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风车
目录
No. 1
  ①利用风力的动力机械装置,可以带动其他机器,用来发电、提水、磨面、榨油等。②扇车。③儿童玩具,装有叶轮,能迎风转动。
fēng chē fēng chē
  利用风力驱动的机械装置
No. 3
  一种玩具,由纸或塑胶制的叶片,松弛装在杆的末端,能在风中旋转
No. 4
  传说中驾风而行的车子。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高苍梧叔 能为风车,可载三十人,日行数百里。” 唐 元稹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诗:“风车笼野马,八荒安足游?”
No. 5
  旧时夏季用手摇动的风扇。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寒暑》:“寒犹可御而暑不可避,凉亭水榭,风车簟枕,世不多有。”《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云母床上铺着那水纹凉簟,鸳鸯珊枕四面挠起风车来。”
No. 6
  扬谷器。利用风力扬除糠秕的一种农业机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苏沛霖 立即叫人搬过风车,插上来说:‘我准备筛哩,这样的谷子当然不能收。’”
No. 7
  利用风为动力的机械装置。可以带动其它机器,用来发电、提水、磨面,榨油等。
No. 8
  玩具。用纸做成叶轮,迎风转动。
No. 9
  动力机械
  风车也叫风力机,是一种不需燃料、以风作为能源的动力机械。古代的风车,是从船帆发展起来的,它具有6~8副像帆船那样的篷,分布在一根垂直轴的四周,风吹时像走马灯似的绕轴转动,叫走马灯式的风车。这种风车因效率较低,已逐步为具有水平转动轴的木质布蓬风车和其它风车取代,如“立式风车”、“自动旋翼风车”等。
  2000多年前,中国、巴比伦、波斯等国就已利用古老的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12世纪以后,风车在欧洲迅速发展,通过风车(风力发动机)利用风能提水、供暖、制冷、航运、发电等。
  中国古代风车具有明显的特点,除卧式轮轴外,风帆为船帆式。帆并非安装於轮轴径向位置,而是安装在轴架周围的八根柱杆上。帆又是偏装,即帆布在杆的一边较窄,在另一边较宽,并用绳索拉紧。如图,当风作用於a时,帆为顺风,帆与风向垂直 (受力最大) 并被绳拉紧;转到位置c时,帆被吹向外,帆面与风向平行;至e处再恢复迎风位置。利用绳索的松紧和帆的偏装,它可以利用戗风或逆风,如同在船帆中一样。这种装置方式使帆可以自由随风摆动,而不产生特别的阻力,帆在外周转动的有效风力作用范围,超出180度。如在位置g,开始转入顺风,帆还可以利用部分风力少量作业。这种船帆式风车的特色,为中国所独有
  公元7世纪在西亚—大概在叙利亚,建造了第一批风车。世界上的这个地区有强风,几乎总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吹,因此就面向盛行风而建造了这些早期风车。它们看上去不像如今所见到的风车,而是有着竖式轴,轴垂直排列着翼,与旋转木马装置上排列着木马很相似。
  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了第一批风车。有些人认为,在巴勒斯坦参加了十字军东侵的士兵们回家时带回了关于风车的信息。但是,西方风车的设计与叙利亚的风车迥然不同,因而它们可能是独立发明出来的。右图:典型的地中海风车有着圆形石塔和朝向盛行风安装的垂直翼板。它们仍用于磨碎谷物。
  西方风车的不同之处在于翼板环绕着垂直面而转动。因为风在欧洲比在西亚较为变化不定,所以风车还另有一个机械装置,以使翼板面对着风来的方向转动。左图:在丹麦圣瑞斯的埃洛岛上,现代风车与供电的发电机相连。
  风车在如今已很少用于磨碎谷物,但作为发电的一个手段正在获得新生。“装有发电涡轮机的农场”是由驱动发电机的大型风车组构成的。
  近代风车主要用于发电,由丹麦人在19世纪末开始应用,20世纪经过不断改进趋于成熟,功率最大达到15mw。
  我国一直以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2001年在西军电、西交大、上复旦、上同济等高校一批专家的配合下,上海模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并装机试验成功,获得了基础数据和实际经验。在后续的一年里,muce对产品进行无数次改进和测试,2002年底产品通过了各项测试,并达到了各项设计要求。
  2002年底至今,muce先后在部队安装了60多套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风光互补系统,为稳定国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系统
  英文名称:the mill network at kinderdijk-elshout
