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馬蹄燒餅
目錄
No. 1
  商河名吃--馬蹄燒餅是用面粉、植物油、芝麻為主要原料,用特製鍋爐烤製而成的食品,其 形狀如馬蹄,故名馬蹄燒餅
  一、歷史淵源
  商河馬蹄燒餅歷史久遠,相傳在清乾隆年間就已享有盛名。據載,清朝末年,在縣城經營馬蹄燒餅的張氏傢族和小街子(懷仁鎮的一個村)的康氏傢族,名氣頗大,所製燒餅經常被過往商人帶往外地和京城,故"馬蹄燒餅"不脛而走。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馬蹄燒餅和糖酥火燒作貢品呈獻給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們的贊賞。由此可見馬蹄燒餅和糖酥火燒早就是遠近聞名和倍受喜愛的商河名吃了。
  二、品質特點
  馬蹄燒餅品質優良,特點突出。剛出爐的馬蹄燒餅皮瓤分離,外脆內嫩,酥香兼備,香氣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馬蹄燒餅製作考究,經濟實惠,易於儲放,攜帶方便。
  三、製作方法
  馬蹄燒餅的製作方法非常考究,從製作到成熟出爐需要10余道工序,其配料嚴格精細,所用面、油、酥、芝麻均有精確的比例每個燒餅2兩重,但需要兩個面劑製而成,一個面劑與用油炒好的酥捲製成層層疊疊狀,當作燒餅的瓢,然後再用另一個面劑包在外面,當作燒餅的皮。隨即在光滑的石墩上搓製成馬蹄狀,蘸以芝麻和糖色,貼在爐被鍋面上烘烤七至八分鐘而成。
  馬蹄燒餅除配料嚴格精細外,掌握烤製火候也是十分重要的。製作馬蹄燒餅所用的鍋爐比較奇特,它所用的大平鍋面朝下,底朝上,為保持爐內所需溫度,鍋底需用泥糊好,爐底上下不透氣,製成馬蹄燒餅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和𠔌糠,也可用鋸末代替。
  四、及發展前景
  商河馬蹄燒餅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不斷完美,近年來,商河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這一傳統名吃的繼承和發展,采取措施擴大生産和提高質量。隨着農村經濟體製的改革和市場開放,馬蹄燒餅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不僅在商河城內有十幾傢燒餅鋪,還有120余家燒餅鋪分佈在全縣的鄉鎮農村,據統計,全縣馬蹄燒餅年産量可達300餘噸。這些遍布全縣的燒餅鋪,在繼承製作的同時又有改進和創新,各具特色,各有風味,互相競爭,取長補斷,互相促進。這些産品不僅供應本縣之需,而且周圍縣市,以及省城濟南市也常有人批量購買。
  由於馬蹄燒餅物美價廉,老幼皆宜,是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佳品,儘管店鋪遍及全縣,其産品仍呈供不應求之勢,每當節假日,人們更是爭相搶購,銷路廣阔。加之商河縣具有生産馬蹄燒餅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商河縣是歷史上有名的糧面油生産基地,近年來,優質小麥面積不斷擴大,生産馬蹄燒餅的基本原料均可就地取材,資源十分豐富,這就為特産馬蹄燒餅奠定了基礎;二是各村鎮均有技術熟練的老師傅,形成了一支烤製馬蹄燒餅的技術骨幹隊伍。因此,馬蹄燒餅具有十分廣阔的發展前景。
包含詞
吃馬蹄燒餅博平馬蹄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