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名称:雉鹑
中文别名:黑鸡、贝母鸡 木坪雉雷鸟 四川雉鹑 四康雉鹑
拉丁学名:tetraophasis obscurus
英文名称:verreaux's monal partridge
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属:雉鹑 属 体大(48厘米)的灰褐色鹑类。胸灰色具黑色细纹。与相似种类四川雉鹑 不同处在于栗色喉块外缘近白。有猩红色眼周裸皮。全长约48cm。雌、雄两性相似。上体大都褐色,翅具白色和淡棕色端斑;颏至前颈及尾下覆羽红栗色;胸、腹褐灰,胸羽还具黑色纵纹,腹羽则杂以淡黄和棕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红。
叫声:声刺耳,由一鸟带群鸟叫,声彻山谷。坏天气前常可听到其叫声。 为中国特产鸟类。分布于青海,甘肃文县、康县、祁连山,西藏芒康、江达、察隅、米林、朗县拉多,四川马尔康、松潘,均为留鸟。 喜活动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松、杉林或针阔混交林及杜鹃灌丛中的多岩地区。
海拔下限:3500
海拔上限:4000
生境类型:高山草甸,和稀疏灌丛 结小群活动于近林线的高山草甸、碎石滩和杜鹃灌丛。雉鹑 对高山的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喜欢在小溪边饮水。主要以植物为食,食物随季节不同而变化:4—5月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块,8—9月的食物中有大量贝母,9月以后吃浆果、果实、种子等。
雉鹑 营造两种类型的巢,除了地面巢外,还在树上营巢,这在鸡类中还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树上巢要比地面巢复杂一些,由树枝和枯草堆积而成,形状象一个杯子,巢中还铺垫着苔藓,离地面高度约有1.9米。雉鹑 营造两种巢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 繁殖期在每年的5—6月间,这时大多成对活动,有时也能见到仍然结成小群的亚成体。营巢多在峭壁岩石下的洞穴或灌木、杂草丛中的地面上。地面巢比较简陋,只是岩石边的一个浅坑,内有少量羽毛。雉鹑 巢的大小为直径13—24厘米,深3.5—7.0厘米。每窝产卵3—7枚,卵的颜色为淡-到暗褐色,布有红褐色斑点和斑块,大小为44—52×32—34毫米,重量为23—24克。
孵卵由雌鸟承担,它的警觉性比较高,如果有人接近时,就会立即从巢中飞走,还会发出一串惊叫声。待危险解除后,它才返回巢中,继续孵化。而其他的自然因素,如雨、雪,甚至较大的冰雹等都不能使雌鸟离巢。刚出壳的雏鸟嘴为黑褐色,虹膜栗色,脚黄褐色,全身披着绒羽,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色,头的两侧各有一条淡黄白色的纵纹,下体喉部为污白色,其余均为浅灰褐色。初生雏鸟的量度为全长96—125毫米,嘴峰长9—10毫米,翅长50—55毫米,尾长25—28毫米,跗跖长24—28毫米。雏鸟出壳后不久就能随亲鸟离巢觅食,遇到危险时,雌鸟首先一边惊叫,一边逃离,雏鸟随即四散奔逃,很快钻进草丛或岩缝之中,直到危险过后,雌鸟返回,发出召唤声时,它们才从隐匿处走出。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地方性不罕见。见于四川岷山、邛崃山及沿青海-甘肃边境祁连山由林线至海拔4600米的多岩山地。
在四川北川、宝兴两地的密度分别为每公顷0.05只和每公顷0.07—0.08只。不过由于栖息地的海拔都比较高,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使种群间并不能形成连续的分布,再加上近年来亚高山地带人类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使其生存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破坏,偷猎和拣拾鸟卵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影响正常的繁衍,对这种珍禽的保护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皮书:r
cite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