  编号:563-003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用于“低矮的国家”控制海水的技术得到了一笔巨额的捐助,金德代克区域的装置足以证明了技术的成功。从中世纪起,人们利用水力浇灌土地,用于农业和居民用水,并坚持到今天。此地建有与技术有关的所有设施—沟壑,水池,抽水站,行政楼,和一系列完整的保护风车的设施。
  简介:
  荷兰被誉为“风车之国”,风车是荷兰的象征。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16~17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当地的湿润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他们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此外,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12000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鳖的威胁。20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老风车曾一度变得暗淡无光,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所以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目前,荷兰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
  荷兰人很喜爱他们的风车,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物,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节日,风车上围上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
  位于荷兰境内的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尤以风车闻名遐迩,成为荷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的风车比荷兰的一个村镇——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还要多。18世纪金德代克村就开始修建坚固的风车,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网络系统是人工制作的突出景观,它展示了人类的独创性和坚韧性。当地人民依靠发展水利技术和应用水利技术,用近千年时间,建设了这个排水系统,并且成功地保护了这片土地。”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村,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约8千米,这里有19个建于18世纪30~40年代的风车,形成当今世界最大的风车群。每一个风车就是一个风车塔房,呈圆锥形,墙壁自上而下向里倾斜。风车的4l片长方形翼板固定在塔房顶部的风车上。塔房分几层,分别为睡觉、吃饭之用,有的家族在风车塔房里已生活了245年。每年七八月份的星期六对外开放的“童堤镇”风车,为荷兰旅游业的一大景观。
  公元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另一资料在年代上出入较大,称:世界上第一台风车于1408年诞生于荷兰)当时的作用是灌溉农田。18世纪中叶,荷兰的风车多达1万台。现在,大部分风车已被电力代替,只剩下不足1000台。仍有300 多台在使用。(另一资料:目前,荷兰仅剩970座风车,其中只有210座还在继续使用,余下的均作为历史古迹保留下来供人参观。)为此,荷兰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所有风车都会转动起来,吸引无数的游人前来观赏。
  荷兰这些风车的作用主要是将风力转化为桨轮转动得来的动力。从物理上讲,就是将风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将低处的水提上来,这个提水的工作现在已由电力驱动的抽水机代替。如今,荷兰有一个是全欧洲最大的抽水站。
  金德代克位于鹿特丹附近,该村镇坐落在被称为阿尔布拉瑟丹低田的地区。荷兰人围海造成了阿尔布拉瑟丹低田(它们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的),这些风车的作用则是将阿尔布拉瑟丹低田中多余的水抽出来,由于这个低田地区一直是洪水的多发地区,所以在这儿建造风车的目的就是将多余的水抽出,然后排放在存水区中。如果存水区的水位达到一个高度后,人们就再一次将水从存水区中抽出,然后排放到河流中。
  从公元1927年起,柴油机的抽水站就做了实际上的抽水工作。风车就不再被人们使用了。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当时的柴油机缺乏燃料而不能驱动抽水机,因此,风车又一次得到使用,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使用风车进行抽水工作。
