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安徽天柱山的別名。在安徽省潛山縣『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嶽祠於天柱山﹐以後俗人呼之為南嶽﹐故又名天柱山為霍山。 |
|
在今廣東省竜川縣東北。傳說秦時有霍竜避亂隱居於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人因以霍名山。 |
在山西省霍縣東南 Huo Xian in Shanxi Province, southeast |
在 山西省 霍縣 東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內曰 冀州 ,其山鎮曰 霍山 。” 鄭玄 註:“ 霍山 在 彘陽 。”按 彘陽 後漢 時改 永安縣 ,即今 山西省 霍縣 。 |
|
霍山 安徽 天柱山 的别名
安徽 天柱山 的別名。在 安徽省 潛山縣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移嶽祠於 天柱山 ,以後俗人呼之為南嶽,故又名 天柱山 為 霍山 。《漢書·武帝紀》“登 灊 天柱山 ” 唐 顔師古 註:“ 應劭 曰:‘灊音若潛,南嶽 霍山 在 灊 , 灊 ,縣名,屬 廬江 。’ 文穎 曰:‘ 天柱山 在 灊縣 南,有祠。’”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禹江山水澤地所在》:“ 霍山 為南嶽,在 廬江 灊縣 西南, 天柱山 也。” |
|
在今 廣東省 竜川縣 東北。傳說 秦 時有 霍竜 避亂隱居於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後人因以霍名山。 宋 蘇軾 《江漲用過韻》:“已連漲海白,尚帶 霍山 緑。” 王文誥 輯註引 查慎行 曰:“《廣東舊志》:‘ 霍山 在 竜川縣 北一百裏。’” |
|
霍山投訴電話河源市旅遊投訴電話:0762-331434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霍山位於田心鎮,毗鄰興寧、五華,距竜川縣城47公裏,距河源市區146公裏,方圓10公裏,海撥550米,為廣東七大名山之一,屬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譽。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歷史而著名。山裏三組峰巒組成一個體,傍無延緣,氣勢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崢嶸,百態千姿,景色秀麗。山上泉水清洌甘甜,久旱不竭。東峰之下,一湖環山,湖光山色,美盡粵東,全山計有二十七岩、四十八峰、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等名勝古跡。諸勝中尤以"霍山十景"為最。這十景是:船頭觀日、玉麟玩月、酒甕凌雲、雄師吼竜、橫岩傲霧、一綫曙光、礱盂接佛、七井仙泉、沙僧拜壽、鐵拐挑葫蘆酒甕石:亦名"酒甕凌雲",孤峰拔地,形似酒甕倒置,直刺藍天,草木蔥蘢其上,若雲蒸蔚。一綫天:亦名"一綫曙光",人在澗底,仰首張望,昭昭一綫,長可半裏,故曰"一綫天"。太乙岩:乃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約二十米,廣約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遂無底,傳說與汕頭的大海相通,時聞海嘯。岩內昔為青華觀,岩前建靈山寺,唐宣宗為僧時,曾到此。船頭石:亦名船頭觀日,乃霍山之巔。丹崖如削,峰近九霄,勢若船頭。船頭觀日,人生一大樂事,夏秋之夜,常有人宿於山上,以待日出。當年蘇東波漫遊至此,詩興大發,吟道:"霍山佳氣繞熊祝蒲寡蕕諞環澹皇睹娉舅嬗晟ǎ疵盼匏柙品猓淮肺羧障稍桑屠鐧蹦昃聘ǎ喚薟降橇倏勱紓閑閔懲?。七井仙泉:勢如七星,各大如盆,甕深數尺,其泉清澈,不汲不盈,最為奇異。遊人至此,洗臉可葆青春,飲之益壽延年。橫岩:亦名"橫岩曉霧",半壁開焉,懸崖之上,峭石危崖勢雄劍閣,雲霧繚繞,因霧霏霏。礱盂石:亦名"礱盂接佛"上有佛跡十數處。側有澄泉,其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非常清幽。峰似礱盂,傳說昔時此礱有米出,乃供酒甕石釀酒之用也。玉麟洞:亦名"玉麟玩月"也叫別有洞天。形如麒麟,耿耿雙眸,遙望船峰。 |
霍 山 縣 簡 介 About Huoshan County |
(一) 地理位置和氣候
霍山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地處北緯31°03′—31°33′,東經115°52′—116°32′之間。東與舒城縣比鄰,南與嶽西縣相望,西與金寨縣和湖北省英山縣交界,北與六安市接壤。105國道貫穿全境,距寧西鐵路40公裏,至省會合肥120公裏。
全縣總面積2043平方公裏,南北最大橫距59公裏,東西最大縱距63公裏。地勢南高北低,地貌特徵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處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和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其特徵是季風顯著,氣候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熱、水條件優越。常年平均氣溫為15℃,平均
無霜期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為1400毫米,平均降雨日為141天,最少111天。
