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演民間舞蹈用的彩色短棍﹐兩端安有銅片。俗稱連廂。 |
|
灌木狀常緑植物。莖有五個棱﹐有成行的乳頭狀硬刺﹐開緑色小花。原産南洋群島﹐在熱帶常栽培做緑籬。 |
爆竹的一種﹐燃之聲連串不絶者 A firecracker, the Voice of a series of burning those who do not must |
爆竹的一種,燃之聲連串不絶者。《金瓶梅》第四二回:“霸王鞭,到處響亮;地老鼠,串繞人衣。”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煙火》:“﹝爆竹﹞又有霸王鞭,竹節花,泥筩花,金盆撈月,疊落金錢。” |
|
霸王鞭 民间舞蹈
民間舞蹈。也叫花棍舞、打連廂。表演時一面舞動霸王鞭,敲擊四肢、肩、背等,一面歌唱。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十三:“識字班還有些成績,在附近幾個村子裏算最好的,春上還表演過霸王鞭。” |
|
霸王鞭 霸王鞭
1.霸王鞕(euphorbia antiquorum)
科屬:大戟科、大戟屬
形態特徵:喬木狀,莖幹肉質、粗壯,具5棱,後變圓形。分枝蠃旋狀輪生,淺緑色,後變灰,具黑刺。葉片多漿,革質,倒卵形,基部漸狹,淺緑色。莖葉含白色乳汁、有毒。
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氣候,甚耐幹旱。畏寒,溫度偏低時常落葉。
繁殖方法:易繁殖,可在5-6月間剪取生長充實的莖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塗草木灰並涼曬數日;等剪口稍幹後,插於素砂土中。插後放半蔭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的條件下,40-5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要求陽光充足,鼕季宜置於嚮陽房間,溫度維持10-12℃以上,節制澆水,保持盆土稍乾燥。開春後隨溫度升高,可逐漸增加澆水。天暖後可放到陽臺或院子裏,但仍應節制澆水。
主要病蟲害:莖腐病、黑黴病等。
適生範圍:原産印度東部。鄢陵各花卉場圃均有栽培。
園林用途:多作盆栽,佈置廳、堂,室內觀賞。
2.霸王鞭
一種舞蹈型的運動。是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又稱打連廂、打花棍、金錢鞭等,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現對它的記載 。鞭長約1米,以竹、木做成,兩端嵌有銅錢,鞭身飾以彩紋。有單鞭也有雙鞭,舞者以鞭敲擊肩、臂、腰、背、腿,打出有節奏的聲音,隨之而跳躍舞蹈。兩人或多人舞時還相互對擊。即興性較強,可根據自己的情緒、性格和技巧擊打。各地還有一些套路,如雪花蓋頂、黃竜纏腰、三點頭等。
進行這一運動時,一手的手指上扣着綉有各種圖案的方巾,另一支手執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雙手各執一鞭的。舞起來時,以鞭擊打或碰擊臂、腿、肩、腰、背、腳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兩人以上舞蹈時常常互相對敲,隨着跳動的步伐,這些器械發出整齊有節奏悅耳 的響聲。參賽者人數不限,可一個人打,男女雙打,也可集體分組對打。參賽者按一定套路有規律、有節奏地揮舞擊打,形成一套跳躍、舞打的連續動作。步法有立、跪、蹲、坐、臥、行進、停留、跳躍等各種動作。擊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兩端交替不斷地碰打自己身體各處,也可棍與棍、棍與地碰擊。男女對打和集體對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腳勾腳"、"鳳穿花"、"五梅花"、"雙采花"、"一條 街"、"竜吐水等競技動作和舞打隊形。霸王鞭運動量大,有跳躍、下蹲、轉體以及許多舞蹈動作,舞蹈時用霸王鞭圍繞身體的主要關節碰擊發出的響聲和由此引動上身的擰、擺和小腿的變化和雙腳的跳動,形成各式各樣的動作。各地霸王鞭的打法有着許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蓋 頂"、"黃竜纏腰",山西、陝西的"三點頭"、"纏腰跪打"等。還有"走八字"、"套葫蘆"、"竜擺尾"等。基本動作有"戳鞭","行進四磕鞭"、"二踢蹦"、"壓鞭"、"連八下"、"一條街"、"打西門"、"五梅花"、"金雞打架"、"二竜搶寶"、"背合背"、"心合心"、"腳鈎腳"等。
霸王鞭還包括金錢鼓和雙飛燕,三者同時進行。金錢鼓又叫八角鼓,是一種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綳有羊皮,每角釘有鐵釘,拴上銅錢,推打時發出的聲音比霸王鞭更為奔放。雙飛燕用四塊竹片做成,飾以彩帶,用手各握兩片,嚮身體各部分敲擊,動作舒展矯健,鏗鏘有緻。一般男子舞金錢鼓、雙飛燕。女子舞霸王鞭,從兩人到十幾人均可,但要組成雙數。舞者隨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體各部位敲擊的節奏,雙膝輕輕顫動,肩、胸、腰、隨之晃動,並唱各種小調,同時還有笛子或三弦伴奏。
