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霸王竜事件
  1992年5月14日,美國西部希爾城的黑山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像往日一樣地幹着各自的工作。忽然,一陣由遠而近的警笛聲打破了這裏的寧靜。接着,30多位聯邦調查局的警官和20多名國傢警衛人員闖了近來。他們遵照聯邦大法官斯格弗爾的命令,以涉嫌非法發掘自然遺産的名義,查封了保存在這裏的一具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霸王竜化石標本。望着將近10噸重的化石骨架和圍岩以及有關的野外記錄和照片被這50幾個人統統打包裝箱,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個個目瞪口呆。這些警官和警衛人員足足用了兩天多才完成這一繁重的工作,然後將這些“罪證”運到南達科他州礦業技術學校,保存在那裏的保險庫裏。古生物化石作為犯罪證據被查封,這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而且,被查封的還是被譽為“霸王竜之王”的極其珍貴的完整化石骨架,因此這一事件引起了當時新聞界和廣大公衆的極大關註。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兩年前。1990年,有人在南達科他州的切奇河西奧剋斯印第安部落保留地裏發現了一些恐竜化石出露的痕跡。為了發掘這些化石,黑山研究所支付了5000美元給這片土地的所有者、印第安牧場主威廉先生,取得了在那裏進行發掘並擁有所有發現物的許可。
  然而,有一件事黑山研究所並不知情,那就是威廉先生出於經濟利益,已經在幾年前把這塊土地交給聯邦印第安事務署托管了。根據美國法律,如果印第安人將他們的財産交給聯邦政府托管,他們就可以享受免稅。但同時這就意味着,他要想出售這片土地下面的埋藏,就必須得到聯邦有關機構的准許。
  威廉先生沒有將這一切告訴黑山研究所,也沒有去辦理有關的手續。黑山研究所則稀裏糊塗地開始了發掘工作。他們的工作倒是卓有成效,發掘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一具霸王竜骨架,並為它取名為“蘇”。
  研究表明,“蘇”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活着的時候身長有12.49米,身高達5.48米。如此珍貴的標本不僅有極高的展覽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因此,黑山研究所的總裁拉森先生作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方面準備和幾位古生物學家合作來研究這具骨架;另一方面準備在希爾城專門建設一座博物館,用來展覽這個“霸王竜之王”。
  可就在這是,威廉先生卻突然嚮法庭起訴,聲稱黑山研究所無權擁有“蘇”。
  在一係列研究計劃中,有關霸王竜雌雄兩性差異的研究最為引人入勝。“蘇”被發現之前不久,黑山研究所剛剛從南達科他州的布法羅村附近發掘出來了一條巨型霸王竜,取名為“斯坦”。拉森先生聲稱,他已經從“斯坦”和“蘇”身上發現了雌雄霸王竜之間的差異。就在“蘇”被查封的時候,拉森先生還在仔細地研究着它與“斯坦”之間的異同,準備撰寫一篇判別恐竜性別的科學論文。“蘇”的被查封,以及後來發生的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使這些意義重大的科學研究被迫中斷了。
  經過長達4年之久的法律訴訟,法庭最終判决,霸王竜之王“蘇”歸印第安農場主威廉所有,但是他必須保證,永遠不能出售這件珍貴的大自然遺産。威廉先生則表示,歡迎有關的科學家到他那裏來研究這具舉世聞名的霸王竜標本。我們期待着有關“蘇”的科學研究盡快完成,以解决諸如恐竜兩性差異等一係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