(二)行政區劃與人口
全縣國土總面積2043平方公裏,轄16個鄉鎮,271個行政村和12個街道居委會。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36.6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2萬人,非農業人口4.4萬人。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製。據抽樣調查,2003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8.44‰,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死亡率為7.3‰,比上年增加0.03 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1.11‰,比上年降低0.63個千分點。
(三)自然資源
霍山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之美譽。擁有可開採礦産23種,潛在價值1600多億元;中藥材1460多種,是全國中醫中藥試點縣;毛竹22萬畝,是江北毛竹第一縣;茶園12萬畝,是全國名茶基地縣;桑園5萬畝,是全國重點蠶桑基地縣;水能資源藴藏量20萬千瓦,是全國首批初級電氣化縣;森林覆蓋率達69.7%,生物物種多達6500餘種,其中國傢一級保護植物2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30多種,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
霍山是毛竹之鄉。竹類品種多達6屬20餘種,竹林總面積24萬畝,蓄積量4000萬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縣,“萬畝竹海”桃源河被林業部授予“中國毛竹之鄉”。霍山毛竹節長、質韌、壁厚、纖維長而緊密、整株尖削度小、徑級大,品質優良,20世紀70年代送省城合肥參展的“竹王”徑級達18 cm。
霍山盛産名茶。全縣茶園面積12萬畝,年産幹茶3000噸,産值8000萬元。其中,名優茶産量占30%,産值占70%,獲得有機轉換證的茶園面積超過1萬畝,是全國名茶重點産區。霍山黃芽産於海拔400米以上深山,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非凡的品質,自唐代以來就成為御用貢茶,久負盛名,暢銷大江南北,現與黃山、黃梅戲並稱“安徽三黃”。“中國霍山黃芽茶市”是農業部批準的全國兩大茶葉産地批發市場之一,將成為華東地區茶葉的集散中心。
霍山是藥材之鄉。中藥材1460多種,藥園面積5萬餘畝,是全國中醫中藥試點縣。其中,素有“軟黃金”之稱的人間仙草霍山石斛和斷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貴中藥材享譽海內外。
霍山盛産蠶桑。現有桑園5萬畝,年産幹繭1500噸,蠶繭産值2500萬元,年産白廠絲200噸,産值3800萬元,是全省十大蠶桑基地縣之一。
霍山盛産板慄。慄園12萬畝,年産鮮慄8000噸,年産值3000萬元,是全省重點板慄基地縣。
霍山是油茶産區。油茶12萬畝,年産茶油1000噸,産值4000萬元。茶油是純天然無污染食品,具有降低血壓、血脂,軟化血管,護發養顔之功效,既可直接飲用,也可烹炒食用。
霍山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23種礦産40多個礦點,潛在價值1600多億元。已開發金礦、花崗石、石英、螢石等9個品種,其中年産黃金100公斤。
霍山是水電之鄉。霍山地處淮河源頭,境內河流縱橫,其中10公裏以上河流14條,最大河流東淠河是淮河主要支流。藴藏水能資源20萬千瓦,已建成佛子嶺、磨子潭兩大水庫和73座小水電站,開發水能7.1萬千瓦,年發電量近2億度,還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蓮岩水庫和衆多小水電有待開發利用。
霍山旅遊資源豐富。海拔1774米的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雄踞境內,“遠東第一壩”佛子嶺水庫鑲嵌其中,漢武帝敕封的小南嶽號稱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黃山”銅鑼寨集奇鬆、怪石、湖光、雲海、瀑布、溫泉之大成,還有南嶽天池、六萬晴霞、潛臺赤壁、會勝鐘聲、故埠帆聯、西山瀑布、石城夜月、文峰古塔、明代文廟、宋窯遺址、九丫古樹和“臥大佛”、“ 睡美人”等衆多自然和人文景觀,堪稱上海、南京的後花園。已開發的小南嶽—佛子嶺和銅鑼寨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2億元;白馬尖風景區亦即將建成。
七世紀之前的南嶽衡山在現在的霍山。主峰白馬尖,高一千七百七十四米,屬於大別山脈。因中國疆域嚮南大幅開拓的緣故,霍山很久以來就從邊疆退縮到腹地,不能算作“南”嶽。七世紀時,隋王朝把它的名稱嚮南搬傢六百公裏,搬到現在的湖南衡山。中國前期歷史上的南嶽和衡山,都是指霍山而言。
(四)歷史沿革
霍山歷史悠久,春秋時期隸屬楚國,曰“潛”;楚漢相爭時,改潛為衡山國;南北朝時期,梁置霍州;隋開皇初年始稱霍山縣;唐以後曾一度改名為開化縣、武昌縣、盛唐縣;宋時廢縣設鎮,為故埠鎮,屬六安州;明弘治年間復置霍山縣,沿襲至今。
----信息來源:霍山傢園網 |
竜川霍山風景區 Long Chuan Huo Mountain |