  如今,在夏季到来的一段时间里,风车再次得以“使用”。不过,这时候,它主要用于旅游者的观光,游客们沿着运河和河流散步,到近处细细观看这些巨大的风车,欣赏这儿美丽如画的风景。在其中一个风车所处的位置附近,当地人们还建立了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有展览,内容是关于荷兰有风车家庭的生活情况。
  纸风车
  一种用纸折成的类似以风力机的玩具,儿童时的我们特别喜欢,现在比较少。
  具体制做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在把纸的四个角用剪刀(小刀)往中间剪去,剪到离中间一半左右就可以了;现在一共有8个角了,再每隔一个角往中心点折去,把四个角都折到中心点之后在用比较细的如:笔心、快子等;连刚才折进的四个角一起穿透中心点。 这样就完成了。
  小提示:由于两边很容易掉出,可以用橡皮筋固定两边。
  花卉的名称
  风车又名八大龙王,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和耐半阴。宜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8℃。
  繁殖
  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以4-5月换盆时进行,将母株周围的幼株剥下,直接盆栽。扦插,5-6月用叶插法,剪取健壮叶片,先干燥后再插于沙床,插后约20-25天愈合生根。
  栽培
  风车属于十二卷中的硬叶系种类。为浅根性多浆植物。盆栽以浇栽为宜。用排水好的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好。生长期应保持盆土稍湿润,但不能积水。每月施肥1次。盛夏遇强光应遮阴,才能保持斑纹色彩明显。冬季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并应放阳光充足处。
  病虫害
  主要有根腐病和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粉虱和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应用
  风车有独特的体形和黄绿的叶色,在欧美、日本十分流行,深受养花爱好者的青睐。若以盆栽,点缀居室的书桌、茶几和书桌,十分清秀典雅。
基本解释
  ①利用风力的动力机械装置,可以带动其他机器,用来发电、提水、磨面、榨油等。
  ②漂亮,好看,增强这里的风景状况,让这里变的更加美丽。
  ③一种儿童玩具,装有叶轮,能迎风转动。
动力机械
  风车风车也叫风力机,是一种不需燃料、以风作为能源的动力机械。古代的风车,是从船帆发展起来的,它具有6~8副像帆船那样的篷,分布在一根垂直轴的四周,风吹时像走马灯似的绕轴转动,叫走马灯式的风车。这种风车因效率较低,已逐步为具有水平转动轴的木质布蓬风车和其它风车取代,如“立式风车”、“自动旋翼风车”等。
  2000多年前,中国、巴比伦、波斯等国就已利用古老的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12世纪以后,风车在欧洲迅速发展,通过风车(风力发动机)利用风能提水、供暖、制冷、航运、发电等。
  中国古代风车具有明显的特点,除卧式轮轴外,风帆为船帆式。帆并非安装於轮轴径向位置,而是安装在轴架周围的八根柱杆上。帆又是偏装,即帆布在杆的一边较窄,在另一边较宽,并用绳索拉紧。如图,当风作用於A时,帆为顺风,帆与风向垂直 (受力最大) 并被绳拉紧;转到位置C时,帆被吹向外,帆面与风向平行;至E处再恢复迎风位置。利用绳索的松紧和帆的偏装,它可以利用戗风或逆风,如同在船帆中一样。这种装置方式使帆可以自由随风摆动,而不产生特别的阻力,帆在外周转动的有效风力作用范围,超出180度。如在位置G,开始转入顺风,帆还可以利用部分风力少量作业。这种船帆式风车的特色,为中国所独有 。
  公元7世纪在西亚—大概在叙利亚,建造了第一批风车。世界上的这个地区有强风,几乎总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吹,因此就面向盛行风而建造了这些早期风车。它们看上去不像如今所见到的风车,而是有着竖式轴,轴垂直排列着翼,与旋转木马装置上排列着木马很相似。
  风车 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了第一批风车。有些人认为,在巴勒斯坦参加了十字军东侵的士兵们回家时带回了关于风车的信息。但是,西方风车的设计与叙利亚的风车迥然不同,因而它们可能是独立发明出来的。右图:典型的地中海风车有着圆形石塔和朝向盛行风安装的垂直翼板。它们仍用于磨碎谷物。
  西方风车的不同之处在于翼板环绕着垂直面而转动。因为风在欧洲比在西亚较为变化不定,所以风车还另有一个机械装置,以使翼板面对着风来的方向转动。左图:在丹麦圣瑞斯的埃洛岛上,现代风车与供电的发电机相连。
  风车风车在如今已很少用于磨碎谷物,但作为发电的一个手段正在获得新生。“装有发电涡轮机的农场”是由驱动发电机的大型风车组构成的。
