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men canton : Xiamen bus stations : Jimei District [Show all] > Jimeixue Village
Show Map
Contents
No. 1
  集美学村投诉电话厦门市旅游投诉电话:0592-5318985
  福建省旅游投诉电话:0591-8753564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集美学村门票价格集美鳌园10元
  集美归来堂10元集美学村交通从厦门岛乘坐汽车穿越厦门大桥就是集美学村
  
  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前后耗资一亿多元,誉满东南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集美学村的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拥有在校师生一万余人。学村包括有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等高校以及中专、中小学和幼儿园、托儿所。除校舍之外有大礼堂、游泳池、体育馆、电影院、医院、航海俱乐部等。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美,在国内尚属罕见。集美学村是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的,由于学村的建筑熔中西风格于一炉,成为集美的一个象征。尤其是集美中学的道南楼、集美侨校的南薰楼、航海学院的教学大楼,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飞,建筑很富有个性。
  
  鳌园,位居“嘉庚公园”内。鳌园,8990平方米,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鳌园由门廊、纪念碑、嘉庚墓组成。门廊长50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取得了胜利,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碑名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他的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碑前为一座高7米,宽30米的照壁,中间刻“博物观”三字,有12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转过照壁就是先生的墓,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用十三块六角形的青斗石镶拼而成。墓圹为“风”字壳,圹的内侧由15块青斗石浮雕镶嵌,上雕陈嘉庚先生前半生经历。周边的石雕纪录先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一生。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1988年嘉庚墓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2年,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在鳌园前的海滩上建设“嘉庚公园”。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建了一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楼阁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与鳌园融成一体,更是秀美,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
No. 2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已故华侨领袖、爱国老人陈嘉庚老先生倾资创建起来的。
  它以高雅壮丽的雄姿,耸峙在祖国东南海疆。集美大学校歌称颂道:“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集美,俗名“尽尾”, 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 不雅,改称“集美”, 寓集天下之美, 但未通行。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 1913年办集美小学, 1917年办女子学校, 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 1919年办幼稚园, 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后, 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又因军阀混战, 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 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 要求划定为“永久和平学村”, 得到南北方承诺。1923年10月, 由孙中山先生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 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因此得名。此后, 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1925年又在集美办农林部, 1926年办国学专门部, 1927年办幼稚师范, 并建有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 统称“集美学校”。集美学校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国学等都设有专科, 其规模之宏大, 设备之完善, 为当时国内所罕见。
  集美系福建省“十佳”风景区(点)之一,是风景荟萃的游览区,距市区17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以它命名的“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前后耗资一亿多元,誉满东南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集美学村的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拥有在校师生一万余人。学村包括有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等高校以及中专、中小学和幼儿园、托儿所。除校舍之外有大礼堂、游泳池、体育馆、电影院、医院、航海俱乐部等。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美,在国内尚属罕见。
  集美学村是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的,由于学村的建筑熔中西风格于一炉,成为集美的一个象征。尤其是集美中学的道南楼、集美侨校的南薰楼、航海学院的教学大楼,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飞,建筑很富有个性。
  八十多年来, 集美学校不断充实扩建, 现在已拥有学领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共12所院校、具备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学村了。八十年来, 集美学校共有81131名毕业生, 他们遍布世界各国和台港澳地区, 有不少是著名科学家, 社会活动家, 实业家和专家学者。现在集美学校拥有在校师生员工15000余人, 其中学生12000人, 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0余人, 设50个专业, 开设课程800多门。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举世无双, 他为保证学校费用, 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 均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 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 国脉尚存, 四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 尚有来日,及身不达, 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 愚公之移山, 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决心之大, 千古一人!为完成陈嘉庚的遗愿, 1993年10月, 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 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 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校, 1994年1月正式揭牌。1995年9月, 新建立的工商管理学院正式开课, 前后不到两年。集美大学是一所面向海内外, 面向21世纪, 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具有国际性, 综合性, 开放型, 多层次, 多功能的大学。近年来,华侨大学的华文学院等高校也都在集美学村建立分校区,集美正在发展成为杏林湾畔的新型大学湾。
  解放后, 集美学村展开了大规模建设, 现在,具有“嘉庚风格”的数十栋教学楼和体育馆音乐厅购物中心等掩映在白云绿树之间, 万顷碧波之畔, 宁静而瑰丽, 参差而恢宏, 加上那龙舟池畔的七座亭台阁榭, 重檐飞翘,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真乃是人间仙境, 旅人之家!
  “延平故垒”位于集美学村旁, 是陈嘉庚先生特意保留下来的古迹。明末清初, 郑成功距厦门与清兵对抗, 清军就是从这里攻击对面的高崎, 故而集美就为双方争夺的军事要点了。为此, 拥历十三年, 郑成功的部将中提督刘国轩在这里筑“集美寨”, 一夜而成, 与对面的高崎寨互为犄角。自后, 郑军与清军多次在此激战, “集美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集美寨”是郑成功的重要防御设施。1922年9月, 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寨遗址建成集美小学, 将楼房定名为“延平楼”, 同时, 保留了这个寨门, 在巨石上镌刻“延平故垒”四字, 并在其旁安放了一尊古炮, 以资纪念。抗日战争期间, 延平楼被日军炮火摧毁, 1953年陈先生重建延平楼, 抚今追昔,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做出一番事业, 陈嘉庚也在此兴学育人, 都给我们后人莫大的鼓励, 我们只有奋发前进, 才能告慰先人。
  在延平楼右边有一座手持快枪跃马飞奔的铜雕像, 那是归侨集美校友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李林原是一弃婴, 被华侨收养, 4岁赴印尼探亲, 后又回到集美求学, 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再到上海入中学, 北平国民大学参加抗日爱国斗争, 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到山西雁北建敌后根据地, 任雁北游击队政委, 骑兵营教导员专署秘书主任等职, 驰骋长城内外, 1940年4月, 在反围攻中陷入重围, 壮烈殉国, 牺牲时不满30岁。李林领导山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功勋, 同样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
  2006年05月25日,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English Expression
  1. :  Jimeixue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