位於縣內中部的霍山風景區,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級森林公園,是國傢AAA級旅遊區,以險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聞名遐邇。相傳,遠古時代,這兒沒有大山,後因當年的女媧補天時,將剩下的一點沙漿,撒落人間,剛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現出懸崖高聳,絶壁萬丈,橫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特山峰。
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後來,楚漢相爭,天下大亂,著名學者霍竜的祖先自吳遷越,世居竜川,隱居霍山。漢高祖在位時,曾令請霍竜出山任職,但霍竜無心於官場,乃曰:“竜川者,竜之生地也。竜若離川,莫若賜死”,婉言謝絶,隱居霍山,著書立說,傳播文化,開導鄉人,後功成仙去,名傳於世,時人感其恩澤,將此山命名為霍山。霍山名勝頗多,有險峻峰巒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峰峰有異態,處處呈奇觀。故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紛至沓來。晉葛洪在此修煉,唐玄宗為僧時曾到此遊,宋藍喬在此成仙。
每值霧時,則見雲煙在下,峰露石尖,隱見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見雲在下,峰在上,腳下云煙往返,忽上忽下,雲纏霧繞,急聚急散,氣象萬千,恍若登臨仙山瓊閣,真可謂是衹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立於峰巔遠眺,天高地闊,茫無涯際,萬山隱隱,千山攢翠,雲低霧靄,嶺似象馳。竜川、五華、紫金、東源、連平、和平、博羅七縣界地,瞭然在目,東韓兩江猶似青絲羅帶,飄舞在群山之間,田疇村野,恰似世外桃源,多美的人間仙境啊!無怪乎當年蘇東坡漫遊至此,詩興大發地吟道:“霍山佳氣繞蔥籠,勢壓循州第一峰;石徑面塵隨雨掃,洞門無鎖會藉雲封;船頭昔日仙曾渡,甕裏當年酒更濃;捷步登臨開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霍山是中國南疆的翡翠,是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其既有華山之險,又有黃山之秀。如今,進入山中,樹緑花紅,泉清林翠,峰回路轉,亭閣其布、移步換景,真是人在山上走,如同畫中行。
◇酒甕石:亦名“酒甕凌雲”,孤峰拔地,形似酒甕倒置,直刺藍天,草木蔥蘢其上,若雲蒸蔚。
◇一綫天:亦名“一綫曙光”,人在澗底,仰首張望,昭昭一綫,長可半裏,故曰“一綫天”。
◇太乙岩:乃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約二十米,廣約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邃無底,傳說與汕頭的大海相通,時聞海嘯。岩內昔為青華觀,岩前建靈山寺,唐宣宗為僧時,曾到此。
◇船頭石:亦名船頭觀日,乃霍山之巔。丹崖如削,峰近九霄,勢若船頭。船頭觀日,人生一大樂事,夏秋之夜,常有人宿於山上,以待日出。當年蘇東波漫遊至此,詩興大發,吟道:“霍山佳氣繞蔥蘢,勢壓循州第一峰;石徑面塵隨雨掃,洞門無鎖藉雲封;船頭昔日仙曾渡,甕裏當年酒更濃;捷步登臨開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七井仙泉:勢如七星,各大如盆,甕深數尺,其泉清澈,不汲不盈,最為奇異。遊人至此,洗臉可葆青春,飲之益壽延年。
◇橫岩:亦名“橫岩曉霧”,半壁開焉,懸崖之上,峭石危崖勢雄劍閣,雲霧繚繞,因霧霏霏。
◇礱盂石:亦名“礱盂接佛”上有佛跡十數處。側有澄泉,其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非常清幽。峰似礱盂,傳說昔時此礱有米出,乃供酒甕石釀酒之用也。
◇玉麟洞:亦名“玉麟玩月”也叫別有洞天。形如麒麟,耿耿雙眸,遙望船峰。 |
中鎮霍山 In the town of Huoshan |
中鎮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嶽山”,是我國古代五鎮名山之一。五鎮名山是次於五嶽的名山,據《禹貢》註,最早為中國古代冀州之鎮山。《周禮.職方氏》載“九州之鎮山,在冀曰霍,名於後世不可移。惟冀州據北方,地最廣邈,河東尤認山水之雄,而獨以霍為鎮,意在其
巍大隆峻,深厚廣博,子諸峰而求群垤,其氣象有以冠境內”。堯帝時期,霍山雄居五鎮名山之首,商以後始號中鎮。隋開皇十四年册封為中鎮,迄今歷時1400餘年。
中鎮霍山位於山西省霍州市及洪洞、古縣、沁源、靈石等縣,北接恆嶽,南達中條,峰高秀毓,氣清勢雄。最高峰海拔2540.3米,南北走嚮約200公裏,總面積700餘平方公裏,有136種野生動物資源,800餘種植物資源。1992年經國傢林業部批準建立國傢級森林公園,公園面積約90萬畝。2002年省政府又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中鎮霍山七裏峪生態旅遊景區項目已經於1994年論證並得到主管部門批準,並於1995年啓動,目標是於2010年該景區建成國傢4A級景區,力爭建成華北一流的生態旅遊景區。2006年起動“霍山國傢地質公園”申報工作,促進地質遺跡保護和旅遊的和諧發展。 |
|
霍山縣 霍山村 |
|
旅遊 | 安徽 | 地理 | 六安 | 迎駕酒業 | 佛子嶺酒廠 | 山西 | 洪洞縣 | 廣勝寺 | 農業 | 水利 | 可持續發展 | 淠源渠 | 上土市中學 | 國傢地質公園 | 人物 | 革命烈士 | 水果 | 野生植物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