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 古指可以供馬馳行的大路。 |
|
| 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 |
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坦的道路 This means the city or suburbs for traveling the road is broad and smooth running |
| 今指城市或近郊的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坦的道路。 老捨 《竜須溝》第三幕:“ 竜須溝 的新溝落成,修了馬路。”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他半年沒有進縣城,縣城裏已經大變了樣,--街道改寬了,馬路也壓光了。” |
|
“馬路”最早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通。後來,人們用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
18世紀末,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熱潮之中,工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的要求愈來愈高,昔日那種“人走出來的路”,再也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後來,這種路便取其設計人的姓,取名為“馬卡丹路”,簡稱“馬路”。
在上海有另一種說法:在上海,最早來外灘的多是單身洋人,他們富有冒險精神,長得結實,每日下午3點以後,為發泄過剩的精力,他們便想找個地方跑馬,江岸不夠他們盡情馳騁,便想到了洋行樓群後的大片泥灘,於是就有了今天南京東路外灘到河南中路一段長500米的跑馬小道,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因為當時總看見洋人在上面跑馬,所以,上海人就稱它為“馬路”。
元代制度,城內的主幹道要能夠並馳十匹馬,京城(大都)要並馳二十匹。明清基本沿用了下來,老北京隨有這一稱呼,多指城內的主幹道,或直穿城門的大道。 |
|
| 馬路(1958-)北京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副主任、教授。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1982-84年入德國漢堡造型藝術學院學習。1984年回國後一直任教於中央美院。1994年作品《養兒之喜》獲優秀奬。作品曾參加“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表現藝術展”、“第七屆全國美展”、“中國油畫年展”、“杜塞爾多夫國際藝術大展”等重大展覽。作品為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及海內外藏傢廣泛收藏。出版有《中國現代藝術品評叢書—馬路》專集。 |
|
生日:11月20日
星座:天蝎j
籍貫:北京南城的鬍同兒 身高:175cm
體重:58kg
職業:主持人
最喜歡的書:每一部讀過的書都喜歡,每一位作者都令人崇拜。
最喜歡的事:在直播間微弱的燈光下感受寂靜、讀書、背包遠遊+徒步旅行+探險穿越、泡茶館兒
最喜歡的動物:有味道的女人 最喜歡的顔色:黑、白
最喜歡的音樂:爵士
平時的嗜好:邊聽音樂邊品茶(最愛鐵觀音) 最喜歡的飾品:太陽鏡
最喜歡的電影類型:藝術片
最喜歡的食物:回鍋肉(巨不愛吃青菜)
最想做的事:每天和一大群朋友快樂的抓狂 |
|
姓名:馬路
身 高:183CM
體重:70 KG
生日:4月17日
特長:聲樂 籃球 駕駛 遊泳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99級本科班
電影作品
2001年《殺回三天》 飾邵洪生 導演:海濤
2005年《女性職場必修課》飾石力(男二)導演:捨言
2002年《愛情鑰匙》飾 張健 導演:黃軍
電視電影
2004年《黑客狙擊》飾清風(男一) 導演:楊鳳良
2002年《京都女警官》飾劉為(反一) 導演:何群
電視劇集
2004年《使命》飾鄭華軍(男二) 導演:何群
2007年《博士縣長》 飾 陳鐸 導演:延藝
2007年《熱浪島》 飾彼得 導演:劉彥臣
2008年《茶館》 飾老丫頭 導演:何 群
話劇演出
《小井鬍同》
《糧食》
廣告代言
瀏陽河酒
實達電腦
雀巢咖啡
九牧王西褲
中國網通 |
|
- n.: carriageway, concourse, street, road, avenue
- v.: drive
|
|
- n. rue, chaussée
|
|
馬路村 馬路鎮 馬路鄉 |
|
| 英國 | 地理 | 城市 | 街 | 臺灣 | 武漢 | 演員 | 明星 | | 娛樂 | 上海市 | 規則 | 公交 | 道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