  近代风车主要用于发电,由丹麦人在19世纪末开始应用,20世纪经过不断改进趋于成熟,功率最大达到15MW。
  我国一直以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2001年在西军电、西交大、上复旦、上同济等高校一批专家的配合下,上海模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并装机试验成功,获得了基础数据和实际经验。在后续的一年里,MUCE对产品进行无数次改进和测试,2002年底产品通过了各项测试,并达到了各项设计要求。
  2002年底至今,MUCE先后在部队安装了60多套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风光互补系统,为稳定国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荷兰风车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系统
  英文名称:The Mill Network at Kinderdijk-Elshout
  编号:563-003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用于“低矮的国家”控制海水的技术得到了一笔巨额的捐助,金德代克区域的装置足以证明了技术的成功。从中世纪起,人们利用水力浇灌土地,用于农业和居民用水,并坚持到今天。此地建有与技术有关的所有设施—沟壑,水池,抽水站,行政楼,和一系列完整的保护风车的设施。
  简介:
  荷兰被誉为“风车之国”,风车是荷兰的象征。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大风车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16~17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当地的湿润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他们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此外,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12000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鳖的威胁。20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老风车曾一度变得暗淡无光,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所以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目前,荷兰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
  荷兰人很喜爱他们的风车,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物,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节日,风车上围上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
  位于荷兰境内的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尤以风车闻名遐迩,成为荷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的风车比荷兰的一个村镇——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还要多。18世纪金德代克村就开始修建坚固的风车,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网络系统是人工制作的突出景观,它展示了人类的独创性和坚韧性。当地人民依靠发展水利技术和应用水利技术,用近千年时间,建设了这个排水系统,并且成功地保护了这片土地。”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村,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约8千米,这里有19个建于18世纪30~40年代的风车,形成当今世界最大的风车群。每一个风车就是一个风车塔房,呈圆锥形,墙壁自上而下向里倾斜。风车的4l片长方形翼板固定在塔房顶部的风车上。塔房分几层,分别为睡觉、吃饭之用,有的家族在风车塔房里已生活了245年。每年七八月份的星期六对外开放的“童堤镇”风车,为荷兰旅游业的一大景观。
