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韩山师范学院投诉电话潮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768-2277123
广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20-866811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广东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古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韩师迅速发展,1958年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调整为中师和教师进修学校。1978年复办师专,1993年12月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本科师范院校。百年来的韩师,虽数易校名,办学层次时有起伏,但办学过程一直没有中断,师范性质始终没有改变,在一个多世纪的师范教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
学院现有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政法学院、中文、外语、物理、体育、化学、生物、音乐、美术、教育共11个院系和大学英语、公共体育2个公共教研部。设置27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非师范专业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设有环境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潮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全院现有教职工700多人,专任教师约占65%,其中具有正、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近200人,博士10多人,还聘请著名汉学家饶宗颐等顾问教授和客座教授15人。2004年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0人。2000年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院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绕韩山,面临韩江,毗邻韩文公祠、慧如公园、泰佛殿等旅游胜地。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拥有80多个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及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200多万元。图书馆面积近30000平方米,藏书60多万册,中外期刊1800多种,实现电脑化管理,拥有可供读者光盘阅览和普通阅览的座位2500多个。校园网接入国际互联网,覆盖整个校园,信息交流方便快捷,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
学院建有2个标准田径场和体操馆、篮球馆、排球场、风雨操场、游泳池及体育综合训练馆等一大批设施先进、器材齐全的体育场馆,为教学、训练、竞赛和师生体育锻炼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设备先进、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宿舍及各种设施齐全的后勤生活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
据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总体质量好,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思想牢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从师任教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和创新奋进精神。近4年来,毕业生总就业率连年高达98%以上,在全省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计划到2006年争取申报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在第11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实现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在校生1.5万人。 |
|
韩山师范学院 |
|
1903年 |
|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宋代为纪念韩愈刺潮而建的“韩山书院”。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改古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93年12月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韩师在一个多世纪的师范教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为粤东和周边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多次获得省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为广东省尤其是粤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占地面积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2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室87个,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6999多万元。图书馆面积近2.8万平方米,藏书122.59万册,中外期刊2850种,实现电脑化管理,拥有可供读者光盘阅览和普通阅览的座位1879多个。校外实习基地80个,基本上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有数学与信息技术、物理与电子工程、化学、生物、中文、政法、外语、教育、旅游管理、体育、音乐、美术共12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38个本科专业(含7个方向),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非师范类专业21个,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和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2000年开始陆续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816人。学院2008年将面向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山东、内蒙古、河南、安徽、甘肃、贵州等十三个省(区)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834人,其中专任教师625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3人,副高职称的18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4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45.8%和36.6%。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注重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国立阿拜伊师范大学、韩国大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两校互换学生,互派教师进修和访问,并进行长期的学术与教学交流。