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口腔病历 > 面肌抽搐
目录
基本信息
  疾病名称:面肌抽搐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 ,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抽搐 ,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 ,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 ,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
  入睡后抽搐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见。若有 ,往往是一侧先于另一侧受累。少数病人 ,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 ,个别病例可伴有头痛 ,病侧耳鸣。神经系统检查 ,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 ,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例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本病为缓慢进展的疾患 ,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 ,如不给予治疗 ,部分病例于病程晚期患侧面肌麻痹 ,抽搐停止。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 ,可产生面肌痉挛 ,是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面肌痉挛表现为 ,病侧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根据有面神经麻痹的病史可与原发性面肌抽搐鉴别。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 ,女性较多。
症状体征
  面肌抽搐、面肌萎缩及其它脑神经(如三叉、听神经等)受累征象。
诊断检查
  1.病史
  了解发病年龄,抽搐部位、发展顺序、频率和严重程度。询问有无颅脑损伤或面神经麻痹史。
  2.体检
  除面肌抽搐外,注意有无面肌萎缩及其它脑神经(如三叉、听神经等)受累征象。
  3.鉴别诊断
  必须与症状性面肌抽搐(小脑桥脑角肿瘤等引起)鉴别。
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酌用维生素b1、镇静剂等。
  2.面神经射频热凝治疗
  于乳突尖端前1cm进针,穿刺茎乳孔达面神经干,给予刺激,若引起耳深部疼痛及面肌抽搐,表明位置准确。用50~70℃电热凝固30s,抽搐即可停止。必要时重复数次。
  3.颅后窝显微血管减压术
  颅后窝一侧切口,解除小脑前下动脉或其他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
安全提示
  1、本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无疼痛等其它不适,入睡后有可能停止。
  2、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补牙、拔牙、饮酒、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尤其是熟睡吹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预防重点在于避免诱因。
  3、当面神经不完全恢复时,常发生瘫痪肌的痉挛或其他联带运动。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 ,女性较多。
  面肌抽搐在RAS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25/500〕。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收缩,先从眼轮匝肌的小抽动开始,逐渐延及下部表情肌包括提上唇方肌、笑肌、下唇方肌及三角肌抽搐,从口角局部小抽动开始,逐渐扩展为大面积表情肌抽搐。眼轮匝肌抽搐严重时可影响视物不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抽搐更重。面肌抽搐还可出现在面瘫的恢复期间。
英文解释
  1. :  convulsive tic
  2. n.:  facial tic
包含词
变性性面肌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