  公元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另一资料在年代上出入较大,称:世界上第一台风车于1408年诞生于荷兰)当时的作用是灌溉农田。18世纪中叶,荷兰的风车多达1万台。现在,大部分风车已被电力代替,只剩下不足1000台。仍有300 多台在使用。(另一资料:目前,荷兰仅剩970座风车,其中只有210座还在继续使用,余下的均作为历史古迹保留下来供人参观。)为此,荷兰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所有风车都会转动起来,吸引无数的游人前来观赏。
  荷兰这些风车的作用主要是将风力转化为桨轮转动得来的动力。从物理上讲,就是将风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将低处的水提上来,这个提水的工作现在已由电力驱动的抽水机代替。如今,荷兰有一个是全欧洲最大的抽水站。
  金德代克位于鹿特丹附近,该村镇坐落在被称为阿尔布拉瑟丹低田的地区。荷兰人围海造成了阿尔布拉瑟丹低田(它们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的),这些风车的作用则是将阿尔布拉瑟丹低田中多余的水抽出来,由于这个低田地区一直是洪水的多发地区,所以在这儿建造风车的目的就是将多余的水抽出,然后排放在存水区中。如果存水区的水位达到一个高度后,人们就再一次将水从存水区中抽出,然后排放到河流中。
  从公元1927年起,柴油机的抽水站就做了实际上的抽水工作。风车就不再被人们使用了。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当时的柴油机缺乏燃料而不能驱动抽水机,因此,风车又一次得到使用,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使用风车进行抽水工作。
  如今,在夏季到来的一段时间里,风车再次得以“使用”。不过,这时候,它主要用于旅游者的观光,游客们沿着运河和河流散步,到近处细细观看这些巨大的风车,欣赏这儿美丽如画的风景。在其中一个风车所处的位置附近,当地人们还建立了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有展览,内容是关于荷兰有风车家庭的生活情况。
儿童玩具
  一种用纸折成的类似以风力机的玩具,儿童时的我们特别喜欢,现在比较少。作为玩具的风车只有中国有,其他地方不多见。过去风车周长365分,象征一年365天,12根辐条表示12个月,24头表示24个气节,风车有四道符,祈求四季平安。所以老话说“风吹风车转,风吹幸福来”。风车现已成为北京春节庙会和节俗活动的文化标志物之一。
  具体制做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在把纸的四个角用剪刀(小刀)往中间剪去,剪到离中间一半左右就可以了;现在一共有8个角了,再每隔一个角往中心点折去,把四个角都折到中心点之后在用比较细的如:笔心、快子等;连刚才折进的四个角一起穿透中心点。 这样就完成了。
  小提示:由于两边很容易掉出,可以用橡皮筋固定两边。
花卉名称
  风车又名八大龙王,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和耐半阴。宜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8℃。
  繁殖
  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以4-5月换盆时进行,将母株周围的幼株剥下,直接盆栽。扦插,5-6月用叶插法,剪取健壮叶片,先干燥后再插于沙床,插后约20-25天愈合生根。
  栽培
  风车属于十二卷中的硬叶系种类。为浅根性多浆植物。盆栽以浇栽为宜。用排水好的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好。生长期应保持盆土稍湿润,但不能积水。每月施肥1次。盛夏遇强光应遮阴,才能保持斑纹色彩明显。冬季休眠期严格控制浇水,并应放阳光充足处。
  病虫害
  主要有根腐病和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粉虱和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应用
  风车有独特的体形和黄绿的叶色,在欧美、日本十分流行,深受养花爱好者的青睐。若以盆栽,点缀居室的书桌、茶几和书桌,十分清秀典雅。
“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
  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为增进中国与荷兰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邮政集邮集团公司于2005年9月22日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一套2枚,一枚表现中国的水车,一枚表现荷兰的风车,由中国艺术家马刚设计。
街舞风车
  风车作为一种街舞动作来命名。
