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erissodactrla) |
|
(tapiridae) |
|
tapirus indicus |
|
malayan tapir |
|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分布于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栖息在热带丛林内、沼泽地带。单独或结小群活动。夜行性。嗅觉与听觉敏锐,视觉差,性机警、温顺而胆小。
也能奔跑,喜欢在泥中跋涉、还善于游泳。以水生植物的枝、叶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为食。
它是4种貘中体型最巨者。体色很独特:它们的头部、肩部、前肢和后肢为黑色,其余部位均是白色。看起来这种黑白分明的毛色似乎很醒目,但在月夜的阴影中却能与周围环境融于一体。新生幼仔的毛色与亲兽完全不同,不是黑白两色而是全身棕色带有黄色和白色的纵向条纹及斑点,通常在6-8个月时变换毛色,逐渐脱颖成亲兽的毛色。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390-400天,每产1仔,极少两仔,4—5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
貘具有长长的鼻子,鼻子相当敏锐,可以侦测食物、危险,也可以在水里伸出鼻子呼吸,由于视力不好,平常以听觉及嗅觉为主,当马来貘受到威胁时,它可以拔腿就跑,若是跑得不够快,还可以躲到水里,伸出鼻子,其实它们也可以靠有力的下颚及尖锐的牙齿来保卫自己。
平时它们是独居的,拥有广大的领域,在与其它貘相接的地带,会以喷射尿液跟植物的方式来划清界线,它们也会发出高频的声音来做沟通;而在雨林中缓慢的步行,途经别的貘的领域时,也会留下味道以为记号。
马来貘只吃素,喜好植物的嫩枝芽、树叶、水果、草及水生植物,它们的食性很广,能吃将近一百种的植物。它们会在日夜交接时采食,因此虽分类偏向夜行性动物,却非完全的夜行性动物,是为曙暮性动物,在深夜,马来貘也是会睡个觉的。马来貘喜欢在泥、沙中打滚,喜好居住在水边,一方面方便打滚、洗澡、游泳,一方面也比较安全。 |
|
学名:Tapirus indicus
英文名:Malayan Tapir
别名:马莱貘、印度貘
生物分类: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rla)、貘科(Tapiridae)、貘属(Tapirus) |
|
马来貘又叫亚洲貘、印度貘,是貘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为140—250厘米,肩高73—120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180—300千克。长相十分奇特而有趣,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有人说它耳朵像马,后腿像犀牛,身躯像猪,鼻子似象。身体滚圆而肥壮,皮肤很厚,头部比猪大得多,脖子粗壮,鼻吻部延长、突出呈圆筒形,柔软而下垂,虽然比不上象鼻,但比猪的鼻吻部要长大得多,并且能够自由伸缩。眼睛很小,位于头侧,看去没有一点神采,仿佛总是要昏昏欲睡醒的样子。耳朵大而竖立,呈长圆形,中间还长着一撮鬃毛,但不太活动。四肢粗壮,前肢具4趾,其中的一趾显著地大于其他各趾,后肢具3趾。雌兽有一对乳头,位于鼠鼷部。尾巴极短。全身由黑白两色、整齐洁净的短毛组成,头部和身体的前部、腹部、四肢和尾巴均为黑色,身体的中、后部为灰白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可以在丛林中起到迷彩的作用,特别是在月夜的阴影之下。偶而也能见到通体均为黑色的变种。 |
|
分布于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栖息在热带丛林内、沼泽地带。 |
|
单独或结小群活动。夜行性。性机警、温顺而胆小。貘具有长长的鼻子,鼻子相当敏锐,可以侦测食物、危险,也可以在水里伸出鼻子呼吸,由于视力不好,平常以听觉及嗅觉为主,当马来貘受到威胁时,它可以拔腿就跑,若是跑得不够快,还可以躲到水里,伸出鼻子,其实它们也可以靠有力的下颚及尖锐的牙齿来保卫自己。也能奔跑,喜欢在泥中跋涉、还善于游泳。以水生植物的枝、叶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为食。平时它们是独居的,拥有广大的领域,在与其它貘相接的地带,会以喷射尿液跟植物的方式来划清界线,它们也会发出高频的声音来做沟通;而在雨林中缓慢的步行,途经别的貘的领域时,也会留下味道以为记号。
马来貘只吃素,喜好植物的嫩枝芽、树叶、水果、草及水生植物,它们的食性很广,能吃将近一百种的植物。它们会在日夜交接时采食,因此虽分类偏向夜行性动物,却非完全的夜行性动物,是为曙暮性动物,在深夜,马来貘也是会睡个觉的。马来貘喜欢在泥、沙中打滚,喜好居住在水边,一方面方便打滚、洗澡、游泳,一方面也比较安全。 |
|
繁殖期不固定,一般两年生产一次,孕期390-400天,每产1仔,极少两仔,4—5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年幼的马莱貘会与母亲生活一段时间,但哺乳期还不确定。 |
|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被IUCN 和USDI列为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生活在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因此,在人类的伐木及开发热带雨林林地以作为农工用地之时,便造成了马来貘栖地破坏、无法生存的后果。
目前,全球各地的马来貘数目约有3200只,其中约有200只是在动物园内饲养,约3000只是在野外生存。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等级是VU(即易危),与环尾狐猴及大白鲨等获同级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