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名下煙雞,又名肥種雞
産地(或分佈):産於廣西容縣石寨鄉下煙村,分佈周圍的一些縣份。
主要特性:屬肉用型品種。霞煙雞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整個外形呈方形。雛雞的絨羽以深黃色為主,喙黃色,脛黃色或白色。公雞羽毛黃紅色梳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性成熟的公雞腹部皮膚多呈紅色.母雞羽毛黃色。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皮膚白色或黃色。初生重為29剋,成年體重公雞為2178剋,母雞為1915剋。6月齡屠宰測定:母雞半淨膛為 87.89%,全淨膛為81.2%,公雞半淨膛為82.4%,全淨膛為69.2%,閹雞半淨膛為84.8%,全淨膛為75%。170~180日齡開産,年産蛋110枚左右,平均蛋重為43.6剋,蛋形指數1.3。
霞煙雞
(一)産地和分佈
霞煙雞原名下煙雞,又名肥種雞,原産於廣西容縣石寨鄉下煙村。分佈於産地的一些縣份。霞煙雞是這地區中較大的雞種屬肉用類型。目前全縣約有種雞8萬衹,年飼養量達15萬衹以上。粵、京、滬等省、直轄市曾引入飼養。
(二)品種形成
霞煙雞的形成有兩種說法,根據其鄰近地區雞種情況,兩者實有相輔相成的可能。首先,約60多年前,此地曾有人自梧州引入外來雞種,估計是橫斑洛剋,因其體型較大與當地黃雞雜交,後代體型與生産性能均有所提高,以後雜種間反復雜交,再加上人為的選擇,逐步形成體型大於當地雞種的黃雞,因為其公雞羽色比其他當地黃雞都淺些,有的公雞還能隱約看到帶有極淺的橫斑羽紋,而骨胳也比當地黃雞略粗,胸角也較寬。其次是當地在建國前祭神時有比賽大雞的風俗習慣,勝者以此為榮,所以當地大姓傢族每年選出肥大的賽雞以光耀門相,無形中也推動了此雞種進一步嚮碩大體型發展。
70年代前,這雞種沒有受到重視,在當地雖然體大惹人喜愛,但羽色與體型仍參差不齊,而且繁殖力低。1974、1976、1978和1981年,容縣外貿局、容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容縣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容縣畜牧局等單位,先後在産區建立種雞繁殖場和基地,開展繁殖、選育和推廣工作。容縣一帶為紅壤土山丘陵地區,農作物以水稻、木薯、甘薯為主。這種自然環境條件與鄰近各縣並無差異之處,也找不出有根據的特殊生態條件。因此,霞煙雞主要是通過外來雞種的雜交與人為的選擇而形成的。
(三)體型外貌
1.外貌特徵
霞煙雞體軀短囤,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整個外形呈方形,屬肉用類型,雛雞的絨羽以深黃色為主,喙黃色,脛黃色或白色成年雞頭部較大。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臥隘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頸部顯得粗短,羽毛略為疏鬆。骨胳粗。皮膚白色或黃色。
公雞羽毛黃紅色梳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雞簑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的公雞腹部皮膚多呈紅色.
母雞羽毛黃色.背乎,胸寬,竜骨略短,腹部豐滿。臨近開産的母雞,恥骨與竜骨末端之間已能並容3指,也是該雞種的重要特徵。
2.體重和體尺
198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局畜牧處在産區種雞場測定,其成年雞的體重和體尺如表1。
肉的品質:霞煙雞的肉質好,肉味鮮,與肌間沉積脂肪有關,皮下沉積的脂肪,可使烹調白切肉塊鮮滑、特別是經過肥育的項雞肌脂豐滿,屠體美觀,肉質嫩滑,最受消費者歡迎。
2.産蛋性能
開産日齡:在正常飼養條件下,母雞約170--180日齡開始産蛋。
産蛋量:因飼料條件而異,農傢飼養的一般年産蛋量為8041經選育的雞群,年産蛋量為110個左右。
蛋的品質:平均蛋重為43.6g。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3。
(四)繁殖性能
繁殖力:由於個體較大,一般公母配種比例為1:8--10,種蛋受精率僅78.46%,受精蛋孵化率為80.5%。霞煙雞就巢性強,據觀察,母雞就巢每年可達8--10次之多,但不予就巢時約4--8d即可停止。
成活率:據三個飼養場統計,30日齡的育雛率為89.5%。
(五)評價和展望
霞煙雞體型較大,羽毛黃色,體態豐滿,其肥育後的閹雞,項雞符合華南以及港澳地區消 費者所需求,放有廣阔的發展前途。但繁殖力低,羽毛着生慢。今後應製訂可行的改進方案 來提高其生産性能,並保持其優良的肉質與風味。 |
|
霞煙雞屬肉用型雞種。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煙雞羽毛黃紅色,頸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煙雞鞍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公霞煙雞的腹部皮膚多呈紅色,母霞煙雞羽毛黃色。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脛黃色或白色,皮膚黃色或白色。成年霞煙雞體重:公2500剋,母1800剋。180日齡屠宰率:半淨膛,公82.4%,母87.9%;全淨膛,公69.2%,母81.2%。閹雞:半淨膛84.8%,全淨膛74.0%。霞煙雞開産日齡170~180天,年産蛋140~150個,蛋重44剋,蛋殼呈淺褐色。