  街舞风车是每个练习街舞breaking的人都必须要练的一个动作,练习街舞风车必需要多练,才能慢慢找到他的要领,风车,主要是腿用力回旋的力量!风车需要身体的柔韧性、手臂的力量、腰力。最好在练习之前拉开韧带,这对转的时候很有好处,因为转的时候需要把腿绷直打开,如果弯曲就好掉下来了。有了惯性第二圈就自然连上了。就像倒立,也是依靠惯性,自然地上去了。练习风车力量和腰很重要,你该加强锻炼,每天做几百个俯卧撑,渐渐强化。风车起步最主要的是腿上的劲能否到位,要把大腿使劲摔起来,利用大腿带动全身,而不是单纯的三点支撑。起步不要管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得注重自己能否把全身放开,起步以后腿切记要登直,这样才好看,借助腰的力量把自己挺起来。落地后用背着地很关键,练习时应该准备好相应防护道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风车练习的步骤:
  首先,左手撑在肚脐的左侧,双脚张开成大字型, 第二,然后左脚抬高,往斜下方用力扫.在这同时左手放开,让左手沿著手臂至背部的顺序让身体著地(身体的著地点在背的上方二分之一处。)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著地点太低,风车是不可能转得起来的,你也会因此而摔伤,所以在你身体下去时腰也要适时的抬起),当你身体下去完全没问题时在你这时候必须要用双手把身体撑起成原来的起步方式(可是脚尽量以不碰地为原则),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操作你就可以练成风车了.。练风车常见的问题: 第一,是因为你起步时腰没抬高,著地点太低常常会导致起步时摔到。第二,再接圈时脚会碰到地板。防止这样你腰必须抬高,然后再接圈时身体必须比脚先转到半圈,才能接。风车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上身不能离地过高,否则,不可能连接到第二圈。第二,起步时脚要用力扫。第三,起步手放开的时机要把握准确。第四,转风车时切记脚一定要张得很开不能闭合。
中国历史
  fengche风车pinwheel 中国民间玩具。以纸、竹、秫秸等材料制成风轮形式,借助风力而旋转。 风车历史久远。它不仅深得广大儿童的喜爱,也为古代画家所兴会,在南宋画家李蒿的《货郎图》中就绘有6叶小风车风车制作简易,在中国分布较广,主要有简易风车、多角风车、大风车 3种。简易风车是在一根横杆的两端,错落贴以2张方纸,横杆中央设轴,迎风时,方纸即刻旋转。多角风车是将方纸剪开,折叠成4角,多至8角、12角风轮,中央设轴与柄相连,迎风时,风轮即刻旋转。上述两种风车多为幼儿玩具。大风车是北京的节令玩具。它用秫秸扎成“日”、“田”、“品”字形的框架,再用秫秸篾条、彩色纸条扎糊成若干风轮,最多达30~40个。风车的中轴一端连接以2枚鼓槌,架上置泥土、纸制的小鼓,每轮一鼓。风吹轮转,槌击鼓响,声色俱佳。                 王连海
故事大全
  山上有一个风车。它的样子很骄傲,它自己也真的感到很骄傲。
  “我一点也不骄傲!”它说,“不过我的里里外外都很明亮。太阳和月亮照在我的外面
  ,也照着我的里面,我还有混合蜡烛(注:原文是stearinlys,即用兽油和蜡油
  混合做成的蜡烛。)鲸油烛和牛油烛。我敢说我是明亮(注:明亮(oplyst)在丹麦
  文里同时又有“开明”,“聪明”,“受过教育”等意思,因此这儿有双关的意义。)的。
  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的构造很好,一看就叫人感到愉快。我的怀里有一块很好的磨石;
  我有四个翅膀――它们生在我的头上,恰恰在我的帽子底下。雀子只有两个翅膀,而且只生
  在背上。“我生出来就是一个荷兰人(注:因为荷兰的风车最多。);这点可以从我的形状
  看得出来――‘一个飞行的荷兰人’我知道,大家把这种人叫做‘超自然’(注:这是原文
  Overnaturlige这个字的直译,它可以转化成为“神奇”,“鬼怪”的意思
  。)的东西,但是我却很自然。我的肚皮上围着一圈走廊,下面有一个住室――我的‘思想
  ’就藏在这里面。别的‘思想’把我一个最强大的主导‘思想’叫做‘磨坊人’。他知道他
  的要求是什么,他管理面粉和麸子。他也有一个伴侣:名叫‘妈妈’。她是我真正的心。她
  并不傻里傻气地乱跑。她知道自己要求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她像微风一样温和,像
  暴风雨一样强烈。她知道怎样应付事情,而且她总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是我的温柔的一面
  ,而‘爸爸’却是我的坚强的一面。他们是两个人,但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他们彼此称为
  ‘我的老伴’。
  “这两个人还有小孩子――‘小思想’。这些‘小思想’也能长大成人。这些小家伙老
  是闹个不休!最近我曾经严肃地叫‘爸爸’和孩子们把我怀里的磨石和轮子检查一下。我希
  望知道这两件东西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因为我的内部现在是有毛病了。一个人也应该把自己
  检查一下。这些小家伙又在闹出一阵可怕的声音来。对我这样一个高高立在山上的人说来,