繁殖與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後放半陰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條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陽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鼕季濕度應維持在10-12℃以上。
應用
北方多盆栽觀賞,暖地可露地栽培。 |
|
霸王鞭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金剛杵、冷水金丹(《滇南本草》),金剛纂(《丹房本草》),刺金剛(《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莖葉或莖中白色乳汁。
【植物形態】霸王鞭
多年生肉質灌木,高達3米,有乳狀液汁。莖基部近圓柱形,上部四角形或五角形;小枝有3~5條縱棱,邊緣波浪狀。單葉互生,少而早落,葉片倒披針形,肉質,長10~12釐米,寬2~4釐米,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約6毫米,基部有刺1對。杯狀花序頂生或側生,具短柄,排列成聚傘狀,花黃色。蒴果近球形,徑約1釐米。花期春、夏。
生於山野石隙,也有栽培。分佈雲南。
【採集】隨時可采。
【化學成分】莖、乳汁含蒲公英賽醇、粘黴烯醇、大戟腦、環桉烯醇等三萜成分。花含並沒食子酸。全株尚含:大戟醇、2,3-二甲氧基並沒食子酸、琥珀酸等。
【性味】苦澀,有毒。
①《滇南本草》:"味苦,有小毒。"
②《綱目拾遺》:"大毒。"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澀,平,有毒。"
【功用主治】治瘡毒,皮癬;水腫。
①《滇南本草》:"主一切單腹脹水氣、血腫之癥,燒灰為末,用冷水送下。"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消炎,解毒。治瘡毒,皮癬。"
【用法與用量】外用:取漿汁搽塗患處。內服:煅存性研末為散。
【宜忌】《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內服。"
【選方】治大瘡大毒,皮癬:霸王鞭漿汁,外搽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
霸王鞭
1.霸王鞕(Euphorbia antiquorum)
科屬:大戟科、大戟屬
形態特徵:喬木狀,莖幹肉質、粗壯,具5棱,後變圓形。分枝蠃旋狀輪生,淺緑色,後變灰,具黑刺。葉片多漿,革質,倒卵形,基部漸狹,淺緑色。莖葉含白色乳汁、有毒。
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氣候,甚耐幹旱。畏寒,溫度偏低時常落葉。
繁殖方法:易繁殖,可在5-6月間剪取生長充實的莖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塗草木灰並涼曬數日;等剪口稍幹後,插於素砂土中。插後放半蔭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的條件下,40-5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要求陽光充足,鼕季宜置於嚮陽房間,溫度維持10-12℃以上,節制澆水,保持盆土稍乾燥。開春後隨溫度升高,可逐漸增加澆水。天暖後可放到陽臺或院子裏,但仍應節制澆水。
主要病蟲害:莖腐病、黑黴病等。
適生範圍:原産印度東部。鄢陵各花卉場圃均有栽培。
園林用途:多作盆栽,佈置廳、堂,室內觀賞。
繁殖與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後放半陰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條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陽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鼕季濕度應維持在10-12℃以上。
應用
北方多盆栽觀賞,暖地可露地栽培。
2.霸王鞭
一種舞蹈型的運動。是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又稱打連廂、打花棍、渾身響、金錢鞭等,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現對它的記載 。鞭長約1米,以竹、木做成,兩端嵌有銅錢,鞭身飾以彩紋。有單鞭也有雙鞭,舞者以鞭敲擊肩、臂、腰、背、腿,打出有節奏的聲音,隨之而跳躍舞蹈。兩人或多人舞時還相互對擊。即興性較強,可根據自己的情緒、性格和技巧擊打。各地還有一些套路,如雪花蓋頂、黃竜纏腰、三點頭等。
霸王鞭歷史悠久,流傳很廣,在清代許多著作中對它都有記述,如毛奇齡的《西河詞話》中記載:"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製,有名連廂詞者,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詞,……此人至今謂之連廂,亦曰打連廂。"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記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這種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