该院还在哈萨克斯坦国立阿拜伊师范大学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哈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5年,学院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有来自英国、哈萨克斯坦、韩国、泰国等国家留学生到该院就读。该院还多渠道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和教师莅校讲学和任教。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院人才培养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该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技能娴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安于本职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自2004年起,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连续4年高达99%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 |
|
韩山师范学院的历史,以清光绪廿九年(1903)为转折,之前是古代书院,之后是近现代师范学校。
【古代的韩山书院】
韩山师范学院的前身韩山书院,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的韩文公祠。早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来潮州任刺史。在任期间,他置办乡校,开启潮州兴学育才之风,驱鳄除弊,纾解民困,深得地方百姓拥戴。潮州人崇敬他,遂将山水易姓。韩愈登临手植橡树的笔架山被称为韩山,韩愈驱鳄的恶溪被改称韩江。宋代潮州兴建韩文公祠,祀贤传道,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于是有了韩山书院。“潮人以思韩之故,而有庙祀,而有书院,扁以韩山。”(《永乐大典》卷5345第19页)“庙学结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规制。书院以祀贤为第一要义,韩山书院的出现,与潮人祠祀韩愈紧密联系在一起。
宋元祐五年(1090),潮州知州王涤,在城南建昌黎伯庙。“置膳田,养庶士”,祠祀韩文公,号称书院(参见祖植椿《重修韩祠碑》,载《潮州市文物志》6-16页)。
淳熙十六年(1189),知州丁允元迁韩庙建于水东之韩山,原地遂墟。
淳祐三年(1243),郡守郑良臣在韩庙故地建韩山书院。“外敞二门,讲堂中峙,匾曰城南书庄。后有堂匾曰泰山北斗,公之祠在焉,旁立天水先生赵德像。翼以两庑,四辟斋庐,曰由道,曰行义,曰进学,曰勤业。山长堂长位于祠堂之左右,仓廪庖湢井厕,靡不毕备。复拨置田亩山地为廪士之费,租入附于学库收支,董于佥幕。洞主郡守为之,山长郡博士为之。职事则堂长、司计各一员,斋长四员,斋生以二十员为额。春秋二试,则用四书讲义,堂计斋职以分数升点,一如郡庠规式。春秋二祀,则用次丁,郡率僚属以牲币酒醴献,工歌东坡祀公之诗以侑之。此书院创始之规模也。”(《永乐大典》卷5343第44页)
淳祐五年(1245),陈圭任郡守,对韩山书院“尤切加意,春秋课试,亲为命题,讲明四书及濂洛诸老议论,以示正学之标的。捐金市朱文公所著书,实于书庄,与士友共切劘之。又刊复斋所书仁说于二壁,以广诸生之见闻。拨钱一千五百贯,置田益廪。增塑周濂溪、廖槎溪二先生像,并祠其中。”(《永乐大典》卷5343第44页)
林希逸在咸淳五年(1269)撰写的《潮州重修韩山书院记》中云:“韩山书院余闻之旧矣..….前使君郑公良臣筑室于斯,匾其三门:曰城南书庄论堂;曰宗道祠室;曰泰山北斗,文公居中,天水赵公左,濂溪槎溪二公右。两庑四斋,职员十,生徒倍,食之以田。”(《四库全书》第1185册第669—670页)可见当时韩山书院已具相当规模。一是有主事机构,设洞主、山长、堂长、斋长、司计等职事;二是讲堂、祠堂及斋舍等设施完备;三是拨廪置田养士,经费有着落;四是讲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四书经义及周张程朱理学为讲学考课内容,重讨论切磋以广诸生见闻;五是每岁行春秋二试、二祀,成为定制。世人评曰:“潮为广左甲郡,文物亦诸郡甲,在昔学宫雄伟,韩山书院亦然。”(见《永乐大典》卷5345第31页)
宋元更替之际,韩山书院毁于兵火。
元至元廿一年(1284),韩山书院重兴。
至顺二年(1331),潮州路总管王元恭,拓建书院祠祀孔子、颜子、子思、曾子、孟子一圣四师,韩公、赵德、陈尧佐配享,宋代王涤等诸贤守从祀。建原道堂及“由道”、“进学”二斋舍,作为诸生肄习之所。院舍祠祀一一具备,宏敞壮伟倍加于前。书院弦诵之声,成为潮郡之一伟观。(见《永乐大典》卷5345第36页)
至正十二年(1352),书院又毁于火。
至正廿六年(1366),潮州路总管王翰,在城西南大隐庵旧址重建韩山书院。
明代,建在城西南大隐庵旧址的韩山书院继续办学。永乐至万历年间,先后8次重修、维修。
康熙廿七年(1688),韩山书院改为南隅社学。
康熙卅年(1691),惠潮巡道史起贤,于笔架山麓新建昌黎书院,南隅社学后改称城南书院。自此,昌黎书院与城南书院分立。昌黎书院建于韩文公祠左,“文庙为展谒释奠之地,书院则讲学课文之所,相须有成,不可阙也。”(见《昌黎书院碑记》)
雍正十年(1732),潮州知府龙为霖将昌黎书院扩而新之:为楼曰振华(作藏书之所),为堂曰原道,为书舍厅屋凡110间。复称韩山书院。此后的韩山书院隶于惠潮嘉道,广录惠、潮、嘉3州生童来院肄业,由巡道主持课试甄别。
嘉庆至光绪初年,驻潮巡道曾先后3次重修韩山书院。
光绪廿八年(1902),岭东兵备使者丁宝铨,重修韩山书院院舍。“书院适居韩山之半,韩公祠及陆公(注:陆秀夫)祠均附丽焉。院门前临清池,气象轩朗。院宇随山势为转曲,颇极涵蕴幽窕之致。入院摄层而上,江山之胜,揖于几席。三州人士读书其中,实足存养天机,蓄蕴奇伟。”(见《重修韩山书院记》)
据资料考查,清代在韩山书院担任过山长、主讲的人士中,有进士15名,举人5名。如乾隆七年(1742)担任山长的佘圣言,是雍正年间进士,当过纂修官,后回陆丰,出任韩山书院山长后,为韩山书院制定学约8条:敦实行、崇经学、正文体、严课程、习声律、谨礼节、重友谊、戒轻薄。任职5年,严于管教,倍受称赞。光绪年间,韩山书院所课,除四书经文律赋等旧学外,也兼授西学。台湾著名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于光绪廿三年(1897)掌教韩山书院,主讲维新之学,对传播民主爱国思想,培育时代新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宋创建起到清末,韩山书院迁建、重建、修葺达20多次,一直是粤东兴学育才、人文荟萃之地,始终占据着州、路、府、道之学的重要位置,对粤东地区文化的传播、教育的发展、民风的善化、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韩山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目前所称的建校,是从清光绪廿九年(1903)由古代书院改办为师范学堂时算起,至今100多年。
戊戌维新运动后,全国开始学西方、倡新学。光绪廿八年(1902)颁发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中学堂内应附设师范学堂,以造就小学堂教习之人才”;“高等学堂应附设师范学堂,以造就各处中学堂教员”。光绪廿九年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1903年的《癸卯学令》),进一步提出了师范学堂的独立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惠潮嘉兵备道褚成博与潮州乡绅,共倡新学,将韩山书院改为师范学堂,称“惠潮嘉师范学堂”,翌年正式呈准立案。于是,惠潮嘉师范学堂成了我国第一批培养师资的专门学校之一,也是广东省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广东省师范学校,民国纪元前即已成立,如惠潮嘉师范学堂创立于纪元前九年。”(见《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民国23年开明书店版第336页)惠潮嘉师范学堂以原韩山书院膏火作经费,惠潮嘉兵备道任管学官,道署拨款建筑校舍,购置图书设备,聘康咏任监督,配置监学、教员和庶务,开设2年制初级简易师范科。虽课程简略,然负责有人,尚显新学生机。光绪卅三年(1907),开办5年制师范完全科(注:又称旧制本科,相当于现在的中等师范程度),间年招生。至1912年的9年间,共培养简易科毕业生103人,完全科毕业生53人。
辛亥革命后,学堂纷纷改为学校。1912年,惠潮嘉师范学堂改名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温廷敬为校长。由于政局不稳,战事频繁,政府无暇顾及,学校经费不足,且多次驻军,校具损失,图书毁弃,学生难安于学,学校发展艰难,苟延维持。至1921年10年间,仅培养完全科毕业生115人。