其特點是耐粗飼,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個體大,肉質香甜、嫩滑、味美、皮脆。霞煙雞具有肉質肥嫩,骨細而軟,味道香甜的特點。它的最大優點是粗食快長,不用專門育肥。這種雞適應性很強,既可以家庭野外放養,又可以設欄群養或籠養。一般飼養一百天左右,項雞可超過二斤半,閹雞可超過三斤半,最大的可達七八斤,而且胸滿肉多尾油足,羽毛豐滿頗色豔。 |
|
霞煙雞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整個外形呈方形,屬肉用類型。雛雞的絨羽以深黃色為主,喙黃色,脛黃色或白色。成年雞頭部較大。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頸部顯得粗短,羽毛略為疏鬆。骨胳粗。皮膚白色或黃色。公雞羽毛黃紅色,梳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雞簑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的公雞腹部皮膚多呈紅色。母雞羽毛黃色。背平,胸寬,竜骨略短,腹部豐滿。臨近開産的母雞,恥骨與竜骨末端之間已能並容3指,也是該雞種的重要特徵。 |
|
霞煙雞成年公雞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2178.00±45.69剋,19.73±0放養的霞煙雞.55釐米,9.10±0.11釐米,9.49±0.17釐米,10.81±0.09釐米,成年母雞分別為:1915.00±18.25剋,17.69±0.07釐米,7.90±0.04釐米,8.59±0.06釐米,8.79±0.03釐米。霞煙雞的肉質好,肉味鮮,與肌間沉積脂肪有關,皮下沉積的脂肪,可使烹調白切肉塊鮮滑、特別是經過育肥的項雞肌脂豐滿,屠體美觀,肉質嫩滑,深受消費者歡迎。在正常飼養條件下,母雞約170~180日齡開始産蛋。因飼料條件而異,農傢飼養的一般年産蛋量為80個經選育的雞群,年産蛋量為110個左右。平均蛋重為43.6剋。蛋殼淺褐色。霞煙雞體型較大,羽毛黃色,體態豐滿,但繁殖力低,羽毛着生慢。 |
|
種蛋選擇
選擇種蛋必需從非疫區、健康而高産的優良雞群中選擇。入選種蛋必需大小適中,蛋形蛋色正常,畸形蛋、沙皮蛋、裂紋蛋鈞不宜做種蛋。種蛋的選擇是細緻的工作,必須認真做好。
種蛋保存
種蛋貯存時間為7~10天,溫度為15~16℃,濕度為70%~75%,通風良好。種蛋應放在蛋盤上貯存,大頭朝上,以稍斜放為宜,如貯存時間超過7天,應每日翻蛋1次,以防蛋黃與蛋殼粘連。種蛋保存不好對孵化率影響很大。
種蛋消毒
蛋貯存前和入孵前應熏蒸消毒。消毒的用具可自製,用小方木條做一個立方體木框,木框上面和周圍4面用塑料薄膜封閉,底面空着。種蛋放在蛋盤上一層層碼好,把封閉塑料薄膜的木框扣在蛋盤上面。消毒時把封閉塑料薄膜的木框掀起10~20釐米,把裝有福爾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裏面,然後再嚮容器裏放進高錳酸鉀,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鐘即可。每立方空間用福爾馬林42毫升加21剋高錳酸鉀。
産地分佈霞煙雞霞煙雞原名下煙雞,又名肥種雞,原産於廣西容縣石寨鄉下煙村。分佈於産地的一些縣份。容縣一帶為紅壤土山丘陵地區,農作物以水稻、木薯、甘薯為主。這種自然環境條件與鄰近各縣並無差異之處,也找不出有根據的特殊生態條件。因此,霞煙雞主要是通過外來雞種的雜交與人為的選擇而形成的。霞煙雞是這地區中較大的雞種屬肉用類型。目前全縣約有種雞8萬衹,年飼養量達15萬衹以上。粵、京、滬等省、直轄市曾引入飼養。 |
|
霞煙雞的形成有兩種說法,根據其鄰近地區雞種情況,兩者實有相輔相成的可能。首先,約60多年前,此地曾有人自梧州引入外來雞種,估計是橫斑洛剋,因其體型較大與當地黃雞雜交,後代體型與生産性能均有所提高,以後雜種間反復雜交,再加上人為的選擇,逐步形成體型大於當地雞種的黃雞,因為其公雞羽色比其他當地黃雞都淺些,有的公雞還能隱約看到帶有極淺的橫斑羽紋,而骨胳也比當地黃雞略粗,胸角也較寬。其次是當地在建國前祭神時有比賽大雞的風俗習慣,勝者以此為榮,所以當地大姓傢族每年選出肥大的賽雞以光耀門相,無形中也推動了此雞種進一步嚮碩大體型發展。
70年代前,這雞種沒有受到重視,在當地雖然體大惹人喜愛,但羽色與體型仍參差不齊,而且繁殖力低。1974、1976、1978和1981年,容縣外貿局、容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容縣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容縣畜牧局等單位,先後在産區建立種雞繁殖場和基地,開展繁殖、選育和推廣工作。容縣一帶為紅壤土山丘陵地區,農作物以水稻、木薯、甘薯為主。這種自然環境條件與鄰近各縣並無差異之處,也找不出有根據的特殊生態條件。因此,霞煙雞主要是通過外來雞種的雜交與人為的選擇而形成的。 |
|
1.外貌特徵
霞煙雞體軀短囤,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整個外形呈方形,屬肉用類型,雛雞的絨羽以深黃色為主,喙黃色,脛黃色或白色成年雞頭部較大。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臥隘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頸部顯得粗短,羽毛略為疏鬆。骨胳粗。皮膚白色或黃色。
公雞羽毛黃紅色梳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雞簑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的公雞腹部皮膚多呈紅色.
