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淄博 >淄川區 > 馬鞍山風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馬鞍山風景區聯繫方式地址:淄博市淄川區淄河鎮。
  電話:0533-5350006
  郵編:255100馬鞍山風景區投訴電話淄博市旅遊投訴電話:0533-2187222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馬鞍山風景區門票價格20元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衹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傢必爭之地。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嚮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1943年鼕,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裏。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在博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塔”。規劃面積51平方公裏,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鬥遺址、怪石林、鐘鼓樓、華光寺等。
  
  相傳,馬鞍山原為天上的一匹青竜駿馬,因嚮往人間的自由觸處犯了天規,被兇惡的法神砍去了四肢,將其扔到了無邊無垠的大沙漠上,妄圖將其曬死。但這匹馬卻抱着一個堅強的信念:我一定要活出去!哪裏的地方最好,哪裏的人民最善良,我就到哪裏去!就這樣,它不知越過了多少高山,涉過了多少江河,終於來到這裏變成了現在的馬鞍山。
  當歷史進入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血戰在這裏發生——1942年11月9日,日寇為了卡斷我魯中通往魯南、膠東等地的這一交通要道,調動了一千多兵力嚮馬鞍山發起了瘋狂的進攻。而我守山的連老人、小孩、傷病員在內一共衹有30餘人,武器彈藥也很少。但是,英雄們在八路軍某部王鳳麟副團長的帶領下,面對數十倍於我的敵寇,毫不畏懼,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搏鬥。彈盡糧絶後,守山英雄們拿起了原始的武器——石頭,同敵人拼搏。當敵人衝上山頭時,英雄們毅然跳下了懸崖。慘烈的戰鬥中,表現出中華民族誓死抗敵的英勇氣概。
  
  如今經過戰爭洗禮的馬鞍山,早已舊貌換新顔。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群峰疊嶂,蒼翠欲滴;九九嶽陽山與其隔河相望,一列列黎黑色的火車沿着辛泰鐵路相逆而上;太河水庫水平如鏡,像一個含羞的少女掩映於兩崖青山之中……人們沒有忘記那些為革命捐驅的先烈們。馬鞍山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上立有馬鞍山戰鬥紀念碑、烈士祠堂和展室;在高聳入雲的懸崖上雕刻了當時曾在馬鞍山地區戰鬥過、後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廖容標、錢鈞將軍,以及在此一傢6口人為國捐驅的原省文聯副主席馮毅之先生等人的題詞。
  近年來,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遊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去年,被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更令人感到神奇和高興的是,今年人們又發現了三處新的自然景觀:一處是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鬥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一處是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臥佛”;一處是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綫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馬鞍山位於太河水庫的上遊。夏季,馬鞍山腳下,水波浩渺,成為人們開展水上活動的好去處。與馬鞍山吡鄰的蓮花山、一綫天、夢泉、摩天柱等景點神奇而美麗。這裏久負盛名的池梨、大棗和蒜生産,為觀光農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No. 2
  馬鞍山位於喀喇沁旗錦山鎮東面的12公裏處。這裏林木蔥籠,怪石嶙峋,峭壁排列,是個天工雕琢而成的怪石森林公園,被人們譽為“塞外黃山”。行正劉傢營村,嚮東望去,衹見一嶺橫亙,雙峰聳立,酷似馬鞍,由此得名。
  與馬鞍山遙呼相應的是“虎嘯岩”,過“虎嘯岩”公路轉彎處北側,見一寬溝,俗名砬子溝,這裏山林競秀,溪水貫流,是風景區的中心。大砬子溝的北側聳立着翠屏峰,與此毗連的有“照天鏡”。在另一座小峰頂部的峭壁上長出一棵奇鬆,奇鬆與另一峰相接,好似一條飛架南北的“仙人橋”。
  “仙人橋”北的山背上有三個大小不等的石柱,像兩個天真的雙生子撲嚮母親的懷抱,人稱“母子峰”。大粒子溝頭,怪石層疊的陡坡上,還有“龜兔賽跑”、“鯉魚跳竜門”、“搖擺石”等自然景觀。在北面的一個海拔1488米的製高點——望火樓。這裏石柱林立,狀如竹筍,最高的達10米。站在望火樓嚮北眺望,是一組城堡狀的岩石。石城堡的缺口酷似城門,其左有“金雞叫天門”,東南坡有石蘑菇、磨盤石、無字牌等景觀。
  徜徉黑山溝底,沿溪水逆流而上,兩岸諸峰屏峙,峽𠔌幽深,東面的岩壁上生長着一株華蓋型的奇鬆,主幹微傾,神態可掬,這就是相似黃山的“迎客鬆”。再前行,水盡源出,便到主溝,兩側叫東西旮旯,山坳間布滿了樺樹、山楊、蒙樟和五角鬆等闊葉樹,遠遠望去,像一幅懸挂着的重彩塗抹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