1921年,惠潮梅师范学校改名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翌年8月2日,潮汕发生历史罕见的“八二”大风灾。二师校舍倒塌,校具损坏,图书仪器荡然无存,学生星散,校长辞职,学校几近停办。是年9月,省教育委员会委任方乃斌接任二师校长。方校长到任后,与全体员生合作,一面修葺教室,召集学生上课,一面奔走募捐,向社会宣传“非振兴教育,不足以立国”,“发展师资”,“为导教育之先路”的真谛,募集资金重建学校。1924年5月,方乃斌校长与谢贤明教务主任一同赴沪;翌年5—7月,又偕杜定功舍务主任同赴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榔屿各埠;另派卢鸿恕舍监、林安祜教员到暹罗;全校师生则数次在潮汕各地,向社会各界、海外华侨、潮籍乡亲广泛募捐。蒙海内外乡亲及热心教育人士之赞助,共募得银洋5万余元。数年之间,在遭重灾的废墟上,新建教室 10间,宿舍2座,图书馆、校务室、会食厅、厨房、浴室、音乐亭各1座。同时,填筑操场,修筑校道,种植花木,添置校具图书,扩充班数,校容焕然一新,蔚为潮州之胜地。随后,再经谢贤明、李芳柏相继接任校长,励精图治,完善规程,聘任名师,扩大规模,使二师得到复兴发展,全校欣欣向荣。此时,二师开设有乡村师范科、高中师范科,还办有图工乐体讲习科、幼稚师资班,附设小学校。以1932学年度为例,在校高中师范、乡村师范、简易师范、图工乐体4科共10个班,学生477人;附小7个班,学生247人;教职员计56人。是全省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师范学校之一,屡屡受到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通令嘉勉。1931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对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嘉勉令称:“校长谢贤明对于校务进行,甚为努力,教职各员,均能一致合作,共谋发展,学生亦勤苦力学,著有声绩,具见实心任事,无忝厥职,至可嘉许。”(见1932年10月《二师一览》第10页)
1935年,学校再度改名,称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1939年5月,为避开日寇铁蹄践踏,在潮安县城沦陷前夕,韩山师范学校由李育藩校长主持,举校搬迁到揭阳县智勇乡古沟村。由于搬迁及时,图书仪器设备得到了保全。在古沟,学校租用1座三进祠堂张氏宗祠(聪训堂)和10多间民屋,并搭建篷棚,权当教室和宿舍。全校师生在抗日图存、民族解放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办学。6、7月间,潮汕平原多处相继沦陷。为方便沦陷区的学生借读,从当年秋季起,韩山师范学院除开办普通师范科、简易师范科之外,特开设了中学部,招收初、高中学生,还根据省教育厅的指令,接收侨生插班就读。在那战乱和屈辱的岁月里,潮汕教育界名流纷纷避难云集韩山师范学院到古沟任教。1944学年度,学校共有教师39人(不含行政职员和工勤人员),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人,大专学历11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师资阵容强大。当时,不仅沦陷区,还有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各地学生纷至沓来,诚心求学。1944学年度计有师范部、中学部共21个班,学生844人,附属小学学生400多人。
1945年2月,揭阳县城沦陷。学校再度内迁,搬往灰寨村(现属揭西县),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韩山师范学院内迁历时6年又9个月,在敌后那种特殊的艰难环境下,共培养各类师范和普通中学毕业生1250多人,占韩山师范学院开办以来40多年里各类毕业生总数的46%。这是韩山师范学院办学史册上光荣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学校派员回潮州,清理校产,修葺在日伪军占领期间被破坏的校舍。1946年2月,全校从揭阳迁回潮州原址。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韩山师范学院的进步师生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先后有70多名青年团员于1949年5月前后,北上潮安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解放潮汕、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奋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韩山师范学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3日潮安解放。12月27日,粤东行署、潮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郑淳为军代表接管韩山师范学院。
翌年5月,郑淳任校长。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新中国的韩山师范学院拓展校园,增建校舍,充实图书设备,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解放区的教育经验,实行教育改革,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教育学科的教学和教育实习,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体教师经过1952~1953年寒暑假的“思想改造”学习班的学习,以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革命斗争”的锻炼,政治觉悟、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锻炼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团结友爱、尊师守纪的良好风气。先后开设普通师范、简易师范、音体、美劳等科班,附设小学行政干部轮训班和中师函授教育。在解放初期短短的数年里,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和教育行政新人才。以1954学年度为例,师范部共有24个班,在校学生1159 人,教职工102人。又以1956年为例,中师毕业生共329人,其中考上高等院校和中学师资班继续深造的有190多人,其他的毕业生分配到潮汕、兴梅各市、县小学或中学工作,后来大多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行政骨干。
1958年秋,在全国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形势下,韩山师范学院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校名为汕头韩山师范专科学校。由汕头地委主管文教工作的副书记李雪光兼任校长。设置文史、数理、生化、外语4 个科,开办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7个专业,附设初中教师训练班、 农业中学教师训练班和中师函授部,面向潮汕、兴梅、海陆丰各市县招生,培养初中教师,轮训提高在职初中、小学教师,办附属小学。其时曾办有1期俄语教师培训班。校园面积扩大到80多亩,另辟有游泳池,桃坑、后坑、小陂、小心坑4个农场,以及生物实验园地。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除课堂教学外,师生要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接受各种实践锻炼。1961学年度在校专科学生1270人,教职工217人。
1961年,国家实行“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大专院校设置。韩山师专遂于1962年秋停止招生,1963年7月停办专科。在1958—1963年这5年里,韩山师范学院共培养大专毕业生1356人,培训初中、农中教师1306人,一大批在职小学教师通过函授教育达到了中师毕业学历水平。