母雞羽毛黃色.背乎,胸寬,竜骨略短,腹部豐滿。臨近開産的母雞,恥骨與竜骨末端之間已能並容3指,也是該雞種的重要特徵。
2.體重和體尺
198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局畜牧處在産區種雞場測定,其成年雞的體重和體尺如表1。
肉的品質:霞煙雞的肉質好,肉味鮮,與肌間沉積脂肪有關,皮下沉積的脂肪,可使烹調白切肉塊鮮滑、特別是經過肥育的項雞肌脂豐滿,屠體美觀,肉質嫩滑,最受消費者歡迎。
3.産蛋性能
開産日齡:在正常飼養條件下,母雞約170--180日齡開始産蛋。
産蛋量:因飼料條件而異,農傢飼養的一般年産蛋量為8041經選育的雞群,年産蛋量為110個左右。
蛋的品質:平均蛋重為43.6g。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3。 |
|
繁殖力:由於個體較大,一般公母配種比例為1:8--10,種蛋受精率僅78.46%,受精蛋孵化率為80.5%。霞煙雞就巢性強,據觀察,母雞就巢每年可達8--10次之多,但不予就巢時約4--8d即可停止。
成活率:據三個飼養場統計,30日齡的育雛率為89.5%。 |
|
霞煙雞體型較大,羽毛黃色,體態豐滿,其肥育後的閹雞,項雞符合華南以及港澳地區消 費者所需求,放有廣阔的發展前途。但繁殖力低,羽毛着生慢。今後應製訂可行的改進方案 來提高其生産性能,並保持其優良的肉質與風味。 |
|
區劃品種名稱霞煙雞
類別雞
典型圖片
産地及環境霞煙雞原産於廣西容縣石寨鄉下煙村。容縣一帶為紅壤土山丘陵地區,農作物以水稻、木薯、甘薯為主。這種自然環境條件與鄰近各縣並無差異之處,也找不出有根據的特殊生態條件。因此,霞煙雞主要是通過外來雞種的雜交與人為的選擇而形成的。
地理分佈霞煙雞分佈於産地的一些縣份。粵、京、滬等省、直轄市曾引入飼養。
品種特徵霞煙雞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整個外形呈方形,屬肉用類型。雛雞的絨羽以深黃色為主,喙黃色,脛黃色或白色。成年雞頭部較大。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頸部顯得粗短,羽毛略為疏鬆。骨胳粗。皮膚白色或黃色。公雞羽毛黃紅色,梳羽顔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雞簑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的公雞腹部皮膚多呈紅色。母雞羽毛黃色。背平,胸寬,竜骨略短,腹部豐滿。臨近開産的母雞,恥骨與竜骨末端之間已能並容3指,也是該雞種的重要特徵。
品種性能霞煙雞成年公雞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2178.00±45.69剋,19.73±0.55釐米,9.10±0.11釐米,9.49±0.17釐米,10.81±0.09釐米,成年母雞分別為:1915.00±18.25剋,17.69±0.07釐米,7.90±0.04釐米,8.59±0.06釐米,8.79±0.03釐米。霞煙雞的肉質好,肉味鮮,與肌間沉積脂肪有關,皮下沉積的脂肪,可使烹調白切肉塊鮮滑、特別是經過肥育的項雞肌脂豐滿,屠體美觀,肉質嫩滑,最受消費者歡迎。在正常飼養條件下,母雞約170~180日齡開始産蛋。因飼料條件而異,農傢飼養的一般年産蛋量為80個經選育的雞群,年産蛋量為110個左右。平均蛋重為43.6剋。蛋殼淺褐色。霞煙雞體型較大,羽毛黃色,體態豐滿,但繁殖力低,羽毛着生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