  这的确是太不像样子了,一个人应该记住,自己是站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个人的毛病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的。
  “我刚才说过,这些小家伙闹出可怕的声音来。最小的那几个钻到我的帽子里乱叫,弄
  得我怪不舒服的。小‘思想’可以长大起来,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清楚楚。外面也有别的‘思
  想’来访,不过他们不是属于我这个家族,因为据我看来,他们跟我没有共同之点。那么没
  有翅膀的屋子――你听不见他们磨石的声音――也有些‘思想’。他们来看我的‘思想’并
  且跟我的‘思想’闹起所谓恋爱来。这真是奇怪;的确,怪事也真多。
  “我的身上――或者身子里――最近起了某种变化:磨石的活动有些异样。我似乎觉得
  ‘爸爸’换了一个‘老伴’:他似乎得到了一个脾气更温和、更热情的配偶――非常年轻和
  温柔。但人还是原来的人,只不过时间使她变得更可爱,更温柔罢了。不愉快的事情现在都
  没有了,一切都非常愉快。
  “日子过去了,新的日子又到来了。时间一天一天地接近光明和快乐,直到最后我的一
  切完了为止――但不是绝对地完了。我将被拆掉,好使我又能够变成一个新的、更好的磨坊
  。我将不再存在,但是我将继续活下去!我将变成另一个东西,但同时又没有变!这一点我
  却难得理解,不管我是被太阳、月亮、混合烛、兽烛和蜡烛照得怎样‘明亮’。我的旧木料
  和砖土将会又从地上立起来。
  “我希望我仍能保持住我的老‘思想’们:磨坊里的爸爸、妈妈、大孩和小孩――整个
  的家庭。我把他们大大小小都叫做‘思想的家属’,因为我没有他们是不成的。但是我也要
  保留住我自己――保留住我胸腔里的磨石,我头上的翅膀,我肚皮上的走廊,否则我就不会
  认识我自己,别人也不会认识我,同时会说:‘山上有一个磨坊,看起来倒是蛮了不起,但
  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这是磨坊说的话。事实上,它说的比这还多,不过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罢了。
  日子来,日子去,而昨天是最后的一天。
  这个磨坊着了火。火焰升得很高。它向外面燎,也向里面燎。它舔着大梁和木板。结果
  这些东西就全被吃光了。磨坊倒下来了,它只剩下一堆火灰。燃过的地方还在冒着烟,但是
  风把它吹走了。
  磨坊里曾经活着过的东西,现在仍然活着,并没有因为这件意外而被毁掉。事实上它还
  因为这个意外事件而得到许多好处。磨坊主的一家――一个灵魂,许多“思想”,但仍然只
  是一个思想――又新建了一个新的、漂亮的磨坊。这个新的跟那个旧的没有任何区别,同样
  有用。人们说:“山上有一个磨坊,看起来很像个样儿!”不过这个磨坊的设备更好,比前
  一个更近代化,因为事情总归是进步的。那些旧的木料都被虫蛀了,潮湿了。现在它们变成
  了尘土。它起初想象的完全相反,磨坊的躯体并没有重新站起来。这是因为它太相信字面上
  的意义了,而人们是不应该从字面上看一切事情的意义的。
  (1865年)
  这个小品,发表在哥本哈根1865年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二卷第三部里。
  这是一起即兴之作。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在苏洛和荷尔斯坦堡之间的那条路上有一座风
  车。我常常在它旁边走过。它似乎一直要求在一起童话中占一席位,因而它现在就出场了。
  ”旧的磨坊坍塌了,在原地又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有用。”但新
  的“更近代化,因为事情总是进步的。”所以区别是存在的,但旧的“磨坊不相信,”这是
  因为它太相信字面上的意义了,而人们是不应该从字面上看一切事情的意义的,”否则就会
  变成“自欺欺人”。
百科辞典
  fengche
  风车
  pinwheel
  中国民间玩具。以纸、竹、秫秸等材料制成风轮形式,借助风力而旋转。
  风车历史久远。它不仅深得广大儿童的喜爱,也为古代画家所兴会,在南宋画家李蒿的《货郎图》中就绘有6叶小风车风车制作简易,在中国分布较广,主要有简易风车、多角风车、大风车 3种。简易风车是在一根横杆的两端,错落贴以2张方纸,横杆中央设轴,迎风时,方纸即刻旋转。多角风车是将方纸剪开,折叠成4角,多至8角、12角风轮,中央设轴与柄相连,迎风时,风轮即刻旋转。上述两种风车多为幼儿玩具。大风车是北京的节令玩具。它用秫秸扎成“日”、“田”、“品”字形的框架,再用秫秸篾条、彩色纸条扎糊成若干风轮,最多达30~40个。风车的中轴一端连接以2枚鼓槌,架上置泥土、纸制的小鼓,每轮一鼓。风吹轮转,槌击鼓响,声色俱佳。
  (王连海)
英文解释
  1. n.:  windmill,  winnower,  pinwheel,  a `windmill,  that turn on a central shaft
法文解释
  1. n.  moulin à vent
相关词
荷兰机械景点能源世界文化遗产农业水车农具
包含词
纸风车风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