专科停办后,学校分设为韩山师范学校和汕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范学校开设中师班,面向汕头、潮安、澄海、饶平、南澳等市县招生,为5市县培养小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则举办学校行政和教师培训班,为全地区轮训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和学校行政干部。另有附属小学2所,作为教育实习基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校各方面的正常秩序都受到严重冲击,教师挨斗,教学活动和招生中止。韩山师范学校校名一度被改为工农师范学校。
1968年,两校合并。起初仍称汕头地区工农师范学校,后称汕头地区师范学校。
1971年以后,开始以推荐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开办1年制或2年制文科、理科、文体、英语等中师班。实行所谓“开门办学”,学生除校内课堂教学外,要常下农村搞教育运动和调查研究,参加生产劳动。共培养各类中小学师资2000多人。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和统一招生制度。韩山师范学院获准开办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大专班。
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韩山师范学院恢复了大学专科建制,定校名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韩山师范学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关心韩山师范学院的发展;海内外校友支持韩山师范学院的建设;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挖掘潜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至1993年,开设的专业已由起初的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逐步增加到包括英语、政史、化生、微机应用、电子技术、体育、音乐等共14个。期间自1990年起至1993年,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办了中文、数学2个专业本科班。1993年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1952 人,教职工425人,校园面积1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这个阶段培养的全日制普通师范专科毕业生共6995人。
学校还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1983年起连续开办6期政治和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科,招 收40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工龄和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干部进行为期2年脱产学习;1985年起开办4期3年制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除函授教育外,1984年以后,相继开办中文、英语、微机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夜大学。
为了适应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1985年《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将韩山师专升格为本科师院的意见。经过多年的积极准备,1992年,省计委、高教局组织专家组对韩山师专升格问题进行了考察、论证,经省政府同意,于1993年3月20日呈报国家教委将韩山师范学院升格。5月,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考察组莅校实地考察。10月,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在长沙举行评审会议,会上一致通过韩山师范学院升格。12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
韩山师院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等教育师资和地方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为中学教育和农村教育事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1995年1月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为建设合格的本科师院,适应全省建设教育强省的需要,学院制订了《韩山师范学院事业发展规划(1996~2005)》,建设稳步发展。开辟占地320 亩的校园新区,建筑2 万平方米的理科大楼主楼,建立了师资建设基金,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以优惠措施吸引人才,使教师队伍得到壮大、提高。学院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加对教学的投入,搞好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整顿教风、学风,健全教学制度,严格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初期实行本专科并举,多学制并存,逐步减少招收专科生的比例。1998学年度,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003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1227人,非学历教育在校生1493人。1998年4月,即在首届本科生毕业前夕,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5个专业,以及学院办学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考察评审,同意韩山师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5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了首次由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1999年,教育部将韩山师院列为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之一。为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在省、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韩山师范学院进入了一个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短短的几年中,投入了2亿多元,用于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校舍建筑面积由12.3万平方米增加到2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3300多万元,全日制在校生增加到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占98.8%,成人教育在校生增加到7000多人。毕业生总就业率连续3年达到98%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2000年开始与华南师大等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1年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潮州师范学校改为韩山师院二级学院,仍隶属于潮州市教育局,招生纳入韩山师院管理,教育质量接受韩山师院监督。2002年6月,韩山师范学院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获得通过。
韩山师院正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法办学;坚持为基础教育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中等教育师资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以普通高等师范教育为主,兼顾非师范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其它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粤东,面向全省,使学院成为与广东建设教育强省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
