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雉
白馬雞又名雪雉、歷史上也曾經被稱作藏馬雞(當時認為藏馬雞係本物種的一個亞種,根據分佈地域將當時本物種的各個亞種統稱為藏馬雞),是中國特有鳥種。
生態環境:白馬雞是典型的高原鳥類,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雪綫之間的高原。多結成二十到三十衹的小群活動於海拔相對較低的鬆林或橡樹林的林緣地帶,或活動於海拔較高的高山杜鵑叢中,常見與血雉、雉鶉等其他物種混群。本物種不喜歡空曠平闊的環境,但不似馬雞屬其他物種那般膽小,有時會結群活動至藏民的藏包附近。
分佈地域:白馬雞僅見於中國西藏東部、甘肅、青海南部、雲南和四川西部的高原地帶
特徵:白馬雞係體形較大的雉類,體長可達近1米。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頭頂黑色,為細密的絨狀羽毛,面部為同樣細密的紅色絨狀羽毛, 一雙白色的耳狀羽較之同屬其他種類要稍短一些,並不突出在頭部以外,同時由於體羽亦為白色,對比甚不鮮明,因此耳羽不甚顯著;上下體羽色為純白色,羽毛蓬鬆粗大,目測觀察頗有哺乳動物皮毛的質感;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均沾藍灰色,次級飛羽藍黑色;尾羽基部白色至端部逐漸過渡為藍黑色。整體給人感覺自頭而尾從雙腿以後開始逐漸過渡為藍黑色。虹膜橘黃色;喙淺粉色;腳紅色,有距。
食物:白馬雞為典型的植食性鳥類,它們的食物包括高原野生植物如蕨類植物、苔蘚、草根和農作物如青稞種子等,偶爾取食一些昆蟲,主要包括鞘翅目、鱗翅目的蟲子。
繁殖與保護:野外繁殖不祥,鳥類學者鄭作新曾在青海玉樹採集到過一個白馬雞的巢,隱藏在朽倒的枯木下,由雲杉枝、苔蘚、枯草、羽毛搭建而成。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瀕危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瀕危等級: lr/nt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國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1989年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棲息地破壞、非法捕獵和天敵威脅是造成本物種瀕危的主要因素,最適宜白馬雞棲息的林帶在當地是主要的用材林,因此本物種適宜的棲息地正在不斷萎縮造成對本物種的威脅;當地居民捕獵本物種和掏取本物種鳥卵作為食物有很長的歷史,而且本物種的尾羽曾經被用來製作裝飾品,都使本物種面臨非法捕獵的威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