漠草地和山地林地。实际耕地面约1500亩,现有居民76户,298人。
  骊靬村,历史悠久。又名者来寨。汉时为匈奴折兰王所在地,汉武帝开拓河西真诚廊设酒泉、敦煌、张掖、武威等四郡,河西纳入汉朝疆域。约公元前50左右。汉朝设骊靬县,前后隶属张掖、武威二郡,是河西建置较早的古县之一。后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南诸代,至隋文帝开皇中(公元590年左右)并入番禾县,置县时间约600余年。后经唐宋元明清兴废更替,凡千余年,此地均设驻军营地。元时为县府财库之地。
  骊靬遗址,地处祁连山者来河沟口,地势险要,北与北武当山相峙,隘关狭道,为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出祁连山鸾鸟口,平羌口通青海门原县,北越龙首山可达内蒙古阿右旗,实为古今走廊咽喉,军事要冲。其地形为山前丘坡,海拔2000余米,在此可览永昌县城全景。年平均气温4.8℃,夏季温凉气爽,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南部照面山属天然涵养水源森林,属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大河林场管理,林区面积为10万亩左右,者来河发源于其东沟、西沟、冰沟等山间,有煤、莹石、硅石等矿藏。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永昌县在三岔河沟开辟有森林度假村。
  骊靬遗址,有连接县城及312国道的骊靬路10公里,为三级砂石路基。从骊靬遗址到河沟生态度假村约15公里,开有旅游公路。
  悠久的历史给骊靬遗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到汉唐宋元明清诸代文化在这里均有发现。者来河西岸、东部青沙沟分布有量的新时期、汉及魏晋墓葬。折兰滩及宽沟梁遗存有汉代烽燧,历代驻过军的驻军营盘,故骊靬城遗址。三岔护林站有汉代故城遗址、炒铁台、娘娘坟以及人文和自然景观蛤蟆神泉、老人头山、豹子回头峰、冰川峡谷、高山森林草原等资源。1936年冬,红西路军88师曾在者来滩元山子一带和国民党马家进行过战斗。
  1999年,骊靬故县和骊靬降人再次引起了国际、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内外考察和研究骊靬故县和骊靬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浪潮,经十余年不衰,且势头越来越热,随之形成了骊靬文化,现已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为古老的骊靬增添了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