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建立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可以说是我国师范教育的一个缩影,她建立以来经受了一个多世纪时代风浪的颠簸,从创办初期的艰难维持,到“二师”时期的巩固振兴;从战乱年代的峥嵘岁月,到和平年代的发展欣荣;从“文革”时期的动乱,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跨上现代鼎盛辉煌的发展高峰,她由初级师范、中等师范,到高等专科师范、本科师范,经历了师范教育从初级到高级的全部发展过程,开办了文、理、外、图、音、体等科类,几乎涵盖了师范教育的全部专业。这在广东以至全国都是罕见的。总结韩山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继承和发扬韩山师范学院的优良传统,对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党委办公室
学院办公室
宣传部·统战部
组织部
人事处
纪委·监察·审计
设备处
科研处
学工部·学生处
团委会
教务处
武装部·保卫处
基建处
财务处
外事办公室
成人教育学院
后勤管理服务办公室
招生就业办公室
职业技能鉴定所
工会 |
|
党委书记:陈庆联
党委副书记、院长:薛军力 |
|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桥东
邮编:521041 |
|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及创新精神,能在中等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语文教学论、美学等。
就业方向: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育(学)工作;在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文化管理工作以及新闻与编辑、创作与评论等相关工作。
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非师范)
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有系统的秘书学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具备中英文秘书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秘书和管理工作的实践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秘书学、涉外秘书概论、涉外秘书礼仪、公共关系学、办公自动化、商务谈判、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概论、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汉翻译等。
就业方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翻译、公关礼仪、计算机文字处理、策划文案等相关工作或教育教学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和新闻采编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发声学、播音学概论、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影视艺术概论、视听媒介批评等。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节目制作和新闻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对外汉语(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汉语和英语基础,掌握汉语言文学与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方面的知识,具备汉英双语会话、听说、写作、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适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就业方向: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政法系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
历史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在中等以上学校进行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其他文史工作者。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训诂学、史源学、史学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法学(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宪法学、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学、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
教育系
教育技术学(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开发、运用和管理各种技术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基础宽厚、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能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设计、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及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学校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学习支持、帮助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摄影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电脑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师范)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方向)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专长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同时具有一定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
主干课程:为了培养科研型、教学型的未来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方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德育原理、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等。
就业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方向)整合了教育系、中文系、数学系、艺术系、外语系的优质教学资源,储备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方向)就业前景看好。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整个广东省、尤其是粤东地区因停办师范学校致使小学教师匮乏,一些地方明显着存在小学教师代课的情况。所以本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小学教师职位的就业市场广阔。
应用心理学(非师范)
