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角亞目cryptocerata
歷史
1951年,fieber將半翅目(狹義)分為顯角亞目和隱角亞目。近幾十年來的研究證明,顯角亞目是一個多元進化的類群,而隱角亞目不具備一個亞目的分類地位。stys and kerzhner(1975)將其分為7個型,73 個科:t . schuh and p. stys (1991), j.a.slater(1992) 將其分為7個型23總科和76個科。目前7個型的分類係統得到廣泛的承認,而fieber的兩亞目係統基本不再使用。
包含的類群
一些老文獻中采用的是fieber的兩亞目係統。因此有必要將其包含的類群說明一下,以便於理解。
隱角亞目昆蟲的觸角比頭部短,隱藏在復眼下的溝中;多為水生種類。例如:
a,負子蝽科(田鱉科)belostomatidae
體長9-110毫米.前足捕捉式,腹部末端的呼吸管短而扁,能縮入.觸角4節,前3節一側具有葉狀突起.成蟲臭腺發達。
b,蝎蝽科nepidae
體長15-45毫米.頭部扁平.觸角第2節或2,3兩節有指狀突起.前足捕捉式,中,後足細長,適合步行.各足跗節均為1節。
c,仰蝽科notonectidae
體長5-15毫米.常較狹長,身體嚮後逐漸狹尖,呈優美的流綫型.白色,灰白色或具藍色斑.終生以背面嚮下,腹面嚮上的姿勢在水中生活.整個身體背面縱嚮隆起,呈船底狀.腹部腹面下凹,有一縱中脊.後足很發達,壓扁成槳狀遊泳足,休息時伸嚮前方。捕食性。
d,劃蝽科corixidae
體長2.5-15毫米,體多狹長,成兩側平行的流綫型.在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馬式的黑色橫走斑紋,很易識別.頭部後緣多少覆蓋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粗短,跗節1節,特化加粗為匙形;後足遊泳式。
歷史
1951年,Fieber將半翅目(狹義)分為顯角亞目和隱角亞目。近幾十年來的研究證明,顯角亞目是一個多元進化的類群,而隱角亞目不具備一個亞目的分類地位。Stys and Kerzhner(1975)將其分為7個型,73 個科:T . Schuh and P. Stys (1991), J.A.Slater(1992) 將其分為7個型23總科和76個科。目前7個型的分類係統得到廣泛的承認,而Fieber的兩亞目係統基本不再使用。