進行這一運動時,一手的手指上扣着綉有各種圖案的方巾,另一支手執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雙手各執一鞭的。舞起來時,以鞭擊打或碰擊臂、腿、肩、腰、背、腳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兩人以上舞蹈時常常互相對敲,隨着跳動的步伐,這些器械發出整齊有節奏悅耳 的響聲。參賽者人數不限,可一個人打,男女雙打,也可集體分組對打。參賽者按一定套路有規律、有節奏地揮舞擊打,形成一套跳躍、舞打的連續動作。步法有立、跪、蹲、坐、臥、行進、停留、跳躍等各種動作。擊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兩端交替不斷地碰打自己身體各處,也可棍與棍、棍與地碰擊。男女對打和集體對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腳勾腳"、"鳳穿花"、"五梅花"、"雙采花"、"一條 街"、"竜吐水等競技動作和舞打隊形。霸王鞭運動量大,有跳躍、下蹲、轉體以及許多舞蹈動作,舞蹈時用霸王鞭圍繞身體的主要關節碰擊發出的響聲和由此引動上身的擰、擺和小腿的變化和雙腳的跳動,形成各式各樣的動作。各地霸王鞭的打法有着許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蓋 頂"、"黃竜纏腰",山西、陝西的"三點頭"、"纏腰跪打"等。還有"走八字"、"套葫蘆"、"竜擺尾"等。基本動作有"戳鞭","行進四磕鞭"、"二踢蹦"、"壓鞭"、"連八下"、"一條街"、"打西門"、"五梅花"、"金雞打架"、"二竜搶寶"、"背合背"、"心合心"、"腳鈎腳"等。
霸王鞭還包括金錢鼓和雙飛燕,三者同時進行。金錢鼓又叫八角鼓,是一種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綳有羊皮,每角釘有鐵釘,拴上銅錢,推打時發出的聲音比霸王鞭更為奔放。雙飛燕用四塊竹片做成,飾以彩帶,用手各握兩片,嚮身體各部分敲擊,動作舒展矯健,鏗鏘有緻。一般男子舞金錢鼓、雙飛燕。女子舞霸王鞭,從兩人到十幾人均可,但要組成雙數。舞者隨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體各部位敲擊的節奏,雙膝輕輕顫動,肩、胸、腰、隨之晃動,並唱各種小調,同時還有笛子或三弦伴奏。 |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
霸王鞭 花木百科
霸王鞭介紹
霸王鞭 (Enphorbia neriifolia)
科屬:
大戟科
別名:
形態特徵:
莖幹肉質、粗壯,具5棱,後變圓。分枝蠃施狀輪生,淺緑色,後變灰,具黑刺。葉片革質,倒卵形,基部漸狹,淺緑色。莖,葉含白色乳汁,有毒。
分佈與習性:
原産印度東部幹旱、炎熱、陽光充足地區,為喬木 多漿植物。喜溫暖氣候,甚耐幹旱,畏寒,溫度偏低時常落葉。
繁殖與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後放半陰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條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陽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鼕季濕度應維持在10-12℃以上。
應用:
北方多盆栽觀賞,暖地可露地栽培。 |
|
bawangbian
霸王鞭
rattle stick dance
普遍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舞蹈,亦稱打連廂、打花棍、金錢鞭、渾身響等。霸王鞭歷史悠久,流傳很廣,在清代許多著作中對它都有記述,如毛奇齡的《西河詞話》中記載:“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製,有名連廂詞者,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詞,……此人至今謂之連廂,亦曰打連廂。”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記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這種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鞭用竹或木棒做成,長約1米,兩端嵌有銅錢,也有在棒上貼彩紋而不用銅錢的。舞者執鞭的中端,也有雙手各執一鞭的,以鞭敲擊臂、腿、肩、腰、背等部位或地面,兩人以上舞蹈時常常互相對敲,打擊有節奏的響聲,舞蹈不斷,響聲不絶,具有較強的技藝性。同時,舞者還可根據自己的情緒和性格,打出或激烈奔放或瀟灑舒展的節奏,以抒發自己的感情。各地民間霸王鞭的打法各有自己的風格並形成許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蓋頂”、“黃竜纏腰”;山西、陝西的“三點頭”、“纏腰跪打”等。此外,在白族、□族、瑤族、布依族、哈尼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霸王鞭也有流傳。(見彩圖霸王鞭(白族))
(鬍剋)
|
|
- n.: a rattle stick used in folk dancing, rattle stick dance
|
|
花棍舞 |
|
|
|
打霸王鞭 | 白族霸王鞭 | 榆社霸王鞭 | 霸王鞭花鍋 | 連山霸王鞭 | 榆林霸王鞭 | 蟹足霸王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