培养具有健康体质、较高政治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较强敬业精神、良好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运用心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能在学校、企业、社区、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心理咨询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设计等。
外语系
日语(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技能娴熟,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日语,在国内外的商务、生产企业等部门从事国际贸易、翻译、谈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有特色的日语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辅修商务英语专业(由学院在该生毕业证书上加注辅修该专业),成为能应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 高级日语、 日语听力、日语会话、商务日语、 商务日语视听说、 经贸日语信函写作、国际商务英语、经贸英语视听说、经贸英语信函写作、国际贸易实务等。
英语(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能娴熟,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和具有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与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语音、语法、视听说、口语、英语写作、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等。
英语(商贸英语)(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和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较强的商务技能及业务工作能力,胜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对外贸易、外事管理与翻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视听说、口语、英语写作、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商务英语、经济学、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国际商法等。
生物系
生物科学(师范)
该专业是学院办学历史较长的专业之一,目前为院级重点专业。在四年本科期间,学生将学习广泛的公共基础课,以及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专业课,并通过野外实习、课程实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团活动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环节和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能在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和管理工作,在制药、轻工业、食品保健、生物公司、环保、防疫检疫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行政管理。
生物技术(非师范)
在四年本科期间,学生将学习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以及基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大实验等专业课程,并利用区域企业特点,开展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能在制药、轻工业、食品保健、生物公司、医院(中心实验室、检验科)、环保、防疫检疫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师范)
本专业是学院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市场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在四年本科期间,将主要学习相关的生物和化学知识,以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分析、果蔬贮运、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程,利用周边食品产业优势,开展多种类型的课程见习,并通过集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参与应用研究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等。能够在食品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工作。
化学系
化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技能熟悉,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的中等学校合格的化学师资以及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所需的化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教学论以及相关课的实验课程、化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环境科学(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含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数学与信息技术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学、代数学、普通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在中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信息与计算科学(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最优化方法、数学模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信息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在科技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研究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技术(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就业方向:从事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计算机科学技术(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通信原理概论等。
就业方向:从事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各级各类学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应用数学、高等数学、计算机系统与软件应用、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组织、经济学、数据结构、信息存储与检查、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法学等。
就业方向: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
