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首都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首都博物館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中途幾經周折,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館址設在孔廟內。“北京歷史文物陳列”是首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時限上溯數十萬年前,下迄1949年。通過一係列的圖表、模型、文物,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了北京歷史發展的風貌。首都博物館藏有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地區出土的大量文物,及徵集收購捐贈的許多傳世文物。如元代蠃鈿漆盤殘片、元代青花鳳首扁壺、明成化鬥彩葡萄杯、嘉靖鬥彩八卦爐等,這些文物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堪稱絶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館藏西周重器——班簋,是鑄於三千多年前周成王時代的青銅禮器,造型瑰麗,文飾古樸。器內有一百九十餘字的銘文,堪稱周器銘文中的宏篇巨著。除星期一休息外,其他時間都開放。交通:13路、116路、104路、108路、113路、地鐵在雍和宮站下車門票:10元,老人6元,學生3元
基本資料 Basic information
  首都博物館 Capital Museum
  地址:西長安街延長綫白雲路
  結構:建築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
  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
  占地面積:2.48萬平方米
  建築工程投資:7.8億元
  動工時間:2001年12月
  建成時間:2005年12月
  正式開館時間:2006年5月18
  門票:免費
首都博物館簡介 About Capital Museum
  位於孔廟內的首都博物館老館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館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孔廟內。孔廟占地2.2萬平方米, 創建於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經歷代修葺,三進院落保存完整。主體建築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等。明、清進士題名碑林為國內僅有。兩側殿廡闢作展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環境幽雅寧靜。
  為了容納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務更多的參觀遊客。1999年,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準,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亮相於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綫上,位於西城區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藉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是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面嚮21世紀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新世紀北京市標志性建築之一。由於在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館被國傢人事部和國傢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係統先進集體的稱號。
展品陳列 Exhibits
  首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國內外舉辦了許多頗受好評的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如:《北京歷史文物陳列》、《元大都歷史陳列》、《老北京春節民俗展》、《館藏歷代陶瓷、書畫真偽辯識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數百項。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新館以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躋身於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2000年,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啓動之時,展陳大綱的編寫工作馬上開始;展覽大綱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力求體現已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最新成果。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給觀衆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
  數十年來,首都博物館廣泛徵集各類文物,館藏文物已達二十五萬件,其中包括: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綉、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還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孤品與珍品。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總計 8.3萬餘件,其中一級品305件。藏品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地區出土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以至遼、金、元、明、清各代。館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銅器“堇鼎”,通高62釐米,重41.5千克,內壁有銘文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歷史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內設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
  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不斷遞升並走嚮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七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
  以上展覽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
  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係的舞臺。
設計理念 Design
  首都博物館內景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的設計源自於“博物館是聯繫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的材料與現代的材料並置,來表達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無疑在影射中國傳統的出檐,而懸挂式框架磚墻模糊了古代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綫;廣場的起坡取材於皇傢宮殿高臺建築的手法,烘托出了宏偉的巨構。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協調,非對稱的形體呼應街道轉角空間。青銅、木材、磚石等傳統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歷史。不銹鋼頂棚、玻璃幕墻和先進的建造技術表現新北京的現代。陽光大廳,四季竹院,將景觀空間引入了博物館,室外下沉竹園延伸至室內,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空間的封閉、沉悶的感覺,營造了開放型的、溫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閑環境。園林與文物展廳之間的時空交錯,表現出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