软件工程(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软件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科学的软件管理方法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统一建模语言、软件成熟度模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实时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安全、密码学、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LINUX体系与编程技术、SQL编程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物理学(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有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有深厚的实验知识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较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将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地方电力系统、供用电管理部门、电子技术产业以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关的教学、科研单位中从事系统分析、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系统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仪器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现代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研、开发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科技开发、管理和产品设计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化网络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据结构、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等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研、开发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科技开发、管理和产品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维护技术。
体育系
体育教育(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物化学、田径、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体操、武术等。
社会体育(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田径、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武术、健身与健美体操等。
音乐系
音乐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各类中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幼儿师范、普通师范、艺术师范及其他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学、歌曲创作与作品分析、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合唱指挥、音乐教育理论基础、声乐、钢琴、器乐等。
美术系
美术学(师范)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较全面地掌握绘画、艺术设计、雕塑等相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研究,能在绘画、艺术设计、雕塑等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绘画、艺术设计、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和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技法理论、美术教育学、美术教学实践、绘画、雕塑、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广告设计、装饰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材料与技法研究、计算机应用等。
艺术设计(装潢设计)(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能从事产品包装、商业广告、工业设计、企业形象及商标设计、产品展示与设计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设计史、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构成、线描造型、图案、电脑图形设计、装饰基础、标志设计、VI设计、编排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插图、印刷工艺、POP设计。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设计史、人体工程学、素描、色彩、构成、图案、电脑图形设计、装饰基础、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制作、展示设计、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材料与施工、园林设计、家具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
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能从事陶瓷艺术设计、陶瓷雕塑和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实施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设计史、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构成、图案、电脑图形设计、装饰基础、陶瓷造型、陶瓷装饰、陶瓷花纸、速雕、浮雕、陶艺等。
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与导游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并注重为旅游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导游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旅游规划原理、旅游财务管理等。
地理科学(师范)
本专业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除教育实习外,还在安徽黄山、潮汕周边等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与专业实践,使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师范技能全面。毕业生可胜任中学、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国土开发与整治、旅游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地理学导论、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量与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导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遥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环境保护学等。 |
|
|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韩山师范学院社团联合会 |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 |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