建築風格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緑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衆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墻象徵着中國古代城墻;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臺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綫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墻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産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建築結構 Building structure
  首都博物館新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傢中外知名建築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築落成後,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新館建築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建築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出檐,青灰色磚墻模糊了古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綫。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於皇傢宮殿高臺建築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綫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中心軸綫特點。在建築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首都博物館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展廳安裝智能化控製溫濕度的空調係統,保證展廳內觀衆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櫃內保持利於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則是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庫區提供不同的溫濕度。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衆營造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藉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新館展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展覽由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構成,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及不斷遞升並走嚮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不斷更新的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係的舞臺。
  1、佛像展廳
   佛像展廳共展出佛像262尊,分為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藝術。看過這個展廳,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型讓觀衆瞭解到佛像藝術在我國漢族、藏族地區的發展、演變。展廳中一尊“銅鍍金大成就者毗瓦巴”,是明代宮廷造像,通高18.5釐米,如此大型的佛像非常罕見。佛像造像十分生動,雙目圓鼓,面露喜色。右腿橫盤,左腿支起,左手上舉,食指伸出作上指狀。這種造型表現的是毗瓦巴與賣酒女打賭而定住太陽時的姿勢。
  2、玉器展廳
  在玉器展廳共展出文物181組件,將玉器發展的基本脈絡展示給參觀者。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貴族墓出土的以及帶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詩文的玉器。一部分小件玉器前均配有放大鏡,使觀衆更好感受我國古代玉雕的高超工藝。展廳中備受關註的是一方乾隆禦璽。據瞭解,這方玉璽是2004年首都博物館以250多萬港元從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購得的。這方“白玉鏤雕竜紐方形璽”是清乾隆皇帝禪位給嘉慶帝而自居太上皇前不久所刻的印璽,從“八徵耄念之寶”的印文可知,是乾隆80壽辰(1791年)所治印璽之一,屬乾隆私印。乾隆皇帝曾在很多著名書畫上用過它,因此也可作為鑒別書畫真偽的依據之一。
  3、瓷器展廳
  瓷器展廳中展出了北京作為都城歷史時期出土和傳世的瓷器170組件,青花釉裏紅海水雲竜紋天球瓶在2000年就已價值1000萬元。另外宋遼金時期的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元大都出土的青花鳳首扁壺、乾隆鬆石緑地粉彩蕃蓮紋多穆壺等名貴瓷器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精品。展廳中還列有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這對葡萄紋杯與雞缸杯為同時期作品,都是明代官窯的代表作,而雞缸杯衹有一隻,葡萄紋杯是一對,這對杯子是在清初重臣索尼7歲孫女的墓中出土的。
  4、書房展廳
  書房展廳共展出文物149組件,其中有乾隆款禦墨、御制淳化軒刻花紙、四大名硯、明代竹雕張希黃款山水樓閣筆筒等珍貴文物。磨磚對縫的月亮門、精緻的花窗、畫案、書櫃、綉墩……走進這間展廳,就像走進明清時期文人的書房。由於這裏展出的多是筆、墨、紙、硯等比較嬌貴易幹裂的文物,展櫃和展廳中特別增設了多臺加濕器來保證文物安全。
  鎮館之寶-乾隆御制碑
  乾隆御制碑分為碑身、碑帽、碑座三個部分,帽和座各有兩個,一共五件。全碑總高6.7米,重40多噸,漢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見的乾隆正楷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這兩首詩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
  這兩篇文章也是這個巨型石碑最大的文物價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碑座為束腰須彌座,刻有捲草花紋,精美異常。
建築指標及功能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and Features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嚮公衆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衆旅遊和休閑的理想去處。 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於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係。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藏品庫區、設備區。
  文物安全的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采用恆濕不恆溫的先進、獨特的智能化空調係統,將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相對濕度的變化幅度控製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時又使展廳溫度隨外界自然氣溫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獲得較好的對人舒適度。
  禮儀與公衆活動:舉行禮儀活動時,儀式前大廳多媒體投影屏幕會放映相關的標語和背景信息。儀式中大廳各處具有均勻清晰的音響。大廳具備新聞攝影電源和發稿信息終端,能夠根據會議、禮儀的進程自動地聯合控製相關的燈光、窗簾、音響、投影等設備。室外廣場的大屏幕可同時轉播儀式實況,並自行進行實況拍攝和錄音。儀式結束後半小時內立即可提供相應的多媒體光盤。
  觀衆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各大門內、大廳均安裝參觀導覽係統,讓公衆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售票驗票係統出售本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參觀券,能夠自動識別參觀券的真偽、面額,並允許觀衆當天即使中途臨時出館、仍可返回繼續參觀。
  信息化服務:信息技術將以往歷史的音視頻數據數字化所建立音視頻節目數據庫和點播係統,可讓觀衆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想收聽、收看的麯藝、戲麯節目。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絡、電臺、電視網(有綫/無綫)和現場視頻直播、數據網絡交互式播發、後期電子出版物製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絡會議的相結合。互聯網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本館局域網的方式實時地參與現場學術討論。
  中央禮儀大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裝飾中國文化特徵突出、現代氣息濃郁,是舉行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
  展廳——不同類型展廳相對獨立,既便於觀衆有選擇地參觀、縮短參觀路綫,又便於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3000餘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臺。智能化溫濕度控製係統、安防消防係統,為舉辦最珍貴級別的文物展提供了條件。
  文物庫房——面積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設施先進、完備;擁有10噸液壓電梯,文物運輸車可從地面運到地下二層庫房,目前為中外博物館所獨有。
  多功能會議廳——具有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會議表决係統、會議廳專用網站等國內最選進的設施。
  數字放映廳——超寬視角弧形銀幕,可播放高清晰數字影片,該設備分辨率為國內外目前最高;目前第一部影片是《輝煌的北京》;今後將製作立體數字影片。
先進的技術 Advanced technology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這三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智能化工程——展廳安裝智能化控製溫濕度的空調係統,保證展廳內觀衆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櫃內保持利於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則是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庫區提供不同的溫濕度。館內安全技術防範係統(含停車庫管理和燈光照明控製)、消防監控與自動滅火係統(含應急廣播係統)、樓宇自動化係統、音響燈光聯動控製係統,全面實現智能化;其中自動滅火還針對文物易損怕水的特性做出特殊設計。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首博數字化建設項目是全國文博界的創新工程:
  (1)博物館信息資源建設實現完整框架的數字化技術方式;藏品管理實現數字化管理;
  (2)展覽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在展覽必要位置設置多幕投影、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影像、數字影片等多種多媒體展示項目,以強化展覽效果;打破了以往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3)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基於博物館各專業子係統基礎之上的服務於全館各部門及觀衆(包含在館外觀衆)的綜合信息平臺。
  首都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子係統包括:文化遺産信息管理係統、多媒體展示後臺管理係統、首都博物館網站等11項。
  多媒體展示——在展陳中,廣泛使用多媒體展示手段,如多幕投影(在國際博物館領域首次使用)、幻影成像、數字電影,強化展陳效果,深化實物展品信息的傳達,完全打破了以往歷史文物類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環保、節能——采用蒙皮式非晶體柔性太陽能發電板,是國內第一傢采用太陽能電源的博物館和文化場館。館內還采用節能燈具、膠體電池EPS應急電源;館內裝飾材料和展櫃等展覽用品均為符合國傢標準的緑色環保産品。
  文物修復——引進成套先進的文物保護和修復設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文物保護與修復水平,使首都博物館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
優質的服務 Quality of service
  以完善先進的設備設施為基礎,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原則;
  接待服務——擁有多語種服務咨詢、物品寄存櫃、公共飲水臺、休息座椅、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並為殘障人準備了殘障人電梯、輪椅、殘疾人電話;為嬰兒準備了嬰兒室、童車等。同時配備了6臺為殘疾人士或不方便行動的人使用的觸摸屏。
  導覽與講解服務——為觀衆免費提供多語種導覽圖、展覽的中英文版展覽彩頁;提供多語種講解員講解、專傢講解專場;觸摸屏查詢電腦、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機,以及在全國率先采用的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PDA)導覽。
  中央禮儀大廳大屏幕——采用目前國際上最高分辨率的全彩色大屏幕,播放介紹首博展陳、臨時展覽和北京歷史名勝的數字影片;采用雙基色大屏幕以文字方式播放展陳與服務信息。
  教育與互動式服務——館內常年舉辦專題講座、少兒主題活動、動手體驗項目、互動多媒體項目等。
  休閑經營服務——餐廳、咖啡廳、茶室、紀念品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筒、公用電話等設施對觀衆開放。
  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首都北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參觀信息 Visit Information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社會公衆參觀首都博物館需事先預訂免費參觀票,事先未預約的觀衆恕不接待參觀。
  交通信息
  一、地鐵:1號綫木樨地站。
  二、公交綫路:
  52、114、308、337路木樨地東站
  37路三裏河東路南口站
  26、45、114、308、319、937、937支、937支1—支7、937專、937金星專綫白雲路站
相關詞
圓明園文物瓷器粉彩瓷
包含詞
首都博物館新館首都博物館藏瓷選如傢快捷酒店(北京首都博物館店)
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水月觀音如傢快捷酒店北京首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